国画的技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4收藏

国画的技法,第1张

国画的技法如下:

构思——又叫立意,即作画之前的形象思维过程。

构图——即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又叫置陈布势等。亦即画面各种物象的位置、比例、墨色等的安排。

用笔——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有线描、勾勒、皴、擦、点染,笔用中锋、逆锋、藏锋、露锋、拖笔、破点等。

用墨——经历代画家发展有:焦、浓、重、淡、清、退、埃、宿等各种墨色,运用时须各得其所。又有泼墨、破墨(即浓淡相生)等具体技法。

设色——白描:不设色,全用线条表现,或仅以淡墨、淡水色稍加渲染。重彩:一般指工笔重彩、勾勒填色、大青绿等。淡彩:以墨色为主调,敷以淡彩色。没骨:纯用色彩画,并不勾线。(纯用墨点染,不沟勒的亦叫没骨。)

收拾——画成以后再作整体收拾,使全画最后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国画技法的重要性

(一)可以使画作更加传神

国画的创作不是重视实物的描摹,而是关注画作内容的传神表达。不同的技法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效果,因此画家在进行具体的创作时要根据画作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技法,使画作内容的表达更加传神。画家的创作水平不仅由绘画工具决定,还需要画家有较强的技法操作水平和制作技巧。由此可以看出技法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价值。

(二)有利于画作内容的表达

国画的技法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画家在构思阶段就需要考虑这次创作的作品需要利用什么技法,以及此种技法对于画作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等。画家只有在前期做好了这一环节的工作才能使内容和技法相得益彰。

(三)有利于提升画家的审美理念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原则,国画创作也不例外。画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践行在创作中。因此技法的利用并不是毫无限制的、随意的,它需要基于国画的本质并将内容的表达相结合。画家在这一过程中也提升了审美理念,有助于提升画作的质量。

国画有以下九种画法:

1、白描:用细线勾画出物象轮廓及其细部,整个画面纯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细:如花草画得粗,但绕花飞动的小虫、蝴蝶、或蜻蜓等则画得很细;

3、界画: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韦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齐精致的家具陈设等。

4、没骨法:一般不用墨线勾轮廓;

5、泼墨法:是没骨法的扩展,用大块墨色,再运用自然形成的浓淡,加上较细的笔道,有的地方还露出飞白,这样才见精神; 

6、工笔:勾勒细腻精巧的叫工笔,工即工整工细之意,敷色也层也渲染,显得浑厚浓重;

7、写意:只写物象的大意,用笔简练流畅,笔墨自然,不用色的写意画,又称“水墨画” ;

8、勾勒着色:亦称“单线平涂”。它用笔先勾出物象边线,中间用墨或用色平涂; 

9、粗细相间:亦称“兼工带写”。它比工笔要粗,比写意要工;

扩展资料:

国画起源

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的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明代绘画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绘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山水、花鸟题材流行,人物画衰微;水墨技法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能力。

明代绘画前期,有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文人写意花鸟画也迅猛发展,画坛尊吴门画派为首。

自唐宋以来,画家对于国画的创新一直延续至今,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风格。

参考资料:

-国画

国画技法十种如下:

一.破墨法:1.浓破淡;2.淡破浓;3.墨破色;4.色破墨。

二.冲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冲墨需要用大笔戳洗、吸干。垫不吸水的垫子叫“流墨冲”,垫吸水的垫子叫“吸墨冲”。冲墨之前,要准备热风机。此法可与撒盐法、皱纸法、局部变性等方法合用。

三.撞水法

又称点水法、注水法,多用于熟宣或矾绢。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棉纸等材料将多余水分吸干。

四.让水法

1.用水画物象,再用较干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处吸墨,并自然渗化,再加点画。

2.墨让水,用水画物象,用较湿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让开,无水部分墨晕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五.弹色法

淋色法与此相类。

1.用笔管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2.用牙刷蘸墨色,弹至画纸上。

六.喷染法

可以局部遮挡,再喷染。局部遮挡,用来画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来画墙壁,表现水泥纹路,辅之以实物拓印法(如牵牛花叶等),可得真实立体层次效果。

七.晕结腐蚀法

一盆水约一两洗衣粉。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搅拌,使之成为稠密泡沫状,捧到画纸上(生熟均可),然后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阴干,即可出现网状泡沫肌理效果。

八.吸收沉淀法

1.直接撒盐法:小颗粒加精盐为好。

2.水墨色彩加入碱类(肥皂水、洗衣粉、洗涤剂等)调匀,敷色后半干时撒盐。

3.与撒盐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可以选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面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较好。

九.浆纸法

1.豆浆法,取生豆浆备用。根据对渗化程度兑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则越接近熟纸。把要处理的生宣、皮纸、高丽纸等铺在画毡上,或淋洒、或喷点,或涂刷,挂起阴干后即可使用。

2.牛奶法

3.生蛋清水法,用豆浆水均匀地刷到生宣或皮纸上,可单张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纸铺到已刷的纸上刷制,一摞可刷十余张,一起搭在木杆上,干后揭开使用。将生宣纸挂在无烟尘污染处,在空气作用下,质地变紧也颇好用。

十.胶矾法

在生宣上淋上矾水,干后画墨竹;干后,再以饱和矾水点画竹上积雪;干后,在画纸背面喷点或烘染水墨。 黄明胶一钱,捣碎;白矾五分,研成细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别用少量温水泡三天左右。然后,在黄明胶和白芨中兑入适量开水,促使其完全溶化,与矾水合成混合液约一市斤左右,冷却后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余张。

       1、从创作题材上分: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三种。

       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2、从技法上可分:工笔、写意、写实三种。

       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放纵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后世泛指笔势豪放、墨如泼出的画法为“泼墨”。写意画分小写意和大写意画。

        工笔是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代表有:五代画家黄荃、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恽寿平、沈铨的花鸟画等。

        写实:如实地描绘事物,写实注重客观对象的空间关系及物象本身的形体、色彩的再现。代表作有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3、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

        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出的画。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称国画。水墨画指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

         重彩:重彩在中国绘画的早期阶段占有重要位置。“丹青”是古人对绘画的代称,"丹"即朱砂,"青"即石青、石绿,两者均是重彩的常用颜料。

        浅绛: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湿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染山石,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

         白描:是国画技法名,以淡墨勾勒轮廓或人物,而不设色、渲染烘托的一种画法。突出线条之力与美,有单勾和双勾,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国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颜色分类:国画可以根据使用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其中,有笔墨重点、以黑白灰为主调的水墨画;还有以彩色为主,使用水粉、彩墨等颜料的彩绘画。

2 题材分类:国画按照绘画的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常见的国画题材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动物、建筑等。

3 画法分类:国画可以根据绘画的技法和方法进行分类。如水墨画可以分为写意、工笔、兼工笔写意、诗情画意等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4 时代分类:国画也可以根据历史时期进行分类,例如古代国画、传统国画和现代国画等,不同时期的国画风格、题材和技法都会有所不同。

以上分类仅为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实际上,国画的类型和分类是相当丰富多样的,也受到画家个人风格和创新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交叉和变化。

国画的技法

国画的技法如下:构思——又叫立意,即作画之前的形象思维过程。构图——即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又叫置陈布势等。亦即画面各种物象的位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