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炼先天一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如何修炼先天一炁,第1张

盖人身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不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道教修炼就是要返本还原,回到婴儿先天状态。吐纳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炁,炁足则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始可言其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传统上的解释:这个字音念qì,音同“气”。不同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炁”指的是先天之气,而“气”指的是后天之气。

“先天一炁”系列产品把大自然赋予草本植物的神奇疗愈性以全新的技术和方式呈现,这也是寻根回归之旅。

道,有无相生之本,一切的根源。它是天、是地、是日、是月、是人、是万灵。但天地不是它,日月不是它,人和万灵也不是它。正如男是指人,但人却不是男。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说的就是这个难以捉摸的存在,被称作「道」也是老子为了阐述它强加命名的。

生一气,说的是先天一炁(气),这个气非我们科学所取的空气之义,通俗点讲,不是指呼吸吐纳、流通变化之气。炁和气通用,也许用「炁」更能和现在常取的含义区分开来。

从虚无中产生先天一炁后,有了两性,一阴一阳,在变化中,打破其圆满状态,自此衍化成三体——时间、空间、质能,并产生万物。

质量和能量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不同。如同,水和冰,本质上都一样。但冰块可以各种叠加组合,造出各种形状,于是质量有玻色子、夸克、中子、电子、原子、分子等各种形态,进而构成各种奇妙的东西;但是水如果没有承载的容器,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一旦被某容器承载,有了形状,能量就表现出化学能、光能、热能等。其根据是,质能守恒。

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现代宇宙的前沿科学是相通的,只不过方法论,或者说描述方式不同罢了。另外,阴阳是概念,并非实质存在,三体所成之万物皆有阴阳两性。

玄门炁宗之修道之炁人体内炁,透视体察其基色为乳白色,表现为液态(发放于外则是外气,表现为气态或场态),可以认为这就是人体内的液体系统。炁,就是液体系统中的特定部分。这液体位于不同的部位,便表现不同的作用,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名称。如存于丹田命门为元气,在肺为宗气,在脉为营气,在全身组织为卫气,在脑为脑髓……气功界则统称为“真气”。现重点谈一下营卫二气,即通常所说的气或炁。

营气即血浆,《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主要由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富有营养的物质。《素问痹论》中说:“营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由此观之,营气位于“脉中”即血管中,成为血液的成分而营运全身,化生血液,促血运行,故营血并称。古语说“营合于血”“营行脉中”。

如果不把古人的论述看得很神秘的话,根据上述论断不难看出,营气的主体就是血浆。

生理学把血液分为血细胞(如红血球等)和血浆。血细胞是有形质的实体,中医称之为“血”,且“血属阴”,血浆液体无形质,则称为“营气”,“气属阳”,非常吻合中医阴阳学说的分类标准。从来源看,血浆中的营养成分来自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正是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血浆运载血细胞,就像血行载舟船一样,正符合“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经典论述。血浆为体内细胞生存提供液体环境同时输送营养调和全身,正是营气的“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血浆血细胞共同作为血液的组成成分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血脉中运行不息。《内经》及其他典籍多次概括为“营血并行”“营在脉中”“营合于血”。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内景体察,在具有此项功能又有生理学知识的人看来,营气就是血浆,这是准确无疑的。

先哲内景体察,认识到了今天名之为血浆的液体,那时无以名,见其“营运周身”“营造形体”,故名之为“营”。《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似此例证,不胜枚举。

卫气是组织液的特定部分,先谈一下组织液。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营养物质经渗透作用渗出血管外,在组织细胞间隙成为组织液,然后由组织液再到达每个细胞。同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必须通过组织液才能排到外界。可以说,只有通过组织液,人体才能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由于人的直立行走,组织液不能为完全的液态,而以胶质存在。这防止了由于重力作用导致的向脚端滞留,“阴阳离绝”。但是,胶质又有相当的局限性,不能更好地完成和外界交换的功能,因此,在冻胶态之外,又有了能流动的部分,内景体察,又不像水一般的液性,准确地说,应属于液晶态。(发放于外时,又成为场态或气态,就像水受热变为气态一样)这是静态之中的动态,就像茫茫冰原上的一条小溪。这“小溪”便是经络,“水”便是卫气,通过这“小溪”,把养料源源不断地送到每个细胞及间隙。故《灵枢本藏篇》中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胎儿于母腹中,不吃不饮不呼吸,他的一切都靠母体。生理学发现,母体血液到胎盘后,养料、氧气渗出到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再渗入胎儿毛细血管汇集到脐带流入胎儿。也就是说,母体流到胎儿的不是红色的血液二十白中略带**的组织液,特异功能者体察到的由脐带注入胎儿的就是母体卫气。乳白略黄的卫气汩汩地流到了幼小的生命里,成为胎儿的“先天元气”。这使卫气与组织液得到了统一。

特异体察到的卫气生成是这样的:吸气,血细胞“挤”入毛细血管,单个地排列,血管微闭,可能是受此拥挤的作用,血液中的成分透过毛细血管成为卫气——这正是组织液的生成,前以论及不再赘述。呼气,血管微开,血细胞自毛细血管迸出,进入静脉端。古人体察到上述过程作了较多的论述,如“吸则气行,呼则血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行脉内,气行脉外”,“肺主气,吸则百脉皆闭,呼则百脉皆开”。内景体察在理解古今与生理学之间架起了桥梁。

内景体察不但验证了卫气与组织液的生成相同,和微循环理论相吻合。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的时候,不是平稳地均匀地行进,而是呈现微血管的波浪似的自律运动和血液的海涛式灌注,呈鼓荡状态。体察不仅观察到了这个现象,而且也知道了这现象产生的动力不是心脏的搏动,而是呼吸的节律,所以说“肺主气”。

风水上,“炁”是一种意识流,是“场”的一种状态。 虽然中医、风水著作中常写作“气”,但实际上应是“炁”的概念。养生上,“炁”是一种能量,是人的灵体所需要的能量。存在于宇宙万物间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在气功,吐纳,导引术,及禅坐之中,所讲究的气及是这炁的能量流,从动作与意识的相互配而下,对人体达到疗愈而提高健康。“炁”的本质,就是万有引力与空间能灵子结合的四维信息、四维的球状压缩进化的五维高能场、四维或五维与电磁结合的六维、五维与热基胶子结合的七维等高维信息轻物质。

炁者水上之无相物也。于血脉,行经络,与地脉,生五行。大概最早见于天津历史博物馆藏古代玉器“行炁玉柱经”之上。此物上拓片现统称“《行气玉佩铭》”。

古人有云:仙道的修行,最注重炼气,提倡“炼气为本”。将人一身之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浮气五种。其中只有元气为先天之炁,其余四者,皆属后天之气。元炁降化,神明自生。炼神合道,乃是修真。其余名相纷纷,难为凭准。《庄子》原文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照。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炁,qì同“气”,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机能。 先秦和西汉时期,有不少论述炁的著作如《 老子》、《列子》、《 庄子》、《 管子》、《鹖冠子 》、《 荀子》、《淮南子 》、《 黄帝内经》等 ,大多是道家著作或与道家有关的著作。

“先天炁”在诸家修炼经典中称谓众多,常用名词列举如下:

儒家称谓

心、理气、无极、天良、良知、良能、性、明德、黄中、仁、不易之气、浩然正气。

佛家称谓

心、佛性、真如、慧根、智慧体、金刚不坏身、妙觉、妙明心、舍利子、妙明紫金光、金刚正法眼藏、自在菩萨、如来、成佛因地、摩尼宝珠。

道家称谓

心、先天炁、真阳之炁、真源、紫气、元神、谷神、真常、性命、黄庭、金丹、三寸气、天一真水、黍米玄珠、大神性中天。

医家称谓

精神、真气。

现代称谓

生命、心灵、根源、灵魂、感觉思维能源、生命能源,等等。由于历史时期不同,诸家称谓也不相同,但说的都是人的生命根本。

当宇宙创生之时,先有一炁产生,道家称之为元始先天一炁、真一祖气、太乙含真气。这种先天一炁,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初始信息,是宇宙本源的节律,是生机勃勃的道炁。

如何修炼先天一炁

盖人身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不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道教修炼就是要返本还原,回到婴儿先天状态。吐纳使呼吸归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