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皇帝 有什么关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伏羲 皇帝 有什么关系?,第1张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我既已说伏羲是上古创世神,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人,那么他又是如何进入历史,被列入上古帝王世系,并被推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呢?这就要从伏羲与太昊的并称和太昊的身份论起。

  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荀子当生于战国之末,他在《正论篇》中提及“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两名共见一书,自非一人。

  太昊,古籍中或记为“太皞”,是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对此,学界已无疑义。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虚也。”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以后,其后裔属地渐次东移,《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顼,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各支才逐渐被鲁、齐、越等国吞并,融入华夏。《后汉书·东夷列传》:“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也就是说,这时东夷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成了华夏族的“编户”,与华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华、夷的交融和合,东夷的祖先和首领太昊、少昊等也纳入到华夏的古帝序列中。

  在可靠的史籍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的,乃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刘歆与其父刘向俱为西汉学者,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世经》存录于《汉书·律历志下》。在《世经》中,刘歆从西汉末年的政治需要出发,突破传统的以黄帝为历代帝王之首的体系,以伏羲与太昊并称,炎帝与神农并称,列于黄帝之上,建立了一套新的上古帝王世系。

  上古帝王世系的建立,始于战国。战国时阴阳家邹衍按照五行说以五帝配五方,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之序来解说王朝更替,此之谓“五德终始说”。《史记·历书》:“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自此以后,人们都以这种学说作为王朝建立的合法依据。按照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吕氏春秋·应同》和《史记·封禅书》都如此推演王朝更替:黄帝得土德,夏禹得木德,商汤得金德,周文王得火德,秦得水德。但是这个推演顺序到了汉代出现了问题:一是从邹衍所构建的古史帝王世系看,所叙述的只有黄帝、夏禹、商汤和周朝四代。而其后直到西汉,人们的古史观念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认为在黄帝之上还有伏羲氏、神农氏和炎帝等古圣帝王,三代以前“三皇”、“五帝”依次代立,《吕氏春秋·应同》和《史记·封禅书》只叙述黄帝以来的四代,未能全部涵盖,因而需向上推演,重新排序。二是邹衍是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相胜之序来解说王朝更替、排列帝王世系的,五行相克相胜,则在政权更替上倾向于革命。而刘歆所处的西汉末年,刘汉皇室政权危机,外戚王莽势力强大,因而有“异姓受命”和同姓“更受命”的争议,禅让说一时兴盛。刘歆与王莽关系至密,任王莽“国师”,是禅让说的主要支持者。为了给王莽代汉提供合法依据,刘歆提出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从《世经》可知,刘歆排列的帝王世系如下:太昊伏羲氏为木德,炎帝神农氏为火德,黄帝轩辕氏为土德,少昊金天氏为金德,颛顼高阳氏为水德;帝喾高辛氏为木德,帝尧陶唐氏为火德,帝舜有虞氏为土德,伯禹夏后氏为金德,成汤为水德;周武王为木德,汉朝为火德。刘歆在排定这个世系次序时,是先否定汉兴之初依五行相胜说所定汉为土德的说法,确定汉为火德,那么代之者应为土德,王莽自称为虞舜苗裔,帝舜土德,故王莽宜为土德,这样王莽代汉而立成为必然。

  那么刘歆为什么要将伏羲与太昊并称呢?

  刘歆根据当时人们的古史观念,将古帝的代序从黄帝向上推,认为最古的帝王应是伏羲。同时按照他的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理论,帝王应从木德始。于是他从两个方面找到依据,一是《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来朝”,昭子问少皞氏鸟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刘歆据此而推:“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以太昊为古帝之首。二是从《易传》中找到依据,《易传》曰:“帝出乎震”,震为东方之卦,五行属木。按五行相生之序,首为木,且太昊为东方之帝,“东方曰夷”,故太昊配木德。又《易·系辞下》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所以刘歆接着说:“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伏羲就是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立,神农、黄帝皆继太昊伏羲而立。

  东汉班固的《汉书·郊祀志赞》和荀悦的《汉纪·高祖纪》对刘歆创立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的过程均有记述,荀悦言:“及至刘向父子,乃推五行之运,以子承母,始自伏羲;以迄于汉,宜为火德。其序之也,以为《易》称‘帝出乎震’,故太昊始乎震,为木德,号曰伏羲氏。”

  刘歆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将伏羲与太昊相附而并称,推之于古代帝王世系之首,其后班固引之于《汉书》,后世史籍相继采从此说。但是,刘歆此说并非是完全无据的妄说,今天来看,对刘歆的说法应有如下认识:首先,它是当时人们历史意识的表现,随着人们历史意识的丰富,司马迁从黄帝开始排定帝王世系已不足以反映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上古帝王,因而需要再向上推溯,重新安排上古帝王世系。其次,如上所述,伏羲传说本始于南方楚地,而太昊是东方夷族的先祖,随着战国、秦汉时民族血脉和文化大交流融汇,伏羲与太昊的传说合流成为可能,司马迁仅以华夏先祖黄帝为全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已不能完全反映当时民族和合、文化融汇的实际情况,而以太昊伏羲为百王之祖,表现了当时民族统一、文化主脉已经形成。其三,刘歆排定的古帝王世系宣扬了“圣王同祖”的思想,将先王古帝同纳于伏羲一系,有利于民族凝聚,文化一统。

刘知几对于历史与史学更革变化的认识是多方面的, 在整个中国古代学者中间也是十分突出的, 因

此研究他在这一方面的思想认识对于理解古代学者的历史观有着非常典型的意义。

一、刘知几史学变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 对于中国史学变革大势的认识, 从《尚书》、《春秋》到唐代, 刘知几把它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以《五经》为代表的先秦史学。这个时期, “文之将史, 其流一焉”, 文与史混然为一。二是以三史为代表的两汉史学。这一时期历史著作不多, 为文初尚丽词, 然尚能据实而书, 《史记》《汉书》、《东观汉纪》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三是两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的史学, 刘知几常以

“近古( 或近代) 诸史”名之。

( 二) 提出“今古异同, 取叶随时”的主张

历史在不断变化, 史学著作要能反映这种变化,沟通古今, 让后人对前人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他认为“盖取叶随时, 不籍稽古”, 能反映历史变化的真实情况才是正着。《史通?一书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 撮其要者约为二端。

其一, 用当时语言, 直书其事。其二, 前史之所未安, 后史之所宜革。

( 三) 师古而不泥古, 才能有利于史学的更新发展

刘知几一方面强调历史著述“取叶随时”、“不籍稽古”; 另一方面又提出模拟古人, 即“师古”问题。

二、刘知几史学变革思想的形成

( 一) 千古史学纳诸胸中, 为其讨论史学变革、变化奠定了基础

刘知几总角之年即开始习史, 对历史的爱好使他“耻以文士得名, 期以述者自命”, 勤勤于史学大半生。所谓学富才能汇通, 汇通之中才能见出变化。这是他史学变革思想形成的基础。

( 二) 区分类聚的研究方法, 有利于排列史事、总结得失、对比古今、见出递变

刘知几的区分类聚首先是从具体分析入手, 弄清每一史书的细节内容, 得失利害, 然后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排比综合, 条分类归, 勒成一个个事目, 叙述从古代一直到唐代的演变情况。

( 三) 敢述前非的批判精神, 帮助他找到史学变革的突破口

中国学术思想一向强调继承性研究, 所谓有容乃大, 而批判性研究则不大为人所称道。《史通》作

为史学批评性著作, 充分体现了刘知几追求真理、敢于批评的精神。

( 四) 时代为他史学变革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契机

刘知几所处的时代正是史学走向自觉反省的时期。刘知几适逢其时, 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 对整个中国史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为以后史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对刘知几史学变革思想的评论

第一, 从整个史学发展上看, 刘知几的史学变革思想在中国旧史学家中间是很突出的, 对史学变革

加以研究总结, 并且颇有建树, 他应该说是第一人。

第二, 刘知几讨论史学变革特别注意与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这种认识比之商鞅、韩非子等人随便说到上古、中古、当今之类, 不仅自觉性强, 而且具体, 又有认真细致的比较分析, 其进一步发展就是今日所谓的历史发展阶段论了。

第三, 以批评为史学变革的手段。刘知几讨论史学变革问题都是通过批评以往史学的方式完成的, 这构成了他史学变革论的又一个明显特点。

当然, 对刘知几的史学变革论我们也要看到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刘知几过多地强调写史要遵循成

例, 批评别人唯以其例评断是非, 缺少变通精神。

《战国策》

《潜夫论》

《九章算术》

《周礼》

《周髀算经》

《竹书纪年》

《楚辞》

《庄子》

《春秋》及其三传

《春秋繁露》

《中论》

《尔雅》

《法言》

《风俗通义》

《汉纪》

《韩非子》

《韩诗外传》

《汉书》

《鹖冠子》

《孝经》

《新序》

《新论》

《新书》

《新语》

《荀子》

《淮南子》

《黄帝内经》

《易经》

《逸周书》

《仪礼》

《管子》

《公孙龙子》

《孔子家语》

《国语》

《老子》

《礼记》

《列子》

《论衡》

《论语》

《吕氏春秋》

《孟子》

《墨子》

《穆天子传》

《白虎通》

《山海经》

《商君书》

《尚书》

《申鉴》

《申子》

《慎子》

《史记》

《诗经》

《释名》

《说文解字》

《说苑》

《孙子兵法》

《大戴礼记》

《太玄经》

《独断》

《东观汉纪》

《吴越春秋》

《盐铁论》

《晏子春秋》

《越绝书》

附录一 篇目索引

附录二 主要西文杂志译名表

附录三 外国人名译名表

附录四 西文文献篇目索引

译者后记

伏羲 皇帝 有什么关系?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