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大年初一首播,它主要讲解了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收藏

《典籍里的中国》大年初一首播,它主要讲解了什么?,第1张

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注重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不管是在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当中,都有对于中国文化的宣传和传承。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等,这些综艺节目都是我国对于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传承的支持。而在大年初一又一档传承我国经典文化的节目,播出了这就是《典籍里的中国》。

不知道大家在提到我国的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呢?是我国的神话故事,还是我国优美的诗词歌赋?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漫长历史的文化强国,传承下来的书籍典籍也是非常之多。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与一些典籍有过交流,那么你是否还记得这些典籍?是否了解过这些典籍背后的故事呢?《典籍里的中国》他就讲述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一部又一部流传千古的典籍是如何被创作出来,如何流传到现在的。这个节目最吸引我的一点在于,在节目之中,作为读书人的我们,可以与古时候互熟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古”的“古今对话”。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讲述的是被称为“史书之源”的《尚书》。这本书传承了2000余年,构建了我国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同时,这本书也是最早被翻译流传到西方的典籍之一。这部典籍主要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时期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以及人物所代表的历史智慧。节目期间吸引我的是主持人撒贝宁与伏生的对谈,有一句话深深的戳中了小编的泪点,“华夏为何是一体?自古就是一体”。是啊,从古到今,我国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独立的民族,及时遇到过危机,但最后我们都挺了过来,而典籍就是我们在这一次又一次困难当中,承载着我们在困难中学到的知识,记录了在困难当中,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在故事当中最感动我的是伏生保护《尚书》的故事,他的儿子为保护点即死于兵劫,妻子为保护典籍病逝。在我看来,他们保护的并不只是一部典籍,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明和信念。

书籍当中记载着先代贤者的迅捷和精神文化,而这些文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食粮,正是这些精神上的支撑,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生生不息,流传至现在。《典籍里的中国》记述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那么你愿意去了解这些典籍之中的故事吗?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共计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人物为中心,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刺客游侠、贩夫走卒……在他笔下塑造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个个可歌可泣,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千秋功过,皆在青史,每个历史人物都如同镜鉴。我们在舜和禹的身上学会了恭谦仁爱的美德;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了卧薪尝胆的隐忍;

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在汨罗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在乌江之畔看到了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民族的根与魂。因为这部青史的开创性记述,全球华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临别一幕撒贝宁动情道:“请受炎黄子孙一拜!”瞬间击中内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为什么要写史?因为我们要述往事,以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因为我们要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经典语录: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

从善如流,施惠不倦。—《史记·楚世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史记·商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1、华夏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是中国的别称、汉民族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又称“中华”。

华、夏两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

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

2、九州

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夏朝初年,夏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传国宝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传。

3、中国

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4、赤县神州

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即成为古代中国大地的代称九州。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没有徐州和梁州。

5、神州

中国古时有称“神州”,神州是指出神仙的地方。大家注意神字的结构,左边是示字,是上天垂象,告示天下之意。

右边是中字中间加一横,先撇开中间十字,那是个口字,此字含前后左右四维,加中间一横分出上下即为六合,最后中间一竖通天彻地,一竖贯三才,也就是说能合于天地,中通人情者,方可成仙。由此也可看出,神仙于中国的关系十分重要。

《典籍里的中国》大年初一首播,它主要讲解了什么?

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注重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不管是在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当中,都有对于中国文化的宣传和传承。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