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相关成语?
1 跟风景有关的成语
风和日丽,风月无边
,山清水秀
,雪中送炭
,湖光山色
,引人入胜
,蔚为大观
,春和景明,
如花似锦
,水秀山明
2 和黄庭坚有关成语
初写黄源庭:chū xiě huáng tíng,黄庭:指《黄庭经》,为道家经典。恰到好处的意思。
黄门驸马:huáng mén fù mǎ,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靠婚姻的男人。
3 形容白日梦的成语有哪些
1、一枕槐安
拼音:[ yī zhěn huái ān ]
释义: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元·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
翻译:这就是一场美梦,让你空欢喜罢了。
2、想入非非
解释: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自:《楞严经》:“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解释:“如果存在不存在,如果完全不尽,像这一类,名称不是想不是不是想处。”
示例:当下~,一头说一头要弄计赚骗缪寄萍的书。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二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匪夷所思、非分之想、妙想天开、痴心妄想、胡思乱想、异想天开
反义词四平八稳、脚踏实地
3、非分之想
解释: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出自:鲁迅《花边文学·运命》:“不信运命,学不能‘安分’,穷人买奖券,便是一种‘非分之想’。”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常与“有”连用
近义词想入非非、痴心妄想、胡思乱想
反义词自知之明
4、匪夷所思
解释: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出自:《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解释:洪水冲向山丘,那情景平时难以想象。
示例:孙莱山入枢廷,是在意中,乌少云则~了。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事情离奇复杂
近义词想入非非、异想天开、胡思乱想、咄咄怪事。
5、 痴心妄想
解释: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自: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五回:“谁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
魂颠梦倒,分明是癞蛤蟆想着天鹅肉吃。”
解释:谁知那道理自己痴心妄想,
魂梦颠倒颠,分明是癞蛤膜想象着天鹅肉吃。”
示例: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时刻难过。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主语、宾语;含贬义,指胡思乱想不能实现的事
近义词一枕黄粱、非分之想、白日做梦、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人说梦、胡思乱想、想入非非
反义词切中事理、实事求是
4 与黄庭坚相关的成语
初写黄庭:复chū xiě制 huáng tíng,黄庭:指《黄庭经》,为道家经典。恰到好处的意思。
黄门驸马:huáng mén fù mǎ,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靠婚姻的男人
5 励志四字成语大全
悬梁刺股、自强不息、笨鸟先飞、鸿鹄之志、鲲鹏之志
一、悬梁刺股
白话释义: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朝代:西汉
作者:刘向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翻译:苏秦)读书想睡觉,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流到脚
二、自强不息
白话释义: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朝代:西周
作者:姬昌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三、笨鸟先飞
白话释义: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因怕落后,所以比别人先行动(多用做自谦)。
朝代:元
作者:关汉卿
出处:《陈母教子》第一折:“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鸟先飞。”
翻译:你得到了官位。我和你有一个比喻:我像那灵禽在后面;你这样的笨鸟先飞了。
四、鸿鹄之志
白话释义:比喻远大的志向。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子、麻雀这些小鸟哪里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
五、鲲鹏之志
白话释义:古人用鲲鹏之志形容志向远大。
朝代:春秋
作者:庄周
出处:《逍遥游》,其实鲲鹏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当鱼的时候很大的鱼,当鸟的时候还是很大的鸟,古人用鲲鹏之志形容志向远大
6 黄庭坚用典特点结合作品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原诗
我 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此时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其事迹见黄庭坚所作《黄几复墓志铭》(《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三)。
注释
⑴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⑵“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⑶“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⑷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
⑸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⑸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赏析
这首诗首联“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当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他的朋友黄介(字几复)任四会(今属广东)知县。他们都居住在滨海地区。前句化用《左传》中楚子对齐桓公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他的诗具有生、新、瘦、硬的艺术风格,善于运用典故。他把古代典籍中的词语经过转化、改造,吸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使诗歌的涵义更加丰富、情致更加含蓄。因此,他的诗表现出深厚的学养,具有浓郁的书卷气。这首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艺术特点。
资料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王若虚批评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滹南诗话》卷下)类似“剽窃”的情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张耒称为“奇语”,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可惜的是何以“奇”,“奇”在何处,他没有讲。其实,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才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切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欧阳修有意学习,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意(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对照的。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对照中显示出许多东西。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相会”,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孟郊《登科后》诗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下句对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把酒欢会;情,则洋溢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
“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
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黄庭坚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象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象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但比较而言,他的学习偏重形式技巧方面。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而杜甫的杰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穷年忧黎元”的 ,艺术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诗的语言,也丰富多彩,元稹就赞赏“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的一面。当然,杜甫的不少律诗,也是讲究用典的;黄庭坚把这一点推到极端,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其流弊是生硬晦涩,妨碍了真情实感的生动表达。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这首《寄黄几复》,就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处”。但并不觉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汉书》中的散文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黄庭坚主张“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他的不谐律是有讲究的,方东树就说他“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在这一点上,他也学习杜甫。杜甫首创拗律,如“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有时自发钟磐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等句,从拗折之中,见波峭之致。黄庭坚推而广之,于当用平字处往往易以仄字,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等都句法拗峭而音响新异,具有特殊的韵味。这首《寄黄几复》亦然。“持家”句两平五仄,“治病”句也顺中带拗,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响,正有助于表现黄几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
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很深,为他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等。这首《寄黄几复》,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1]
张文潜尝谓余曰:“黄九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是奇语。”([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初二句为破题,第三第四句为颔联。大凡颔联皆宜意对。春风桃李但一杯,而想象无聊,窭空为甚,飘蓬寒雨十年灯之下,未见青云得路之便,其羁孤未遇之叹,具见矣。其句意亦就境中宣出。“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皆境也。昧者不知,直谓境句,谬矣。([宋]普闻《诗论》)
山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尽言杯酒别又十年灯矣。同一机轴,此最高处。([宋]陈模《怀古录》卷上)
亦是一起浩然,一气涌出。五六一顿。结句与前一样笔法。山谷兀傲纵横,一气涌现。然专学之,恐流入空滑,须慎之。([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
次句语妙,化臭腐为神奇也。三四为此老最合时宜语;五六则狂奴故态矣。(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
7 忙里偷闲相关的成语
忙里偷闲
拼音: máng lǐ tōu xián 简拼: mltx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偏正式内;在谓语容、定语;用于善于调剂时间
解释: 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出处: 宋·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例子: 原来阿妹去看瀑布,可谓“~”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8 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诗句
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宋代黄庭坚的《答洪驹专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属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后以点铁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9 成语谜语:黄庭坚(打一成语)的相关文章推荐
心之官则思copy
解释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出处原文
《孟子-告子上》云: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心之官则思》为丛来所著,连载于晋江文学网
10 下面这些成语、成语故事相关的人物 赤壁借光、南柯一梦、投笔从戎、赴汤蹈火《》江郎才尽《》鹤立鸡群《》
凿壁借光:
成语解释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勤学
典故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成语故事西汉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为藏书很多的文不识家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相关的人物:匡衡
南柯一梦:
成语解释唐·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记载南柯的事。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虚幻的梦境
典故出处宋·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成语故事传说唐朝东平郡“游侠之士”淳于棼在他家南面的古老大槐树下睡了一觉,在梦中他成了槐安国的南柯太守,国王把他美貌的小公主嫁给他,他为官20年,生活十分幸福。后来因檀罗国进攻南柯郡,他防守不力被国王逐出了槐安国
相关的人物:淳于棼
投笔从戎:
成语解释投:扔掉;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
典故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成语故事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相关的人物:班超
赴汤蹈火:
成语解释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奋不顾身
典故出处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成语故事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看到各地诸侯势力日益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建议汉景帝削减他们的势力,防止他们作乱,因此得罪了诸侯。晁错父亲劝晁错注意明哲保身,晁错说:“只有大家赴汤蹈火,才能保家卫国。”
相关的人物:晁错 汉景帝
江郎才尽:
成语解释江郎:南朝·梁时文人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文思衰竭。比喻才思衰退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成语故事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相关的人物:江淹
鹤立鸡群:
成语解释鹤:白鹤。比喻仪表或才能卓然出众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出众
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嵇康的儿子嵇绍很有才学,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他无论在哪里都显得超群。有人对王戎说他在人群中就像一只仙鹤站在鸡群里那样突出。司马衷继位后,他担任侍中,为保护卫惠帝而战死,赢得人们的尊敬
相关的人物:嵇康 嵇绍 王戎 司马衷
(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云谷老人,别号紫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远古有孔子,近古有朱熹,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东亚乃至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化伟人.
杨时 (1053-1135)大武夷南平人. 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号龟山,曾受业于程灏、程颐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杨时之后,有
、
、朱熹相继承传。至朱熹时,发展为与“濂学”、“洛学”、“关学”并称的“
”。
(1053-1123)大武夷
市麻沙镇长坪村人,是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1083进士,精于吏事,政绩显著。历官太学博士、教授、
、知州等职。1072,游酢赴河南洛阳,师从理学家
、程颐,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1093年,游酢、杨时冒著大风雪来到程家,正好程颐在打旽,游定夫与杨时不敢打扰程夫子,只得毕恭毕敬站在旁边守候,等程夫子醒来时,门外积雪已一尺厚了,这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千古流传,成为尊师重道之佳话。游酢九世孙游以正于元代在村里建“御史游定夫祠”。著作有《易说》、《中庸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
李侗(1093~1163),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剑浦(今福建大武夷)人。从罗公彦学。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馀四十年。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四),朱熹受业於门。三十二年,又迎谒於建安。孝宗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一,谥文靖。有《延平问答》及《语录》行世。清
辑《延平先生文集》四卷,收于《正谊堂全书》。事见《晦庵集》卷九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文定集》卷二二《延平李先生墓志铭》、清毛念恃《延平四先生年谱》,
卷四二八有传。
(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南宋理学家、易学家,
建阳(今属福建大武夷)人。发子。孝宗乾道间从朱熹学,熹扣其学,以为不当在弟子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尤袤、杨万里荐於朝,以病辞。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
专政,开伪学之禁。二年,以布衣谪道州。四年,卒於贬所,年六十四。有《律吕新书》等,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其诗文为《西山公集》一卷。事见《云庄刘文简公文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
卷六二有传。
刘勉之(1092——1149年),字致中,号草堂,时称聘君,学界称之为白水先生。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五夫白水(今属武夷山上梅乡)人。以乡贡入太学。当时
严禁元佑书,伊洛之学不传。刘勉之和
秘藏和传抄程氏之书,并潜心研读,后来辞离太学,拜理学家杨时为师,筑草堂于故乡,耕耘自给,淡泊功名,与胡宪、刘子军讲学论道,研究理学
(1074-1138) 北宋理学家。字康侯,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父。入太学,以
、靳裁之为师,明经史大义,绍圣四年进士,为太学博士。
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学者称豫章先生,罗源(今属福建)人。我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始从杨时学。朱熹谓杨时「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
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廖德明(生卒不详),理学家.字子晦,别号槎溪先生
人。他少时攻读宋学者杨时的理学著作,后随朱熹学习。宋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出任
知县。
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建州崇安(今福建
)五夫里(今
)府前村人。秉赋刚毅。10岁精通经史。11岁随父亲、北宋名将刘韦过军旅生活。战乱频仍,他弃文习武,“盛暑严寒,必清晨著单衫,入教坊学射矢三百。”青年时代就通晓韬略,武艺超群。
罗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罗姓源自于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公元前690年,罗国(河南罗山)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河南鄢陵)。
罗氏的子孙逐渐南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汩罗地区,遂以国名“罗”为氏。
罗姓历史名人有:
1、罗含,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卒于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字君章,号富和,东晋衡阳郡耒阳县(今衡阳市耒阳市)人。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山水散文的创作先驱。
2、罗适(1029-1101):,字正之,号赤城。北宋天圣七年出生于今浙江三门县城关海游马家山,后移居宁海县溪南罗家村,是北宋颇有影响的水利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北宋名臣”、“浙学先河”、“理学先声”。
3、罗从彦,1072出生,卒于1135年,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出生在南沙剑州,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有著作《中庸说》、《豫章文集》。
4、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
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
5、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黄庭坚相关成语?
本文2023-10-05 12:27: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