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汉墓究竟还藏着多少“宝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这座汉墓究竟还藏着多少“宝藏”?,第1张

在中国浩瀚的 历史 轴线上

总有一些时光特别闪耀

西汉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考古大会》第五期

就聚焦堪称“西汉文化宝库”的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

借助考古这一“ 历史 显微镜”

透过 历史 遗存中的条条线索,抽丝剥茧

展现璀璨的西汉气象

2011年春天

一场意外的发现

让这座位于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

走进考古人的视野

为了让古墓不再遭到破坏

考古人员立即以盗洞为中心

对方圆5公里做了大面积的摸底勘探

这是一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发掘

总共两个主墓、七个袝葬墓

真车真马陪葬

形成了一座总面积 超过46万平方米

巨大的墓园

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是

海昏侯墓里竟然发掘出一座重达10多吨

由400多万枚铜钱堆砌的钱山

五年的考古发掘

海昏侯墓先后出土了

大量黄金、青铜器、漆器、玉器

等精美的陪葬品

以及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

孔子像和数千枚竹简木牍

对这座传奇大墓的发掘

颠覆了世人的认知

海昏侯墓是一座

总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的超级墓园

墓中的陪葬品不仅做工精美

数量更是惊人

总共发现了480件

重量超过120公斤的各类金器

包括385枚金饼、50枚马蹄金

25枚麟趾金以及20块金板

足以显示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富足

而5辆真车20匹马的规格

又彰显出墓主人不仅多金

而且身份等级高贵

5200多枚竹简木牍

更是研究墓主人生活的汉代

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这座建筑格局完整的墓葬

功能分区完备

“甲”字形墓葬总面积约400平方米

主椁室位于墓室中央

分为东、西两室

东室相当于墓主人寝宫

棺椁位于室内东北

西室则相当于墓主人饮食起居和会客的厅堂

东“寝”西“堂”的布局

是墓主人生前居室的模仿

这种独特的布局

也区别于

将墓主棺椁放在正中心位置的其他汉墓

主椁室东、西、北三面为器物藏椁

考古专家根据里面陪葬器物的种类

将其分别命名为

钱库,粮库,乐器库、衣笥库

武器库、文书档案库

娱乐 用具库、酒具库以及厨具库

墓室南回廊为车马库和乐车库

主椁室与藏椁之间

有一条宽约07米的过道

连通所有椁室

在考古专家

进行海昏侯墓的文物的

清理和保护过程当中

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文物——

当时海昏侯国的“除国诏书”

其内容不仅与《汉书》中记载

海昏侯国被除国的文字非常相似

还解释了

海昏侯墓中陪葬巨额财富的原因

因海昏侯国被除国

海昏侯刘贺的家人也成为了平民

无人能享用的财富只能被埋进墓葬

从田野考古到实验室考古

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最大亮点

低压氧仓设备

也是在全世界考古中

首次应用于保护文物

通常,墓葬中的文物是极为脆弱

出土后不久就可能因为氧化

或光线照射而快速变质

出现无法修复的损坏

现场没办法马上完成发掘

考古人员就把木质棺椁

和周边回填土体一起套箱提取

通过异地迁移到实验室内

进行发掘、清理和研究

最大限度保存并还原

墓葬的原始状态信息

通过细致的工作

海昏侯墓成为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

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

西汉列侯墓园

海昏侯墓中还发现了

粟、黍、稻、麻四类粮食遗存

一个存于精美漆木盒中的“补品”

这两千年前“补品”究竟是什么?

专家们又将如何判断出来呢?

《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中

系统的展现了

这位神秘中药材——天目地黄

重现于世的过程

由于经过2000多年的埋藏

取出的材料十分脆弱

经过专家研究后

决定用冰冻切片的方法一探究竟

经过专家的不断研判

最后得出结论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熟地黄

是一种失传已久的“米蒸法”

如今通过研究

终于恢复了这项古老的炮制技艺

来自2000年前的中药炮制工艺

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

为今天人们的 健康 带来帮助

2000多年前的刘贺

就已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

反映出了西汉时期 社会 的发展与进步

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件

“汉代黑 科技 ”代表性器物

——青铜雁鱼灯

则展现了汉代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本期节目中

“考古专家团”不论是

指导“考古推广人”张晓龙

像拼积木一样

将这件灯具文物的仿制品零件拼合复原

还是对其燃料成分

光线明暗调节方式

以及点燃后烟的“过滤环保原理”

等细节的详细讲解

全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海昏侯墓中

除了发现大量体现

古人精致生活的器物之外

更重要的是一些文字的发现

这展现了古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这些文字是存在于一枚枚竹简当中

经过文物保护人员的清理

海昏侯墓共清出5200多枚竹简

主要记录了包括

《礼记》《孝经》《诗经》

《易经》《春秋》

《易简》《汉赋》、六博棋谱

等在内的珍贵文献

其中通过文保人员的清理

发现了失传了1800多年的《齐论语》

它让我们看到了其他版本《论语》中

未曾记载的内容

而在墓中出土的另一件珍贵文物

——漆屏风上

有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

及目前中国最早的《史记》的实物资料

一件件竹简

一座精美的漆屏风

让我们看到了

那个时代对儒家文化的崇敬

及独特的精神与文化风貌

海昏侯墓留给世人的

不仅是物质文明珍藏

还有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文化宝藏

是一批批考古人以科学的理念

科技 的手段、人文的温度

让我们有幸目睹流传千年的件件文物

透过它们看到

汉代的文明之盛、文化之美

播出时间

今天17:30档,CCTV-4

《中国考古大会》探秘海昏侯墓

不见不散!

明清是中国君权高度集中的时代,两个朝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清朝这个后起之秀也经常模仿前明以超越,而明朝永乐盛世中修了一部“永乐大典”,清朝康乾盛世中的乾隆帝不甘寂寞也修了一部“四库全书”,其用意显而易见,但是最后永乐大典的地位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获得中西方一致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而四库全书却被很多学者不屑一顾,称之为四库毁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先说说乾隆帝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呢,他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因为乾隆帝不止要做世俗上的皇帝,更是要做道统上的皇帝,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步。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最长的皇帝,在如今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稍微了解乾隆帝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乾隆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其实这十全里面有几个颇有水分,而为了显示自己的赫赫武功,参照明之永乐大典就是成祖永乐盛世时修的,乾隆帝就下令修“四库全书”,在这个过程中毁了不少不利于统治的书,一举两得,毁书这个历史自秦始“焚书坑儒”就开始有了,后世就算有皇帝毁书也是小规模的,古书籍的失传大多毁于战乱,但是乾隆的毁书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一场浩劫,因为范围太大,为什么范围大呢,跟康熙年间兴起的文字狱有关系,清代的文字狱贯穿康乾盛世三朝,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敢叫你身死族灭,统治者妄图在精神上控制世人,禁锢世人思想,而书籍也是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乾隆帝修书时大毁特毁,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字狱的表现方式之一。

据粗略统计,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500余种,禁毁图书3100余种(另一说法2800余种),差不多是录一半,毁一半,所以又有部分学者称之为《四库毁书》。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销毁古书之多,好多已经彻底失传,现代只能根据考古发现墓中书籍弥补,如西汉海昏侯墓就发现了不少古籍,或者通过购买修书之前流传海外的书籍来弥补,一般以日本和韩国居多,当然日本近代侵华时,如八国联军进北京或者抗日战争时期也将很多珍贵的孤本运回其本土,比之抢劫金银珠宝更险恶。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不止毁书,还篡改书籍,好多涉及到女真族的书籍都被修改,因为乾隆帝是满族人,而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与永乐大典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在编修过程中,很多珍贵的古书籍遭到了刻意的人为删削、焚毁、篡改、错讹,一部徒有虚名的盛世书籍罢了。

遥想当年岳飞北伐金国间,何等意气风发,一曲《满江红》气吞万里河山的英雄气概,其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竟被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何其可笑,乾隆帝之小鸡肚肠也是历代罕见

第十期浅谈清史之四库全书完节,谢谢观看,下期我们讲讲日本侵华时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数次掠夺中国的孤本书籍,甚至有学者认为日本的中国孤本比之中国本土的孤本还要多,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孤本国宝的流浪之路,敬请期待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汉代古墓,经过五年多的考古发掘,终于确定此陵墓的主人是西汉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此陵墓也被称为海昏侯陵墓。

此陵墓的发掘创造了多项第一,海昏墓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完整、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西汉古墓,其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汉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陵墓中发现了华夏最早的孔子画像,并且出土了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古籍。

此陵墓的主人海昏侯刘贺也引发了关注,因为刘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刘髆也是第一代昌邑王,汉武帝长子刘据自杀后,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帝,也就是汉昭帝,汉武帝留下了霍光、金日磾、 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辅佐汉昭帝,但是汉昭帝刘弗陵只活了21岁就去世了。

汉昭帝没有儿子,于是霍光与群臣选择了昌邑王刘髆的长子刘贺为皇帝,刘贺也就是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其实也是刘弗陵的侄子,但是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联合群臣上书皇太后废黜,理由是:

《汉书 霍光传》: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这话的意思是说:(刘贺)接受皇帝玺印以来的27天中,派出使者往来于各个郡县,使者们拿着皇帝给的符节向各个官署下达诏令索要财物,一共有1127起。算起来平均每天至少有41起索要财物的事件,除此之外,刘贺还有以下罪名:

1、私自给他原来昌邑国的郎官授予绶带。

2、私自把国库中的钱财、武器、绸缎赏赐给自己的亲信。

3、与随从的亲信官员整夜饮酒,沉迷酒色。

4、为汉昭帝戴孝期间食用了不合规矩的饮食。

5、在没有祭祀汉朝皇帝列祖列宗之前,就派使者用三副太牢的礼节来祭祀自己的生父刘髆,并自称嗣子皇帝,违反了礼节。这个与明朝嘉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大仪礼之争是一模一样的。

6、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尚书令杨敞劝谏刘贺不法行为,被刘贺打击及关押。

就这样刘贺的皇帝之位被霍光联合群臣及太后一起废除,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把刘贺的昌邑王位给废除了,改封为海昏侯,之后刘贺就一直被称为海昏侯,所以2011年在南昌发现的陵墓被称为海昏侯墓。

刘贺原本是昌邑王,后来被拥立为皇帝,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再次回归为昌邑王,然后又被改封为海昏侯,从王到帝,从帝再到王,最后从王到侯,刘贺的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他也只能默默接受着这一切,那么问题来了,霍光为什么要废除刘贺的帝位,刘贺是霍光选中的,又是霍光亲手废除的,这背后到底有多少秘密?

刘贺其实是汉朝第二个以诸侯王身份成为皇帝的人,第一个是刘恒,吕雉去世后,周勃、陈平联合刘章、刘襄等人诛灭了吕氏一族,功臣们最后选定时为代王的刘恒为帝,因为刘恒看上去为人低调,老实,并且没有外戚问题,但刘恒与刘贺不同的是,刘恒却成功做了皇帝,而刘贺只能被权臣废除,这是为什么?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刘恒进京当皇帝时,只带了6个人,解除了功臣们对刘恒可能用自己亲信排斥功臣的顾虑,刘贺进京时,至少带了50多人,后来又增加一两百人,并且刘贺大肆分封自己的亲信,同时整天带着自己的亲信在宫中饮酒,这也是上述罪名的第1条和第2条。

刘贺的行为引发了朝臣对自己地位的担忧,刘贺带了这么多亲信到皇宫中,也难免让人担忧,汉武帝时期,曾经发行了一部《左官律》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在诸侯国担任过官职的人一律称为左官,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且左官不能进入中央任职,这是为了打击削弱诸侯国王培养亲信,以威胁中央权力。

刘贺的行为很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也难免引发了朝臣的共同反对。

2、刘恒当了皇帝后,大肆分封拥立他为帝的功臣,而刘贺当了皇帝后,没有这么做。

汉文帝的做法很聪明,他的皇帝之位是功臣拥立的,先稳住功臣,皇位就能坐稳定,而刘贺就不 懂得这个道理,刘贺自己的皇帝之位都没有稳定,就开始与亲信在一起,引发了拥立刘贺为帝的功臣们的不满,自然会反对他。

3、刘恒的能力强于刘贺太多

这方面显然刘贺没法比,包括刘恒的用人、御臣、处事水平远远超过刘贺,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先稳定了自己的皇帝之位,才排斥功臣的,刘恒让自己的两个亲信宋昌和张武掌握了皇城和皇宫的兵权,其余先不管,先保证安全,然后再一步步排斥功臣,但刘贺显然做不到,当功臣感觉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不亲近自己,难免要把刘贺废除。

这是汉文帝刘恒与汉废帝刘贺的比较,从霍光来说,他之所以废除刘贺,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霍光的权力与地位受到威胁

刘弗陵去世后,刘贺并不是霍光当时唯一的选择,当时很多大臣拥立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方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不同意,因为汉武帝时期长子刘据去世后,汉武帝都没有选择刘胥为帝,而是选择刘胥的弟弟刘弗陵为帝,再加上刘胥这个人有勇无谋,汉昭帝时期刘胥曾经觊觎帝位,诅咒汉昭帝,所以被霍光否定了。

霍光没有篡位之位,但对权力的欲望比较强,拥立刘贺为帝后,却发现刘贺在做威胁自己地位的事,因为刘贺带了一大帮昌邑国的亲信在宫中,整天在一起,难免让霍光感到威胁,霍光担心时间长了,这些人会取代自己的地位。

《汉书 霍光传》: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昌邑国的群臣由于没有尽辅佐教导君臣之谊,使王(刘贺)误入歧途而获罪。霍光就将他们全部杀了,共有二百多人。当这些人被拉出去处死的时候,都在街道中哭泣呼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尤其是刘贺的旧臣临死前说的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就说明了刘贺没有听从旧臣的建议,犹豫不决,这说明了刘贺与旧臣假道在策划着什么行动,从霍光的行为来看,一下子杀了两百多人,肯定是这些人涉嫌怂恿刘贺进行政治清洗,除掉朝中的老臣,而昌邑旧臣则想借刘贺当皇帝的机会上位,这是政治的规律,当然这只是猜测。

所以霍光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先把刘贺给废除了,再诛杀了刘贺的所有旧臣,消除了威胁,保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而朝臣与霍光是同样的政治利益,虽然有些胆怯,但还是支持霍光的,包括太后也是支持霍光的,再加上霍光一定掌控大权,所以才能轻易废除皇帝。

废除皇帝之事是很大风险的,不仅仅在政治上有影响,而且在伦理道德上也会受到议论,如果不是霍光权力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归根结底,霍光是一半为公,一半为私,他既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也不想让刘贺胡作非为

二、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

说刘贺27天做了1127年荒唐事,确实有些夸张,但肯定是有这些违法的事在内的,作为皇帝,不顾法纪,派使者向地方索要财物,这事确实有些荒唐,包括上面列举的刘贺的六项罪名,应该都是存在的,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但是皇帝违法,就一定要废除吗?或者说朝臣有没有权力废除皇帝?

在古代儒家思想的体系下来说,大臣是没有权力废除皇帝的,因为五纲五常中的第一条是:君为臣纲,这一条霍光就说不过去,所以这事有争议,霍光废除刘贺皇帝之位的事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

但是,从历史来看,如果刘贺真的是个荒唐的皇帝,霍光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至少霍光后来拥立的汉宣帝是个英明之君,让汉朝的国力、威望达到了顶峰,让汉朝步入一个盛世-昭宣中兴,这也是霍光的功劳,但是霍光作为权臣来讲,同样让汉宣帝感到如芒在刺,这说明任何一个皇帝,对霍光这样的权臣都是有所顾忌的。

所以对于刘贺来说,他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皇帝了,先是昌邑王,后来当了27天皇帝,然后又被废除帝位成为昌邑王,最后被改封为海昏侯,最重要的是他的结局是善终,而且两千多年后,他的陵墓还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给了后人研究西汉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关于刘贺为什么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可能多数大致了解刘贺经历的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海昏侯”这个封号是不好的,它应该是与刘贺生前27天干下一千多件荒唐事,而招至废黜帝位的经历有关;应该是其为人昏乱,处事荒唐的代名词;也应该是汉宣帝有意贬低其人品差而刻意授此封爵给他。不过从大量历史资料记载看,我们稍微深入了解一下“海昏候”与古地名“海昏县”的渊源,就会明白其间的关节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逻辑可以简单理解,就是只要我们弄清楚“海昏侯”的封爵,是否符合西汉时因地而封的“郡县立国”封爵制度,如果符合那就排除了其它说法,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其中确实大有说道。

据史载,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亲政,在面对前废帝刘贺时,汉宣帝认为当时刘贺被监控居住十几年,对他的帝位早已毫无威胁,所以为体现自己宽仁大度和不忘同宗之情,便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封地就在当时的豫章郡海昏县(即今江西省境内)。《汉书》就记载,刘贺受封后,随即“就国豫章”,颜师古注中还说“海昏豫章之县”。由此可见,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是遵循依“郡县立国”原则进行的,应该并无贬损之意。

但“海昏”之名确实极易让人望文生“贬”义,那么,“海昏”之名到底是何来历和含义呢?这个说起来也比较复杂,我们只简单了解即可。汉代人所说的“海”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海并不一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说“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就是说汉代人所认为的海就是能“纳百川”的天然大池,也就是今天的很多湖泊在那时也被认为是海,海昏县的“海”应该是对鄱阳北湖的前身彭蠡泽的泛称。“昏”在此的渊源就更复杂一些了,有学者认为这里的“昏”应与“婚”相通,在古籍中有“妻父曰昏”之说,古代士人取妻习俗都是约定在黄昏之时进行,所以这里的昏与婚有相通之意,“妻父曰昏”的“昏”之前配上彭蠡泽的“海”,正可理解为海昏县之地实为天然大池彭蠡泽之“父母”,即其百川来源之发祥地。

所以,汉人定“海昏”之名并无后人望文而解的贬损之意,这样再回头看汉宣帝赐给刘贺的海昏侯封爵,当然也不可能是汉宣帝故意贬损他了,否则刘贺也不会等到数年后有人告发他不轨受罚,才窝囊得病而死,而可能早在受封“海昏”那一刻起就真的“昏死”过去了!

这座汉墓究竟还藏着多少“宝藏”?

在中国浩瀚的 历史 轴线上 总有一些时光特别闪耀 西汉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考古大会》第五期 就聚焦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