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类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什么是类书,第1张

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所谓类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类书按其内容和编排方式不同,有义系、形系、音系三类。义系类书就是按材料的义类分部编排,如天文、地理、人事类。每系中又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时等;时又分春、夏、秋、冬等。古代类书大多属此类。其中以取材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音系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语,按末一字的韵编入某韵,主要供编纂字、词典找资料出处所用。如元代的《韵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韵府》。形系类书是字形编类,即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按其上一字归入同一字的类中,而举出包含这个词语的诗文篇目,如清代的《骈字类编》。其作用与音形类书略同。

我国古代类书之祖,当首推魏时之《皇览》。就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时“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丛,凡千余篇”。此书早已散佚,后世虽有一些辑佚本,但所存不多,难以窥其全貌。六朝时期也有很多类书,如北齐后主武平三年敕撰的《修文殿御览》,卷佚很多,为唐、宋类书所取,今已佚。另如齐、梁间的《古今同姓名录》、梁朝的《华林遍略》等皆是。

唐代官修类书有三部,即欧阳洵等奉敕撰《艺文类聚》,许敬宗等奉敕撰《文馆词林》,徐坚奉敕撰《初学记》。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书抄》和白居易撰《白孔六帖》。

《艺文类聚》,唐高祖时编,100卷。该书从1400多种古籍中分类摘录,分岁时、政治、产业等48部,事实居前,诗文列后,内容丰富。其中征引的古代典籍,今多散佚,为我们保存了不少珍贵材料。

《文馆词林》,唐高宗时编。1000卷。分类编纂自先秦到唐代各体诗文。原书北宋时已散佚。流传在日本的残本约有数十卷,其中大部分已重新传入我国。各残卷分别有《佚存丛书》《粤雅堂丛书二编》《古逸丛书》《适园丛书》等刻本。

《北堂书钞》,是唐初的虞世南任隋朝秘书朗时编辑。160卷。该书从当时各类书籍中摘录名言佳句,凡852类,供当时作文采摭词藻之用。

宋代类书编纂规模空前,产生了许多大型类书。较为著名的有:

《太平御览》,1000卷。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下诏命李昉等人编修,历时八年而成。初名《太平总类》,太宗令人日进三卷阅览。“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故改题今名。又简称“御览”。是书分55门,各门之下又分若干类,有些类下又有子目,大小类目共计约5474类。《御览》征引古书1690余种。可见其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资料工具书,而且是保存古代佚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

《册府元龟》,1000卷。宋真宗命令王钦若、杨亿等辑。始于景德二年(1005年),历时八年于太中祥符六年即1013年修成。分31门,1104门。将历代事迹,自上古至五代,分门顺序排列。所采以史籍为主,间取经、子引文多整章整节,对宋以前史辑的校勘工作有较高价值。

《山堂考索》一名《群书考索》,212卷。南宋章如愚私撰。共分46门,所引经史百家之书,都附有辑书人的断语。

《玉海》,200卷。南宋王应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该书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实录》和《国史日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

明清两代官修和私辑的类书更是汗牛充栋。这里只介绍两部最富代表性的类书——《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永乐大典》,22937卷,11095册,字数三亿七千万左右。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诏令大臣解缙编纂《文献大成》,次年竣工。永乐三年,再令重修,永乐六年修成,命名为《永乐大典》。该书集中图书八千余种,依洪武正韵将有关资料整编。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即以洪武正韵为纲,按韵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录有篆隶楷草各种字体,字下将有关人物事件、制度名物、山川河流、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号令文章,随字所含之类收载。《永乐大典》篇幅浩繁,内容十分丰富,保留了不少古籍。可惜正本毁于明末,副本也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洗劫,现仅存七百余卷。

《古今图书集成》。清康熙时陈梦雷等编。康熙四十五年书成,赐名《古今图书集成》。雍正时复命蒋廷锡等重新增删润色。原书分六编,三十四志,修订后的该书改为三十二典,6109部仍旧,共一万卷。全书体例以六汇编为总纲(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各编下分典,计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凡六千余。部下又分别列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造句、纪事、杂录、外篇等细目。所引图书资料,一律注明出处。《古今图书集成》卷帙浩翰正如雍正所称赞:“贯穿古今,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为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见。

在大明的历史上,几乎所有影响后世的历史危机都来自朱棣,永乐大典的编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原名永乐大典,是一部大型图书。文献大成收录的作品都没有被删除。21世纪的今天,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说到永乐大典,我们可以不能不提它的主要编纂者,大明大才子解缙。如果说方孝孺是大明第一才子,除了解缙没人敢排第二。后人很尊重方孝孺,因为方孝孺有很多节气,它遭受了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悲痛的悲剧。尽管被打上了烙印,解缙仍然生活在人民之中的心。因为任何人知道永乐大典就相当于知道解缙。洋洋洒洒的永乐大典可以写成一本书,解缙的贡献最大。解缙,著名学者,明朝第一任官员。大士绅,士绅,号春雨,乔,汉族,籍贯江西吉水,杰伦之弟。武十二年在位期间,他成了一名学者。官方建议,翰林待圣旨,成祖即位,任导师,直奔文远馆,参与维修,编修永乐大典,翰林学士、右春坊大学士毕业。有永乐大典和解学士集。解缙嫉妒他直言不讳的能力,多次被降级,最终被监禁并在没有官方仪式的情况下被杀害。朱棣灭了方孝孺十族后,为了证明人间读书的种子是不朽的,重用了解缙,命他编百科全书。任何编纂书籍的人都需要知识分子。编制规模越大,需要的知识分子越多。为了广纳天下英才,朱棣下令编纂一部百科全书,囊括了宇宙的浩瀚和古今的异同。通过编纂书籍,朱棣周围聚集了大量的知识分子。这本书编好后,就是名人编年史,天潢玉牒,让无数学者惊叹不已。永乐五年十一月,完成于公元永乐大典年,明太祖朱棣又亲自为其作序。永乐元年七月,成祖下令翰林学士比如解缙大学。参考永乐大典和韵府群玉两本书的例子,他们把每本书记载的东西收集起来,按类别整理,归纳到回溪史韵。解缙等。奉命照办,次年11月,编定呈上。朱棣赐名回溪史韵。它没有没过多久,觉得仍有疏漏,便命姚、刘基迟、重新编辑。此外,还特别请了王靖、王达等5人当会长,邹骥、曾柴等20人为副会长,陈济等人都是会长。招募中外优秀官员和各地文学学者编纂,并请挑选好书的国子监和郡县学生撰写。光禄寺提供饮食,共9169人。同时,派遣官员到世界各地收集各种书目以备准备。历时五年,永乐五年十一月完成,改名为文献大成。据统计,该书共22937卷,其中仅目录就有60卷,11095卷,约37亿字。如此大规模的图书改版以前从未发生过。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迄今为止世界公认的大型百科全书。的包装设计很有特色。书印在高档宣纸上,上面印着竹丝栏,每半页8行,一行大字,两行小记,每行28个字。楷书黑墨,有淡淡的清香。里面的人名、物、事、山川,都是自我描述画出来的。它们精美、生动、逼真,是古籍中最好的插图。引用的标题、圈点、页数都用红色失落园新闻网的笔标注。每本书高1英尺5英寸6分,宽9英寸3分。硬梆梆的用文字装裱,用厚厚的黄布和大脑包裹着,

永乐大典开头,没有副本。嘉靖三十六年,文远亭附近的奉天、盖华、金身三大殿失火。虽然永乐大典被及时救了出来,但明世宗朱侯还是决定重录一张,以免发生意外。礼部侍郎高拱、左春芳的左玉德、导师曲景春被任命为总校官,负责组织重录。还召集了程道南等109名儒生,增加了服务设施和人员、保安,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重录始于嘉靖四十一年秋,完成于隆庆元年。记录的副本与永乐大典原件的格式和装订完全一致,副本保存在石弘皇帝处。收集了8000多种典籍,范围从先秦到明初,包括经史子集、百家争鸣、天文地理、阴阳医术、佛道教术等。同时,把八千多种古籍记载一字不改地全部抄录下来,保存了许多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建成后,是明朝的御用之物。清初,全从永乐大典开始编纂。清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编古籍385种,共4946卷,其中二十四史之一郭洪武正韵,重要史书永乐大典,陈永乐大典,医经0755。还有宋元诗人作品集,宋夏宋永乐大典36卷,刘芳永乐大典40卷,郭颂永乐大典40卷。鲁元文规永乐大典第20卷。后来许嵩又从四库全书编了永乐大典卷、旧五代史卷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今人编辑的许多宋、金、元的诗歌都是从这一仪式中收集来的。年收藏的书籍均抄自文远馆藏宋、金、元精本,可与现存通俗书籍进行校勘。清代有一批书就是按照这个仪式整理的。目前从大书中辑出佚书590种,附录44种,其中未传世120种。的原作在明末消失,仿品在康熙时期发现,残缺不全。至乾隆三十七年,短缺1000余册,共计2422册。光绪元年不足五千册,二十年不足四百册。以后,卷会越来越少。经多方收集,仍有800余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容丰富,包含了许多古代文化典籍,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料,还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再者,作为一部体裁书,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创新的风格等。都是远超上一代的体裁书。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的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诗歌形式。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参考资料:

-诗

  类书

  类书是辑录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

  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性质的一种资料汇编,由于内容广阔,博采群书,分类编辑而成,所以得名。

  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所谓类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类书按其内容和编排方式不同,有义系、形系、音系三类。义系类书就是按材料的义类分部编排,如天文、地理、人事类。每系中又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时等;时又分春、夏、秋、冬等。古代类书大多属此类。其中以取材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音系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语,按末一字的韵编入某韵,主要供编纂字、词典找资料出处所用。如元代的《韵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韵府》。形系类书是字形编类,即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按其上一字归入同一字的类中,而举出包含这个词语的诗文篇目,如清代的《骈字类编》。其作用与音形类书略同。

  我国古代类书之祖,当首推魏时之《皇览》。就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时“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丛,凡千余篇”。此书早已散佚,后世虽有一些辑佚本,但所存不多,难以窥其全貌。六朝时期也有很多类书,如北齐后主武平三年敕撰的《修文殿御览》,卷佚很多,为唐、宋类书所取,今已佚。另如齐、梁间的《古今同姓名录》、梁朝的《华林遍略》等皆是。

  唐代官修类书有三部,即欧阳洵等奉敕撰《艺文类聚》,许敬宗等奉敕撰《文馆词林》,徐坚奉敕撰《初学记》。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书抄》和白居易撰《白孔六帖》。

  《艺文类聚》,唐高祖时编,100卷。该书从1400多种古籍中分类摘录,分岁时、政治、产业等48部,事实居前,诗文列后,内容丰富。其中征引的古代典籍,今多散佚,为我们保存了不少珍贵材料。

  《文馆词林》,唐高宗时编。1000卷。分类编纂自先秦到唐代各体诗文。原书北宋时已散佚。流传在日本的残本约有数十卷,其中大部分已重新传入我国。各残卷分别有《佚存丛书》《粤雅堂丛书二编》《古逸丛书》《适园丛书》等刻本。

  《北堂书钞》,是唐初的虞世南任隋朝秘书朗时编辑。160卷。该书从当时各类书籍中摘录名言佳句,凡852类,供当时作文采摭词藻之用。

  宋代类书编纂规模空前,产生了许多大型类书。较为著名的有:

  《太平御览》,1000卷。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下诏命李昉等人编修,历时八年而成。初名《太平总类》,太宗令人日进三卷阅览。“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故改题今名。又简称“御览”。是书分55门,各门之下又分若干类,有些类下又有子目,大小类目共计约5474类。《御览》征引古书1690余种。可见其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资料工具书,而且是保存古代佚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

  《册府元龟》,1000卷。宋真宗命令王钦若、杨亿等辑。始于景德二年(1005年),历时八年于太中祥符六年即1013年修成。分31门,1104门。将历代事迹,自上古至五代,分门顺序排列。所采以史籍为主,间取经、子引文多整章整节,对宋以前史辑的校勘工作有较高价值。

  《山堂考索》一名《群书考索》,212卷。南宋章如愚私撰。共分46门,所引经史百家之书,都附有辑书人的断语。

  《玉海》,200卷。南宋王应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该书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实录》和《国史日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

  明清两代官修和私辑的类书更是汗牛充栋。这里只介绍两部规模巨大最富代表性的类书——《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永乐大典》,22937卷,11095册,字数三亿七千万左右。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诏令大臣解缙编纂《文献大成》,次年竣工。永乐三年,再令重修,永乐六年修成,命名为《永乐大典》。该书集中图书八千余种,依洪武正韵将有关资料整编。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即以洪武正韵为纲,按韵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录有篆隶楷草各种字体,字下将有关人物事件、制度名物、山川河流、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号令文章,随字所含之类收载。《永乐大典》篇幅浩繁,内容十分丰富,保留了不少古籍。可惜正本毁于明末,副本也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洗劫,现仅存七百余卷。

  《古今图书集成》。清康熙时陈梦雷等编。康熙四十五年书成,赐名《古今图书集成》。雍正时复命蒋廷锡等重新增删润色。原书分六编,三十四志,修订后的该书改为三十二典,6109部仍旧,共一万卷。全书体例以六汇编为总纲(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各编下分典,计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凡六千余。部下又分别列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造句、纪事、杂录、外篇等细目。所引图书资料,一律注明出处。《古今图书集成》卷帙浩翰正如雍正所称赞:“贯穿古今,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为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见。

我给你们来点干货,也算这个疑问的终极帖。关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谚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古代扬州城就有“鹤城”之说。我百分百确定这里的扬州就是指今日扬州城,非长江以南。首先“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完整记录此事者,以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是书卷三十七“淮南东路,扬州,骑鹤仙”下引录其文曰《太平广记》有四人各言所愿。甲日“愿多财。”乙日“愿为扬州太守。”丙日“愿为仙。”丁日“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见《太平广记》是这句谚语可靠出处的老祖宗,为什么说?因为这本书是北宋初宋太宗支持编纂的官方发布的书,权威性和价值首当其冲。而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则是推动传播最早的书。下面我来列举大把史料。

关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古籍十八种,并附文字与出处的说明于后,以供参看

(宋)谢维新《事类备要》卷六十四《愿骑鹤上升》出“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元)阴劲弦、阴复春编《韵府群玉》卷十九《扬州鹤》出“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稍异。

(明)陈耀文编《天中记》收《跨鹤》一则出“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明)杨信民《姓源现珠》卷之二《扬州鹤》出“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明)吴昭明辑、汪道昆增订五车霏玉》鸟部二十五扬州鹤》未注出处。文字近《事文类聚》。

(明)徐常吉辑事词类奇》卷之二十七出“太平广记”。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明)胡我馄纂、何伟然订《钱通》卷三十出“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明)彭大翼编《山堂肆考》卷二百十一《骑上扬州》出“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明)杨涂辑《事文玉屑》飞禽二十三《骑鹤上扬州》出“世说”。文字近《事文类聚》。

(明)王世贞辑、邹善长重订《汇苑详注》卷三十三《上扬州》出“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明)程良孺编《茹古略集》卷二十七“鹤”下出“小说”。文字仅有“跨之杨州已上”。

(明)冯梦龙编《古今谭概》第十五贪秽部“如意”条引仅谓“昔有”。文字已经过冯氏润色,故与《事文类聚》稍异。

(明)陶诞编《重较说郭》卷四十六收《商芸小说》,末则录此事,文字全同于《事文类聚》。又《五朝小说》、《说部丛书》皆据此本而来,并无差别,后不列人。

(清)张玉书等救纂《佩文韵府》卷二十六上“州”字下“扬州”出“殷芸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清)王士祯等救纂《渊鉴类函》卷四百二十上“鹤”字下上扬州》出“小说”。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清)汪士汉辑《古今记林》卷廿七《骑鹤上扬州》出“小记”,“记”当为“说”之误写。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清)吴宝芝辑《花木鸟兽集类》卷中谓“新说”,应是“小说”之讹。文字与《事文类聚》同。

(清)尹继善等修、黄文隽辑《江南通志》卷三十三云“骑鹤楼在江都县大街内,以《太平广记》骑鹤上扬州句名”。

不仅仅是以上典籍中有记载,北宋开始许多名人的个人诗词,著作中都有关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记载。比如苏轼《于潜僧绿箔轩》云“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又《次韵苏韵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谓“野无佩犊子,府有骑鹤仙”,皆寓兼得天下美事又惠洪《冷斋夜话》卷二所录《雷轰荐福碑》的轶事,得“故时人为之语,日‘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糖,喻祸事多不单行,但美事则少兼得的人世境遇,也显示出众人熟稳此语的景况。时迄南宋、金元之时,引用最繁。像宋宗呆说、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直以“骑鹤上扬州”喻人间美事,金元以后元好问、耶律楚材皆采人诗曲,皆道出“扬州鹤”宋元时的流行。可知“骑鹤上扬州”除了与殷芸《小说》无关外,真正起到推广作用,妇孺皆知的真正出处是北宋初期的《太平广记》!

最后宋朝《方舆胜览》中有明确记载这首诗写的是今日扬州。看下图一手史料:

什么是类书

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