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传说的狐狸神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6收藏

中国民间传说的狐狸神是什么,第1张

古时候民间供奉狐狸神的目的是镇宅、发家致富、得到庇护,供奉的是民间传说的狐仙,这是一种狐仙崇拜。

中国的狐仙传说由来已久。早在先秦,《山海经》就有关于九尾狐的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说在青丘山有吃人的九尾狐出没,人要是吃了这个九尾狐,就能“不蛊”,也就是变聪明起来。

汉代以后,民间传说进一步扩大狐的灵异性。许慎《说文解字》说:“䄏(妖)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从犬瓜声。”认为狐是鬼所驱使的,毛色中和,体形前小后大,有灵性,死则会把头朝向出生时的山丘。

到了宋朝,狐的灵异性又扩大了,能够变身为人,还能知千里之外的事,本事很大。

到明清,民间关于狐的传说到了高峰。这也体现到民间文艺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这三部笔记小说就有大量关于狐的故事。在《封神演义》里,迷惑纣王,断送锦绣江山的妲己乃是借体成形的千年狐狸。

民间传说中,化为人身的狐都姓康、胡、黄、白四姓,按修练年数不同来改姓,以白姓为最高等级。狐与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一起,在中国民间被成为“五大仙”,合称“狐黄白柳灰”。在古代中国农村,人们认为五大仙是与人类长期伴生的,是一种亦妖亦仙的灵异。

如果侵犯了五大仙,它们就能以妖术对人类进行报复和惩罚;如果加以敬奉,则会得到福佑。民间对五大仙的供奉有庙祀和家祀两种形式。

庙祀是专门为狐仙建造庙堂,或云“狐公庙”,或名“狐仙堂”。家祀则是在住宅的厅堂之上设置龛位,书“胡仙大师之神位”或“某某仙姑之神位”等。祭祀时,摆上供果,烧以纸箔。

扩展资料:

日本的狐狸神

稻荷神是日本神话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丰收,传说他有时以男人形态出现,有时以女人形态出现,甚至会变化成蜘蛛等其他形态。他有两个随从,是白色的狐和狸猫。

由于稻荷神主管丰产,许多日本的企业也敬奉稻荷神,稻荷神已经纳入日本神道教诸神的范畴,全日本有许多敬奉稻荷神的神社,最重要的是位于京都伏见的稻荷大社。

—狐仙

—稻荷神

关于红颜祸水这个称呼可能带有一些贬义,尤其是在古代好像长得好看的女人就是有罪的,一旦男人过于宠爱,大家就会口诛笔伐,不过到了现在,已经有一些文人墨客为这些女子辩白。但是古代却有四个女人不在这种解释里面,她们被统称为古代四大妖姬。

第一位也是四大妖姬的榜首,有着诸多名号的妺喜。妺喜有着诸多第一的称号,比如第一狐狸精,第一亡国皇后,千古第一红颜祸水。红颜祸水这个词语也是从她这里开始的。之后才有其他那些人出现。妺喜曾是一个国家最美的女人由于国家比较弱小,为了向大国俯首称臣就把妺喜仅献给了当时的夏桀。妺喜不只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回宫后不满意宫殿,夏桀立刻让人重新修葺。

妺喜喜欢听那些上好的布料撕碎的声音,夏桀就让人撕给她听。有了妺喜之后夏桀也不再理会朝政终日饮酒作乐。不过夏桀自己也是一个好色的暴君,后来又有新人进宫,他就开始喜新厌旧,妺喜嫉妒就把当时的军情透露给商汤,夏朝就这样被灭了。不过妺喜也没有好下场,不仅没有收到感激,反而流亡与东海,最后饿死了。不过也有一众说法说妺喜本来就是商汤派去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垮夏朝的国力。到底真相如何,后世众说纷纭。

第二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妲己,传说中面容十分美丽,是千年的狐狸精幻化的。大家都知道,狐狸精通常是说一个女人妖媚的,那千年的狐狸精还得了。纣王好色,非要强行把妲己纳入宫中。妲己进宫后所作所为让人发指,陷害忠良,祸乱朝政,还喜欢观看罪犯被是以酷刑,绑在烧红的柱子上烫的鲜血淋漓。最后二人的行为被天下人所唾弃,忠良之人不是被害死就是另谋高就,这个王朝也被推翻。而妲己也被周武王所杀。

第三位就是褒姒,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过,褒姒不喜欢笑,周幽王也是昏庸无道,为了博美人一笑居然荒唐的敲起战鼓,把国家大事当做儿戏,后来这个国家的灭亡也被人归结于褒姒这个红颜祸水。

第四位是叫做骊姬,历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形容的就是她。骊姬的美色不用多说了,骊姬当时也是被谨献给晋献公的,很受宠爱还生下了儿子,但是骊姬为了让儿子当太子,就挑拨晋献公与其他儿子的感情,把他们害的死的死,逃的逃,史称骊姬之乱。

这几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因为一己私欲而造成的后果才是她们留下千古骂名的原因。

说起狐狸精这个词,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个什么好词,特别是用在女人身上,那简直是自动给人贴上妖媚,祸乱的标签。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狐狸精也是占据一席之地,传说中,狐狸可以通过修炼,吸食日月之精华,然后慢慢幻化出人形,最终成为一种妖精。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青丘狐狸洞的说法,当然这是一种影视的虚构,但是虚构也是有一些历史线索和依据的,据说大禹的妻子,涂山的女娇,就是狐族,可能是以狐狸为图腾的氏族传人。这个号称九尾白狐的女人,也给大禹生了个儿子,就是夏朝的开国者启。这个时候的狐狸精,还是一种瑞兽,九尾白狐是一种祥瑞的象征,正所谓:“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

所以狐狸也能够成为民间被供奉的“五大仙”之一。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魏晋到唐代的时候,志怪小说开始发源并流行,狐狸精这个形象,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演绎越来越丰富的角色。《酉阳杂俎》、《太平广记》等中都记载有不少关于狐狸精的故事,大致分为两种泾渭分明的角色,一种是好的狐狸精,能够帮助人。另一种就是不好的,魅惑人,害人。

知道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是传承了这种认识,所以就有人产生疑惑,聊斋中的狐狸精,怎么还有不是那么坏的?其实狐狸精本来是一种瑞兽存在,变坏是后人小说演绎的结果。俗话说,坏事传千里,关于狐狸精魅惑人的故事多了,狐狸精负面的形象就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也是现在“狐狸精”这个词作为一个贬义词的缘由。

关于历史上的女人,鲁迅有个观点,他从不认为“昭君出塞能安汉,木兰从军可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这样的古话”,原因是“在男权社会里,女性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兴亡的责任应该由男的负”。其他几位先放一边,今天来说说妲己。

众所周知,妲己是古代狐狸精的代表,事实上,狐狸精一词就源自妲己,唐代李翰在《蒙求》注中,首次称妲己为狐狸精,从此这一词汇千年不衰…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真相是什么。

1,背景,向商王进献美人是诸侯义务。

据甲骨文发现,商王武丁的后妃有六十多人,这些后妃多称“帚某”,“帚” 后面为国族名,如帚周、帚息、帚妊等,她们都是诸侯向商王进献的美女。《史记》也有“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的记载。

公元前1104年,商王文丁诱杀周公季历,商周矛盾公开化。而处于两国之间的有苏国奉行间于齐楚政策,在商周之间摇摆。帝辛(即纣王)即位后,有意讨伐有苏,于是苏护献出妲己,以示臣服。

2,妲己进宫后,多大程度上毁灭了殷商?

第一点,史书说妲己参与政治,帝辛“惟妇言是用”。其实在家国一体的商朝,妻妾和臣子分工并不明确,后妃参政很平常。像祭祀活动,日常事务,农业生产,甚至军事行动,都有妻妾参与,例如武丁的妻子妇好,就是军队统帅。

第二点,纣王的外交内政还是在坚持既定方针。与周缓和关系是帝辛“先易后难”“先东后西”的既定策略。这一方针在妲己进宫前就开始实施,例如帝辛刚即位,就升了姬昌的爵位。帝辛想快速往东推进,占据淮河流域大片温暖肥沃的土地,从而摆脱危机,继而西进。

此外,帝辛对内的残酷暴戾也是商本身的原因。那就是激烈的内部斗争。内斗一直是殷商的最大隐患。这主要因为混乱的继承制度。既有兄弟继承,又有父死子承。“九世之乱”就由此而起。后期开始改革,推行嫡长子制度,改革自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就是帝辛的哥哥微子启和叔叔比干。除了王室斗争,还有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正是内部的重重矛盾,帝辛“作炮烙之刑”。这时候,妲己还没进宫呢!

3,妲己是怎么变成狐狸精的?

商亡周兴,不是正义战胜邪恶,而是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最终帝辛自裁,妲己殒命也算顺理成章,然而背上千年骂名,则是后人的处心积虑了。

最初,春秋《尚书》,对妲己一笔而过,认为妲己责任不大。战国《国语》,认为妇人参与政治有害国家,但是并没指责妲己,而是认为错在纣王。到了《吕氏春秋》,受兴起的父权思想影响,已经开始杜撰编造诽谤妲己了。说妲己“赏罚不明,杀三不辜”。汉《史书》到了极致,太史公太牛了,一句“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后面全是纣王干的事,可是前面一句“妲己之言是从”,事儿呢?还是那些事,还是纣王干的,但是,却是你妲己指使的!这样,巧妙的锅扣到了妲己头上。实在是高!

为什么妲己越来越狐狸精?这与男权社会的巩固几乎同步。随着儒家“妇道”思想的提出和女祸论的发展,及《周礼》《礼记》确立的女子“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女子开始被剥夺独立意识和自由表达,变成了男人附庸。妲己,是一个完美的反面典型。

到唐代时,妲己已经打上了狐狸精的标签。所有的罪责被理所应当的移花接木到妲己头上。

明《封神演义》,将妲己的形象集大成。《史记》等记载的罪行全部保留,并进行再加工,杜撰出许多新的猛料。比如砍人脚骨,剖孕妇肚子验证自己的占卜结果等。

何止一个妲己,后世还有千千万万个。历史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观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民间的传说,狐具有相当的智慧,也会行道家的吐纳之术来修炼自己,有相当功力后,可以转变狐身为人身,若能依循正道,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就称为狐仙。

中华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念。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物之老者,其精为人”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记载。民间传说狐能修练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对之不敬,则以术弄人。民间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祸免灾,祈求平安。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喜“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

扩展资料:

狐狸在先秦两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还有人总结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由此可以推论,狐狸在夏至汉两千多年的日子里,是生活得非常滋润的。 

汉代以后,狐狸精作为祥瑞的地位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些不体面的词,如狐疑、狐媚、狐臭之类,都快成为贬义词大本营了。长此以往狐狸精就成了生活作风出问题的代名词,成了著名的*兽,至今仍未翻身。

汉代的狐仙故事较为原始,极少有积极意义,狐的神通魔力也有限。到了魏晋南北朝,狐狸才开始人化,变得法力无边,还获得了人的感情和智力。如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翁入人梦的故事。

《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甚多,足见晋人喜谈狐仙,已成风尚。不过小说情节单一,程式化,结局凄惨,没什么人情味可言。故事当中的狐仙虽然神通广大,但有其自然属性的弱点。比如,它们怕狗,遇上就会现出原形;另外狐狸有臊气,变形后仍留有尾巴等。

-狐仙

中国民间传说的狐狸神是什么

古时候民间供奉狐狸神的目的是镇宅、发家致富、得到庇护,供奉的是民间传说的狐仙,这是一种狐仙崇拜。中国的狐仙传说由来已久。早在先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