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服饰图片与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唐朝服饰图片与介绍,第1张

  2011-5-18 19:16:45■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

  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

  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

  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

  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

  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下面借助古籍诗画,分而

  述之。

  一、襦裙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

  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

  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

  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

  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

  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

  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

  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

  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

  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

  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

  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

  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

  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

  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

  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

  《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

  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

  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

  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

  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

  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

  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

  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

  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

  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

  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

  修长。

  二、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礼记 内则》曾

  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尽管事实上不可能这么绝对,但是女子着男装,

  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唐以前虽然在汉魏时也有男女服式差异较小的现象,

  但那不属于女着男装,只有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女着男装才有可能蔚然

  成风,即使这样,还应将一部分起因归于游牧民族的影响。当时影响中原的

  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

  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

  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旧唐书 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

  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已明确记录下女着男装的情景。《新唐书 五行志》记,

  “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

  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虽说这太平公主此举有些

  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

  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

  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新唐书 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

  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

  相当普遍。

  三、胡服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

  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所谓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

  民族的一种贬称,我们这里讲史,权且保留当时的称呼。随胡人而来的文化,

  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民族装束,令唐代妇

  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狂风般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其中尤以长安及洛阳等地

  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唐玄宗酷爱胡舞胡乐,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种。另有浑脱舞,枯枝舞,胡旋舞等对汉族音乐、

  舞蹈、服饰等艺术门类都有较大影响。所记当时“臣妾人人学团转”的激动人心

  的场面也是可以想象到的。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天宝初,贵游士庶好

  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关于女子着胡服的形象或见于

  石刻线画等古迹。较典型者,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

  裤,足登高腰靴。《舆服志》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当为

  此种装束。

  四、小结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

  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

  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

  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至唐代,

  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

  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

  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

  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

  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柔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

  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

  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

  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汉网,汉文化综合讨论区

  天汉民族服饰,汉服知识

  古径衣饰,专业汉服制做

  ChineseHanfu,汉服英文站

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传统命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 足本《三命通会》共十二卷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着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4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是“正史”的代表作。

5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

6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7三国志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8说文解字

一部字典一个中华。

9全唐诗

《全唐诗》,900卷,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10三字经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中《千字文》存在《古千字文》、《叙古千字文》、《续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古代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们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文化、科技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由于古代书籍的保存条件较为苛刻,许多珍贵的古籍已经失传或残缺不全。为了保护和传承古籍文化,人们建造了博古架,将珍贵的古籍收藏其中。本文将介绍博古架的历史、结构和操作步骤,带您了解古代书籍珍藏的宝库。

一、博古架的历史

博古架最早出现在中国,它是由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张骞发明的。当时,张骞负责西域的开发和文化交流,他发现西域有许多珍贵的古籍,但由于气候干燥,古籍容易腐烂。于是,他想出了将古籍保存在木制书架中的方法,并将其带回了中原。这就是博古架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古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用于收藏古籍的家具。唐代时期,博古架已经成为了皇家图书馆和寺庙的标配。宋代时期,博古架的设计更加精致,结构更加稳固,成为了古籍收藏的主要方式。明清时期,博古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装饰更加华丽,成为了文人雅士的收藏品。

二、博古架的结构

博古架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书架和书匣。书架是用于存放书籍的部分,它通常由数层横板和立柱组成。书匣是用于存放书籍的盒子,它通常由木板和铁钉组成。书匣可以放在书架上方或下方,也可以放在书架的侧面。博古架的结构非常牢固,可以有效地保护古籍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博古架的操作步骤

1清洁博古架

博古架需要定期清洁,以保持其干净整洁的状态。清洁博古架时,可以使用软毛刷或棉布轻轻擦拭书架和书匣的表面,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刮伤木材表面。

2放置古籍

在放置古籍时,应该先将书匣或书架上的书籍取下来,然后将要放置的古籍按照大小、主题等分类,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为了保护古籍,应该尽量避免叠放和挤压,使每本书都有足够的空间。

3维护古籍

古籍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定期进行维护。维护古籍的方法包括:定期翻阅古籍,防止书页变黄;保持古籍通风干燥,防止潮湿;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古籍褪色。

唐朝服饰图片与介绍

  2011-5-18 19:16:45■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  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