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说一说司夏之神祝融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祝融是“夏神”,与春神句芒、秋神蓐收、冬神玄冥(禺强),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并称四季之神。
“祝融”原本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融指的是大明、大亮,泛指明亮 ,夏天四季中光明最多的季节所以祝融用作夏官官名,有祈愿光明的意思。
01 “夏官”是什么?
上古时期随着中原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即:春官木正,曰句芒;夏官火正,日祝融;秋官金正,曰蓐收;冬官水正,曰玄冥;中官土正,曰后土。五官之下,各有一套人马,这就是最早的公职人员。
几经发展演变,及至《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后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亦由此而来。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天官天师——冢宰——吏部尚书——组织部,人事部
地官后土——司徒——户部尚书——财政部,公安部的户籍管理
春官句芒——宗伯——礼部尚书——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夏官祝融——司马——兵部尚书——国防部
秋官蓐收——司寇——刑部尚书——司法部
冬官玄冥——司空——工部尚书——农业部
因夏官祝融掌军政、军赋,所以后世常以夏官代称兵部尚书。
02 “火正”的由来
正是官的意思,火正就是古代掌管火的官。
上古传说中,一次黄帝带领部落转移途中忽遇暴雨,山洪暴发,祝融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
雨一连几天下个不停,人们在石洞里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饥寒难忍,大人便开始吃生肉, 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
祝融着急万分,想钻木取火,可是因木柴全是湿的,钻不出火星。祝融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许多火星。祝融心中转喜,找来岩块互相碰击,只见火星飞溅 。
族人常先撕开衣服,掏出一团棉絮,放在石头下面,击石时火星溅落到棉絮上,祝融轻轻一吹,随着一股浓烟窜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黄帝专门为祝融举行了庆功会,给他记了大功,并封他为“火正”。
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类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方便了生产生活。后世称祝融为三大火神之一,又因火是红色的,亦称祝融为赤帝。至今人们仍会把火灾称为“祝融之患”既源于此。
03 迎夏祈福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大节,古时每逢四立节气日都要组织迎接祭祀仪式,谓之:迎春、迎夏、迎秋、迎冬。
立夏预示夏天的来临,立夏日天子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祭祀夏神,期望能保佑夏季的平安。
因为夏神祝融又是火神,所以祭祀的人们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对夏粮丰收的祈愿。
祝融是我国广泛祭祀的火神。他是黄帝时候的火正官,小时候他的名字不叫祝融,而叫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也许他天生就是火神一样,祝融的脸膛红红的,像火一样的颜色,身材也很魁梧,对周围的事物,常常显出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好像脑子里装着解不清的疑问似的。祝融倒是聪明伶俐,只是性格过于暴躁了些,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有时甚至也会无缘无故动怒发火。
祝融出生的时候,燧人氏早已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已经懂得怎样用火,但是还不能很好地保存火种。祝融因为从小就特别喜欢火,时常尝试各种怎样把火保存得更久的办法,所以等到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个钻木取火的高手,特别是一个保管火的高手。一点小火星到他的手里就能变成燎原的大火,火在他的手里,不仅能进行长途传递,还能够长久地保存。他除了用火来烧饭烧菜之外,还用火来取暖,用火来照明,用火来驱逐野兽和驱赶蚊蝇,把火的用途大大地拓宽了,因而也使火的取得和保管变得更加重要,能够有这样的本领,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祝融就是这样的佼佼者,就是这方面天生的神。
但是,祝融获得这方面的本领,也是来之不易的。那时候,氏族部落经常要迁徙,这就使火的携带以及火的取得变得尤为重要。有一次,祝融所处的部落经过长途跋涉,最后在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停了下来。族人就地准备生火作饭,祝融便拿出自己随身带着的尖石头来钻木取火,他坐在一根大筒木上,呼哧呼哧地钻起火来……可是钻了半天,这根筒木连烟都没有冒出来。祝融很生气,心里很不高兴,本想不钻了。但是没有火怎么能行?他口里喘着粗气,继续钻呀钻,又钻了几个时辰,烟倒是钻出来了,就是生不出火来,他的脸也被这烟熏得黑红黑红的了。他再也没有什么耐性了,拿起那起烟的筒木就砸成了几截。那个他用来的钻木的石头也被他狠命地朝一个大石头掷去。谁知这个被他钻得很热的石头一碰到大石头就冒出一连串的耀眼的火星。聪明的祝融受到了启发,便采来了一些很干极容易着火的芦花,用两块石头靠近芦花,然后接连不停地敲击。很快,碰撞的火星溅到芦花上,便把芦花点着了,再轻轻的一吹,火苗就旺旺地烧了起来。这种取火的方法比钻木取火轻松多了,而且很容易成功。
自从祝融发明这种取火的方法之后,人们就再也不必费很大的工夫去钻木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为保管火种而发愁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原的天帝黄帝知道祝融这样聪明能干,就把他请了去,封他为专门保管火的火正官,并把他取名为“祝融”。后来,黄帝跟蚩尤打仗,祝融帮助黄帝,利用他发明的火攻的战斗方法,把蚩尤的部队烧得焦头烂额,慌忙败走。祝融也因此立下了很大功劳,得到黄帝的重重赏赐,成了非常重要的南方火神。
祝融成了黄帝的重臣之后,时常跟随黄帝出游。有一次,祝融跟随黄帝来到云梦泽南边的群山之中。黄帝指着一座最高的山峰问祝融:“那座山有没有名字,那又叫什么山,你能不能告诉我?”“这是衡山,是南方的神山。”祝融不慌不忙的回答。“这山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呀?”黄帝又问道。祝融答道:“上古的时候,天地浑沌一片,就像一个大鸡蛋。巨人盘古氏开天辟地,世上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之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死去了,他的头部朝东,变成了泰山;脚趾在西,变成了华山;腹部凸起,变成了嵩山;右手朝北,变成了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黄帝接着又问:“人们为什么要叫它衡山呢?”祝融立刻回答:“这座山处在云梦泽与九疑山之间,就像秤杆一样,起着平衡天地的作用,又用以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因而人们就叫它‘衡山’了。”
黄帝见祝融有理有据,对答如流,心里非常高兴,就笑呵呵地对他说:“真不错,你这样熟悉天下的事情,尤其对南方的事务如此了解,真能担当大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黄帝并不说到底委以祝融什么样的大任。
黄帝一路游玩,不觉登上了衡山的最高峰,并在这里接受南方各个部落首领的朝拜。大家聚集在一起,都非常高兴,个个感恩黄帝的英明与治国有方。祝融一时间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奏起了黄帝编的曲子——《咸池之乐》这曲旋律,音韵悠扬婉转,很多人一下子就融入了这样的情景。这时,黄帝的爱妃嫘祖踏着节奏的拍子,欢快地跳起舞来。大家见如此,也都情不自禁地围着黄帝跳了起来,痛痛快快地跳了起来。
祝融黄帝也很高兴,等大家酣畅淋漓之后,便叫大家静下来说:“有皇天保佑,求众神的福,自我得位以来,平定了榆罔,擒杀了蚩尤,制定了历法,协定了音律,编订了内经,又有嫘祖育蚕理丝,定制衣裳。现在天下太平,四民臣服,人民安居乐业,是该基奠五岳的时候:泰山为东岳,定五岳之首,西岳为华山,南岳为衡山,北岳为恒山,中岳为嵩山。我们现在已在南岳之颠,火正宫祝融德才兼备,对世人贡献很大,就让祝融镇守南方衡山……”大家听了黄帝的圣言,都高声欢呼!祝融这才知道,黄帝说的要委以他重任就是让他镇守南方。
祝融镇守南方之后,给这里带来了火种。他教当地的人们取火,告诉他们用松节油照明。他看到这里瘴气很重,蚊蝇太多,百姓因此经常生病,他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把蚊蝇赶走,把瘴气驱散,很快减轻了人们的疾苦,百姓也就更加尊敬他了。祝融的功德受到上天的感召,进而被上天封为火神,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
水神共工看到火神不但受到人们的敬仰,更受到黄帝的重视,而且上天成了火神,心里很不服气。他心想:水神和火神同样的重要,缺一不可,为什么世人单单看重他火神祝融,不看重我水神共工呢?加上共工性情暴躁,很快他就向祝融挑战。他领着所有的水族,向祝融火神居住的光明宫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来势极为凶狠,竟把光明宫里常年不息的神火给浇灭了。弄得天上地上一片漆黑,人们也就再没有火种生火作饭了。这下可把火神祝融给震怒了,他架着火龙来迎战。那火龙全身一片火红,像烈焰腾空一般,把天地照得一片通明,光明宫里的神火也复燃了。
水神共工见没能把神火扑灭,更加恼羞成怒,于是他倾巢出动,调来了五湖四海里全部的水,铺天盖地而来,直往祝融和他骑的火龙汹涌地泼去。但是,水总是要往低处流淌,很快大水就退了下来,神火永远也没有再被扑灭。祝融也不再容忍共工的行为,他骑着火龙,喷着腾腾的烈焰直向共工扑去,长长的火舌,把共工团团围住,让他分不清天南地北,把他烧得焦头烂额。很快共工抵挡不住了,狼狈地退回到大海里去了。
火神祝融战胜共工之后,就又回到了南岳。
后人为了景仰祝融,把南岳七十二峰中的最高峰,也是主峰叫做“祝融”。“祝”的意思是持久,“融”是光明,就是永久光明的意思。祝融峰上有祝融殿,是后人祭奠他,缅怀火神祝融功德的地方。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击石取火比钻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计保存火种,因此,当时中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众所周知,会熟练使用火是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一步,在人类还没掌握火之前,人类与动物的生活并没有很大的差别,那么为什么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火神却是祝融呢?
实际上,火在自然界中早就存在,火山喷发,有火出现,电闪雷鸣之后,树木也会自燃。但是,原始人类也很怕火,一看到火就敬而远之。
直到某次山林发生大火,许多飞禽走兽葬身火海,当火熄灭之后,有人类发现,那些动物的肉被烤熟之后,吃起来更加好吃,于是,人们就慢慢懂得了天火过后来寻找热乎乎的熟肉吃。
随后,人们还发现火可以用来取暖,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起了天火,并把天然火种带回洞穴里保存起来。
但是,天然火种很难保存,稍不留神,火种就会熄灭,人们只好继续过着吃生肉、过着冷冰冰的日子,期待天火再一次的出现。
火,对人类太重要了,拥有了火,人类就可以战胜疾病,战胜猛兽,可以过着温暖的日子,过着吃熟食的美味日子,人类该怎样拥有并控制火种呢?
大约在6000余年前,华夏某一个氏族部落里,有一位先祖发明了钻木取火,产生火苗,让人类能控制了火。为了缅怀这个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的人,人们称他为燧人,即取火者之意。这个氏族部落也被后世形象地称为燧明国。
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他被尊为火祖。
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
在《尚书大传》等著作中,更是把燧人氏列为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为燧皇。
火祖燧人氏虽然发明了钻木取火的办法,但这种方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人类往往还不能自由充分地利用火。
大约4600多年前,在黄帝时期(一说帝喾时期),一个叫重黎的人又发明了击石取火的方法,这一发明比钻木取火要方便省事得多,从此人类无须绞尽脑汁地保存火种。
为此,黄帝专门召开庆功大会,封重黎为专职管火的火正官,还给他赐名为祝融,祝就是希望长久的意思,而融的意思则为光明,黄帝的这一赐名,包含着远古人类对火、对光明的渴望。
据说祝融还最先发明了火攻的战术,当初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中,祝融还命令自己的部落人带着火把等易燃物点着侯,投向蚩尤的部队里,把蚩尤烧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为黄帝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黄帝战神蚩尤,奠定了炎黄部落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为了表彰祝融的军功,黄帝在一统天下后,不仅奠定五岳,还让祝融镇守南岳衡山,管理南方的事务。
从此,祝融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他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看到这里的人们还吃着生东西,就教给他们取火之法,教他们把东西烤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
周围的人们都很尊敬祝融,为了感谢他以火施化,而火又是赤色,于是,祝融就被人们尊为赤帝。
夏天到了,说一说司夏之神祝融
本文2023-10-05 13:38: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