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封面上的文字翻译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检索
爱 ài
①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尔雅》:“惠,爱也。”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②男女间有情 [love]
《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③ 喜好
清·袁枚《祭妹文》:“爱听古人节义事。”――
宋·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④ 爱护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三国志·方伎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⑤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如:爱发脾气;爱下雨
⑥爱惜,珍惜
《礼记·表记》:“爱莫助之。”注:“犹惜也。”
苏轼《留侯论》:“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
《论语·八佾》:“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柳宗元《驳复仇议》:“不爱死,义也。”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⑦ 舍不得;吝惜
《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老子》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汉·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⑧ 贪
《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⑨友爱
《左传·隐公三年》:“兄爱弟敬。”
⑩怜悯、怜恤、同情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按:àn
①用手摁压。
《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说文》:“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管子·霸言》:“ 按强助弱。”
④查看,巡察。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⑤核查,查验。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6通“安”。安置;安定
《汉书·高帝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
《三国志·郭淮传》:“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
白:bái
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
[白丁]无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
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⑥显著。《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
⑦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
谤:bà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说文》:“谤,毁也。” 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②毁谤,诽谤。《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诅咒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进胙者莫不谤令尹。”
暴:(一)bào
①猛烈。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
②突然,猛然。《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
③暴躁,急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
④凶残,残暴。《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⑤欺凌,侵害。《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⑥祸患,祸害。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
7。暴露,显露。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二)pù
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卑:bēi
①低,低下。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
④低劣,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⑤以……为卑,轻视。晃错《论贵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⑥衰微,衰落。《左传·昭公三年》:“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
⑦谦词。如“卑职”等。
北:běi
①败退,败逃。《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②败逃的人。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③北方。《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北面]面向北方。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朝,故“北面”指向人称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又如: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④向北行。《墨子·贵义》:“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王之色黑,不可以北。”
备:bèi
(形声。从人本义:谨慎、警惕)《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①具备,完备。《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齐全,周详,周到。
李渔《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
③副词,尽,皆。《左传·城濮之战》:“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④充数,充备。《史记·毛遂自荐》:“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⑤防备,准备,预备。《左传·之战》:“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⑥设施,措施。《韩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⑦通“惫”。疲乏;困顿
《商君书·靳令》:“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
《吕氏春秋·慎人》:“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
倍:bèi
①反背,背叛。贾谊《治安策》:“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畔:通叛)
②违背,背弃。《史记·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背对
追问:
,背后。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大意为:兵书上讲驻军庆右面背后是山陵,前方左边是水泽。)
④在原数上增加的相等的数,一倍。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倍日]一日作两日用,一日走两日的路程。《史记·孙膑减灶》:“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⑤加倍,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说明]“倍”和“背”,本义不同,但某些引申义相同。这是不同源的同义词,并非通假字。
⑥通“背”。背诵
《周礼·大司乐》:“郑注:‘倍文曰讽。’”
韩信《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⑦倍数。 汉·贾谊《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去世不满三年些新故,满三年写故,母亲称显妣、祖母称祖妣。
长者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ǎng zhě,基本解释: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1、 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
《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
《隋书·刘炫传》:“昔在幼弱,乐参长者。”巴金《秋》二十:“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你不知道,还敢诽谤长者!”
2 指显贵的人。
《韩非子·内储说下》:“刑馀之人,何事乃敢乞饮长者?”
《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 吴 诸 顾 陆 ,旧族长者,世有高位。”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他( 卢俊义 ),是 北京 大名府 第一等长者,如何能够得他来落草?”
1 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封面上的文字翻译
高中文言文常用字检索爱 ài ①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尔雅》:“惠,爱也。”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②男女间有情 [love]《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③ 喜好 清·袁枚《祭妹文》:“爱听古人节义事。”
――宋·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④ 爱护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三国志·方伎传》:“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⑤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如:爱发脾气;爱下雨⑥爱惜,珍惜 《礼记·表记》:“爱莫助之。”
注:“犹惜也。”苏轼《留侯论》:“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
《论语·八佾》:“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柳宗元《驳复仇议》:“不爱死,义也。”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⑦ 舍不得;吝惜 《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老子》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汉·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⑧ 贪 《宋史·岳飞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⑨友爱 《左传·隐公三年》:“兄爱弟敬。”⑩怜悯、怜恤、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按:àn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说文》:“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
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管子·霸言》:“ 按强助弱。”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6通“安”。安置;安定 《汉书·高帝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
《三国志·郭淮传》:“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拨徙以实关中。”白:bái①白色。
《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白丁]无功名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光亮,明亮。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③纯洁,皎洁。
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明白;洗雪。 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⑥显著。 《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
⑦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
谤:bàng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说文》:“谤,毁也。” 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
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②毁谤,诽谤。
《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诅咒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进胙者莫不谤令尹。”暴:(一)bào①猛烈。
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②突然,猛然。
《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③暴躁,急躁。
《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凶残,残暴。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⑤欺凌,侵害。
《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⑥祸患,祸害。
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7。
暴露,显露。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二)pù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卑:bēi①低,低下。 《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
④低劣,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
2 高中文言文大全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3 秋天的古诗词带译文和简介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4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文言文全解那本好啊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4、《逍遥游》(诵读) 原文:1、《归去来兮辞》(并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滕王阁序》(第2、3段)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3、《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 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 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5 高中文言文整理高中文言文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 古今异义 1、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二)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2)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2、形容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2)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 3、形容词作名词 (1)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 (2) 删密:密,密集的地方 (3) 锄正:正直的地方 (4)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4、使动用法 (1)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使……病;夭,使……弯曲 (2) 必复之全之:复,使……康复 (3) 纵之顺之:顺,使……顺 (4) 夭其稚枝:使……弯曲 5、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三) 一词多义 1、明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2、病 (1) 病梅馆记:病态的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病态 (3)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 二、文言虚词 1、以 (1) 梅以曲为美:把……当作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表对象 (3)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4)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用 (5) 以求重价:来 2、之 (1) 江宁之龙蟠:的 (2)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3、哉:语气词,啊 4、其 (1) 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 (2)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 (3)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 5、为 (1) 以欹为美:当作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3)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办到 (4) 以五年为期:定为 三、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2、固定句式 (1) 以……为 翻成“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2) 有以? (3) 可以? 3、感叹句: (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4 、判断句: (1)、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表否定之判断 (2)、予本非文人画士 表否定判断 四、文言难句翻译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译: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译: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他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4、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五、文学常识 1、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一名巩祚,自(王瑟se)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
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祖父名为龚敬,父名为龚丽正,清朝著名国史馆编修,母为段玉裁之女。
龚家三代京官,三代进士。龚自珍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因官卑职小,力倡禁烟革新朝政,受守旧派大臣排挤诬陷,48岁辞官南归。
途径江苏昆山寓所中作《病梅馆记》,后在杭州 书院,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暴卒于书院。 六、文化常识 1、江宁 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2、龙蟠 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3、邓尉 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4、西溪 地名 5、明诏大号:公开宣称,大声疾呼 6、江浙:今江苏、南京、苏州一代 7、垢厉:辱骂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封面上的文字翻译
本文2023-10-05 13:46: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