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度亡魂破五方地狱科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道教度亡魂破五方地狱科仪,第1张

道教地狱十大天尊与救苦破地狱科仪

东方玉宝皇上尊、皇上天尊,风雷地狱拔度亡魂。

南方玄真万福尊、万福天尊,火翳地狱拔度亡魂。

西方太妙至极尊、至极天尊,金钢地狱拔度亡魂。

北方玄上玉辰尊、玉辰天尊,溟冷地狱拔度亡魂。

东北度仙上圣尊、上圣天尊,镬汤地狱拔度亡魂。

东南好生度命尊、度命天尊,铜柱地狱拔度亡魂。

西南太灵虚皇尊、虚皇天尊,屠割地狱拔度亡魂。

西北无量太华尊、太华天尊,火车地狱拔度亡魂。

上方玉虚明皇尊、明皇天尊,天牢地狱拔度亡魂。

下方真皇洞神尊、洞神天尊,无间地狱拔度亡魂。

救苦破地狱科仪

行救苦破地狱之法,配合五行八卦福镇宅,催动五行流通生旺气、五行流通生正气,调节阴阳和谐保安宁、阴阳相济大吉利,可接引亡灵,驾鹤极乐。

救苦破地狱科仪如下:

大慈大悲悯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圣号光明以自严。

醮主志心皈命礼。

信礼及虚空遍法界 过去 现在 未来

道经师三宝。

          

酆都铁围山,悲风凄惨。

长夜黑暗不见天。

愿垂慈光照下界。

幽类咸沾。

刀山剑树摧。

鲜血淋沥。

十分苦楚难备陈。

伏望慈尊来救苦。

赈济沉沦。

九幽枉死城,狱卒狰狞。

抽肠破腹痛伤情。

今宵闻经均得度。

往生朱陵。

都讲韵白

种种无名是苦根,苦根除尽善根存。

但凭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无苦门。

表白韵白

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

若归圣智圆通地,  便是升天得道人。

高功韵白 大慈悲                       

九幽地狱铁围城,风吼雷鸣万里声。

若要亡灵离地府,道众称念洞玄文。

  众齐称:

太乙救苦大天尊!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

救拔诸众生。

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

日月。

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

庆云开生门。

祥烟塞死户。

初发玄元始。

以通祥感机。

救一切罪,度一切厄。

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

皆承大道力, 以伏诸魔精。

空中何灼灼。

名曰泥丸仙。

紫云覆黄老。

是名三宝君。

还将上天气。

以制九天魂。

救苦诸妙神。

善见救苦时。

天上混无分。

天气归一身。

皆成自然人。

自然有别体。

本在空洞中。

空洞迹非迹。

遍体皆虚空。

第一委气立,

第二瑞气生。

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

太玄无边际。

妙哉大洞经。

皈命太上尊。

能消一切罪。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辰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言十方诸天尊。

其数如沙

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气聚功德,同声救罪人,罪人实可哀。

我今说妙经,念诵无休息。

归身不暂停。

天堂享大福。

地狱无苦声。

火翳成清 暑。

剑树化为骞。

上登朱陵府。

下入开光门。

超度三界难,径上元始天,于是,飞天神王。

无鞅数众。

瞻仰慈颜,而作颂曰。

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

勤修学无 为。

悟真道自成。

不迷亦不荒。

无我亦无名。

朗咏罪福句。

万遍心垢清。

尔时,飞天神王。

及诸仙众,说是颂毕。

稽首天尊,奉辞而退。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终。

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刚山灵宝无量光洞照烟池烦七祖诸幽魂身随香云幡定惠青莲花上升神永安功德金色光晖晖开幽暗华池流真香莲盖随云浮千灵冲元和常居十二楼急宣灵宝旨自在天堂游寒庭多悲苦回首礼元皇女青灵宝符

中山真帝书一念升太清默诵观太无功德九幽下玄玄升紫虚

大慈大悲九幽拔罪天尊

以此真香申召请,亡魂闻召愿来临。

仗承三宝力加持,此夜今时来赴会。

道教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为最重要的两部经典。另外,道教模仿佛教的大藏经创制了道藏,收集历代道家著作,不仅包括哲学和道家理论,而且包括炼丹、养生、治病、气功等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正统道藏》、《道藏辑要》、《万历续道藏》等,现仅存明代《正统道藏》流传,其它版本已失传,现存历代道教经典多收录於此。道教的经书数量非常庞大,各派的主要经典也各不相同。

《周易参同契》是最早的丹经,称为丹经之祖,此外《抱朴子》也是道教丹鼎派的基本经典。《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也是道教早期的主要经典。《黄庭经》和《上清大洞真经》则是上清经箓派的主要经典,茅山派也非常重之。《度人经》和《三皇文》则是灵宝派和三皇派的主要经典。《阴符经》和《常清静经》也是道教两部非常重要的经书,是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此外,《玉皇经》和《心印妙经》也是道教徒的日常功课之一。

道教南宗正一派虽然以符箓、斋醮、科仪为主,但北宋以后也主张三教一理,修炼内丹,出现了《悟真经》、《金丹四百字》等经典。道教北宗全真派更主张三教合一,炼气全神,明心见性,兼融释儒,以《道德经》、《孝经》和《般若心经》三家经典为主,提倡“孝谨纯一,敦厚朴素”。

陆修静简介

 陆修静(公元406年——公元477年),字元德,号简寂,自称三洞弟子。吴兴东迁人(今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道士。其年轻时即结婚生子,后来为了专精道门教法,而遗弃妻子,展现他学道虔诚的决心。曾游历九嶷、罗浮、巫峡、峨嵋等道教著名胜地,访仙求道,并广搜道书。宋文帝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末年,陆修静在京城卖药,文帝命左仆射徐湛之(公元410年——公元453年)请他留在京城讲道,但被拒绝。同年,发生太初之难,陆修静为了避难而南游。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公元461年),陆修静在庐山东南瀑布岩下建立修道场所,名「简寂观」。宋明帝即位后,于泰始三年(公元468年)派江州刺史王景宗敦请陆修静到京城,礼遇甚厚,并在京城北郊建「崇虚馆」,请陆修静安住,又另外为他设置「通仙台」。不论朝野官员或修真人士,纷纷登门拜访,令道教兴盛一时。元徽五年(公元477年),陆修静卒,谥号「简寂先生」。北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七月一日封「丹元眞人」。

 陆修静的作品颇丰,大多与灵宝经和道教科仪有关,元代刘大彬《茅山志》说他着有斋法仪范百余卷。他对道教科仪的卓越贡献,使他被尊为道教史上的「科教三师」之一。现存于《正统道藏》的科仪书,如《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五感文》、《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以及散见于几部道书的《涂炭斋仪》、《解考斋仪》、《三箓斋仪》 、《九幽斋仪》、《古法宿启建斋仪》、《然灯礼祝威仪》、《灵宝步虚词》等,都是陆修静的杰作。另外,《陆先生道门科略》,以及被收入唐代沙门释法琳《辩正论》和《破邪论》的《必然论》、《荣隐论》、《遂通论》、《归根论》、 《明法论》、《五符论》等,则是偏向理论性的著作。

 陆修静对于道教的重要贡献,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改革南方天师道的组织:

 汉末五斗米道的组织型态,到了南朝已松散崩坏,甚至利用道教组织农民起义、叛乱,陆修静在《陆先生道门科略》就谴责这样的行为,他试图整顿当时的道教。为了整合信奉道教的人,要先确立「录籍」,道民不必出家,但须「编户着籍」,也就是以户为单位登记男女人口,而每户都有所属的「治」(天师道的组织单位)。每年三元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道民都向自己所属的「治」报告人口变化,如新生、死亡或嫁娶等情形,「治」的道官据此编造新的「录籍」。陆修静还规定生男生女、结婚嫁娶的入籍仪式。

 在当时社会阶级的观念影响之下,陆修静为了巩固道教内部的等级制度,规范不同位阶的人该穿何种样式、颜色的服装;又制订一套完整的升迁制度,使道教组织可以自上而下管理道民,使其不得犯上作乱。

 二、整理道教典籍,为道藏的编纂结构奠定基础:

 在陆修静之前,晋朝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遐览》罗列道教典籍的名称和卷数,并按「经」、「符」等形式分类,但尚未出现道派的观念。东晋末葛巢甫造构灵宝经时,已提出「三洞」之说。陆修静把搜集来的道教经诀集中存放在崇虚馆,沿用「三洞」的观念将其整理、分类,泰始七年(公元471年)撰成〈三洞经书目录〉呈给宋明帝阅览,可惜今已亡佚。洞有通达的意思,三洞即通达神仙境界的三条道路,「洞真」为上清经系的典籍,「洞玄」是灵宝经系,「洞神」则是三皇经系,乃当时江南盛行的三种主流道经。

 另外,陆修静在编撰〈灵宝经目〉时,将灵宝经分为十二个品类: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箓、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稍晚于陆修静的孟智周法师,在三洞的基础上,增加太玄、太平、太清和正一等四部,谓之为「四辅」,而三洞、四辅合称为「七部」;孟安排《道教义枢》则将灵宝经的「十二部」文类扩及三洞经书,三洞各有十二部,发展出三十六部尊经的概念。从此之后,「三洞四辅十二部」成为道教经典的分类系统。换句话说,陆修静正式确立三洞经书的分类体系,也为道教典籍的编纂结构奠定基础。其影响之深远,隋唐以后编修道经,乃至明代的《正统道藏》、近年的《中华道藏》,都沿用这样的分类法。

 三、制订斋戒仪范,使之完善:

 就灵宝经的成立史来看,陆修静是相当关键的人物。《云笈七签》卷4留有〈灵宝经目序〉,详细叙述灵宝经的神话及源流,并且运用道教神学为灵宝经的出现赋予合理解释。陆修静在整理时,除了辨别灵宝经的真假,摒弃疑伪经外,还加以综合整理,做了定名及分类,这个方式也扩及到仪式文本,《洞玄灵宝五感文》附列的「洞神斋」、「太一斋」、「指教斋」、「涂炭斋」便是成果之一。此外,陆修静划分仪式节次,确立各阶段的名称,让灵宝科仪的结构得以定型;又根据古灵宝经,编成各种灵宝科仪的「立成仪」,让道士可按照程序、仪规进行仪式活动,例如将杂乱的投简仪整理成《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将传授仪的规定和文书整理为程序详备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总而言之,陆修静将灵宝经整理周备,大幅提升灵宝科仪的影响力,陆修静并非只进行编修文本的工作,他也有能力亲自实践操作。宋明帝泰始七年(公元471年),他在崇虚馆为生病的皇帝举行斋仪,有上百人观看斋法,皆目睹现场出现的吉祥征兆,不久后,皇帝的病就痊愈了。

 陆修静批评当时的人不知道如何修斋,也不懂斋法的意义和宗旨。他认为斋戒是入道的根本门户,成仙得道都要从斋戒开始。行斋持戒时,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也要感谢太上众尊大圣真人开道教化及师长开度之恩。例如《洞玄灵宝五感文》结合儒家孝敬父母师尊及佛教的因果观念,让人知道祸福的缘由,体会修斋和报恩的深意。他之所以立斋戒规仪,目的在于使奉道之人合乎「道德」及「礼法」,心无杂念,身无妄行,而与「道」相合。人之所以遭到祸害,根源于身、口、心,他把「礼拜」、「诵经」和「存思」作为斋戒的基本内容,其意义在去除邪念,检束身、口、心三业,心神安静,一心归道。此虽受到佛教影响,却为道教的成仙之说提出更宽广的道路。

关注

道家经典——《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经书之总集也。夫生天地,和阴阳,包囊万物,亘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纪纲,成就仙业,利乐群生者,教也。总而谓之曰经,聚之于室曰藏。诵经者足以劝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积德累功。仙真圣人所以美教化,移风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经教为津梁也。

一般认为,将道书收集整理,编成丛书,从东晋就已经开始,但多数已经流失。现存的早期《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的《正统道藏》。后来继续编撰的还有《万历续道藏》,《道藏辑要》等。

1996年起,由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以明代正统、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有《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体》《道教众法》、《道教科仪》等,每一类还有其他分类,真是包括所有道教典籍。

道家经典——《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诲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道家经典——《文始经》

《文始经》全名《文始真经》,又名《关尹子》或者《关令子》。今见之《关尹子》,乃是唐宋间人托名之作。此书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思想认识水平,批评了修道人中的种种邪迷丑恶,指出了一条超越自我而进入精神绝对自由王国的光明大道。作者采用《道德经》的笔法,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宇宙和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根本规律,针砭时弊,表扬大道;揭示真理,拨迷正误,有益于众生多矣。英国著名科学思想家李约瑟先生曾经在他的《中国科技思想史》中大量地引用了《关尹子》一书中的观点和论断,评价甚高。

全书共分九篇,各有所侧重。书之所以分九篇,乃是因为道家重视阳数,而九正是阳数之极。老子《道德经》便分成八十一章,正是重九之数,所以《关尹子》则取法为九篇。《关尹子》之所以为道教的代表经典,是因为它不仅有理论的突破,更有实践的总结,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把握,加上牛道淳的注解,更能让人们明白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规律,并且依法修行,从而合乎大道,顺其自然,得其自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璀璨的传统文化。道教是发源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自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它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在道家的黄老思想基础上,并结合原始的神仙崇拜发展而来。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去体悟书中带来的乐趣。

道教的典籍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它们不仅仅记录道教的教规戒律、斋醮科仪、修炼之术等等,同时还记录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道教的经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很多对道教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想通过一些道教书籍来一窥玄门的奥妙,那么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一、《道德经》:道教的万经之王

被道教称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它被奉为道教最重要的一部道教典籍,并要求每一个道教徒都需要诵读。《道德经》又称《老子》或《五千言》,道教又将它尊奉为《道德真经》,乃是道教道祖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邀,留下了旷世经典五千言。《道德经》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天人合一等境界,这也是道教的立教之本,也是对“道”的完美阐述。

二、《四子真经》 :四大真人的传世经典

道教有著名的四大真人,即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和洞灵真人。他们所著的四部典籍被称为是四子真经,分别为:《南华真经》、《通玄真经》、《洞灵真经》和《冲虚真经》。

南华真人就是庄子,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道教将他所著的《庄子》奉为《南华真经》,《南华真经》在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基础上,更进一步的阐述了“道”的本源。书中庄子的清静无为及逍遥处世的思想对道教的发展与教义产生重要的影响,书中的神仙及仙境的内容也对道教的神仙信仰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坐忘”等思想也对道教的内丹等修行有着重要意义。

冲虚真人即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是春秋末至战国前期著名的道家学者,著有《列子》一书,列子在他的著作里主讲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唐玄宗于天宝元年封为冲虚真人,号其书为《冲虚真经》,宋徽宗追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冲虚真经》的内容多为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周穆王游昆仑拜会西王母等,以此来阐发其思想,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也为道教的长生久视思想提供了素材依据。

通玄真人即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曾受业于道祖老子,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所著的《文子》一书被道教尊为《通玄真经》。“通玄”中的“玄”即指代老子的思想,而“通”当包含有“通晓”与“通向”之义,“通玄”的意思即指《文子》对《老子》思想内容的高度领会,在构筑他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依然试图达到老子的思想境界。

洞灵真人即亢仓子,又名亢桑子、庚桑子。据传说亢仓子得到老子的真传,修炼到了可以用眼睛听声音的境界。在毗陵孟峰隐居修行,最后道有所成登仙而去。其所著的《亢仓子》被道教奉为《洞灵真经》,本书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

道教度亡魂破五方地狱科仪

道教地狱十大天尊与救苦破地狱科仪 东方玉宝皇上尊、皇上天尊,风雷地狱拔度亡魂。 南方玄真万福尊、万福天尊,火翳地狱拔度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