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中,狐仙大多是女的,那么有男狐仙吗?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看狐仙大多数都是女的,很少有男狐仙出现,但是还是有男狐仙的。
《聊斋志异》里有83篇都是描述狐狸精的,其中小翠、婴宁、娇娜、青风等都是经典角色,她们无一不心地善良,古灵精怪,极富魅力。不过古籍中狐仙多为女性角色示人,基本上全是女狐配书生,鲜有男狐仙这个形象。
《聊斋》中涉及同性之爱的篇目共有十三篇,包括了男同和女同两大类。由于《聊斋》主要讲的是人与花妖狐魅之间的恋情,所以在男同故事里,狐仙自然也是男的。也有不跟人类男性谈恋爱的、单纯性别为男的狐仙,比如卷六“马介甫” 中的马介甫,就是一个专门帮助友人对付恶妻的男狐仙。
狐狸在先秦两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
在汉代以后,狐狸精作为祥瑞的地位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些不体面的词,如狐疑、狐媚、狐臭之类,都快成为贬义词大本营了。长此以往狐狸精就成了生活作风出问题的代名词,成了著名的*兽,至今仍未翻身。
专门祭祀狐狸神的稻荷神社在日本各地相当普及,所以狐狸神又称作稻荷神,被当作祈求商业繁盛的神明来信奉,就好像我们这里的土地公庙一样,到处都可以看得到,原本狐狸神具有农耕神的特质,农民向来祈求赐予五谷丰收。
民间的传说,狐具有相当的智慧,也会行道家的吐纳之术来修炼自己,有相当功力后,可以转变狐身为人身,若能依循正道,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就称为狐仙。
中华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念。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物之老者,其精为人”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记载。民间传说狐能修练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对之不敬,则以术弄人。民间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祸免灾,祈求平安。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喜“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
扩展资料:
狐狸在先秦两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还有人总结说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由此可以推论,狐狸在夏至汉两千多年的日子里,是生活得非常滋润的。
汉代以后,狐狸精作为祥瑞的地位急剧下降。先前对狐狸的好话全没了,剩下的都是些不体面的词,如狐疑、狐媚、狐臭之类,都快成为贬义词大本营了。长此以往狐狸精就成了生活作风出问题的代名词,成了著名的*兽,至今仍未翻身。
汉代的狐仙故事较为原始,极少有积极意义,狐的神通魔力也有限。到了魏晋南北朝,狐狸才开始人化,变得法力无边,还获得了人的感情和智力。如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翁入人梦的故事。
《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甚多,足见晋人喜谈狐仙,已成风尚。不过小说情节单一,程式化,结局凄惨,没什么人情味可言。故事当中的狐仙虽然神通广大,但有其自然属性的弱点。比如,它们怕狗,遇上就会现出原形;另外狐狸有臊气,变形后仍留有尾巴等。
-狐仙
在传统文化领域,狐狸的形象是高开低走的文化标本,印证了醒世格言。它以图腾开始,以妖精的命运轨迹结束,走下神坛,进入恶魔世界,而连接它的纽带是狐狸基于人性变成了人形。这是一个经典的比喻,隐含着在世俗文化影响下的一种重构,并由此呈现出各种令人困惑的意象。
在古代,狐狸的外表天生就带有神光,被当时的先民认为是一种灵异吉祥的神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是记载这种野兽最早的古籍,但这种记载更多的是速写记录,如《海外东经》云“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而九尾”。一个在太阳的北方。“《大荒东经》”有一个国家,有绿色的山,一只狐狸和九尾。“在更多的早期经典中,狐狸所象征的吉祥含义是相似的,都隐含着仁的意思。比如《礼记》:“古有云:狐狸死在山头,仁者见仁。" ;103010载:“田得三狐,黄牙,甄姬。"在郭璞的书《周易》里说,"绿堂兽,九尾的狐狸。项剑,出题本。使文,而用之为符咒。103010《天助契约》上写着:“美德归于鸟兽,然后是狐狸和九尾”。再比如《山海经图赞》,说“王者不倚色,九尾狐将尽”。等一下。从这些典籍中的记载可以看出,狐狸最初是以一种神兽的名义进入祖先的视野的,它的九尾理论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孝经》1《瑞应图谱》年记载了大禹娶九尾白狐的土山女子的传说,其中引用大禹的话说:“白衣人是我的仆人。九尾是国王的证书。“然而这个传说也为后来狐狸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在不同时代的文化土壤里结出了不同的果实。
就像人的设计不靠谱一样,狐狸的设计也不靠谱。延续大禹娶妻的设定,狐狸这种神话中的猛兽也逐渐步入人间,从婚姻爱情的隐喻,逐渐演变为男人爱女人的俗世福祸中的女主角。东晋葛洪《吕氏春秋》首次提出狐狸五百岁善变的说法。在东晋干宝《吴越春秋》中,这种说法被进一步固化,“千年之狐源于美人”,并由此对狐狸的刻画进行了全方位的反转,引用《抱朴子》云:“狐,古之娼妓,亦名阿子。它变成一只狐狸,所以它的许多怪物都自称为阿紫。”大约同时期的东晋郭璞在《搜神记》一书中,信誓旦旦地说:“狐狸五十岁能变女人,百岁能变美人,百岁能变巫师,千里能知外事。好的魅力让人迷茫,失去智慧。千岁是天同,天虎。”但是到了唐代,在更加开放多元的文化气候下,狐狸的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元素。这样一来,人性的特征,即看到对方的缺陷和美好,更自然地投射在狐狸身上。唐代笔记小说《名山记》写道:“人忙狐神,宅中祭祀乞恩,吃喝与世同,物非同。有句话说:无阿谀,无村。”在民间文化的全方位影响下,狐狸形象逐渐走向更加复杂和暧昧的多维价值判断,进而在世俗的开发者中呈现出各种奇异的风采。
似乎在古代和现代,男女之间的爱情永远是社会的主题,狐狸的这种爱情隐喻不可避免地以一种俗气的方式占据了社会新闻或者娱乐新闻的头条。在舆论场,狐狸的形象最终与仁的本义渐行渐远,从而成为一种迷人的生物,被冠之以狐仙。这种形象在晚唐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民间共识。唐传奇小说《玄中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有着白狐幻像的女人石人和一个叫郑六伟(简称郑六伟)的男人关系很好。郑刘伟沉迷其中,虽然知道这是狐狸的变身,但还是和它保持联系,收为一室。后来,因为郑留外做官,他想带石人一起走。起初,石人一再拒绝,说有个巫师警告她今年不宜西行,但她经不起刘铮的再三恳求,就一起走了。结果,她在画面中遇到了老虎狩猎,一只苍白的狗追上了石人。石人大吃一惊,露出了本来面目。结果,他被苍白的狗追捕,刘铮在悔恨中赎回了石人的尸体。故事通过悲剧的结局,歌颂了爱情的忠贞。但在红颜祸水逻辑的潜规则下,狐狸往往成为美的化身,而在这样的语境下,更被动地成为一种害国害民的反面教材,以至于唐代杜牧《朝野佥载》中有一首诗《任氏传》,其主旨是“戒*”。诗中充满了劝说和隐喻,我们可以猜测狐狸在当时的世俗化含义:
古冢狐,妖老,化为良家妇女。
头变阴,脸变妆,尾变红裙长。
沿着荒无人烟的村道慢慢走,黄昏时分很安静。
或歌或舞或悲哭,绿眉不扬脸。
突然之间,你一笑起来,就会被十个人迷住。
如果伪彩色是迷人的,那么真彩色应该是迷人的。
真实和虚假都是迷人的,人们的内心痛恨虚假,珍视真实。
狐狸-女妖的危害还是比较浅的,一夜之间就吸引人了。
阿谀奉承对女人是有害的,而且会一天天糟蹋人心。
更何况对妲己颜色的褒扬是好的,是蛊惑的,可以让人丧了命,盖了国。
看深浅之间的危害,还是会以真色伪色。
以上《新乐府》收录在宋人写的《古冢狐》中,而这本被鲁迅老师称为“小说的摇篮”的奇书,包含了无数关于狐狸的故事,在现实世界中可以找到它们的镜像。狐狸的故事反映了世界上各种复杂的情况,其中的狐狸既有重情重义的正义化身,也有危害世界的邪恶代表。这个概述宋代洪迈《任氏传》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叙述。
狐俗化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其中《太平广记》年约有80篇,称为“双壁”,《容斋随笔》年有100多篇。就《聊斋志异》而言,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狐狸形象,如英宁、小崔、红玉、青峰等经典狐狸形象。与此同时,一些雄性狐狸的图像也被记录了下来。这些狐狸象征着人性的多重复杂的一面,有正义凛然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温柔深情。
情,也有假爱之名的勾引陷害,几乎写尽了狐性的方方面面,并以此来映射现实中的纷纷扰扰的各类现象,在情节的塑造上曲径通幽从而在流传度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聊斋志异》在塑造狐的形象上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工笔画的话,那么《阅微草堂笔记》则是一幅淡墨疏简的写意画,纪晓岚往往三言两语匆匆一笔写就,但隐含其中的寓意却颇值得让人琢磨,他笔下的狐跳脱了那种对情爱的过度渲染,似乎着意通过狐的种种诙谐、博学等各种特性,寄予着对自己所处当下的社会秩序的一种隐而不露的批判,隐含着对那种文字狱氛围下的知识分子命运的一种深切观照,并进而上升到社会秩序的一种有意识的重构,这种春秋笔法给人更多的想象和解读的空间,但就流传度而言显然比《聊斋志异》要小众了许多,其世俗的影响力不可与《聊斋志异》同日而语而占据下风。
狐在传统文化中从仁德的图腾到情爱的化身,这是一条清晰的主线,其中世俗文化强大的融合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正是在这样的民间文化氛围中,神性让渡于人性与狐性的合二为一,狐的形象和内涵呈现出基因突变式的演进,最终嬗变成世俗文化中一朵妖艳的奇葩而深入人心,在任人评说中展现出异样的风采和况味,成为传统民间文化中一个不朽的经典艺术意象。
相关问答:狐狸精代表什么生肖?狗今年有将星出现,权威震慑之星、护身保运、贵人提携、吉星帮扶,自然贵人多多,小人远离。将星有震慑之威能够使得小人远离,贵人多现。在人际关系上如鱼得水,做事情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人缘非常好。今年最佳生肖贵人是生肖龙和生肖猴,最凶小人为生肖兔和生肖马。
相关问答:十二生肖中生肖兔最不怕什么?最怕什么?在十二生肖中人的性格最好,脾气温和,为人比较冷静不易冲动,因此身边的人都和属兔人都比较合得来,在交际方面也比较有一套,通常三言两语就能把能说服,是个不错的交际家。
属兔的最怕什么
五行相冲的人
卯兔与酉鸡是卯酉六冲,卯兔与辰龙为卯辰六害,子鼠和卯兔为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这三个属相的人和属兔的人在五行中,具有残害、相冲。因此,属兔的人比较怕与这三个属相的人共事或者相处。
高危行业
属兔的人胆子非常小,内心缺乏安全感,因此他们非常讨厌比较高危的行业,比如说建筑、空中工作者、化工制剂等行业。他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绝不会接受这种高危的行业,即便是工资再高,福利再好都打动不了他们。因为属兔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这些工作只会让自己的心理负担加重。
不够专情
属兔的人对于感情都非常的专一、痴情。因此,他们也喜欢另一半也能够同样的专一,不会欺骗他们的感情,也不会背叛他们。因此,属兔的人非常害怕不够专情的人,因为花心的人只会让他们的安全感降低,增加他们的嫉妒心。他们还要时刻担心着对方什么时候会背叛自己,会让自己的压力过于巨大。
目的性太强
属兔的人比较善良,因为不会跟人耍心眼和套路。他们希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是真挚的、是单纯的,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尔虞我诈。但是社会的性质总是让人事与愿违,生活中会有很多心机婊在自己的身边出现。因此,属兔人对这些人非常的忌惮。他们不喜欢别人靠近自己是怀揣着目的性的,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
1、黄仙,是指民间的黄鼠狼,唤作“黄二大爷”,旧时民间所供之仙胡,白,黄,柳,灰五大仙,名之曰“保家仙”。而“胡黄”是对狐崇拜的发扬,包含了民间的胡仙崇拜,后又增加了黄仙这个新成员。每家都用木板制作胡黄常蟒的牌位,直接写上供奉即可,是中国民间信仰,大部分分布于东北。
2、狐仙,民间传说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对之不敬,则以妖媚惑人,必受其害。民间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祸免灾,祈求平安。在中国北方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佑食物年年不断。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
扩展资料:
黄仙,被人崇拜一是因为它同狐狸一样体态颇为美丽而又性情狡黠,使人感到神秘;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它可以左右人的精神世界,与一种精神错乱的疾病有关。
狐仙,是东北五仙之首,也是供奉者最多的保家仙(第二多的是“黄仙”)。相传狐仙重情重义,有仇必报,有恩必还,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曾写过《胡四娘》《胡大姑》这类有关狐仙与人的故事。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中华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会 " 万物有灵 " 观念。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 " 物之老者,其精为人 " 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记载。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九尾狐仙家的真实原型是九尾妖狐。九尾妖狐,起源于中华古代的神话传说之中,而后传到日本。是长有九条尾巴的狐狸精,为最有名的上古妖兽之一关于它的记载最初见于志怪古籍《山海经》之中的内容,后来又在小说、影视剧、动画以及漫画中都出现的数不胜数。传说这种由狐狸修炼成人形的妖怪不仅狡猾,而且善于迷惑男人,甚至害人和吃人,多为反面形象。
泰国狐仙到中国这个玉皇大帝的地盘估计会受到许多的限制···
毕竟没有官方许可容易被天兵、神将捉去·····
道教的狐仙倒是历来有供奉
《天师府狐仙堂的传说》
北宋崇宁某年的阳春三月,天师府内百花吐艳,千树竞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三十代天师虚靖公起了个大早,按照日常惯例,每天必在“三省堂”打坐运气,然后漱洗用膳。今天,他刚运气结束,突然听到一声巨雷掠过天空,接着电光闪闪,雷声阵阵,顿时升起一片乌云,颇有雷雨来临之势。虚靖天师步出“三省堂”,仰望天空,觉得今天有点异常,便掐指一算:唔,必有妖魔出现。正在思忖时,忽见一身穿黄衫的青年美女气喘吁吁地跑到天师面前,叩头跪拜说:“天师真人,请救救我”,边说边流着眼泪。
“你是什么人?老老实实交代!”虚靖天师板着脸问。
黄衫美女哆哆嗦嗦地向天师禀告:“我,我是狐狸精,已修炼了两千年,即将修成正果,所以历此大劫。天庭命雷公、雷婆要劈死我,请天师慈悲为怀,救我一命。”狐狸精一边说二边不停地叩头。
“凡是妖魔,一律要斩除,我救你,不是养痈遗患吗?”虚靖天师严词斥责。
“天师真人,我死不足惜,但我有孕在身,很快就要分娩。天庭劈死我,可我胎内的婴儿是无辜的啊”……狐狸精泣不成声地哭诉。
听完狐狸精的哭诉,虚靖天师颇有怜悯之意。心想:“天生万物,都有生灵。尽管狐狸精令人厌恶,但她腹中狐婴不能受到株连。如果狐狸精能改恶从善,不也是一件善举吗?”
于是,指着狐狸精说道:“你要本天师搭救可以,但要依从三件事。”狐狸精叩头请向哪三件事?虚靖天师答曰:“第一要持斋,不许残害其它动物;第二要择地隐居,不得骚扰百姓;第三要受戒人道,早晚诵经,改恶从善,为民做好事。”狐狸精听后拱手立誓说:“一定做到,决不违犯。如有违犯,甘愿受死。”
虚靖天师见她有悔改之心,便叫起立受戒。然后带领几名道徒前往祖天师殿焚香点烛,向天庭发文申奏,奏明赦免狐狸精的原委。玉皇大帝接到天师的《禀告之书》便命令雷公、雷婆收兵回府,不必寻找狐狸精了。不一会,天穹又恢复晴朗。呈现出一派碧空万里,春意盎然的景象。
狐狸精千恩万谢地辞别天师,从此隐居在耳口的云台山中,以山果为食,潜心修道。不久,生下一个白白胖的小女孩,取名“小白仙”。
献"吊兰”狐狸一报恩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虚靖天师救狐狸精的事已被世人淡忘。南宋绍定年间,江西发大水,水患之后又起瘟疫,资溪、黎川、安仁(今余江)三县很多人得瘟疫死去,闹得人心惶惶。有很多老百姓便成群结队来到天师府,请张天师“辟邪”。当时,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在位。这位天师道行髙深,曾以雷霆殛死大蛇。他带着几位法师四处察看,发现并非妖魔作怪,而是“山疹之气”(又名瘴气)扩散而引起的。如不及时治疗,很快会蔓延开来,更不知要死多少人。张可大天师深谙医道,知道治疗此病的最佳妙药就是“吊兰”。然而“吊兰”生长在悬崖绝壁洞穴,很难攀登采摘。尽管派了很多人去摘“吊兰”,一天也摘不了几斤,远远扑灭不了瘟疫。张天师也无计可施。
第二天,当众人还在继续摘“吊兰”时,忽见一大群狐狸纵跳如飞,口悬“吊兰”送到天师脚下,不一会儿就送来了几麻袋“吊兰”。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是天师显灵。其实,张可大天师也感到很困惑。后来仔细一想:听祖上说过,虚靖天师曾经救过一个狐狸精,猜想可能是狐仙报恩吧。他立即派人将“吊兰”煎成汤水,送给病人服用,果然药到病除。后来有人题诗赞曰:“天师显灵有奇功,一剂丹方病疴除。赈济为民发银钱,真人功德永世存。”其实,狐狸报恩的事只有张可大天师及少数几个法师知道。据说后来张可大天师还亲自到云台山寻找狐仙表示感谢,也不知是否找到。’
指迷津狐仙二报恩
又过了四十余年,改朝换代,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了中国。有一年,北方大旱,颗粒无收,据说地处北方的“大都”还有热死人的事发生,连皇太后、太子都因暑气而得病。百官奏请皇上,都说是“妖孽”作怪,必须请张天师到来才能消灭妖邪。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接到圣旨,火速进京。但四处察看之后,除了炎热难当,却一丝儿也闻不到妖气。找不到“妖”,张天师就不能施“法”,而皇命又不能违拗,张宗演天师急得愁眉不展,心惊胆战。
驿馆内,夜已三更,月明星稀,万里无云,张天师无法人睡,一个人在小花园瞑思苦想。忽然,见一中年妇女和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双双来到天师面前向天师行礼。
“你们是何方人氏,不知有何见教?”张天师问。
“启禀天师,我母女俩是专程来为您解难的。您是否因为寻找不到妖气而犯愁呢?”中年妇女问。
“正是,不知贤母女有何妙策?”
“这次大旱不是妖魔作怪,所以您无法可施。原因是文天祥兵败退人海边时,曾祭拜过东海龙王。元世祖杀了文天祥,龙王震怒,所以有此灾难。天师可启奏皇上御祭文天祥消除怨气。我母女当潜人东海哀求龙王降雨,以报天师恩德。”母女俩说完,即刻变成一对狐狸飞速而去。张宗演天师到这时才恍然大悟,忙拱手向狐仙飞去的方向拜谢。正因这样,才有了元世祖三祭文天祥的故事。
不说张天师启奏皇上御祭文天祥。却说狐狸精来到东海,打扮成道士,手持张天师的恳求信,请求龙王发水。龙王说:“我们正在扩建龙宫,无暇顾及此事。你可向南海龙王求救。”狐狸精无奈,只好万里迢迢求见南海龙王。而南海龙王却说:“京津一带不是我管辖的范围,不能发水,你还是去找东海东王吧。”边说边挥手,表示拒绝。狐仙母女虽遭冷遇,仍不灰心,再次奔波踏进东海龙宫,情真意切地向龙王诉说干旱之事,恳求龙王以天下苍生为念,不可因元世祖枉杀忠直的文天祥而株连到广大的百姓。龙王被感动了,也醒悟了,于是拔出一柄降雨牌并指示九太子协助天师降雨。由于张天师祈雨有功,元朝一百年都对天师道推崇礼遇,封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主管三山〈茅山、閤皂山、龙虎山〉符箓。
由于张宗演天师的志诚邀请,狐仙母女便常到天师府做客,张天师还专门把女儿的绣花楼空出来给狐仙母女居住。从那时起,便有了“狐仙楼”。
灭鼠怪狐仙三报恩
朱元璋登基后,号称明太祖。他对张天师很崇拜,曾拔给大量银钱扩建天师府,并赐额“大真人府”。洪武年间,杭州太守飞奏朝庭,称西湖内常闹鬼怪,致使美景关闭,人不敢游。朱元璋立即下旨四十三代真人张宇初赴杭州为民除害。张宇初真人与随行人员商议,决定先观察,然后设法擒拿。第二天走到西湖一看,见湖水掀波逐浪,浪中有一怪物很像老鼠。天师断定这是“老鼠精”作怪。随即想到,狐狸是老鼠的最好克星,马上焚香祷告,邀请狐仙速到钱塘降妖。狐仙一接天师符命,迅速来到杭州,纵身跳人湖中,仅用几个回合便将老鼠精擒拿上岸。张天师命令拦腰一斩,然后悬挂湖畔示众。自此,西湖闹鬼闹妖之事便平息了。前来西湖游玩的人们,无不称赞说:“张天师真了不起,一举斩除了妖魔,我们世代子孙都要铭记天师的功德。”
张宇初天师从杭州回到龙虎山天师府以后,随即赶到云台山答谢黄、白二位狐仙并同她们交流道法。狐仙毕竟修炼多年,道行犹在天师之上,张宇初天师也获益匪浅。后来,朱元璋命张宇初编篡《道藏》,当时交通不便,搜集经典十分困难,两位狐仙还为此走遍全国的名山宫观,协助搜集到许多上古失传的经典。据说四十三天师羽化之时,曾留下法旨:“百余年来,云台二狐对吾道贡献良多,已证仙果。天师府内可为其塑金身以祀。”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遵从遗命,便把西客堂辟为“狐仙堂”并塑了神像。这就是“狐仙堂”的来历。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狐仙堂”。
古代神话中,狐仙大多是女的,那么有男狐仙吗?
本文2023-10-05 14:11: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