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的十六字”原则
双控体系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目的是对生产经营单位内的所有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排查,结合相关安全隐患的危险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分级别的管控,加以有效的控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条款表明,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将作为企业管控风险、消除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未来将长期开展下去,而且必须要认真、规范、科学地开展下去。这样做是为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从风险辨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因此,要做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排在首位!
以上道云科技研发的安全生产双控管理平台为例,为大家举例介绍一下。
上道云科技安全生产双控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智能化运作,专业赋能,动态管控,全员参与,过程留痕,有效解决企业安全制度落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安全管理难题。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区域不同,企业安全管理者可以指派专人为其发放任务,从而使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都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安全生产双控管理平台”内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安全交底管理、巡查管理、应急管理、方案报审、标准图集等功能,对项目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提供检查项目的参考标准和检查方法,对检查的优劣项进行分析,通过建标系统形成企业管理标准,其中安全双控系统可通过PC端+移动端,实现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持续改进的PDCA闭环管控,各类风险管控数据表单一键生成,简单高效。
风险分级管控功能模块,系统利用风险隐患库的数据支撑,实现基层管理人员的风险辨识登记、评价分级、管控措施制定、排查计划制定等一系列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现对安全管理标的风险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对管理区域内的风险隐患进行全 面汇总,输出符合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管理要素的清单、报表,方便管理人员工作开展。
隐患排查治理模块,系统涵盖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环节基本要素和工作内容,通过PC端和手机APP 实现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业务流为主线的移动线上管理机制,处理流程清晰、简洁、快速灵活,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及时、有效地跟踪,实现并完成隐患排查、上报、整改、复查、记录留痕、表单存档等一系列闭环工作。
风控是风险控制的意思,是金融行业中最常用的名词之一。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控制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评估上,也就是借款或办卡业务中。
1、金融企业对用户的各项申请资料、综合资质进行风险测评,对违约风险较高的用户会发放拒绝通知。同时,在用户使用金融企业提供的各项服务时,也会被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或系统监督,一旦出现交易风险或违约风险,用户的账户可能会被冻结。
2、信贷行业一般包含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欺诈指故意骗贷,没有还款意愿。信用风险指各种原因未能按期偿还,有还款意愿但暂时不具备还款能力。具体会有通过率和逾期率,坏账率等指标来衡量。
3、做为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
:
风险回避的四种方法:
一、风险回避
1、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
2、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
二、损失控制
1、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
2、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3、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三、风险转移
1、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
2、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
四、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风险承担,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
把控和管控的区别很大。把控: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的完成某项活动或工作表示有很大的信心和很强的成功机率。为了确保组织内各项计划按规定去完成而进行的监督和纠偏的过程。管控: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一、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有哪些
1、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
(1)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
(2)损失控制,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
(3)风险转移,是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
(4)风险自留,即风险承担。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
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原则是什么
1、全面性原则:任何企业都应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管理、控制、执行和监督;
2、适应性原则:风险管理要和企业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等都是相匹配的,并且不定期进行调整;
3、独立性原则:风险管理的专业部门或是机构要制定具体的方案、政策等;
4、融合发展原则:风险管理要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发展相互融合,能够在风险管控的范围内助推企业业务的发展。
一、出现信贷逾期怎么把控风险
出现信贷逾期情况的应该及时催收,自行催收无效的,尽快向法院起诉才能减少给银行造成更多的财产损失。信贷逾期后,贷款行的催收方式包括:
1、短信通知:针对逾期没超过一周的借款人;
2、电话询问:逾期一周左右时,逾期者本人会收到催收电话;
3、上门催收:这种催收方式成本大,一般针对贷款数额较大,逾期时间长的欠款人;
4、邮寄律师函或者催款通知书到借贷人的住处;
5、邮寄法院传票进行起诉。
二、借贷前如何把控风险
1、核对身份。
2、问清用途。
3、摸清信用。
4、可以要求借贷人提供担保。
5、考察借贷人的工资收入能力。
三、恶意诈骗信贷到哪里报警
1、恶意诈骗信贷可以到犯罪地的公安机关报案,恶意诈骗信贷涉嫌贷款诈骗罪,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2、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以及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犯罪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
3、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医的除外。单位登记的住所地为其居住地。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与登记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其居住地。
正常情况下在放贷时就应该提前通过各种方式把控风险,至于怎么把控风险,这并不是法律制度统一规定的,主要还是应该审查借贷人的工资收入以及过往的还款记录,建立借贷关系后造成信贷逾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借贷人恶意诈骗贷款,银行应该及时报警处理。
定性,是一种可能性。是一种波动或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结果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收益,与常说的高风险高收益,高风险高损失是一致的。
我比较认同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的说法,风险不是损失。因为,风险的存在不一定造成损失,而且风险也可能带来收益,但是人们经常把风险和损失联系起来,认为风险其实是潜在的损失,损失是现实的风险,虽然不是很科学,但在现实中却还很容易理解。
2
风险:控制还是管理?
做期货交易究竟是要管理风险还是要控制风险呢?按照上面所提到的,风险是指一种不确定性,可能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的意义上说,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应该是要对风险这种客观存在进行管理,是识别、分析、评价、衡量、控制、处理等全过程的管理。
从这个角度看,风险的控制应该是对损失的控制,是对“现实的风险”的控制。也就是说风险控制只是风险管理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要对风险进行管理,而不仅仅是控制。
3
全面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市场风险包括利率的风险、汇率的风险、流动性风险。而操作风险则包括因为人的因素、技术因素、安全因素操作因素等造成的损失。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利率市场化、基本面发生变化,供需变化等,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对银行来说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迫切。
4
风险管理的目标:零风险?
虽然我们不断强调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但期货投资过程中就应该追求零风险吗?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零风险是不是就意味着零收益呢?零风险的情况下,交易还怎么?既然零风险不能也不可能做到,那我们就应该在发展中及时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知,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如何理解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的十六字”原则
本文2023-10-05 15:18: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