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第1张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中医是我国汉族人在社会实践中慢慢探索的药物。它也被称为汉中医。人民和人民的整体观点,以及辩证Tunicigo的原则。它在中国和世界医学界深处达成了深远。高价值和状态。如果我们想知道中医,你可能希望阅读一些中医古代书籍。在我看来,中医是神秘的,令人着迷的,但很难理解,所以我想学习中医是非常困难的,但“书籍读过过去”,如果你有强烈的兴趣医学,你可以通过阅读进入中医世界,然后你知道中医需要什么?

《药性赋》一般认为这本书是林宇的过程,陈静,金王朝的工作。这本古老的书将分类常用的中药,包括四种冷,热,热和平,并总结了这些药材的作用,并用节奏的语言准备它,读郎郎的嘴,很容易诵读,是中国人的启蒙书。《黄帝内经》据说这本书是黄迪,所以所以所以命名,创作是第一个到汉族,包括《灵枢》和《素问》的两部分,这是最早的中药经典,称为“祖先的祖先药物。”如果你想看看中医古书,这个基本的医疗课程必须是必不可少的。

《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张忠井,东汉代的末端,创意提出了伤寒发烧的辩证实践,即“六分类”,对临床医学具有高参考价值。如今,这本古老的书是我国中国高校的主要基本课程之一。《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清代医学的赵旭门,是在1765年。该书已在李世珍的《本草纲目》完成了不满意和叙事的错误,修订,并在国内外研究《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价值它引起了很多反响。

上述是我看来,但古老的书是由文本的文本写的。当第一次阅读时,一定很难理解,所以当我们读古书时,你可以找到一个注释,并阅读,如果它不明白,你也可以问相关的专业教师或老年人说去,“功夫没有一个人”,只要它愿意学习,它就会了解中医的谜团。

11按摩催眠

1)鸣天鼓在仰卧姿势下,两手掌紧贴双耳中部,用三根手指轻敲枕骨20次,双手突然离开耳孔,重复两次,轻敲枕骨骨骼总共60次。功能是健耳治头晕,清大脑镇静作用,催眠作用。

2)用拇指提起耳垂后,同时移动双手并轻轻拉动耳垂50次。功能神清气爽,镇定和催眠。

3)手腕摩擦操作可以用一只手摩擦两只手的内腕或另一只手的内腕。每只手擦100-200次。功能性手腕上有数十个穴位,例如神门和内关,可以预防心焦虑,失眠和多梦。催眠作用很明显。

4)揉三阴交手术以侧卧,停留在床的一只脚上,另一只脚(小腿内侧踝骨上方三英寸)揉三阴交,然后揉三阴交穴另一只脚在横向位置。擦48次。预防失眠的功能非常有效,为入睡做好了准备。

5)用脚掌或手指摩擦脚底,用脚掌或整个手掌摩擦,每只脚100次。功能该方法具有催眠和镇静作用。深呼吸操作用鼻子深吸气,鼓起腹部,然后通过嘴慢慢呼气(也称为腹部呼吸),进行5到10次。功能“吐新”,宁神镇静,催眠。

12按摩太阳穴以治疗白内障

在早晨和就寝之前,站在空气循环中,放松身体,自然呼吸,双手紧贴胸部,手掌摩擦36次,有发热的感觉,立即向左右按压手在太阳穴上,双眼微闭,轻柔地按摩36圈,逆时针按摩36圈。

停一会儿,将手举到头顶,弯曲手指,用十根手指从头到尾梳理头发36次。该技术应稳定且沉重。然后往远处看,看着天空,以平衡的方式眨眼36次,最后以洗手的形式用双手按摩脸,首先从上到下,然后从下到上,反复按摩十次以上,脸部和胸部会产生轻松舒适的感觉。该方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非常适合轻度白内障患者。

19 摩擦腹部 健康 养生 补泻

揉腹部可以对腹部的穴位产生良性刺激,刺激腹部的经络气,促进气血养血内脏,调节阴阳,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遗精,水肿,排尿不畅,痛经,月经不调等症。它还可以增强腹部肌肉,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肠胃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吸收,预防习惯性便秘和慢性肠胃炎,并且可以帮助治疗失眠,糖尿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疾病了解和掌握腹摩擦的补、泻方法非常重要。左手绕脐带腹部逆时针旋转,右手顺时针旋转。

1)对于一般保健,应在脐部周围进行“一逆一顺”或“一顺一逆”100 圈,以使胃光滑并缓解胃部不适。

2)身体虚弱,胃肠道疾病和大便稀疏的老年人,应采用“两逆加一顺”的补方法;也就是说,用左手沿脐带逆时针旋转100次,然后用右手沿脐带方向沿肚脐旋转腹部100次,并仍然用左手将肚脐绕肚脐旋转100次。逆时针方向。

3)肥胖,口干和大便硬,应采用“二顺加一逆”腹泻方法,即先顺时针,然后逆时针,最后顺时针,将脐带绕圈每圈100次。还应该指出的是,腹部按摩是仰卧的和裸露的,因此与手和皮肤的直接接触最好,并且最适合在起床之前和入睡之前进行。

20按合谷帮助排便

(当您感到困难或感到未尽时,只需按合谷来帮助排便):用左手和右手交替按几次合谷穴位。当您感到肛门有轻微运动时,便便很容易排出。

1腹胀胃痛按下脘-- 在胃和小肠的相接处,位于肚脐上2寸,所对应的是人的小肠,食物从这经过,需要由它控制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说它对胃里的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胃扩张的缓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口臭严重按劳宫、内庭-- 用拇指肚揉劳宫、内庭穴按3 5分钟,每天灵活掌握次数,能很好地缓解症状。金津、玉液两个穴位在口腔里,按摩不方便,如果口臭比较严重,可以在按摩劳宫、内庭后用三棱针对金津、玉液两个穴位针刺放血。

3感冒腹痛按神阙-- 肚脐的中间,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按摩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 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 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

4久咳不愈按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

5健肾固精按丹田穴-- 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按摩50至60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6眼睛干涩按攒竹穴-- 位于眉头内侧,对于视力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头疼,口眼斜也有治疗的作用。双手手指指腹向内,外分别按揉攒竹穴30圈,可以很好的缓解眼睛疲劳。

7膝盖疼痛按内外膝眼穴-- 膝盖的下面有两个凹陷处,外侧的部位称为是外膝眼穴,内侧的部位称为是内膝眼穴。这两个穴位可以用吹风机吹,但是要避免烫伤。

8月经不调按三阴交-- 三经汇聚在这个地方。一个穴位,和脾经、肝经、肾经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管是肝脏、脾脏、肾脏,都是跟血液相关的。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较好地补血养血,强身健体,防治女性气血亏损,月经不调。

9疏肝利胆按肝俞穴- 采取正坐的方式,肝俞穴应该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通过按摩刺激肝俞穴或者对肝俞穴进行刮痧,可以有效促进肝脏的 健康 。

10虚火牙痛按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也是治疗虚火牙痛的穴位,尤其是酉时(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的牙痛,通常比较对症。

11湿气重就按阴陵泉—— 操作时可以把拇指指腹放在穴位上,稍微用力点按,点按5分钟左右即可。也可以直接用拇指按照顺时针方向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力度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12肺病就按陶道穴—— 陶道穴不仅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刺激陶道能够显著地改善肺功能。用拇指的指腹按在陶道穴上,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

学好中医,真的很难吗?百名中医大家的必读书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像蒲辅周、刘渡舟、岳美中先生一样优秀的中医大家?

从中医药大学权威copy过来,共81本,本本经典!读懂这81本你也是中医大师!

中医书单:入门

《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 豆瓣评分85

《零起点学中医》天下无疾 豆瓣评分84

《黄帝内经说什么》(以下五册)

《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天年》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异法方宜》徐文兵 梁冬

《求医不如求己合集》

《名老中医之路》豆瓣评分92

《中医入门到精通》石兴华

《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 (中医百日通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 豆瓣评分87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内经知要白话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套装共3册)》

中医针灸

《古典针灸入门》仁表 豆瓣评分79

《针灸师承录》

《阎润茗针灸临床60年经验精粹》

《一针疗法》周树中

《针灸学》石学敏

《常用针灸100穴》

《董氏针灸注疏》

《针灸推拿一学就会》

《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合注》

《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

《本草问答》唐容川

伤寒杂病论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 豆瓣评分92

《伤寒论校注》刘渡舟

《全注全译伤寒论》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 豆瓣评分90

《孙曼之伤寒论讲稿》

《黄元御读伤寒:伤寒悬解、伤寒说意》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

《伤寒贯珠集》尤在泾

《伤寒来苏集》柯韵伯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

《经方沙龙》黄煌

《经方使用手册》黄煌

《中医十大类方》黄煌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

中医名家名著

《扶阳讲记》卢崇汉

《扶阳论坛1+2》

《金匮要略》

《景岳全书》张介宾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论》李东垣

《四圣心源 》黄元御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玄机原病式》

《医法圆通》郑钦安

《医理真传》郑钦安

《医林改错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

《张仲景50味药证》

《赵绍琴医学全集》赵绍琴

《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柴浩然》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

1,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

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

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应。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

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

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在胃肠病中,有特效!!!

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9、太阳穴、头维穴、凤池穴,三穴配合应用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

10、中府穴是肺经脏属病变廿现经络反应的压痛点。

11、坐骨神经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压痛点。

12,心脏疾病用青灵穴配内关有特效。心绞痛发作,重按极泉穴、中冲穴、至阳穴。

13心脏病突发危急,叫病人仰卧,一手指头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内关、中郄门穴5-10分钟即可恢复。有急救作用!

14、鼻塞取风池穴、项强取承浆穴,头痛取涌泉穴,膝痛取尺泽穴,重按肩井穴,对头痛特效!

15、腰痛取腹部对应点,用重揉法,揉至热力自腹部深处透到腰部患处,腰痛可缓解,此时再治腰、事半功倍。

16、指压飞扬穴(外踝上7寸后1寸)对感冒头痛发热有特效。回阳救醒穴:足心穴,在脚掌底(脚趾除开)长度足中线和宽度足中线交点即是,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分钟即醒。按摩涌泉各36次手抚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痛。

17、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穴、膏肓穴。

18、肩中治疗瘫疾、肌肉痿缩、小儿麻痹疗效好过肩耦。

19、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穴。肩井穴

20、足跟痛:取涌泉穴按30秒左右即可

1 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 难经校注 3 难经语译 4 难经本义 5 外科精义 6 温疫论 7 血证论 8 研经言 9 良方集腋 10 赤水玄珠全集 11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 伤寒论校注 13 伤寒六书 14 金匮要略论注 15 厘正按摩要术 16 本草蒙筌 17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8 明医杂著 19 本草从新 20 圣济经 21 子和医集 22 辨证录 23 杨氏家藏方 24 活人书 25 简明医彀 26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27 针灸大全 28 伤寒论语译 29 病机汇论 30 本草崇原集说 31 经穴解 32 本草衍义 33 幼幼集成 34 诸病源侯论校注 35 针灸易学 36 疡医大全、 37 徐大椿医书全集 38 痘疹辨证 39 疯门全书 40 金匮玉函经二注 41 王旭高临证医案 42 读素问钞 43 妇人大全良方 44 广瘟疫论 45 海药本草 46 喉科指掌 点校本 47 问斋医案(无封面) 48 刘涓子鬼遗方 49 学古诊则 50 人身通考 5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52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53 伤寒瘟疫条辩 54 世医得效方 55 类证治裁 56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57 金匮要略校注 58 御药院方 5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0 金镜内台方议 61 千金宝要 孙真人海上方 62 伤寒总病论 63 吴鞠通医案 64 形色外诊简摩 65 种福堂公选良方 66 疡科会粹 67 名医别录 68 幼幼新书 69 外科证治全生 70 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71 吴普本草 72 食物本草 73 中藏经语译 74 中藏经校注 75 脉经语译 76 针灸甲乙经校注(上下册) 77 本草易读 78 医学指归 79 胎产心法 女科辑要 80 外科证治全书 81 松峰说疫 82 医方考(附《脉语》)(校点本) 83 仁术便览 84 医灯续焰 85 医方考(附《脉语) 86 验方新编 上 87 验方新编 下 88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9 随息居饮食谱 90 医经溯洄集 91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 92 祖剂 93 易简方 94 医林改错 95 冯氏锦囊秘录 96 饮膳正要 97 不居集 98 寿世保元 99 古今医统大全(上下) 100 脉经校注 10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1册-医经注释(上册)(卷1—卷46) 1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2册-医经注释(下册)(卷47—卷70) 1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 第三册 诊断(卷71—卷92 ) 104 明目至宝 105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 106 蠢子医 107 刘纯医学全书 108 千金翼方校释 109 遵生八笺校注 110 难经正义 111 痰火点雪 112 续名医类案 113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114 医碥 115 本草经集注 辑校本 116 勉学堂针灸集成(PDF) 117 汤液本草 118 养生月览 119 饮食须知 1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1 小儿推拿广意 122 全生指迷方 洪氏集验方 123 孙真人千金方 附真本千金方 124 景岳全书 125 四明心法 四明医案 126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127 调燮类编 128 本草求真 129 河间医集 130 小儿药证直诀 13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2 神农本草经辑注 133 痧胀玉衡 134 韩氏医通 135 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 136 温疫论补注 137 医门补要 138 医学读书记 139 医学纲目 140 证治准绳 14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4-12册)

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1《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