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五行、五色、五味与五脏健康的辩证关系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主司五体,开窍五官,外荣于体表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脏腑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
(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以肾为例,从左到右:黑色食物入肾,开窍于耳,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主骨,对应水,咸入肾。宜辛(金生水),肾病禁甘(土克水),冬宜补肾。
青色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中医认为饮食中五味入五脏,能充养五脏,但五味不均衡、五味太过则会伤及五脏。
1、酸生肝 :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 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 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 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 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 健康 ;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心主血气,藏神,五行属火,充于脉,其华荣于面,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色红,味苦,嗅焦; 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
肝主疏泄,藏魂,五行属木,充于筋,其华荣于爪,开窍于目,与胆互为表里,色青,味酸,嗅臊; 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
脾主运化,藏意,五行属土,充于肌,其华荣于唇,开窍于口,与胃互为表里,普格天气,色黄,味甘,嗅香;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
肺主宣降,藏魄,五行属金,充于皮,其华荣于毛,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色白,味辛,嗅腥; 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
肾主精髓,藏志,五行属水,充于骨,其华荣于发,开窍于耳,与膀胱互为表里,色黑,味咸,嗅腐。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中医古籍对情绪和脏腑有如下记载:“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
喜:“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
怒:“盛怒”、“暴怒” 导致肝气亢奋,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血不足,则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使气机升降失衡,也会影响到肝及其他脏的功能。
忧: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闭塞。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气机闭塞而致病。
思: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
惊恐:惊恐不是直接伤肾,而是先通过心的感受,继而由肾承受。前者多伤及心神,后者则多伤肾气。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兴平天气,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的 养生 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 健康 的体魄!
目录 1 拼音 2 《赤水玄珠》卷十一 21 组成 22 主治 23 五味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五味败毒散 1 拼音
wǔ wèi bài dú sǎn
2 《赤水玄珠》卷十一 21 组成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甘草、人参、茯苓、川芎、大黄、苍术各等分。
22 主治三阳经脚气流注,脚踝上热肿,寒热如疟,自汗或无汗。
23 五味败毒散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薄荷头1个,水1钟半,煎1钟,热服。
24 加减皮肤瘙痒,加蝉蜕。
古籍中的五味败毒散 《保婴撮要》:[卷十二]天泡疮
,敷寒凉药,呕吐泄泻,犹索败毒散,余佯诺之,却以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而吐泻愈;又用柴芍参苓散而疮
《保婴撮要》:[卷十二]发不止,用败毒散,脓水淋漓,恶寒喘急,朝寒暮热,余谓脾肺之气复伤耳,用补中益气汤稍愈;佐以五味异功散而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头部(一)]鬓疽发热畏寒,作渴自汗,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五味、麦门、炮姜而瘥。州守胡廷器,年七十患前证,肿作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五瘟疫门]治法咳嗽口渴,脉浮洪而热甚者,小柴胡汤加桂枝。治嗽加五味子。渴去半夏加天花粉、人参。脉实渴宜大柴胡汤下之
《外科理例》:[卷四]鬓疽一百十一你好。
《黄帝内经 素问 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粳米、麻、大豆、麦、黄黍(稻、麻、菽、麦、黍)。就是常说的五谷,是谷物的代表。粳米味甘;麻味酸;大豆味咸;麦味苦;黄黍味辛。这就是五谷有五味,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补养作用。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之五味丸 41 五味丸的别名 42 组成 43 制法 4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 45 功能主治 5 《嵩崖尊生》卷九方之五味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 6 《普济方》卷二○六方之五味丸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用药禁忌 7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五味丸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鸡峰》卷二十四方之五味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五味丸 五味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wǔ wèi wán
2 英文参考Schisandrae Pil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五味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
4 《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之五味丸《证治要诀类方》卷四方记载的五味丸即《普济本事方》卷二方记载的五味子丸[1]。
41 五味丸的别名
五味丸[2]。
42 组成五味子、巴戟天(酒浸,去心)、酒肉苁蓉、人参、熟地黄(酒浸,九蒸九晒)、菟丝子(酒浸,曝干)、覆盆子、白术、炒益智仁、炒土茴香、骨碎补、龙骨、牡蛎(盐泥固济,火烧通赤,去泥)各等分[2]。
43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2]
4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日二至三次[2]。
45 功能主治功能补精气、止汗。治肝肾俱虚,精气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汗出不敛等症。[2]
5 《嵩崖尊生》卷九方之五味丸 51 方名五味丸
52 组成人参5钱,五味5钱,故纸5钱,白术5钱,吴萸1钱2分半,巴戟5钱,山药7分半(姜炒),茯苓7分半,肉蔻5钱,龙骨2钱半。
53 主治《嵩崖尊生》卷九方之五味丸主治脾肾泻。
5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酒糊为丸服。
6 《普济方》卷二○六方之五味丸 61 方名五味丸
62 组成茯苓5两,人参3两,麦门冬1升(去心),青竹茹1升,生姜屑6两。
63 主治《普济方》卷二○六方之五味丸主治积热在胃,呕逆不下食,服生芦根饮未能全除者。
6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初服15丸,煎芦根饮送下,1日2次。稍加至30丸。
65 制备方法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66 用药禁忌忌酢物。
7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五味丸 71 方名五味丸
72 组成桂1两(去粗皮),诃黎勒皮1两,槟榔(锉)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
73 主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五味丸主治胸痹,心下坚痞。
7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或姜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鸡峰》卷二十四方之五味丸 81 方名五味丸
82 组成硫黄2两,消石2两(2味垍器内,用文武火熬熔,拌和匀),五灵脂2两,陈皮2两,青皮2两。
83 主治《鸡峰》卷二十四方之五味丸主治小儿一切病。
84 五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大人亦可服。
8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9枳实的功效与作用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人都注意不到它最为瞩目的一点,这种食材是比较名贵的,想要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值得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下面是枳实的功效与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1一 、 枳实的作用
枳实,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5—6月间采摘或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该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黄白色或黄褐色,厚03—12cm,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枳实和枳壳所含的成分大致相同,将其药理作用合并在一起讨论。
1、 双向调节胃肠平滑肌功能。
对胃肠平滑肌呈现出双重功能,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有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功效。其水煎剂灌胃能兴奋胃平滑肌,对离体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张力,抑制收缩。本品在高浓度时对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低浓度时对肠平滑肌先短暂抑制,后出现兴奋作用。
2、 对子宫的调节。
其水煎剂对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已孕或未孕子宫,均有显著的兴奋作用。收缩力、张力均增强,甚至出现强直性收缩。
其生物碱对兔子宫有收缩作用,除去这些生物碱则子宫松弛。
3、 升压和强心。
其注射液静注能收缩外周血管,有明显的升高血压的作用,能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其升压作用迅速,维持时间较长,且未见快速耐受现象。其有效成分为对羟福林和N一甲基酪氨。
对羟福林能直接兴奋α受体,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并有强心作用。N一甲基酪氨是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兴奋α和β受体,增强了心肌收缩力。
其水煎剂对蟾蜍血管略有增强作用。
本品及其有效成分对羟福林和N一甲基酪氨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提高总外周阻力,从而导致左室压力和动脉血压上升的作用,这是枳实强心、抗休克的药理基础。
本品的有效成分能收缩胃肠黏膜血管,胃肠吸收甚少,或易被碱性肠液水解,所以枳实水煎剂口服很难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故抗休克时,是采用注射剂给药的。
4、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枳实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能使小鼠安静少动.无催眠作用,但与戊巴比妥催眠有协同作用.枳实提取物能使小鼠因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能降低家兔由伤寒菌苗引起的`体温升高.亦有报告指出, d-柠檬烯有中枢抑制作用。
5、 利尿作用。
枳实和 N-甲基酪胺给犬静脉注射均有明显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时血压与肾血管阻力明显增高.该利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产生, 与肾血流量及肾滤过量的变化无关.亦有报告认为,枳实通过强心、收缩肾血管、增高滤过压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6、 抗血栓。
枳实水煎液01g/ml体外试验,均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
7、 抗变态反应。
枳实水提物100mg/kg静脉搏注射,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50μg/ml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
8、 其他。
(1)保护血管:其所含橙皮苷和柚皮苷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2)镇痛和退热:本品能抑制小鼠的痛阈而有镇痛作用,尚有退热作用。
二、 临床应用
1、 治疗急慢性胃炎胰腺炎,腹部胀痛,食欲不振,便秘。
2、 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3、 治疗内脏下垂。
4、 枳壳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慢性肝病的上腹隐痛。
5、 枳壳治疗胸脘部痞闷有堵塞感觉。
三、 传统应用
枳实主治胃肠积滞,气滞湿阻,脘腹饱胀,腹痛便秘,泄痢不畅;痰湿内阻,胸腹痞满等病症。
枳壳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脘腹饱胀,胸腹痞满,嗳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等病症。
1、 胃肠积滞,湿热泻痢。本品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同用,如曲麦枳术丸(《医学正传》);若胃肠积滞,热结便秘,腹满胀痛,则与大黄、芒硝、厚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伤寒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多与黄芩、黄连同用,如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2、 胸痹、结胸。本品能行气化痰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治胸阳不振、痰阻胸痹之胸中满闷、疼痛,多与薤白、桂枝、瓜蒌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治痰热结胸,可与黄连、瓜蒌、半夏同用,如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治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可与半夏曲、厚朴等同用,如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3、 气滞胸胁疼痛。本品善破气行滞而止痛,治疗气血阻滞之胸胁疼痛,可与川芎配伍,如枳芎散(《济生方》);若属寒凝气滞,可配桂枝,如桂枳散(《普济本事方》)。
4、 产后腹痛。本品行气以助活血而止痛,可与芍药等分为末服用,用治产后瘀滞腹痛、烦躁,如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或与当归、益母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病症,可单用本品,或配伍补中益气之品黄芪、白术等以增强疗效。
四、 枳实的功效
1、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雷公:酸,无毒。李当之:大寒。"
③《别录》:"酸,微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
2、 归经: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五、 功能主治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1、 破气消积
①用于食滞胀满,由于饮食不节、生冷过饱,症见胃呆不纳,腹胀痞满,暖气不适,便溏者,可与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同用。
②用于肠胃湿热积滞、腹痛便秘或泻痢后重者,可与大黄、黄连、白术等同用。
③用于妇女产后,气血凝滞,症见腹痛,烦闷不安者,可与白芍各9克,研末,每次6克冲服。
2、 化痰消痞
①用于胸痹心痛,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可与薤白、瓜蒌、桂枝、厚朴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②用于痰热咳喘、胸胁痰饮、痞满不适,可与半夏、茯苓、陈皮、南星、甘草、生姜同用,如导痰汤。
3、 古籍记载
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
②《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③《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④《珍珠囊》:"去胃中湿热。"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
⑥《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2一、 枳实附方
1、 治痞,消食,强胃:白术二两,枳实(麸炒**,去瓤)一两。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炒,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内外伤辨》枳术丸)
2、 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栝楼实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
3、 治卒患胸痹痛:枳实捣(末),宜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补缺肘后方》)
4、 治伤寒后,卒胸膈闭痛:枳实,麸炒为末。米饮服二钱,日二服。(《简要济众方》)
5、 治大便不通:枳实、皂荚等分。为末,饭丸,米饮下。(《世医得效方》)
6、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大黄一两,枳实(麸炒,去瓤)、神曲(炒)各五钱,茯苓(去皮)、黄芩(去腐)、黄连(拣净)、白术各三钱,泽泻二钱。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九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内外伤辨》枳实导滞丸)
7、 治少小久痢淋沥,水谷不调,形羸不堪大汤药者:枳实二两。治下筛。三岁已上饮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服,日三。(《千金方》枳实散)
8、 治肠风下血:枳实半斤(麸炒,去瓤),绵黄耆半斤(洗,锉,为末),米饮非时下二钱匕,若难服,以糊丸,汤下三五十丸。(《经验方》)
9、 治积冷利脱肛:枳实一枚。石上磨令滑泽,钻安柄,蜜涂、炙令暖熨之,冷更易之,取缩入止。(《千金方》)
10、 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
11、 治大病瘥后劳复:枳实三枚(炙),柜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12、 治风疹: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熨上。(《延年方》)
13、 治妇人阴肿坚痛:枳实半斤。碎,炒,令熟帛裹熨之,冷即易。(《子母秘录》)
14、 治小儿头疮:枳实烧灰,猪脂调涂。(《圣惠方》)
15、 治疗胃下垂:川枳实洗净 加2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 待发胀变软取出 剪为细块 再放原液中煮沸1。5小时 过滤 滤渣加水再煎 共煎3次 最后将滤渣挤压弃去;3次滤液 微火浓缩成66%或132%浓度的煎剂.口服 每次10—20ml 日服3次 饭前半小时服.[《中医杂志》1961 (4):137]
16、 治两胁疼痛:枳实50克 白芍药(炒)、川芎、人参各25克.为末 空心姜、枣汤调二钱服 酒亦可.(《卫生易简方》)
17、 治奔豚气痛:枳实炙为末.饮下方寸匕 日三夜一.(《外台》)
二、 枳实的副作用
1、 化学成分:酸橙果皮含挥发油、黄酮苷(主要为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及忍冬苷等)、N-甲基酪胺、对羟福林、去甲肾上腺素、色胺诺林等。另外,尚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核黄素、钙、磷、铁等。
2、 药理作用:枳实能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的小肠痉挛,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枳实、枳壳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枳实与枳壳具有抗溃疡作用;枳实或枳壳煎剂对已孕、未孕小白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对已孕、未孕家兔离体、在位子宫均呈兴奋作用;枳实、枳壳煎剂或酊剂静脉注射对动物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枳实注射液静脉注射能增加冠脉、脑、肾血流量,降低脑、肾血管阻力,枳实煎剂及枳壳的乙醇提取液给麻醉犬、兔静脉注射有明显的升高血压作用。
3、 临床研究:以枳实通降汤(枳实、代赭石、蒲公英、白术、党参等)加减,每日1剂,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总有效率9762%(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0:637);枳实理中汤加味(枳实、白术、党参、干姜、甘草等)水煎服,治疗胃下垂40例,总有效率为90%(吉林中医药2000,4:25);以乌梅枳实散(两药各100g)研为细末,每天服2次,每次5—8g,治疗子宫脱垂有良效(河南中医,1987,5:45);以枳实30g,葶苈子30—50g,大枣15枚,水煎每日1剂,治疗心力衰竭50例次,总有效率为96%(中医杂志,199,2:50)。另有用枳实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冠心病心绞痛,以枳实注射液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等。
4、 副作用
(一)、 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无毒。
《得配本草》:枳实“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二)、 毒理试验
LD50:其注射液小鼠静注的LD50为718 g/kg±65g/kg。
毒性反应: 枳实注射液给麻醉犬静注半小时内累积达2g/kg时,未发现有副作用。少数动物服药量过大有胃肠膨胀和大量流涎现象。
说明毒性很小。
(三)、 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脾虚泄泻病人腹胀用了枳实有时会感到胀气加重。枳实是破气药,所以一般用于实证气滞腹胀,而不用于气虚腹胀。枳壳一般也以用于实证气滞腹胀为宜,虚证腹胀也可使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或炒热熨。
注意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①《医学入门》:"虚而久病,不可惧服。"
②《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③《得配本草》:"大损真元,非邪实者,不可误用。"
枳实的功效与作用3一、 枳实的食用方法
1、 养生药膳
牛肚枳实砂仁汤
原料:牛肚250克,枳实12克,砂仁2克,盐适量。
做法;牛肚洗净,切条备用。 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砂仁、枳实和牛肚后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煮约2小时。 食用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汤有健脾补气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不调、脘腹胀满、胃下垂等患者服用。
油焖枳实萝卜
原料:枳实10克,白萝卜、虾米、植物油、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枳实以水煎汁,滤渣后备用;白萝卜洗净,切块;葱、姜洗净切丝。 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下入虾米、萝卜翻炒片刻,浇入药汁,煨至极烂。加入葱、姜、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本菜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尤其适用于食欲不振、便秘者服用。
2、 方剂制剂
枳实汤
处方枳实(去瓤,麸炒)15克,厚朴(姜制,炒)30克,大黄(酒蒸)甘草(炙)各9克,桂心(不见火)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胀发热,大便秘结,脉洪数。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者,加半夏30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枳实丸
处方枳实45克,菊花、蛇床子、防风、白薇、浮萍、蒺藜子各30克,天雄、麻黄、漏芦各15克。
制法上药十味,研末,蜜和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风热侵袭肌肤,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痞癗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
用法用量五岁小儿饮服10丸,加至20丸,一日二次,五岁以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枳实酒
处方枳实不拘多少(面炒黄,切片,去粗皮)。
功能主治治遍身白疹,瘙痒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酒浸少时,去枳实,但饮酒最妙。用水煎枳实,洗患处尤佳。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引《简易方》
瓜蒌枳实汤
处方瓜蒌(去壳)、枳实(麸炒)、桔梗(去芦)、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片芩(去朽)、山栀各3克 ,当归18克,砂仁、木香各15克,甘草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理气止痛。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隔满闷,寒热气急,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煎,人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痰迷心窍,不能言语,加石菖蒲,去木香;气喘,加桑白皮、苏子。外用姜滓揉擦痛处。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枳实薤白桂枝汤
处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栝蒌一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
功能主治治胸痹心痞,胸中满结,胁下逆抢心。以胆胃上逆,胸膈填塞。枳、朴、薤白,破壅塞而消痹结,栝蒌、桂枝,涤浊瘀而下冲逆也。
枳实芍药散
处方枳实、芍药等分。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大麦粥下之。
功能主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产后血亡肝燥,风木克土,是以腹痛。肝脾郁结,则胆胃壅塞,而生烦满。芍药清风而止痛,枳实泻满而除烦也。
3、 枳实和枳壳的异同点
相同点:
枳壳、枳实均味苦、酸,性微寒,为破气药,有破气消积,化痰消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实证。
不同点:
枳实为未成熟果实,形小皮厚,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本草衍义》云:“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临床上,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我觉得尝亦可,鞭亦可,若是尝,那么神农就被视作人,人之身亲尝百草,冒险不畏艰险
若是鞭,那么这里神农就被视作神,用一种鞭子能辨百草,说明有神力。
只是传说的记载不同,版本不一,可能有谬误,但也许就是如此。
原文: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译文: 神农用赤色的鞭子鞭打各种草木,因而全部了解了它们的无毒、有毒、寒热、温凉的性质以及五味所主治的疾病(酸主肝、咸主肾、甘主脾、苦主心、辛主肺),根据这些经验再选种各种谷物。所以天下的百姓叫他“神农”
关于神农尝百草、辨药性的事,古籍中有些记载:
西汉的《史记》实录:“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
东汉的《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说:“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 宋代郑樵的《通志》讲:神农尝百药之时,“……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其所得三百六十物……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
宋代罗泌《路史》云:炎帝神农氏“磨唇鞭茇,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药正三百六十有五。”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五味子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五味子的植物形态 9 五味子的栽培 10 性味归经 11 功能主治 12 五味子的用法用量 13 化学成分 14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 15 五味子药品说明书 151 适应症 152 用量用法 16 五味子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杂质 1652 水分 1653 总灰分 166 含量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64 测定法 167 五味子饮片 1671 炮制 16711 五味子 167111 性状、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含量测定 16712 醋五味子 167121 鉴别(2)、检查(水分 总灰分)、含量测定 1672 性味与归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1674 用法与用量 1675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五味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五味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五味子 五味子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wǔ wèi zǐ
2 英文参考fructus schizandrae [朗道汉英字典]
Schizandra sinensis Baill [朗道汉英字典]
Chinese magnoliavine frui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schizandr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magnoliavine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五味子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2]。五味子因具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和山椒。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Chinese magnoliavine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五味子的别名北五味子[1]。
7 来源及产地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果实。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1]
8 五味子的植物形态茎皮灰褐色,有明显皮孔。嫩枝红棕色,稍有光泽。单叶互生,有柄,广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雌雄同株。开花后花托伸长呈穗状。浆果球形,熟时深红色。种子肾形。多野生于杂木林缘、山沟、溪流两岸的小乔木及灌木丛间。
9 五味子的栽培喜肥、喜湿润、怕强光。宜选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林缘地或熟地栽培。以种子繁殖为主。秋季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晒干或阴干作种用。2月下旬将果实用清水浸泡46天,每隔两天换一次水,然后搓去果肉,清除秕粒,用3倍于种子的湿砂埋藏在05℃的低温下处理,使其完成胚后熟。5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低洼易涝的地方需作高畦,畦高15cm左右;高燥干旱的地方作平畦。畦宽约12m,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cm。覆土15cm。每平方米播种量30g左右。播后搭棚遮荫,并保持土壤湿润。待长出23片叶,天气凉爽时撤掉荫棚。翌春按行株距120×50cm定植。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时,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开花后进行,以磷钾肥为主。在植株周围开环形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覆土。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发前进行修剪,保留23条健壮枝条作为主茎及时松土、除草。栽后第3年结果,10月下旬采摘成熟果实,清除杂质晾干,贮藏于通风干燥处,防止霉烂变质。
10 性味归经酸,温。入肺、肾经。[1]
味酸、咸,性温。
11 功能主治五味子功在敛肺滋肾,止津止汗,涩精止泻,安神。治久嗽虚喘,消渴,津少口干,自汗,盗汗,遗精,久泻,瞳孔散大,健忘,失眠。近用于降低谷丙转氨酶。[1]
五味子有敛肺止咳、益肾涩精之功效。主治肺虚喘咳,自汗,盗汗,肾虚滑精,久泻不止等症。
五味子为眼科常用补益药,具有益气生津,补肾明目,收汗,止泪的功效:
(1)用于肺气虚衰所引起的视衣脱离。常与人参、麦冬配伍。
(2)用于肾气虚弱所致的目昏眼花,无时泪下,瞳神散大等。与菟丝子、枸杞子配伍。
12 五味子的用法用量煎服:3~9g[1]。
13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有机酸、维生素等。种子含脂肪油,内含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甲素(即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乙素(即γ五味子素),和丙素,五味子醇甲(即五味子素)和乙(即Gomisin A),五味子酯甲(Wuweiziester A即Gomisin C)和乙(即GomisinB)等[1]。
14 药理作用浸膏或酊剂对中枢神经有强壮作用,能改善智力活动,消除疲乏。煎剂能兴奋呼吸中枢[1]。醇提取物则有镇静作用[1]。五味子还能镇痛、镇咳、退热并能降低实验性肝损害所致的血清转氨酶增高[1]。上述作用的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特别是五味子乙素[1]。五味子能强心,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并有适应原样作用[1]。五味子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 的防御能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基础代谢,调节胃液和胆汁分泌,五味子还可抗肿瘤,并可抑菌[1]。
15 五味子药品说明书 151 适应症主治肺虚喘咳、津亏口渴、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
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对一些需要紧张注意力、精细协调动作、灵活性和耐力的活动都有改善作用,并能改善视力和听力。对肝有保护作用能使升高的转氨酶有明显下降。
152 用量用法脑力宝: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失眠、疲惫感等。每服4丸,1日3次。起效缓慢,一般服药1周以后开始见效,至1~2个月可见显著疗效。疗程以病轻者1个月,重者2个月为宜。
八仙长寿丸:功能滋肾养肺,固气益寿。日服量9g。 3杨氏还少丹:能补血益肾、固精壮神。1日量9g。
16 五味子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五味子
Wuweizi
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
162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163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164 鉴别(1)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和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纲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油滴;再下为3~5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50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颇色的斑点。
165 检查 1651 杂质不得过1%(附录ⅨA)。
1652 水分不得过160%(附录ⅨH第一法)。
1653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附录ⅨK)。
166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醇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五味子醇甲03mg的溶液,即得。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分钟,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6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lO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07)不得少于040%。
167 五味子饮片 1671 炮制 16711 五味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67111 性状、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含量测定同药材。
16712 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附录ⅡD)蒸至黑色。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五味子,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有醋香气。
167121 鉴别(2)、检查(水分 总灰分)、含量测定同药材。
1672 性味与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1673 功能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1674 用法与用量2~6g。
167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168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中医说的五行、五色、五味与五脏健康的辩证关系
本文2023-10-05 16:01: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