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瑞安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第1张

瑞安图书馆始于心兰书社,也是全国最早的图书馆(雏形)之一。  心兰书社 心兰书社创办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比“同文阁”和“强学会”图书馆分别早15年和23年。创始人许启畴、陈虬、陈仲舫、陈黻宸、池竹卿、林楚卿、金雅莲等20人,他们深感瑞安地处“浙江尽头”、“苦无书读”,倡议聚书,相约创办“心兰书社”,以求相互切磋学问。并每家出钱十五千,共三百千,除购书外,余款在飞云江南岸置涂田数十亩,以每年所得田租数十千为购书之款。数年后藏书大增,“寻常文史略可足用”。书社创办的第二年,陈虬的二哥陈仲舫考中癸酉(1873)拔萃科举人。自1885至1893年的8年中,书社同人中有7人蝉联5科举人:乙酉(1885)科胡鹤汀,戊子(1888)科周仲龙,己丑(1889)恩科陈虬,辛卯(1891)科郭梅笛、胡榕村,癸巳(1893)恩科陈黻宸、蒋作藩。其中胡榕村、陈黻宸又分别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十九年中进士;蒋作藩于光绪三十三年举贡会考及格。同时期,瑞安县还有9人中举。书社部分成员陈虬、陈黻宸、金鸣昌为维新派人士;陈虬、何迪启、陈葆善是我国最早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的创始人和著名医生。  心兰书社遗址在今心兰巷(西河桥侧,邮电北路北端),房舍正屋五间,旁边平屋数小间。今基本完好。光绪二十年(1886)许启畴逝世,陈虬等继其志在城东北隅面城临水处购得地基二亩建房,毗连的精庐寺也划归书社所有。制定章程,扩充为“心兰书院”,教读子弟,为乡邦培养人材,心兰书社藏书亦并入书院。

瑞安县公立图书馆 创建于民国8年(1919)11月。由许苞等10人于民国4年倡议筹办。建馆时,在九都(今莘塍一带)八甲购置涂田500余亩,以年租收入充当常年经费,并由巡按使司备案。首任馆长孙延锴,馆址在西岘山文昌阁,馆舍前后二进各七楹,前为鳌山阁,阁两旁辟藏书室、目录室、阅报室、挂图室;阁后文帝庙两旁为女子阅书室、会客室。左右便庙,分别祀黄仲弢(绍箕)、孙仲容(诒让)。建馆初,黄家从#绥阁藏书楼拨出部分书籍,孙家从“玉海藏书楼”拨出3600册书籍,作为图书馆基本藏书。当时图书馆每年经费不满200元,苦无购书之资。月后,继任馆长薛钟斗撰《瑞安县公立图书馆征书启》,征诸四方,旬日之间,近邑以书寄存达15万卷,自此始有可读之书,藏书出具规模。后二度易名,初改名“瑞安县公立通俗图书馆”,旋又改名“瑞安县公立中山图书馆”。  瑞安县公立中山图书馆 馆长胡经、助理陈准,年经费242元,由政府拨款,其中购书费80元,藏书18万册,新籍图书分类采用杜威法,古籍图书分类采用四库法。地址在小东门外话桑楼,当时曾为中共瑞安地下党员活动场所之一。  瑞安县民众教育馆图书部 民国19年(1930),瑞安县公立中山图书馆并入瑞安县民众教育馆,设图书部。馆长胡经,馆址在学前文庙(含总工会),图书部主任邱岳,设藏书、阅书2室和借书、阅报、问字代笔3处以及读书会、巡回文库流动车等。  瑞安县立图书馆 民国24年(1935)7月,瑞安县民众教育馆图书部从民教馆内析出,单独建立瑞安县立图书馆。馆长胡经,馆址在今公园路后垟桥边。属瑞安县图书馆协会领导。28年为避免日军入侵瑞城时书籍遭受损失,馆长孙祖武将《万有书库》及秘藏宋版古籍等重要书籍运抵大#镇(今文成县)保存,1941年2月安全运回。1942年瑞安仲容文化馆宣传抗日救国。1946年,城区党组织以图书馆为阵地组织读书会,举办多次时事讲座,各界进步青年约30余人参加。读书会延续1个多月,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后转入秘密活动。  瑞安县图书馆协会,成立于民国19年(1930)年9月,地址在杨衙街(今公园路),会长孙芙士,副会长张扬(宋庼),执行委员李笠、胡经、曾约、陈准、林庆云等,是当时全省唯一的县级图书馆协会。26年,协会曾由孙延钊、周予同、李笠等学者发起向国内藏书家、学者征得一批典籍,浙江省图书馆协会会刊于26年4月号上曾刊出《瑞安县图书馆协会征书启》。  瑞安县图书馆 1949年6月上旬,瑞安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派员接管瑞安县立图书馆后,将图书馆并入瑞安县仲容文化馆,为图书室,藏书5000余册(含古籍2000册)。1950年改名瑞安县人民文化馆图书室。1952年又改名瑞安县文化图书室。1951年温州市图书馆按温州军管会通知,派员接收瑞安县文化馆图书室及瑞安几家私人藏书楼的古籍藏书。1956年6月,图书室从县文化馆内析出成立瑞安县图书馆,隶属县文教局,经费由县文教局下拨。馆址迁至城关小沙堤,面积约140平方米,新籍藏书5000余册。管理人员两名,馆长曾永祥,设外借、阅览、儿童假期辅导3室和农村流动图书箱100余个,全年接待读者108万人次。1958年5月,县图书馆由县文化馆兼管,因馆址几经搬迁,图书散失较多,至1964年藏书仅7000册。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馆被迫闭馆,13万册藏书全部封存。1967年6月,群众组织武斗队住进县文化馆,部分图书被窃。1971年6月1日县图书馆恢复开放,改称图书室,隶属县文化馆,藏书17万册,1980年3月单独成立瑞安县图书馆。1984年8月,从县文化馆中析出,配正、副馆长。1985年1月起,事业经费单列。当年藏书77073册(含部分旧损及剔除未处理图书),1987年易名瑞安市图书室,并新添《四库全书》1套,填补该馆古籍的空白。1990年起收藏地方文献900余册,增加自然科学、经济类及工具书的收藏量,达2万册,全关藏书增至102782册。购书费相应增加,占全馆经费的31%—45%,年增新书5000册至8000册。80年代,瑞安市图书馆在原有的外借室和报刊阅览室的基础上,增设农村书库、少年儿童图书室、稽存书库等,服务对象各有侧重,相互协作,做好图书流通工作。同时不定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图书流通服务宣传周活动等。1991年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文明图书馆。1995年12月,坐落在玉海广场东侧的市图书馆新馆舍落成,1996年6月26日开馆。馆舍1515平方米,藏书15万册。1996年起,全市开展“书架子”工程建设。瑞安市图书馆内辟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等。

瑞安市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6月,馆址在小沙堤,当时馆舍面积只有140平方米,藏书仅5000册,管理人员两名,设外借、阅览、儿童假期辅导三室。 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市万松路145号,是国家二级图书馆。

1963年迁至解放中路8号,馆舍面积为200平方米,藏书12万余册,管理人员6名,设外借、阅览、少年儿童阅览室、采编室、办公室。

1985年11月,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造县图书馆新馆舍。1986年立项,1996年6月对外开馆。新馆面积1515平方米,分别设有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参考阅览室、少年儿童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视听外借室、采编部、地方文献部、业务辅导部、信息部、办公室等。现有工作人员22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20人。现任馆长:白皎皎,副馆长:王晓东。

新馆建成后,瑞安市委、市府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工作,购书经费逐年增加,2005年购书经费55万元,2005年止,全馆藏书达18万5千多册,其中工具书2000多册,还收藏地方文献3000多册(篇件),谱牒130多种,200多册,视听读物2万多种,6万多盘。现订有报刊556种,其中报纸106种,杂志450种。现发放借书证近3万多个,2005年全年接待读者15万人次,流通53多万册(盘)次。

瑞安市图书馆是温州地区较早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一九九八年底建成馆内计算机局域网并投入使用,使全馆各业务部门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二日建成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网上浏览、光盘阅读、信息咨询等服务。1998年12月23日视听读物外借室相继对外开放,标志着我馆从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2002年年底成功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升级工作,2006年3月建成本馆网站,进一步将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向信息开发和网上服务等领域拓展。

瑞安图书馆新馆

瑞安市图书馆新址位于瑞安广场东首。乘6路、9路、11路公交车即到。免费看书借书,一天12小时开放。早上8:30-晚上8:30每周五早上不开放。

并于2010年12月30日开馆的市图书馆新馆,以其1万余平方米面积(含地下室)、20多万册藏书、智能化管理。

她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她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她还是民众智慧之源,积累了人类从古至今极其丰富的典藏文献……建馆50多年来,市图书馆经历多次搬迁,面积一次比一次扩大,功能一次比一次齐全,设备一次比一次先进。 〖改变〗

新馆面积扩大近8倍

走进与瑞安广场毗邻的市图书馆新馆,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玻璃落地窗,大厅内弧形的工作台、富有生气的白色和米**色调,透露出一丝丝宁静与淡雅。穿梭于一间间房间,感叹其明亮空旷之余,随处可见成堆的书籍,或被高高地叠在墙边,或成捆地等待被分类、上架。

“文学类集中放在二楼,给每个人分派任务,负责分类到上架。”“书架本月5日到货,20日完成全部书籍上架,保障月底顺利开馆。”从大厅直上四楼,随处可见犹如蚂蚁搬家的场景,而身着蓝色工作服的馆长白皎皎正在统筹指挥工作人员搬新家。

据介绍,新馆面积10657平方米(含地下室),比位于万松路科技大楼1515平方米面积的老馆足足扩大了近8倍。四层楼的图书馆,根据便民服务的理念做了特殊设置,其中一楼设儿童阅览室、亲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地方文献展览厅、报告讲座厅;二楼设总服务台、外借书库、报刊阅览室、休闲阅览室;三楼设外借室、多媒体阅览室、地方文献书库;四楼设视听读物外借室、电子阅览室、自学阅览室。

面积扩大了,相应的图书也必须增加。为了这次搬家,市图书馆投入了100多万元,购买了4万多册的新书,内容涵盖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20多个大类。“我们在整理新馆时,要求新书先上架。加上原有的,目前市图书馆流通书籍达18万余册,各种报纸200多种、期刊800多种、视听读物约8万盘。”白皎皎估算,该馆的藏书还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大约共计20多万册。

设有盲人和亲子阅览室

在白皎皎的指引下,记者详细参观了每个楼层,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楼的盲人阅览室和亲子阅览室。据悉,这两个阅览室是首次设立的,旨在扩大公共文化受益面。

盲人阅览室设在图书馆的东方位,其隔壁就是一处图书馆入口,室内面积40至50平方米,设置了盲人书籍和盲人电脑。“盲人的书籍少且贵,每本需100元;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也要几千元,够买一台电脑了。这些对普通家庭来说是挺大的开销。”新馆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弱势群体的需求,不仅购买了特殊设备,而且还贴心地设置了盲道、安排专人为盲人读者服务。

一走进亲子阅览室,仿佛走进了海底世界。蓝色的海洋图案壁纸,五彩斑斓的儿童读物,五颜六色的桌椅,处处充满了童趣。而这些都是该馆工作人员反复商量、精心挑选布置的。在亲子阅览室的中间,一个占据二分之一面积共100多平方米的儿童娱乐设施正准备组建。“开馆后,妈妈们就可以常带孩子们来看看图书,给孩子们讲故事,还可以玩玩滑梯等。”白皎皎说,通过与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阅读喜好。

定位休闲变借书为“悦读”

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而在市民陈**的心中,也有一个理想的图书馆。“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紧靠玻璃窗的沙发上,点一杯清香的绿茶,翻看醉心已久的书籍。若是倦了,再移步多媒体阅览室,邂逅一场情节跌宕起伏且极具艺术的**……”她希望瑞城能够有一个让她消磨假日时光又能增长知识的地方,自大学毕业回乡后,她寻觅到的不是借了就走的图书馆,就是陈列寥寥无几图书的咖啡厅。市图书馆新址的开馆,将让陈**的愿望成真。

“以前市民来图书馆大多借了就走,如今不同了,市民可以在图书馆呆上半天。”据介绍,市图书馆新馆定位休闲,有休闲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视听读物阅览室等,还配备小卖部,实现从借了就走到有空来坐坐的美丽蜕变,从借书到“悦读”的华丽转身。

不仅如此,馆内还设置了报告厅、展示厅等可容纳上百人的场所,用于开展讲座、举办展览等文化气息浓厚的活动,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开馆当天,我们将举办瑞安人著作展。”采访中,白皎皎还向记者透露了富有家乡气息的展览活动,将收集展出90多位瑞安人撰写的500多本著作。

智能系统让借还书好比存取款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耗资70多万元引进了智能标签系统,系浙南地区首个引进智能标签系统的县级市图书馆。“一进门就可以通过机器查看3D平面图、查询你想看的书的位置,它能清楚地告诉你它在哪一层哪个房间。”据了解,在新馆装修时,经政府采购程序,购买了上海一知名公司的智能标签系统。

有了这个系统,读者可以自助借、还书,好比银行自助存、取款,减少了排队的麻烦。“通过这个系统,读者还可以24小时还书。”以前图书到期,读者必须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来还书,现在就没有此束缚了,只要在当天的24小时内归还即可。而借还书的手续操作十分简单,只要读者按电脑提示按几个键即可。

也正是有了这个智能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许多。经历过纯人工操作到智能操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把书的目录编好、按四角号码排好就一劳永逸了,只要通过扫描系统一刷,就能知道书的位置有没有摆错。而以前,要是弄错了一本书,要将它复归原位好比大海捞针。

另据了解,从现代化管理到智能化管理,市图书馆一直走在温州地区的前列。早在1998年底,全馆各业务部门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2002年底成功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升级工作;2006年3月,建成市图书馆网站,进一步将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向信息开发和网上服务等领域拓展。

大事记:

图书馆50多年记录

1956年5月,浙江省委文教委发文通知,瑞安公共图书馆单独设置;

1956年6月,图书馆从文化馆中析出另建,馆址在小沙巷,馆舍面积140平方米,藏书仅5000册,管理人员2名,设外借、阅览、儿童假期辅导三室;

1958年,图书馆并入文化馆为图书室,迁至南门工商联原址;

1960年,图书室随文化馆迁至总工会;

1963年,图书室迁址解放中路8号,馆舍面积为200平方米,藏书12万余册,管理人员6名,设外借、阅览、少年儿童阅览室、采编室、办公室;

1984年,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室增设外借窗口,改为少年儿童图书室;

1987年,瑞安撤县设市,县图书馆改名为市图书馆;

1990年,图书馆阅览室更新设备,实行全开架阅览;

1996年,搬入科技大楼,馆舍面积1515平方米,分别设有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参考阅览室、少年儿童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视听外借室、采编部、地方文献部、业务辅导部、信息部、办公室等;

1998年,全馆各业务部门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志着从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

2006年,建成图书馆网站,进一步将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向信息开发和网上服务等领域拓展;

2010年,图书馆迁入市文化艺术中心,馆舍面积11828平方米,藏书约20万册,在浙南地区县级市图书馆中率先使用智能标签系统。

1、北京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如何2、北京都有哪些公共图书馆?3、北京国家图书馆早晨几点开门阿?北京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如何

北京图书馆在北京西城区文津街,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前身是清宣统二年(1910年筹建的京师图书馆,1912年正式开放,1928年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建国后改称北京图书馆。

其藏书历史可远溯到七百年前,它继承了南宋皇家图书馆缉熙殿和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部分藏书,1910年后又以清内阁大库、翰林院及国子监南学的藏书为基础,陆续收入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石室写经等珍贵刻本和手写本。

今馆建于1931年,原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增为近40000平方米。1949年时藏书一百四十万册,至1979年底已达一千万册,其中有国内二十多个民族的古今典籍和数十万册善本图书,还重点收藏国外一百十五个文种的出版物,其中以英、俄、日、法、德文为最多。

它是我国收藏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国家书库,从阅览、外借、照相、复制、报告会等不同角度为学术研究提供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首都图书馆采取借阅合一、开放式、自助式、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100余万册(件开架文献的免费借阅,可借阅文献数量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居首位,并利用RFID技术,使读者检索文献更方便、快捷。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功能上,实现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无缝衔接”,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的“有机结合”,以最佳的融合度让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阅读技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现代阅读体验。“掌上图书馆”让150万持卡读者随时随地享用图书馆的资源;“自助图书馆”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自助图书借还服务;“手持阅读器”让读者带着“移动的图书馆”随身阅读;“触屏读报”、“畅听阅读”等项目也深受读者欢迎。

一、国家图书馆区域分布及开放时间

1、国家图书馆阅览空间分布

A座

地下一层:历史文献阅览室

首层:康复文献阅览室、一卡通通还处、多功能厅

二层:少年儿童图书馆总服务台、少儿中文书刊借阅、少儿外文图书阅览(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报告厅、亲子借阅

三层:青少年多媒体空间、童心舞台

四层:中文图书借阅、库本阅览

B座

地下一层:停车场

首层:首图剧场、第一展厅、第二展厅

二层:总服务台、引航厅、新书刊借阅、数字文化社区样板间、信息空间、文化时空长廊、书店、咖啡厅

三层:文学图书借阅、中文期刊阅览、中文报纸阅览

四层:历史和地理文献借阅、经济和语言文献借阅、视听文献借阅、风轩、雅轩、颂轩、第一影院、第二影院、第三影院

五层:社会科学文献借阅、自然科学文献借阅、艺术和计算机文献借阅

七层:外文文献借阅、台港澳文献阅览

八层:政治和法律文献借阅、中文工具书阅览

九层:北京地方文献阅览、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

2、国家图书馆区域开放时间

区域位置区域名称开放时间A座地下一层I段历史文献阅览室周一至周五9:00至12:0013:30至17:00A座一层III段康复文献阅览周二至周日9:00至19:30一卡通通还处A座二层I段少年儿童图书馆总服务台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少儿中文书刊借阅亲子借阅III段少儿外文图书阅览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A座三层II段青少年多媒体空间童心舞台A座四层II段中文图书借阅周二至周日9:00至19:30库本阅览B座二层A区新书刊借阅周一至周日9:00至19:30B区数字文化社区样板间B座三层A区文学图书借阅B、C区中文报纸阅览、中文期刊阅览B座四层A区历史、地理文献借阅B区经济、语言文献借阅C区视听文献借阅B座五层A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周二至周日9:00至19:30

北京都有哪些公共图书馆?

北京公共图书馆:

一、首都图书馆:东三环南路88号;

二、国家图书馆:中关村南大街33号;

三、 宣武区图书馆:教子胡同8号;

四、石景山区图书馆:八角南路2号;

五、海淀区图书馆:丹棱街16号海兴大厦C座;

六、通州区图书馆:车站路27号;

七、大兴区图书馆:黄村西大街1号;

八、西城区图书馆:西直门内后广平胡同26号;

九、朝阳区图书馆:朝阳门外小庄金台路17号;

十、丰台区图书馆:西四环南路64号。

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全国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国家图书馆早晨几点开门阿?

9:00。

开馆时间

总馆南区:周一至周日9:00-17:00

总馆北区: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少年儿童馆: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籍馆:周一至周五9:00--17:00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扩展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

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

春节开放时间:

1月31日至2月6日10:00—16:00

春节活动:

“畅读经典欢度新年”春节主题系列活动

快乐小屋故事会春节故事会

地点:宜昌市图书馆一楼

时间:1月22日上午10点

童心向党绘赞家乡少儿油画展

地点:宜昌市图书馆三楼

时间:1月26日-2月26日

“百名摄影师聚焦新时代”展

地点:市图书馆四楼展厅

时间:1月20日-2月20日

“悦读领跑”小年特辑《剪窗花迎新春》

地点:市图书馆五楼

时间:1月23日上午9:30

1月26日上午9:30

元宵专题活动:绘本故事讲读《元宵节》

地点:宜昌市图书馆五楼多媒体会议室

时间:2月12日上午10点

“畅读经典欢度新年”春节主题系列之线上活动

1线上展览:《古籍里的春联》

《典籍里的中国年》

2连环画荐读:“年味小人书文化大拜年”

3线上讲座:《春节,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

4“阅见美好”扫码阅读体验:扫码进入数字阅读,读一本书给自己一个诗与远方吧!

5“阅见美好”阅读打卡活动:参与线上打卡阅读挑战,获得勋章及纪念品奖励。

6参与有奖:“中国梦·家乡情”摄影活动

7有奖答题:“全国贺新春·春联对对碰”

活动时间:1月20-2月7日

9:00。

开馆时间

总馆南区:周一至周日9:00-17:00

总馆北区: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少年儿童馆: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 籍 馆:周一至周五9:00--17:00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扩展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

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

1、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图书分类2、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介绍3、北京国家图书馆早晨几点开门阿?4、国家图书馆,是免费进去吗,,怎么才能进去读书,书可以借出来吗?5、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侦探类小说属于什么类书架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图书分类

婴幼儿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小学。

国家图书馆编制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的《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基本藏书目录》则是按照六级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的分类标准,分为婴幼儿(0-6岁)、小学Ⅰ(7-8岁)、小学Ⅱ(9-10岁)、小学Ⅲ(11-12岁)、初中(13-15岁)、高中(16-18岁)。

但目前,儿童分级阅读的标准仍过于粗放,对儿童阅读行为的统计和数据活用不够。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介绍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馆内,为6到15岁儿童提供2万多册近年出版的普通少儿文献以及数字资源的阅览服务。2010年5月31日,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面向未成年人开放。

北京国家图书馆早晨几点开门阿?

9:00。

开馆时间

总馆南区:周一至周日9:00-17:00

总馆北区: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少年儿童馆: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 籍 馆:周一至周五9:00--17:00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扩展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

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是免费进去吗,,怎么才能进去读书,书可以借出来吗?

进去看书阅览不需要办卡,刷身份证就行。如果要外借,就需要办卡。

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扩展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1、民国期刊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911年至1949年时期的民国文献专题共计有352万余张,4351种期刊电子影像,数据储存量达到2TB,内容包括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概况、军事文献、民国抗日将领和其他民国人物的文献等。

2、地方文献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地方志”专题数量达到40多万页,资源储存量超过1TB。

“地方志”专题包含了陕西、山东、湖北、云南、贵州、新疆、江西、青海等地的地方志,种类包括通志(存目)、府县志、乡镇志、山水志等,既有建国前的古籍方志,也有的新编方志,详尽地反映了各地数百年间政治、经济、军事、人文、山川、地理、任务、谣谚、方言等各领域的民生省情。

3、数字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132335TB,与2015年相比增加16237TB。其中:馆藏特色数字化资源105969TB,外购数据库101TB,网络导航和网络资源采集11473TB,征集数字资源42TB,电子报纸呈缴593TB。

资源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图书3765676种4246420册,电子期刊55882种,电子报纸11596种,学位论文6410080篇,会议论文6073228篇,音频资料1111154 首,视频资料150705 小时。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侦探类小说属于什么类书架

推理类。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内的侦探类小说是侦探推理小说类的书,属于推理类书架。其为6到15岁儿童提供2万多册出版的普通少儿文献以及数字资源的阅览服务。

张謇邀请南通师范培养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的著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图书馆,他提出具体构想、要求,由孙支夏绘出设计图纸,他再提出修改意见,这些珍贵的留有张謇墨迹的建筑图纸至今保留在南通博物苑。

张謇首先做出表率,他把自己的藏书整理后大部分送图书馆。张謇向来主张,国家私家藏书应“公诸于天下”,他总觉得藏书传给自家子孙,总有一天不能保存,与其给子孙三文不值二文的零卖,不如供给地方多数人去享受。在张謇的努力经营下,图书馆开馆之初,已有图书近十万卷,几年后即增至十四万卷。张謇非常重视目录工作,并亲自写信,聘请硕学之士主持编写,南通图书馆在20年代初藏书已达十四万卷,大小馆舍达67间,可谓中国县级图书馆之最,私立公共图书馆之最。在1929年并入了南通学院。据理逸航(时任南通图书馆馆长)年谱记载,当时图书馆藏书23万册。从此图书馆处于保管、封存状态。1938年,南通图书馆为防止战乩破坏,将8万多卷古籍转移至城内天宁寺光孝塔北侧藏经楼保存,外面堆放一些佛教经书作掩护,并请寺内和尚看护。 1952年南通市政府决定重建南通图书馆。1953年1月,图书馆定名为南通市人民图书馆,刘谷风任副馆长主持工作。并借用中苏友协俄语教室(现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先行开展阅览工作,有阅览座位40多个。7月,省文化局指示图书馆定名“江苏省南通图书馆”。图书馆馆舍为四合院民居,阅览室约30余平方米,借书处60平方米,设置有图书采编部、图书推广部和阅览室,订有报纸20余种,杂志40余种,阅览座位40余个,藏书1万余册,发放借书证1500张。

1957年经南通市政府批准,南通图书馆更名为“南通市图书馆”,迁回市区,馆址在原“南通图书馆”旧址偏北,濠面别业西楼及其附属平房约40间,馆舍面积约1000平方米。西楼二楼为借书处和书库,三楼为阅览室和办公室。1957年,郭沫若为“南通市图书馆”题写馆名。在此先后,蒋云卿、蔡观明、闵成钧、费范九、冯瀚飞等人赠送一批古籍给图书馆,其中蒋赠书2000余册,冯赠书中有元刻明印《隋史》1册(后被定为全国善本)、明版《水经注》、《黄帝内经》等600余册。图书馆藏已达36万册,其中古籍10万册,发放借书证6千多张。图书馆还负责辅导建立工厂图书馆(室)43个,流通站49个,市图书馆室(站)达到281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南通市图书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图书馆综合大楼建成,新楼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有书库五层,阅览室10个。1982年,图书馆古籍藏书楼静海楼竣工,这是建国后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建成的第一座专用古籍藏书楼。静海楼使用面积1348平方米,底层设有500个座位的会场,三、四层为古籍书库,五层为外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这一时期,南通市图书馆无论从馆舍面积、藏书量、职工队伍素质、读者服务工作等等方面,在省辖市公共图书馆中都处于前列。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市图书馆还努力挖掘潜力,改善办馆条件,实现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建立了有30多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并在业务部门配置电脑,图书借阅、分类编目首先实现计算机管理,开通了南通市图书馆网站,读者登陆网站可以检索部分馆藏书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