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山东之国”是指何“山”?
崤山
作品内容
上篇
秦孝公(1)据崤函(2)之固,拥雍州(3)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4),有席卷天下(5),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6)之心。当是时也,商君(7)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8)而斗诸侯(9)。于是秦人拱手(10)而取西河(11)之外。
孝公既没(12),惠文、武、昭襄(13)蒙故业,因(14)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15)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17)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18)天下之士,合从(19)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20)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21)从离(22)衡,兼(23)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24)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shào)滑、楼缓、翟(zhái)景、苏厉、乐(yùe)毅(25)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26)之伦制(27)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28)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而不敢进(29)。秦无亡矢遗镞(zú)(30)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1),追亡逐北,伏尸百万(32),流血漂橹(3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34)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35)之余烈,振长策而御(36)宇内,吞二周(37)而亡诸侯,履至尊(38)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39)四海。南取百越(40)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41),委命下吏(4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43),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44)之道,焚百家之言(45),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46),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47),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48)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49),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50)。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51)之固,金城(52)千里,子孙帝王(53)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54)。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55)之子,氓(méng)隶(56)之人,而迁徙之徒(57)也;才能不及中人(58),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59)之间,而倔起阡陌(60)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62)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yōu)棘矜(qín)(63),非铦(xiān)于钩戟长铩(64)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65)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xié)(66)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67)之势,序八州(68)而朝同列(69),百有(70)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
中篇
过秦论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1),以养(2)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3)。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4),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5),强凌弱,众暴(6)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7)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8)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9)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10),先诈力而后(11)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12)诈力,安危者贵顺权(13),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14)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15)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16)其政,后虽有*骄(17)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18)。天下嚣嚣(19),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20)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21),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22)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23)于大泽(24),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25)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26),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下篇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1),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2)。然陈涉以戍卒(3)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4)。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5),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6)。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7)。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8)。群臣之不信(9),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10)。且(11)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12)。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13),高垒毋战(14),闭关据厄(15),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16),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17)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18),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19),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20),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21)。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22)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23),遂过而不变(24)。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25)。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26),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27)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28)者,秦俗多忌讳之禁(29),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30),拑口而不言(31)。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32),岂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33)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34),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35);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36)。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37);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38);秦本末并失(39),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40)。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41)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42),去就有序(43),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问题一:山东省以前叫什么 齐鲁(大地)
名字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在现在的山东地界,主要有俩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就是齐国和鲁国!齐国的都城是现在的淄博市附近!鲁国那就是孔子的出生地了!!
就像现在的陕西,叫三秦大地!还有河北叫丁赵!都一样!!
问题二:山东哪个朝代更名为山东的,以前叫什么,谁更的名? 清朝设山东省。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
唐代供主要属于河南道。
汉朝在今山东设2个州(一级行政区):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兖州。
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对山东东部未华夏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对其进行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新成立平原省,包括今山东省菏泽、聊城等地,1952年撤销该省,将其辖区并入山东、河南。
问题三:山东古代是什么国家 先秦时期,山东省内有许多小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面积较大的有齐国、鲁国、莱国、莒国、邹国、滕国等,后来在兼并战争中,几乎被齐鲁吞并,所以位于山东的国家比较出名的就是齐国和鲁国,这也是为什么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原因。在秦朝灭亡之后,项羽进入关中分封诸王,山东地区被划分为三国:齐国、胶东国、济北国。在汉文帝时期,山东被划为七个诸侯国,分别是:胶东国、胶西国、济北国、川国、济南国、城阳国。
问题四:山东省以前是什么国 你是说春秋战国时期吗?齐国、鲁国。
问题五:山东古时称做什么,最早的名字是什么? 胆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这时,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还不是一个准确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古人以左为东,故又称山东为“山左”。
问题六:古代山东叫什么,属于哪个国 山东简称“鲁”,古为齐鲁之地,因在太行山之东,故称山东。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从北至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山东地势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就诞生在这里。
问题七:山东以前的青州俯现在的地名叫什么 青州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现代则指中国山东省的一座县级市――青州市。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名青州风景名胜区。 地理: 青州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自古以来就控制着中原往胶东的交通要道。其南为沂蒙山区,其北为鲁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当此咽喉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青州境内河网密布。 历史: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汉代置广县,为青州治。三国时改益都县。1986年撤县设青州市,隶属于地级潍坊市。 物产: 石灰石和铁矿石的储量较大。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和玉米。盛产烟草,是鲁烟的主要产地。弥河银瓜,青州雪桃等都是青州特有的产品。近年来花卉产业亦发展较快。 文化和旅游: 城市的西南郊区有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三山联翠,障城如画”。云门山主峰海拔400多米,虽不甚高,但却是拔地而起,巍峨耸立。山顶有洞如门,夏秋时周围云雾缭绕,故名“云门”。山上多摩崖石刻,其中著名的是一巨大“寿”字石刻,高75米。其旁驼山自古是齐鲁名山,山上有五座石窟,内有600多尊石佛,称为驼山石窟。 青州城则内有纪念北宋范仲淹的范公亭和建于元代的 寺真教寺等名胜古迹。近郊的龙兴寺遗址曾发现一巨大窖藏,内有数百尊南北朝至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准颇高。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驼山石窟
问题八:原来的齐阳城是山东现在的什么地方 文登市,属于威海的一个县级市
问题九:山东又叫什么 齐鲁
问题十:山东省 为什么叫山东 是那个山? 山东省和山西省是以前根据太行山划分的。包括河南河北,都是以前根据地理形态划分的,但是随着行政区划的变革,现在已经不能这么说了。
山东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这并不是指的现在的山东省在古代有六个国家,这“山东六国”是指的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古代以崤山划分山东和山西,现代则是以太行山脉为准。
在当时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中,涌现出了不少的谋士和能征善战的将领,比如战国四大名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而谋士则要数范雎,李斯,晏婴等人了。
扩展资料:
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晋国称霸,韩氏中衰。至韩厥,为晋悼公正卿,晋悼公复霸,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
韩虔位列诸侯,不及魏氏强盛。“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至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由于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有“山东六国”之称。
扩展资料:
且在民国时期,每个省都会向上级报备,简称河北报的是冀,山东,当时本来还想报齐,但是两个字的读音相仿,那么很有可能搞混会让河北觉得这是想引起战争的做法,所以为了避免此等事情的发生,再加上孔子的影响力,最终把齐改成了鲁。所以说古代人的心思也很重。
所以现在山东齐名为鲁也正是因此而来。这也给后世一景中,以德服人才是历史长河的主打曲,只有在德,不能服众的时候,以暴制暴才能登场。最后希望世界和平不再出现战争,劳财害民。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另一个就是太行山。
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过秦论》中“山东之国”是指何“山”?
本文2023-10-05 17:28: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