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发现的最早的纸是什么纸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中国古代发现的最早的纸是什么纸,第1张

天水放马滩纸地图,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对研究造纸起源、造纸用料、造纸技术等具有重大价值。

经对比研究,放马滩汉墓时代当在秦晚期至西汉初年,故该纸图的产生年代,其下限最迟在西汉初年。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是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扩展资料:

蔡伦造纸的争议

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古墓中出土的“灞桥纸”。其后,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发现的“居延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分别出土的西汉时的“扶风纸”;1979年敦煌出土的“马圈湾纸”。  

这些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使考古界、造纸界和历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些人对新材料不予承认,而另一些人认为早在西汉初期,我国已发明了造纸术,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这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

由此推断:蔡伦是造纸术的改造者,而不是发明者。蔡伦只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西汉天水放马滩纸地图

中国新闻网——纸是蔡伦发明的吗?

这是史籍关于造纸术昀早记载,因此人们认定纸就是东汉蔡伦发明。我国目前发现昀早的纸,是后来人们在西安灞桥一座公元前2世纪的汉墓葬里发现并命名的“灞桥纸”。在这座墓葬里发现的这叠纸,经揭剥分成八十多片,鉴定表明,它是世界上昀早的植物纤维纸。

银雀山汉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市区银雀山西南麓,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以西汉墓葬为主,兼有战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墓葬群。该墓葬群于1964年被发现,1972年至1986年先后发掘一百余座墓葬,大多是西汉前期墓葬。

银雀山汉墓出土有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钱币等,以竹简最为珍贵。考古人员在古墓群发现的大量竹简,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尤其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震惊海内外,《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银雀山汉墓群出土的这批珍贵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兵书有4000多部,而产生于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被世界公认为最出色的一部,然而,它的作者是谁,学者们争吵了一千多年。汉墓中出土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甚至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但银雀山汉墓竹简所载史实与传世史籍有不同之处,如《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记载齐魏桂陵之役比较详细,但根本未提及庞涓。至十三年之后马陵之役,方谓庞涓自杀,魏惠王的太子申被俘。简本《孙膑兵法·禽庞涓》谓孙膑擒庞涓于桂陵,与《史记》显然矛盾。从已有材料来看,孙膑擒庞涓确有可能在桂陵而不在马陵。

银雀山还有紧挨旁边的金雀山就是谜团组成。原来山体均呈红色,旧时总称赤石山,赤石山什么时候才开满金雀花和银雀花?为什么近在咫尺的两座小山岗却有两种相近的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朵?金雀和银雀花遍布大半个中国,为什么临沂唯独在这两座山岗上才能看到?是人为栽种,还是天然形成?

“金雀花”和“银雀花”,除了颜色有区别(金雀花和银雀花初开时都是**,但后期金雀花呈现红色,而银雀花则逐渐褪色成白色)外,形状也有差异(金雀花和银雀花从正面看都呈中轴线对称形,金雀花在中轴线上有一条凹陷槽线,而银雀花则无),它们都像一只只振翅飞翔的小雀。

发现的一号墓和二号墓,墓主人到底姓啥名谁?他们是夫妻,还是相差百年素昧平生的陌路?一号墓的主人为什么要以兵法殉葬?二号墓主人为什么要把《汉元光元年历谱》竹简带进阴间?《汉元光元年历谱》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年历,所记的朔晦干支,订正了自宋《资治通鉴目录》以来有关诸书的错误,难道他或者她和历法有什么瓜葛因由?

在那个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竹简自然会受到损坏,据说损坏的数量很是可观,这是时代造成的先天不良,不能怪罪在任何一个人的头上,但有一个问题也随之提出,既然损坏了那么多竹简,《孙子兵法》就仅仅只有短短的十三篇?

金雀山和银雀山是巨大的汉墓群,他们的主人是谁?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什么?结合我们本地出土的众多的汉画像石,在汉代时,我们这里该是怎样的一番胜景?

到底是谁第一个发现了银雀山汉墓中的竹简?这个问题在竹简问世的前30年就不是什么谜,但随着人们对竹简汉墓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一些当事人的离去,原本清晰的历史现场变得扑朔迷离。

而在一号墓出土的两个耳杯底部刻有隶书“司马”二字,刻工较粗,据考古人员分析,应该为墓主人的姓氏,而非官衔。因为按照一般习惯,不会把官衔随意刻在器物上。但是从墓葬出土的大批兵书来看,可以肯定墓主人是一位关心兵法或与军事有关的人物。二号墓出土的陶罐肩部刻有“召氏十斗”四个字,“召氏”或是墓主人姓氏,但从1951年湖南长沙西汉刘骄墓出土署有“杨主家般”四字漆盘的情况看来,也可能是赠送人的姓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墓葬距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焚书”,不算太远,而这座墓的随葬器物里,竟这么集中地保存下来了一批先秦典籍,却唯独不见儒家经典残简断片,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秦始皇所焚的究竟是些什么书?这些竹简,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问题。

相信大家对姜子牙这个古代人物形象并不陌生,人们熟知的鬼谷子,诸葛亮,刘伯温等人其实都算是他的弟子,在他留下的各种各样的绝学当中,六韬是最有名的被称为军队制胜的法宝之一,但是这本书却因为晦涩难懂,被人们当作天书,甚至在南宋时期,这本书一直都被视作禁书。

特别是清朝之后,已经被列为伪书,据说,这本古书不是姜子牙的作品,而是后人创作起来的,不算特别古老,大概是在汉朝。但是在1972年的时候,山东省临沂市的中华貘山发现了有两座汉墓,经过考古专家的发掘之后,汉墓当中出土了很多汉朝跟先秦时期的古代的竹简,以及太公六韬。

根据一些历史的记载,姜太公的天书还有另一个称呼:太公军事科学,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黄贾岛古籍,而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姜太公的天书,纯属是意外,当时民间无意间发现了古墓,考古专家就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挖出的特别多珍贵的文物,但是打开了棺材之后,考古学家们意外的发现棺材里面散落的竹简,经过初步的解释,这些竹简记录的就是汉朝和先秦时期的军事专家,这里面就包括遗失了几千年时间的孙子兵法和六韬。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对话,很有学习价值。不过,《论语》的另一个版本——齐论语,它失传了两千年,竟被专家在这座古墓中找到,上面写着现代《论语》中见不到的“佚失”内容。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突然接到群众举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工作人员立刻启程,来到观西村,对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当工作人员赶到被盗挖的墓葬,他们也被这座古代墓葬的规模震惊了,工作人员连续挖掘了一个月也没找出墓葬边际,面对着规模宏大的古代墓穴,工作人员赶快和上级报备,这也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

在省市和国家文物部门的配合之下,他们在这里耗费了5年多,一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找到了数不尽的珍贵文物。其中,“刘贺”字样的私印、头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层文物,还有尸体口中发现玉琀,都确认了墓主的身份——海昏侯刘贺。从墓中成套出土的有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数以千计;五铢钱10余吨近400万枚;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上的花纹惟妙惟肖;青铜镜上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都是汉代考古的文物珍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昂贵的金银珠宝,而是失踪了两千年的古籍——《齐论语》。在出土的大量竹简中,专家经过整理,整理出《齐论语》的大部分内容,着实令人惊讶。什么是齐论语?为什么它可以引起真么多人的关注?其实《论语》分三种,在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其中,《齐论》相比其他版本,更加重要,因为它多了《问王》《知道》两篇,所以《齐论语》的失踪也更加令人心痛。而在海昏侯墓出土的篇首简,正面写有着:“智道”,背面书写着“孔子智道”等24字,这种书写格式,正是《论语》各篇的命名规则。

当专家整理完《齐论语》后,也把上面的内容公布了出来。只见《论语·知道》篇首章简文,一共24个字,上面的内容是:“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翻译过来也就是,孔子认为“道”很宽广光明,可以说好几天,孔子说,道的美,无法阻挡。

这个“道”是什么?其实了解孔子、老子的人都知道,在孔子和老子心目中,道都是至高的原则或真理。而孔子认为,“崇仁尚义”就是道。这几个字看起来简单,仔细理解起来可以引申出很多意思,“道”并不是简单的做个“善人”或做个“好人”,而是了解万事万物的根本,了解人、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再尊重包容其中的根本。所以孔子说,“道”的美就在其中。这篇文章其实还有很多种翻译,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孔子用仅仅24个字,就讲出了如此深奥的人生意义,真是令人钦佩。

问王篇写的是: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曰:“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翻译过来就是,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有仁心的人。”子张又问:“请问是哪五种?”孔子回答:“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实在,也很实用,自古以来,做人的道理就在这里了,不得不说,孔子真是人生导师。

当然了,找到了《齐论语》,这是件大好事。齐论语不仅丰富文化的宝库,而且还让论语的宝库,得到了完善,它为我们后人提供了更多价值。

真心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考古工作可以进行的更加完善,帮助我们找到更多像《齐论语》一样重要的古书,带给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无心插柳柳成荫。”

纵观 历史 ,不少发现都是出自无意之举,只因为发现者保留了一丝细心和谨慎,从而有了闻名世界的发现,比如“牧马滩”,相传赢非子在西周时是给周王室养马的,曾在西汉水、渭水间牧马,《秦州志》中则载有:“秦州东南一百里,四道岭有秦嬴非子繁息战马故址。”

赢非子因善于养马而获得周孝王的赏识,因此得到封地,在秦地建邑,号称嬴秦。

近三千年过去,上世纪八十年代,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小陇山林区的一名老汉在巡逻时突然觉得肚子疼,一时情急就躲到一处如厕,非常不凑巧的是没有带手纸,老汉只好就地取材,而他眼尖的发现有碎纸片。

不过老汉鬼使神差地又多看了碎纸片一眼,就看到上面有图案,显得非常神秘,于是老汉转而捡了几张树叶,把有奇怪图案的碎纸片给带了回去,那段时间里,报纸上没少说哪里哪里被发现有古墓的情况,要么就是谁无意间捡到了文物。

并且在这年的4月,一场大雨把林区的一个山洞给冲了出来,里面还有一堆竹简,考古人员因此来到这里,转悠过一圈,经勘测,此地确实存在有古墓,大概属于西汉初年,它便是“牧马滩”。

所以老汉和他的同事望着这皱巴巴的纸,猜想它很可能是文物的一部分,于是上交给了有关部门,经考古专家的研究,他们发现这纸上的纹理与马王堆汉墓里的地图相差多无,而在“牧马滩”再现人世之前,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被认为是世界第一。

但随着牧马滩古墓发掘工作的开展,考古人员发现了因受潮而呈碎片的纸片地图。而老汉带来的纸片与墓中的纸质是一样的,原料是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莫非这其实是地图?

除此之外,古墓出土的“放马滩木版地图”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版图一共有4块,共存图有7幅。通过比对,不难发现碎纸上的图案其实就是地图绘制,它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纸绘地图,以及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用于书写的植物类纸张实物,正是因为老汉的好奇心,却意外发现了2个“世界第一”。

说到造纸术,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东汉年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它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着深远的影响,《后汉书》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

蔡伦则是出身于一个铁匠世家,本事不低,这人也颇有心思,进宫做了宦官,后来因为帮窦太后做事而步步高升,邓太后对其也颇为满意,封其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不过蔡伦最终还是因为权力斗争而被逼自杀了。

而自“蔡伦纸”出现后,许多人都认为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用于书写的纸张最早是在东汉出现,汉和帝则将蔡伦的造纸法加以推广,众人称蔡伦为造纸鼻祖、 “纸神” 。

尽管在北宋时期,陈槱的《负暄野录》纠正道:“ 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 ”南宋的《学斋拈毕》也讲到:“ 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 ”但纸张实物出土前,蔡伦造纸的说法还较为普遍。

直到放马滩纸地图的出现,把造纸的技术往前推进了,为西汉时期创造出的麻质植物纤维纸提供了实物证明。同时也表明蔡伦确实是总结了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后又革新造纸工艺,将造纸术加以改进。

另外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除了甘肃,在陕西、新疆等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还发现了西汉不同时期制造的古纸。

中国古代发现的最早的纸是什么纸

天水放马滩纸地图,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对研究造纸起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