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籍正史中有徐福的记载,是否表明徐福真的到达过日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5收藏

日本古籍正史中有徐福的记载,是否表明徐福真的到达过日本?,第1张

徐福东渡在历史上是流传了很久的故事,是真的发生过。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的信任徐福?因为他懂得怎么对秦始皇投其所好,在知道秦始皇需要神奇药物的时候,徐福就找上了门,说在海上中有三座仙山,那里可以找到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当时听了立马就派人出去找,只是无功而返,不过秦始皇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所以就派了徐福去找。

队伍徐福来说,来是一个很有心思的人,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比如回不来了,不想回来了,就做好生活在那边的准备。

所以出发时候,带了三千的童女童男,还有工匠,还有种子,感觉这并不是去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是大迁移,明着就是带着这么多人可以种地,可以盖房,可以传宗接代,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徐福是想的多么仔细,所以在船只上的考虑,徐福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船要好,要大也是比较简单的了,因为秦始皇几乎完全满足了他的要求。后面也有了“蜃楼”来形容徐福的船队。

如此的安排仔细,对于东渡到所谓的仙山,是非常有可能的,这就是说东渡到日本有巨大的可能,在很多的记载中也表明祝福他们到了日本。

在这里,徐福可以东渡到日本更多的是他的决心还有心细,如果没有这个决心,在危险的海洋中漂泊是很危险的,如果不细心,坐的船小,也容易发生危险。换句话说如果秦始皇只是简单得把他排出去找药,带一些士兵,估计结果就不一样了。

“明治”两字是出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明治”这一年号,过去曾10次被选为候补。

“大正”两字是出自《易经》第十九卦中的“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两字出自中国《尚书·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平成”两字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以及《尚书·虞书·大禹谟》之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取其“内外、天地能够和平”的意思。

扩展资料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868年1月1日至1912年7月30日。天皇自幕府将军手上夺回大权,展开了明治维新,这段时间,实行议会制度,进行西式教育,经济大有改善,也建立新式武装力量,引领日本迈入强国之林。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4日。这一个年号过去曾四次被选为候补,于明治改元时被采用。

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平成是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的年号,日本国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清晨,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驾崩,享年88岁,55岁的皇太子明仁登基,于次日起改元”平成“,这标志着平成时代的开始,并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

-平成

参考资料:

-昭和

参考资料:

-大正

参考资料:

-明治

为何日本能收藏这些中国古代名画?其中离不开这位日本学者9次到中国考察之功

为什么日本藏有大量中国古代名画,

或许你会想到,

可能跟列强掠夺、

古董商收购有关,

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东京国立博物馆

实际上,最早流入日本的中国画,

并非都是经典名作,

在20世纪之前日本藏的

中国画还相当空缺。

如果没有日本学者的研究和指导,

也不会让日本人重新认识中国画,

并再度掀起收藏热潮。

其中内藤湖南的贡献最为突出。

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画展厅

那么日本最早都爱收藏哪类中国画?

内藤湖南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日本人喜欢中国画那是相当久远,

早在宋元时,

他们就专挑那些有禅宗味道的

南宋绘画收藏,

比如曾在中国不入流的牧溪作品,

就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牧溪《松猿图》

还有马远和夏圭两位画家,

都曾一度影响日本水墨画的发展。

这些作品多数被日僧和幕府等权利者收藏,

大多悬挂于富有禅宗味道的茶室之中。

夏圭作品

终于有一天日本人突然发现,

他们所喜爱的这类绘画

只是中国宋元绘画小支流,

日本收藏的中国画还相当匮乏,

在这一点上,

内藤湖南早已心知肚明。

内藤湖南

内藤湖南最初只是中国汉学的研究学者,

他在考察日本奈良时,

感受到中国唐朝文化对其的影响,

由此开启了他对中国美术的兴趣。

后来他的家中一场大火,

将他精心收藏十几年的

中国文化书籍化为乌有,

于是他才决心到中国考察重新收集。

日本奈良药师寺的唐代风格建筑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正面临战乱,

一些前朝皇族和各官员们为了

谋取权利和解决经济困顿,

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库藏书画,

潜心研究中国绘画的内藤湖南,

在中国考察期间,

认识了不少中国大藏家。

1 内藤湖南造访端方府邸

端方是清末的重要大臣,

其家族都曾为满清皇帝效过力,

而他在为官之时能关注书画收藏,

主要是因为多年前,

盛昱等藏家说他不懂书画,

没资格与他们探讨的一句玩笑话。

于是他才励志三年后要成为书画藏家。

端方

他在书画方面的收藏大多来自

收购、友人赠送和交换所得,

能够在地摊中识得真品,

才是藏家真正的能耐,

端方在鉴定这方面很有实力,

他曾在长沙的古董店中以极低的

价格买了郭溪的《溪山秋霁图》。

郭溪《溪山秋霁图》 局部,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晚清的私家收藏兴盛,

加之端方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所以不长时间,

他就收藏了大量书画名作。

端方旧照

1910年,内藤湖南等人造访了端方府邸,

见到了郭溪《溪山秋霁图》为首的

许多令人惊讶的杰作,

这些都是在日本不曾见过的作品,

这个时候他才对中国绘画眼界大开。

董源 《寒林重汀图》端方收藏  现藏于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回到日本后,

内藤把这次见闻告诉了大阪朝日新闻

的社长,他也开始转而关注中国美术。

日本东亚美术期刊《国华》杂志,

随后拜访了端方、完颜景贤和罗振玉,

鉴赏他们收藏的古画。

这些媒体的报道也让

很多日本人再度重视起中国绘画。

2 内藤湖南与罗振玉的交往

之前小编撰文介绍过罗振玉,

他靠开古董店起家,

后来成为甲骨文等方面的研究学者,

所藏古籍文献及名家书画颇多。

罗振玉

内藤与罗振玉的交往,

起初也是因为互为学者的关系,

他曾借阅过罗振玉的宋代古籍,

并帮其转让给日本藏家。

内藤湖南(右一)与罗振玉(右三)等,他们都曾是住友家族的顾问

1911年后,罗振玉前往日本,

也是在内藤湖南的帮助下实现的,

在日本,罗与内藤的住所比邻,

除了学术交流,

罗的中国绘画收藏被内藤深深吸引,

并常给他介绍日本知名大买主。

内藤湖南与友人信札

3 内藤与完颜景贤的交往

完颜景贤是民国初期北京

最有名的书画碑帖藏家,

他与端方等人常有往来,

曾有端方收藏的书画约40多幅,

多数是他们二人交换所得。

李成《读碑窠石图》 曾被完颜景贤收藏

关于他的收藏数量虽尚未明确,

但大多藏家都给予高度评价,

张伯驹称他是清末民初首屈一指的藏家,

王季迁认为凡是完颜景贤

藏印的书画都是宝贵的。

在端方、盛昱的作品售卖时,

完颜曾继承他们不少旧藏。

苏轼《寒食帖》 完颜景贤曾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910年,内藤拜访端方府邸时,

也顺道拜访了完颜景贤。

而他看到完颜的大量书画,

还是在1917年,

为捐助天津水灾而举办

的京师书画展览会上,

完颜景贤拿出了珍品参展,

当时内藤就认为完颜的藏品

是参展诸家中最好的。

完颜景贤 著 三虞堂书画目二卷

4 内藤湖南成为藏家的顾问

内藤湖南九次赴中国考察,

给他带来了不少收获,

除了对中国经典古代绘画的再认识,

他还写了一部《中国绘画史》,

其中收录了不少未

流入日本的中国绘画作品。

南宋画僧牧溪纸本墨画《布袋和尚图》(复制品),尺寸:30cmX698cm。牧溪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开禅画之先河。所绘景物淡泊、宁静、自省,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感。“计白当黑”的布局极有想象空间,“于无画处皆成妙境”。对后世画家如八大山人、金农、白石老人、李苦禅等有极大影响。

    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四川人,大概时间为宋末元初,具体生卒年月不祥,但有资料记载牧溪于公元1281年逝世。代表作品有《老子图》《松猿图》《远浦归帆图》《潇湘八景图》。

日本古籍《松斋梅谱》中评价牧溪的绘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中国《画继补遗·卷上》载:“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其画笔墨淋漓,颇具禅意。遗迹多流日本。其《远浦归帆图》真迹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其《松猿图》对日本禅画尤有影响。甚至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南宋画家牧溪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擅长画山水、蔬果、和大写意破墨僧道人物,从这张《六柿图》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六个柿子随机的摆设,用在每个柿子上不同的笔墨、虚实、阴阳、粗细间的灵活运用,作品呈现出静物作品的“随处皆真”的境界。

史籍关于牧溪的记载语焉不详。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有关于这位画家比较多的文字描述:“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

      牧溪的画被归为禅画的范畴,禅画不同于文人画,不拘泥于笔墨或气韵,“将生命的解脱视为最高存在意涵。一切存在现象都是生命最纯真的现实界的烙印…禅者一生随时皆处于生命的转化以及变与不变之间,时时与处处皆能展现玲珑透彻的生命样态,所有墨迹、语录都留待悟者与悟者间的机锋应对”(潘示番语)。

      但在当时的文人画领域,对牧溪的评价很低,比如元人汤垕着《画鉴》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 明朱谋垔在《画史会要》中也说:“法常号牧溪,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体会出牧溪作品的妙处,比如晚明高僧雪峤圆信的对牧溪作品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僧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边,鸟鹊花卉,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径山千指庵圆信。”

      但对牧溪最大的赏识却来自日本,当时的日本僧人把牧溪大量的作品带到了日本,现在,他的作品主要收藏在日本。牧溪传世之作《观音、猿、鹤》三联幅、《龙、虎》对幅、《蚬子和尚图》、《潇湘八景图》、《渔村夕照图》、《远浦归帆图》、《平沙落雁图》等目前都在日本收藏。当时日本幕府将收藏的中国画按照上、中、下三等归类,牧溪的画被归为上上品。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经这还有谈到牧溪:“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日本人相传是中国“吴太伯之后”,在中国和日本的古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不过对于这种说法,史学界却一直存在着争论。那么,日本人到底是不是“吴太伯之后”呢?吴太伯即是周太王的长子,据说此人十分贤德,曾礼让天下于三弟季历,被孔子称为“至德”。据《资治通鉴》记载:“今日本又云吴太伯之后,盖吴亡,其支庶人海为倭。”而日本人自称吴太伯后裔则最早见于诸鱼豢的《魏略》。此外,唐宋时代的《翰苑》、《通典》、《梁书》、《北史》、《晋书》、《太平御览》等均有记录。对此,很多日本学者表示反对。1940年, 村尾次郎发表《吴太伯说研究》。在他看来,日本人绝不可能自谓“吴太伯之后”,所谓“自谓”,不过是中国史家的歪曲之笔。村尾次郎的观点得到了不少日本学者的响应。大森志朗在《吴太伯后裔说》中说道: “关于日本的始祖说,不过是汉民族中华思想的产物,绝非出自日本人之口。”山田孝雄虽然不认同此说是中国史家的刻意歪曲,但仍然否定了它的真实性。他在《神皇正统记述义》中指出:“此非中国人蓄意贬低日本,而是一些古今皆有的日本轻薄之徒,如此献媚弄言,以博彼邦欢心。”

日本古籍正史中有徐福的记载,是否表明徐福真的到达过日本?

徐福东渡在历史上是流传了很久的故事,是真的发生过。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的信任徐福?因为他懂得怎么对秦始皇投其所好,在知道秦始皇需要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