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收获和感悟简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古诗的收获和感悟简短,第1张

古诗的收获和感悟简短如下:

读诗词,可能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读诗词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不完全理解甚至不理解它说的、表达的是什么,但是,每每读起诗词,那种朗朗上口,字句押韵、充满美感、浪漫、简短有力、豪迈奔放、悲伤低沉等等的感觉会让人对诗词心生愉悦,会让人对诗词更加喜欢和热爱。不管懂不懂、理不理解,诗词的美感让人无法放下。

读诗词,可能也是一种与过去对话,了解过去的人们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诗词了解到诗人的爱恨情仇。

反过来,也可以通过诗人的生活背景、社会背景来感受诗词里的情感。一首诗歌,可能是一个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是一种情感,也可能是五味杂陈。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怀古伤今、悲己怜人;可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田园与隐居生活的向往、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读诗词,不仅可以感受诗人的情感,还可以了解过去的一些故事、人们的生活习惯、习俗。这些故事可能是正史里面所没有的,但正史的研究也会从它这里考察到。可能会感叹,原来古时候的人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啊!原来古时候的人们是这样展现自己的热情呀!原来一座房子的建成需要有一篇文章记载等等,读诗词可以读到的一些大事小事的描述。

古诗的形式特点

1、句子的整齐:古典诗歌,除了词和曲以外,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例如《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近体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

2、平仄和对仗:平、仄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在近体诗和词、曲中,用字的平仄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须用平声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须用仄声字。

3、词藻和句法:因为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兼具形音义的独立单位,而且很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字与字之间粘合的关系多种多样,所以,这种粘合而成的诗歌中的词藻,就显得异常复杂多样。例如,在“风”字后面再加一字,可以构成很多词语:风姿、风物、风雷、风霜、风鬟等。

背诵古诗的感受和收获: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诗经》是我国的诗歌之祖,文学之源,不管是读史写文,还是创作诗歌,都绕不开她,许多人取名都选自《诗经》。我有个朋友名叫“玉琢”就来自《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呦呦”两字来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似乎冥冥中她注定发明青蒿素。“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是我们常用的祝词,“万寿无疆”是常见的颂词,还有许多诗词的用典来自《诗经》

《诗经》不容易读,不仅仅是因为有许多的冷字,陌生字,难以理解,就是熟悉的字,古今词义的不同也带来阅读的困难,何况诗上升到了经,每篇诗都有无数的释义,要从经的角度读出微言大义来,更让我望诗兴叹,心生畏惧。直到遇见这次的《诗经》共读活动。

本着求知的欲望,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的态度,我报名参加《诗经》共读,从八月十九日第一篇“关雎”开始到今天九月十六日第二十八篇“七月”止,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周时间,却真正做到了沉入诗经中,细品诗歌,获得了平时走马观花式阅读无法得到的收获,所有的感悟都化成了文字,每日一篇,和共读成员一起交流,加深了理解。

一、读《诗经》,让我了解周人的生活。

诗经是周人诗歌的汇集,就像今天的流行歌词无法充分、准确反映人们的生活与普遍的价值观一样,我们也就没有道理相信能够从《诗经》里充分、准确掌握周人的生活与想法。就像牡丹在成为国花之前,只不过是开得鲜艳的普通花而已,并没有那么多含义,那么多象征。《诗》在成为《诗经》之前,也不过是周人唱的歌,绝对没有想到有一天,其内容会变成“经”,被赋予那么高的地位,被贴附上那么庞大的意义。

周朝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封建”开始,指定一位宗亲或功臣,将一块地方和一群人民“封”给他,要他带着这些人去到“封地”,有时是征服,有时是开发,征服、开发之后,还要负责管理、经营。那就变成了他和后世子子孙孙所拥有的“封国”。宗亲或功臣获得的“封国”,很可能是一块遥远、陌生的地方,要能有效领有这块封地,刚开始要靠武力,却不可能一直靠武力、光靠武力。封建领主必须了解这里居住的是什么样的人,得要认真地探访、了解当地民情,努力试着和他们好好相处。“采诗”,搜集当地民歌,从民歌中接近人民生活,是一种合理的手段。这或许真是《诗经》内容的起源,其中或许也包纳了把《诗经》放入贵族教育核心的原因。

这次共读四周,分四个主题“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徭役”、“祭祀与宴会”、“生活与习俗”,所选篇目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非常有代表性,通过这些篇目的阅读,可以一窥二千多年前周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二、读《诗经》,让我欣赏诗歌的美妙

1、诗句的重复和转韵

《诗经》有大量的重复,以一段一段为单位,后面的段落常常只是将前面的段落改了一两个字,其他照抄。读懂了第一段的意思,面对下一段,我们往往只需要辨识、理解那少数改动的几个字就好了。每次反复,都在字句上有些细微却有意义的改动。最常见的是转韵。前面一段用的韵脚,在后面一段中改掉了,如此产生声音变化的趣味,但除了韵脚所在的字之外,其他字句都维持原样。然而韵脚的字改变了,同时就换成了新的字义,新义与前一段的旧义,共同构成了特殊的层次结构。尽管只是一点点、几个字的变化,但那变化的字义形成了前后相衔的一套逻辑,先讲这个,再讲那个,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而虽然每一段看起来有很多重复的字句,但不能随便调动次序,一动,诗的井然、漂亮结构就被破坏了。

2、诗歌中的赋比兴

《诗经》里的诗几乎没有单纯的“人事”。他们从来不单纯地、直接地谈论、咏唱人做了什么、人与人之间有什么互动,描述人与事之间的关系时,总是不断穿插外界的环境,尤其是大自然的现象。《诗经》中很少有以描写风光景物为主的诗,诗的主要核心都是讲人,讲人身上发生了什么,可是诗的开头、中间或结尾,一定会穿插有描述环境、自然的字句,但这些环境、自然的元素,和诗中的人事主体,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却往往没有那么直接、清楚,于是去感受、去思考人事与自然的联结,这就是诗歌创作技巧:赋比兴

“赋”是直接讲一件事,“比”是拿一样东西来比喻另一样东西或另一件事,“兴”是这里提一个现象、一样东西,接着讲一件事或另一样东西,然而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比喻关系,没有一眼看得出的关联。在诗歌中,不习惯直接叙事、直接咏物,而有很多迂曲的表达手法,去注意到迂曲手法产生的效果,这就给诗增加了想像的空间和曲折的美感。

三、读《诗经》,让我们学习文字的精炼

诗经产生的年代,文字比较少,只能用尽可能精炼的文字来表达各种题材,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每句四个字,音色和谐有力,大多写小事件、小感情,即使是写叙事题材如:战争、祭祀、农事也是突出一点细节,大部分略写,不枝不蔓。

善于运用侧写来布局诗的结构,选取典型的场景来突出主题,一般首章就埋下了整首诗的走向,其余各章都是以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烘托,深化首章内容,尾章总是能呼应开端,使得诗篇结构严谨,完美。

四、读《诗经》,让我结织良师益友

在这一个月中,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爱读《诗经》的人,都是不受浮噪左右的人,都是沉得下心读得进书的人。在这个群体中我结识了国学功底深厚的老师,思维开阔联想奇特的同伴,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书虫,他们的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启发和深思,没有他们的同行,怎会有我的日更,没有他们的点赞,怎会有我的坚持。

在这一个月中,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第一周读诗时,虽然我热情高涨,认真写作,却不得要领,通过认真阅读共读成员的每篇文章,找到差距,慢慢地迎头赶上。更有图教授的点评,有针对性地指导,再加上承蒙各位评委的厚爱,第二周、第三周均获得第一名,不是我写得有多好,而是评委们鼓励我的进步。

在这一个月中,基本克服了拖懒病。虽然期间遇到父亲住院,自己感冒,连续出差等情况,完全可以作为不读不写的理由,但看着同伴们的努力,我没理由给自己找借口。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文字拚一拚总能出来,到今天圆满完成共读任务,心里要感谢这次共读活动,感谢一路同行的良师益友。在今后的阅读写作的路上,还希望永远有你们的指点和帮助。

《诗经》值得各个年龄段的人来阅读,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感受也会不同。诗篇既可以抛开一切背景和解读,纯粹当诗来欣赏,也可以从微言大义的经的角度来阅读,相信只要静心细品,一定会品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诗经味道。

写作思路:可以运用举例子的手法来叙述,分别列举古代名人的事迹来加以佐证,比如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让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都为此而骄傲,欣赏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而且增长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熏陶我自己个人的情操等等。

正文:

学习阶段的众多科目中,我最钟意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因为这是一门兼有文学和史学性质的科目。我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特别是听取丁楹博士每一节课的精彩讲授,不但使我自己欣赏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而且增长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熏陶我自己个人的情操。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让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都为此而骄傲。且看,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就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些千古名句更是跨越时空,流传至今。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广大青年男子所用,向追求心中的女神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

屈原《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鼓励着多少的人奋发图强。又如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多少人借鉴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虽然我是一个文科生,也接触不少的古诗古文,但我面对这些古文化,仍像对藏在盒子里的宝贝一样,怀着一种崇敬,好奇的心理,想深入一探其究竟,却又不得不止步于自身浅薄的知识。

但是,丁博以其幽默的语言艺术,深厚的专业知识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使我培养了浓厚的兴趣。丁博在授课过程中对古诗词信手拈来,朗读古诗词感情饱满而富有节奏感,令人钦佩。特别是丁博善于把讲授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或者时下流行文化进行授课的方式,幽默有趣,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让人记忆犹新。

丁博带领我们遨游自先秦到明清的文学世界过程中,我品味了情深景深,风神摇曳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感受楚国诗人屈原的悲愤忧郁;体味文人在汉末社会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了解唐五代的王维,李白,杜甫等诗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创造的高峰。在众多的诗人大家中,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曹操这位枭雄,听完丁博介绍他的诸多文学作品,特别是《短歌行》,我总会被他的文学才华折服。

《短歌行》这首出色的政治抒情诗,表达方式委婉曲折,情感几经起伏,充分表达诗人内心情感,抒发诗人的胸怀和壮志。诗中有忧郁,有感慨,有激情,比喻生动形象,语言质朴自然,让读者融入诗的意境中,真切体会诗人的感受。

我个人觉得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不仅仅要掌握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作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文学体系,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繁荣的文学史过程,文体演变和文学现象,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学会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苏东坡曾有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的当今社会,我们不应该放下书本,该多读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知识的影响,让书卷气来点缀生活的色彩。

古诗的收获和感悟简短

古诗的收获和感悟简短如下:读诗词,可能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读诗词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不完全理解甚至不理解它说的、表达的是什么,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