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14收藏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三),第1张

伤寒论第98条辨: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原文解释:生病六七天,摸他的脉,迟而浮弱,怕风寒,手脚是温暖的。医生曾用了两三次的泻下药之后,病人出现了不想吃饭,胁下胀满而疼痛,面部、眼睛和周身皮肤都发黄,颈项强硬,小便困难等,这个时候用柴胡汤来治疗,必然会造成肛门有坠重感;本来口渴想喝水,可是喝了水反而出现了呕吐,或者进食以后发生呃逆,有这些症状表现,都不适于用柴胡汤。

这98条辨说的是医生看错了病,病人得病一段时间以后,医生以为病人已经进入阳明证了,脉迟浮弱是说病人的脉浮、弱、迟。所谓的迟脉,就是一息二至,感觉很慢。病人本来就是身体虚的,,阳明证的时候,手掌与脚是热的。

这个医生看到病人手足是温热的,就以为病人是阳明证,于是就用了攻下的方法。用了二三次泻下药,攻下了以后,病人本来身体就虚掉了,攻下的药本来就是寒凉的药,这样一来,就造成胃里面更寒。

当胃寒以后,胃里面的蠕动就会变差甚至会没有蠕动。这个时候,病人吃饭都吃不下去了,所以,胁下就会出现满痛,这个时候,病人的脸孔和身体都会出现发黄。《黄帝内经》里面讲五脏的对五色:肝是青色,心是赤色,脾是**,肺是白色,肾是黑色。

当病人病重的时候,一看到病人脸整个是黑的,那就说明病位在肾,很多人脸色发青,那就说明肝脏有问题,但是,这些颜色都是枯燥,干干的。所以肝病到后来,整个脸色都发青,青色就是肝脏的原色,那就很危险。临床上,我们见到尿毒症的病人,身体和脸色都是黑黑的。

这98条辨,这个医生以为是阳明病,用了攻下的方法,因为被攻下,所以面目及身体发黄。**就是脾脏的颜色,因为脾主运化,是造血的地方,是食物进来消化了以后产生血的地方,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结果脾脏受到伤害,病人面目和身体发黄,病人在气血两虚的时候,因为造血功能失调了,津液也不够,这时候病人身上的黄,是透过皮肤看过去血的颜色,病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看到皮肤上的黄,实际上是血的颜色。

如果是胆有问题的黄,那是阳黄,发起来是光鲜的黄,流出来的汗都是黄的;病人小便难,这时候脾就不能运化了。因为,水从大便被攻掉了。如果在这种状况下,再开柴胡汤给病人吃,结果柴胡汤吃下去后,就会造成下重。

因为病人身上已经寒凉了,小柴胡汤里面有黄芩,黄芩是去热,是寒凉的药,还有半夏去水,病人已经没津液了,下重就是脱肛的现象,大完便后,肛门收不起来了。

下重不渴而饮水呕者,不是不渴,病人会渴,喝了水又吐出来了。因为胃的火已经没有了,胃已经寒凉了,喝了水进去,根本不能气化,不能上承到肺去滋润四肢。所以饮水会吐出来。

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柴胡汤没用了,哕就是打嗝,有哕证的时候,就代表胃气已绝,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用“茯苓四逆汤”。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规格 3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五苓片 1 拼音

wǔ líng piàn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五苓片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843 69 五苓片 片剂 035g100片(糖衣) 盒(瓶) 209 中成药部分 844 69 五苓片 片剂 035g24片(糖衣)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Wuling pian

32 标准编号

WS3B189295

33 处方

茯苓 180g 泽泻 300g 猪苓 180g      桂枝 120g 白术 180g

34 制法

以上五味,取茯苓 90g粉碎成细粉;桂枝和白术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 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药渣及剩余茯苓与其余泽泻等二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及蒸馏 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制成颗粒,干燥, 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压片,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淡**的片;气香,味淡。

36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

37 功能与主治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 不思饮。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39 规格

每片重0 35g

310 贮藏

密封。

古籍中的五苓片 《奇效良方》:[卷之十三泄泻门(附论)]泄泻通治方

用平胃散、五苓散各二钱,用水一盏,枣二枚,生姜二片,同煎至七分,嚼姜枣和滓一方入盐煎。《奇效良方》

《世医得效方》:[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霍乱

皮、紫苏、木各一两,生姜五片煎。四肢冷,加熟附子。烦渴,生姜自然汁调五苓散。(方并见伤暑类。)仍用

《世医得效方》:[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呕吐

重,二药合和,服。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方见伤暑及疟类。或加盐煎。)五苓散治同上。藿香煎汤服。未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三痰饮治法]小半夏汤

,水二盏,姜十片,煎七分,去滓温服。葶苈大枣泻肺汤治支饮,不得息。(方见肺痈门)五苓散治瘦人脐下有

《张卿子伤寒论》:[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茯苓四逆汤方第三十

通脉四逆汤

1138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方子是非常重要的方子,在生死关头要用的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严重脱阳、戴阳、心脏衰竭 通脉四逆汤主之

甘草:稳定维持药效,防止心脏跳动激烈

葱白:脸色发红、戴阳,把阳气跟内外交通,腹痛者不加葱白加芍药,让肚子松下来,喉咙痛不加葱白加芍药加桔梗

呕吐加二两生姜、生姜止呕,寒症生姜去水毒,可以加一把白米

“利止脉不出”用多一点附子,让阳气回来,再加二两人参变成四两“复脉”(人参走经络脉管)是滋阴不是补阳

“独参汤”没有寒热阴阳向度上的问题,纯粹只是“气虚五脉”用独参汤复脉。感冒已转阴症不能用独参汤,人参是走脉管,是阴药不是阳药,不然仅有的一点阳气都被吸掉了,它不能治少阴病的阳脱

厥阴:不以寒为主,单纯的阴阳分裂

少阴:过于阴寒,阳气被排挤出去,“寒化”为主的阴阳分裂

厥阴症的阴症亡阳脉络下,全身大汗狂昌,脱阳状态,用通脉四逆汤

人体质寒到极点,乃至于大小便都不通或吃不下,拉不出用通脉四逆汤

“脏结”痛连接到下腹,性器官,内脏寒到纠起来,或寒而失声,把通脉四逆汤里的附子用天雄或乌头代替

一个人亡阳之后又烦又燥———茯苓四逆汤

二:四逆散

1)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疏肝调气的四逆散(宋本剂量是份)—肝气郁结的手脚冰冷,气机不调,手汗加桂枝,牡蛎壳

2)甘草二两,大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人参二两(桂本)治少阴病手脚冰冷

—肺中有积水的咳嗽药铁三角(细辛,干姜,五味子)

3)咳嗽不用人参,心悸加一些桂枝,主下利加五味子,干姜,小便不利加茯苓,泄利下重加———

薤白(主治热利下重,后重;辛滑通阳的药方,把肚子里面不干净的都排出去;治疗胸痹;慢性肠炎的细菌性痢疾;开肺治流黄浓鼻涕,挤鼻涕,治气喘;喉咙痛用桔梗,小肠排脓)

三:猪苓汤症

1)水热互结,上焦在咳嗽,肺有积水,中焦是呕吐,胃有积水,下焦是下利,小便不利,2)当然前提是确认这个人有热

3)主症:心烦不得眠

4)尿路感染,小便有带血,尿很黄,小便不利,下部发炎,如果是尿道炎(加一大把生薏仁)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三)

伤寒论第98条辨: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