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养生方:源自武当道门纯阳祖师,干预评估,适宜亚健康体弱者
《五脏 养生 方》起源于道家,遵循中医理论,以《武当道门五行 养生 桩》功法形式,辗转相传千余年。《武当山志》记载,至当代百岁道长、武当纯阳门一代宗师刘理航(1902-2002),在武当山全真教龙门派内,已经传承22代。20世纪90年代蔡星生(岳武)随百岁道长刘理航系统学习。辈列第23代。
古籍记载:“骨者肾所主、力者心所主、筋者肝所主、气者肺所主、肌肉者脾所主。”练好此功可以达到筋壮、骨壮、肌壮、气壮、力壮等内壮强身和人体得精足、气充、神溢的祛病延年独特效果。
经过干预评估,适宜有 健康 愿望的人群,尤其对身体相对虚弱的老、中、青年群体;“亚 健康 ”患者;武当 养生 、丹道爱好者、研究者均可锻炼受益。
(一)代际评估
武当山纯阳门弟子传承中,多为长寿之人。最近三代传承人中,武当龙门派道长王至道、刘理航、李诚玉均在百岁以上。正常修行道人均可参与练习,暂无不适例外,适应率100%。
(二)区域评估
1、2017年1-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针对亚 健康 状态的成年人(18-60岁)群体(其中,1人患抑郁症;1人患脾胃等五脏轻度不适症状),进行教学干预,参与集体训练者,均未见异常,适应率100%。
2、2017年8月20-25日在山东威海市针对五脏 养生 爱好者成年人(35-70岁)群体,进行教学干预,未见异常,适应率100%。
3、2000年至今在武当山下十堰市针对成年身体虚弱(25-60岁)群体,进行长期教学干预,身体状况好转,未见异常,适应率100%。
(三)问询评估
在十堰老年大学和湖北医药学院的教学训练中随机抽取100位学员(其中65-75岁学员占59%;35-64岁学员占23%;25-34岁学员占10%;18-24岁学员占9%。)问询。一致认为,《武当道门五行 养生 桩》简便易学,干预身体状态好。
100位学员(其中,5人轻度咳嗽者,跟踪观察,坚持训练后症状减缓;1 人因腿部运动外伤,长久站立受限,但仍坚持参与坐式练习。)3天训练中,参与率100%。未见异常,适应率100%。
五脏六腑之海古籍中有两处代指,即胃及其经脉(足阳明胃经)和冲脉。这与二者通行全身气血,以养全身有关。二者虽有区别,但在输布气血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冲脉与足阳明胃经“会于气街”,直接承受胃之气血,这可说是冲脉受纳“后天之气”(水谷气),但冲脉还有受纳“先天之气”(精气)的重要一面,因而它的渗灌阴阳经络气血的作用又不是胃及其经脉可相提并论的。
古琴除了修身养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疗愈和 养生 。《黄帝内经》里最神秘的内容就是那些音律和五行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大学者们把乐音当命,知道每个声音都事关重大的关系到阴阳的磁场。
古琴不仅滋养了中国人的性情,更为祖国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下面,带着大家详细了解古琴的疗愈和 养生 功能。
古人把古琴视为 养生 之物,嵇康在《 养生 论》中说:“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乐后足,遗生而后身存。”
晋代文学家在《答难 养生 论》中说:“窦公无所服御而至百八十,岂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养神之一征也。”
白居易在晚年患风疾,尤爱听琴:“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自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告诉我们弹琴可“销疾”“ 养蒙”。又有 “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
“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平其心以养其疾”,弹琴能够治疗疾病。
告诉我们弹琴可“销疾”“ 养蒙”。又有 “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五弦弹》)
宋代的欧阳修,又号“六一居士”,这其中之一便是琴。他曾经写了一篇弹琴能疗疾的文章《送杨公序》送给他的朋友当做临别的纪念。
欧阳修将自己作为例证告诉朋友弹琴助益于身体,提出疾病的由来是因为内心忧愁,久而久之,淤积体内,药物能马上使疾病好转,但有毒性,不及声音能使心平。
古琴的名词释义: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 历史 。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心与小肠证治 41 心 411 虚证 4111 证型:心阳不足 4112 证型:心阴不足 412 实证 4121 证型:心血瘀阻 4122 证型:痰火扰心 4123 证型:心火上炎 42 小肠 421 小肠寒证 422 小肠热证 5 肝与胆证治 51 肝 511 证型:肝阴亏虚 512 证型:肝气郁结 513 证型:肝火上炎 514 证型:肝风内动 52 胆 521 证型:胆火亢盛 522 证型:胆气虚怯 6 脾与胃证治 61 脾 611 证型:脾寒证 612 证型:脾热证 613 证型:脾虚证 614 证型:脾实证 62 胃 621 证型:胃寒证 622 证型:胃热证 623 证型:胃虚证 624 证型:胃实证 7 肺与大肠证治 71 肺 711 实证 7111 证型:风寒束肺 7112 证型:邪热蕴肺 7113 证型:痰浊阻肺 712 虚证 7121 证型:肺阴虚 7122 证型:肺气虚 72 大肠 721 证型:大肠寒证 722 证型:大肠热证 723 证型:大肠虚证 724 证型:大肠实证 8 肾与膀胱证治 81 肾 811 证型:肾气不足 812 证型:肾不纳气 813 证型:肾阳不足 814 证型:肾阴亏虚 82 膀胱 821 证型:膀胱虚寒证 822 证型:膀胱湿热证 9 心包与三焦证治 91 心 911 虚证 9111 证型:心阳不足 9112 证型:心阴不足 912 实证 9121 证型:心血瘀阻 9122 证型:痰火扰心 9123 证型:心火上炎 92 三焦 921 证型:三焦虚证 922 证型:三焦实证 10 脏腑兼证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脏腑辨证 1 拼音
zàng fǔ biàn zhèng
2 英文参考differentiation of Zang and Fu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viscer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脏腑辨证为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1]。是以脏象学说的理论为指导,分析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病位及其病因、病性及邪正盛衰情况等的辨证方法[2]。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3]。一般各种辨证方法最后都要落实到脏腑辨证上,才能准确诊断,使治疗有的放矢[1]。
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核心。
4 心与小肠证治 41 心 411 虚证 4111 证型:心阳不足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兼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滞黯,心胸闷或作痛
舌象、脉象:脉细弱或结代,舌淡或紫黯,胖嫩
治疗:益气助阳,温经复脉,取本脏背俞和手少阴经、任脉穴,针灸并用,施以补法
4112 证型:心阴不足主要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多梦,兼虚烦不安,五心烦热,健忘盗汗,口干舌燥
舌象、脉象:脉细数,舌尖红或干红少苔
治疗:滋阴安神,调补心肾,取本脏背俞、手少阴、厥阴、足少阴经穴,针补不灸
412 实证 4121 证型:心血瘀阻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刺痛,痛引肩臂,时作时止
舌象、脉象:脉细涩或结代,舌紫黯或有瘀斑
治疗:通阳逐瘀,取本脏背俞、手少阴、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4122 证型:痰火扰心主要临床表现:神志昏蒙,喜怒无常,面赤气粗,不寐,便秘尿赤
舌象、脉象:脉弦滑实,舌红苔滑腻
治疗:清心豁痰,取手少阴、厥阴经穴,并用手足阳明、督脉及十二井穴,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4123 证型:心火上炎主要临床表现:口舌生疮,面赤口渴,心烦失眠,小便赤少
舌象、脉象:脉数,舌尖红赤,苔红
治疗:清心泻火,取手少阴、太阳、厥阴经穴为主,手阳明经穴为辅,针用泻法
42 小肠 421 小肠寒证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肠鸣泄泻,小便频数短少
舌象、脉象:脉迟缓,苔白
治疗:温运小肠,取俞、募、下合穴为主,足阳明经穴为辅,针灸并用
422 小肠热证主要临床表现:小便热赤涩痛,或见尿血,心烦口渴,咽痛
舌象、脉象:脉滑数,舌红苔黄
治疗:清利小肠,取手太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①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以心悸为主症,伴有气虚证候为“心气虚”;伴有阳虚证为“心阳虚”;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厥逆,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为“心阳虚脱”。
②心血虚、心阴虚:以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为主症,伴有血虚证为“心血虚”;伴有阴虚证症候为“心阴虚”。
③心血瘀阻:以心悸,心前区痛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为主症,并伴瘀血证候。
④痰迷心窍:以神志错乱、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喉中痰鸣为主症,并可见苔腻脉滑的痰浊体征。
⑤痰火扰心:以心悸、失眠、语无伦次、狂躁妄动为主症,常伴有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火症状。
⑥心火上炎、心移热于小肠:以舌尖红,口舌生疮为主症,常伴有心烦、口渴、苔黄、脉数等炎热症状为“心火上炎”,如兼见小便短赤或涩热疼痛为“心移热于小肠”。
5 肝与胆证治 51 肝 511 证型:肝阴亏虚主要临床表现:头目昏眩,少寐多梦,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夜盲,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月经量少
舌象、脉象:脉弦细,舌淡红苔白少津
治疗:滋补肝之阴血,取本脏俞与足厥阴、太阴、少阴经穴,针以补法
512 证型:肝气郁结主要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不舒,纳呆嗳气,大便失调,精神抑郁,或咽有阻塞感,妇女月经不调
舌象、脉象:脉弦,舌苔薄白
治疗:疏肝解郁,取本经腧穴为主,兼取足少阳、太阴经穴,针以平补平泻
513 证型:肝火上炎主要临床表现:头目胀痛,眩晕,面红目赤,心烦不寐,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或吐血,便秘尿赤
舌象、脉象:脉弦数有力,舌红苔黄
治疗:清肝泻火,取本经腧穴为主,针泻不灸
514 证型:肝风内动主要临床表现:眩晕,肢体麻木,手足蠕动,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赛涩
舌象、脉象:脉弦,舌红苔腻
治疗:平肝熄风,取足厥阴、督脉经穴及十二井为主,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灸
52 胆 521 证型:胆火亢盛主要临床表现:头痛目眩,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胁痛,呕吐苦水;若湿热蕴结,导致胆液分泌不循常道,则可出现往来寒热,黄疸
舌象、脉象:舌红起刺,脉弦数;湿热则见舌红,苔黄腻
治疗:取足少阳、厥阴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湿热则取本腑俞穴、募穴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
522 证型:胆气虚怯主要临床表现:易惊善恐,胆怯,善叹息或夜寐不安,视物不清,头晕欲呕
舌象、脉象:苔薄滑,脉弦细
治疗:取本腑背俞和足少阳、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施
①肝阴(血)虚:以头痛绵绵、两目干涩或昏花、夜盲,或两胁隐痛、失眠等为主症,伴有阴(血)虚证象。
②肝气郁结:以抑郁易怒、胸胁或 部位胀痛为主症,妇女或有月经不调、痛经,病情每与情志变动有关。
③肝阳上亢:以头目胀痛、眩晕且时重时轻,或有耳鸣耳聋为主症,并常伴有阴虚证候。
④肝火上炎:以头痛剧烈、眩晕、耳鸣隆隆或耳聋为主症,并伴有面红目赤,甚至咯血、吐血、衄血等火证表现。
⑤肝风内动:以抽搐、震颤或口眼歪斜等动风的症候为主要临床表现。若高热患者,突然出现上述动风的症状时为“热极生风”;若阴虚阳亢的患者,突然出现上述动风的症状时为“阳亢化风”;若血虚患者,突然出现上述动风的症状时为“血虚生风”。
⑥寒滞肝脉:少腹胀痛,牵引睾丸,或睾丸胀大下坠,或阴囊冷缩,舌润苔白,脉沉弦。
⑦肝胆湿热:以胁痛或黄疸为主症,伴有腹胀、厌食、呕恶等,或有发热不扬,渴不欲饮,头晕身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候。
6 脾与胃证治 61 脾 611 证型:脾寒证主要临床表现:腹痛隐隐,泄泻,完谷不化,小便清长,四肢清冷,或便血久延,或月经漏下,或带下绵绵
舌象、脉象: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取足太阴、足阳明、任脉腧穴和本脏俞、募穴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612 证型:脾热证主要临床表现:脘腹痞满或疼痛,口腻而粘,不思饮食,肢体困重乏力,或头重如裹,身热不扬,或面色黄而溺赤
舌象、脉象:苔厚腻而黄,脉濡数
治疗:取足太阴、足阳明经腧穴和本脏俞、募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613 证型:脾虚证主要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肌肉消瘦,呕吐纳呆,腹胀便溏,甚则四肢不温,足跗浮肿
舌象、脉象:舌淡苔白,脉濡数
治疗:取足太阴、足阳明经腧穴和本脏俞、募穴为主,针用补法,并以重灸
614 证型:脾实证主要临床表现:腹部胀满,或有疼痛;若因湿热蕴蒸,则见肤黄溺赤;若由湿阻而脾阳不振,则见脘闷而腹满,大小便不利,甚至形成肿块
治疗:取足太阴、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
62 胃 621 证型:胃寒证主要临床表现:胃脘胀痛,泛吐清涎,喜热饮,或伴呕吐,呃逆
舌象、脉象:苔白滑,脉沉迟或弦紧
治疗:取足阳明、足太阴、手厥阴经腧穴和本腑俞、募穴为主,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622 证型:胃热证主要临床表现:身热,口渴引饮,善饥嘈杂,或食入即吐,喜冷恶热,易惊,谵妄,狂,或大便燥结
舌象、脉象: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治疗:取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623 证型:胃虚证主要临床表现:胃脘隐痛,痛不喜按,得食痛减,旋即微痞,噫气不除,气馁无力,面色少华
舌象、脉象:舌淡红,脉缓细弱
治疗:取足阳明经腧穴和本腑俞、募穴为主,针用补法,多灸
624 证型:胃实证主要临床表现:胃火炽盛,则见消谷善饥,口渴欲饮;食滞留阻,则见脘腹胀闷,甚至疼痛拒按
舌象、脉象:舌红苔黄,脉滑实
治疗:取足阳明经腧穴和本腑募穴为主,针用泻法
①脾胃气虚:以纳食减少、食后腹胀、胃痛喜按等为主症,并伴有气虚证候。
②脾不统血:以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皮肤紫癜等出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纳食减少、气短无力、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等脾气虚证候。
③脾气下陷:常见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久泻等病证,并伴有脾气虚证候。
④脾胃虚寒:有脾胃气虚或脾阳虚的证候,尚伴见畏寒喜热、口吐清水、便溏、苔白、脉迟等虚寒证候。
⑤脾虚湿困:有脾胃阳虚或气虚的证候,尚有头重身困、白带多,或有水肿、苔白厚腻、脉濡缓等湿证表现。
⑥脾胃湿热:以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恶心为主症,并伴有口渴不欲饮、大便臭秽不爽,或暴注下泻、 热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证候。
⑦胃实热:以胃脘灼痛、呕恶吐酸,或消谷善饥、口臭、或齿龈红肿、溃烂出血为主症,常伴有烦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数等证候。
⑧胃阴虚:脘腹灼痛,食少或知饥不食,甚则噎膈或反胃,并见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证候。
7 肺与大肠证治 71 肺 711 实证 7111 证型:风寒束肺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鼻塞流涕,骨节酸痛
舌象、脉象:脉浮紧,舌苔薄白
治疗:宣肺散寒,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或可施灸
7112 证型:邪热蕴肺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粗,发热胸痛,咽痛口渴
舌象、脉象:脉滑数,舌红,苔黄
治疗:清宣肺热,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或三棱针放血,禁灸
7113 证型:痰浊阻肺主要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稠量多易咯出,胸部满闷,不得安卧
舌象、脉象:脉弦滑,舌淡苔白腻
治疗:燥湿化痰,取手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并可施灸
712 虚证 7121 证型:肺阴虚主要临床表现:干咳少痰,痰粘不易咯出,口咽干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
舌象、脉象:脉细数,舌红少津
治疗:滋阴润肺降火,取本脏背俞、手太阴、足少阴经穴,针补不灸
7122 证型:肺气虚主要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呼吸气短,动则气促,语音低怯,少气懒言,面色白,畏寒自汗,痰液清稀
舌象、脉象:脉虚弱,舌淡苔白
治疗:补肺益气,取本脏背俞和手太阴经穴为主,针灸并用,施以补法
72 大肠 721 证型:大肠寒证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肠鸣,大便泄泻
舌象、脉象:脉沉迟,舌苔白滑
治疗:散寒止泻,取本腑募穴、下合穴,针灸并用
722 证型:大肠热证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胀急,甚则里急后重,便泻黄糜,或有粘液,身热口渴
舌象、脉象:脉滑数,苔黄
治疗:清利湿热,取本腑募穴、下合穴、手足阳明经穴,针以泻法,不灸
723 证型:大肠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久泻不止,大便不禁, 滑脱,食少神疲
舌象、脉象:脉细弱,舌淡苔薄白
治疗:补益大肠,涩肠固脱,取足太阴、阳明及任脉经穴为主,针以补法,重灸
724 证型:大肠实证主要临床表现:大便秘结,或下痢不爽,腹痛拒按
舌象、脉象:脉沉实有力,苔黄厚
治疗:行气通腑,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①肺气虚:以咳嗽气短、咯痰清稀为主症,伴有卫气不固证候(畏寒自汗、易感冒)及气虚证候。
②肺阴虚:以咳嗽或音哑,痰少而粘,有时带血为主症,并伴有阴虚证候。
③风寒束肺:以咳嗽或喘,咯痰清稀,色白带泡沫为主症,并伴有风寒表证。
④肺热咳嗽:以咳嗽或喘,咯痰稠浊色黄,或咳唾脓血而臭为主症,严重者高热、烦躁、鼻翼煽动。
⑤痰浊阻肺:以胸闷咳喘,痰白量多,易咯出为主症。
⑥大肠湿热: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 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⑦大肠液亏:常见习惯性、老年性、热症后、血虚、产后的便秘。多伴有形瘦、咽干、头晕头痛、舌红少津、苔黄干、脉细或涩等液亏证候。
8 肾与膀胱证治 81 肾 811 证型:肾气不足主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腰脊酸软,下肢无力,阳痿早泄 ,溺多或遗尿,头晕耳鸣,或听力减退
舌象、脉象: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治疗:取本脏俞穴、募穴和任、督、足少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多用灸法
812 证型:肾不纳气主要临床表现:气短喘逆,呼吸不续,动则尤甚,头晕畏寒,两足逆冷,自汗懒言
舌象、脉象:脉弱或浮而无力,舌淡
治疗:温肾益气,引气归元,取背俞及任督经穴为主,针补多灸
813 证型:肾阳不足主要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面白,精神不振,阳痿滑精早泄,尿频遗溺,或不孕,带下清冷
舌象、脉象:脉沉弱,舌淡苔白
治疗:温补肾阳,取背俞与任督经穴,以灸为主,针补为辅
814 证型:肾阴亏虚主要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健忘,少寐多梦,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不育,崩漏经闭
舌象、脉象:脉细数,舌红苔少而干
治疗:滋补肾阴,取背俞、足少阴经穴为主,兼取足厥阴、手太阴经穴,针用补法,不灸
82 膀胱 821 证型:膀胱虚寒证主要临床表现:排尿异常,或尿频,或尿少浮肿,或小便失禁,或尿后余沥不尽
舌象、脉象:脉沉迟,舌淡苔白
治疗:振奋膀胱约束机能,取本腑俞、募及有关背俞、任脉穴,针补并灸
822 证型:膀胱湿热证主要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涩不利,尿道有灼热感,尿黄赤混浊,或淋漓不畅,兼夹脓血砂石,或发热腰痛
舌象、脉象:脉数,舌红苔黄腻
治疗:清热利湿通淋,取本腑俞、募及任脉、足三阴经穴,针泻不灸
①肾阴虚:以腰膝酸软,发脱齿摇,足跟痛,耳鸣耳聋,梦遗多尿为主症,伴有阴虚阳亢证候。
②肾阳虚:以腰膝酸软,阳萎,五更泄,夜尿多,尿频或尿少,浮肿为主症,伴有阳虚证候。
③肾不纳气:以咳喘日久不愈,呼多吸少,张口抬肩,活动加重为主症,伴有阳虚证候。
④肾气不固: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或滑精早泄,腰膝酸软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⑤肾虚水泛:以腰脊酸痛,尿少为主症,伴有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等水泛证候及脾阳虚或心肺气虚的证候。
⑥膀胱湿热:小便不利,尿痛,尿急,尿频,或尿色混浊,或尿血,或尿砂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9 心包与三焦证治 91 心 911 虚证 9111 证型:心阳不足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兼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滞黯,心胸闷或作痛
舌象、脉象:脉细弱或结代,舌淡或紫黯,胖嫩
治疗:益气助阳,温经复脉,取本脏背俞和手少阴经、任脉穴,针灸并用,施以补法
9112 证型:心阴不足主要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多梦,兼虚烦不安,五心烦热,健忘盗汗,口干舌燥
舌象、脉象:脉细数,舌尖红或干红少苔
治疗:滋阴安神,调补心肾,取本脏背俞、手少阴、厥阴、足少阴经穴,针补不灸
912 实证 9121 证型:心血瘀阻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刺痛,痛引肩臂,时作时止
舌象、脉象:脉细涩或结代,舌紫黯或有瘀斑
治疗:通阳逐瘀,取本脏背俞、手少阴、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9122 证型:痰火扰心主要临床表现:神志昏蒙,喜怒无常,面赤气粗,不寐,便秘尿赤
舌象、脉象:脉弦滑实,舌红苔滑腻
治疗:清心豁痰,取手少阴、厥阴经穴,并用手足阳明、督脉及十二井穴,针用泻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9123 证型:心火上炎主要临床表现:口舌生疮,面赤口渴,心烦失眠,小便赤少
舌象、脉象:脉数,舌尖红赤,苔红
治疗:清心泻火,取手少阴、太阳、厥阴经穴为主,手阳明经穴为辅,针用泻法
92 三焦 921 证型:三焦虚证主要临床表现:肌肤肿胀,腹中胀满,气逆肤冷,或遗尿,或小便失禁
舌象、脉象:脉沉细或沉弱,舌苔多白滑
治疗:温通经气,扶助肾阳,取俞、募及下合穴,兼取任脉经穴,针灸并用
922 证型:三焦实证主要临床表现:身热气逆,肌肤肿胀,小便不通
舌象、脉象:脉多滑数,舌红苔黄
治疗:清泄三焦之热,取俞、募及下合穴,针泻不灸
10 脏腑兼证五脏养生方:源自武当道门纯阳祖师,干预评估,适宜亚健康体弱者
本文2023-10-05 19:55: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