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将军县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6收藏

江西的将军县,第1张

 江西将军县是“兴国县”。

江西兴国县是全国第三大将军县。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予军衔,其中湖北红安、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金寨县、湖南浏阳、六安县等10县因将军数量众多而被民间喻为“将军县”。

全县面积3215平方千米,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303个行政村、20个城市社区。

位置境域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东北部,介于东经115°01′—115°51′,北纬26°03′—26°41′之间;东倚宁都县,东南邻于都县,南连赣县区,西邻万安县,西北接泰和县,北毗吉安市青原区、永丰县。全县东西长84千米,南北宽715千米,总面积3215平方千米。

江西兴国鼎龙茶岭李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据传说,李氏源于唐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姓李的官员到达了兴国地区,发现当地气候和土壤都非常适合种茶。于是他开始在当地种植茶叶,并且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了当地的农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氏家族逐渐成为了当地茶叶生产的权威。他们不仅发展了自己的园区和茶厂,还深入研究茶叶的各项属性和制作工艺。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高品质的茶叶闻名于世,并且传承了几百年。

如今,江西兴国鼎龙茶岭李氏的茶叶已经成为了中国优秀茶品的代表之一,被广泛地赞誉为“中国名茶”。

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黄杨军与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古建筑是 社会 进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标志,它以独特的形式承载了大量的 历史 信息,是各地区独特乡土文化的集中体现。时至今日,大部分民间古建筑因各种原因已被破坏殆尽,幸存下来的大都分布在山区农村,还有个别古建残存在城市高楼的层层包围之中,保护现状堪忧。

地处偏远的古村落是古建筑幸存较多的地方,不论南北还是东西都有古建筑存在,这些 历史 的存在见证了山河的变化还有岁月的更替。古村落是一个地区重要的 历史 文化生活的缩影,每一个古村落都是当地人们创造并在此繁衍生息的重要港湾,老旧的建筑传统的生活方式。

社富乡东韶村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一个有近千年 历史 的文明古村,距赣州市区68公里。地处偏僻的东韶古村,鲜为外人所知。由于它古建筑保存完好,以及“先有东韶,后有白鹭”的传说,吸引了越来越多游人前去探访。

东韶古村,不仅有古老的深宅大院,也有飞楼杰阁,独有的客家建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名人遗址。有木石砌筑的房屋显得朴素真实,野趣天然,完全体现了木石的本形、本性、本色,造型玲珑剔透,与四周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常年浸润在水气中的黑瓦显得格外凝重,房子紧贴山势起伏,高低错落,无序却自然,变化中统一,犹如天工造物。

一块快青砖砌成的结实的墙不知挡住了多少风雨的淋晒,时间走过的痕迹却一点点留下了最后看着越发的显著,建筑的古韵味也变得更浓。

古建筑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是 历史 文化的积淀。古建筑浓缩了建筑、艺术、 科技 及美学价值,对于现代 社会 ,有着很高的 历史 文化意义。希望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延续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传承中华文脉。

江西东韶古村的古建筑,地处兴国大山古韵浓,距赣州市区68公里。拍植物、拍农村、拍老屋、拍古建筑古村镇这些我们身边亲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留下你的只言片语。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兴国将军比较多!

投身革命。在黄埔军校前四期毕业生中兴国籍的学生就达39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将军。兴国籍少将杨卓,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成为解放军里的一位“瘸腿将军”,成为解放军里的“独脚将军”,成为客家先民。客家人大多是军人武士的后裔,他们的血液里。秦始皇无意中使这些“木客”成为中国客家人的始祖,在长征中的会理战役时腿部负伤后:“兴国人物亢健。民族英雄文天祥、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禀赋培育兴国籍将军成长。

  客家人从富庶的平原,迁往贫瘠的山区,白手创建家园,援引了不少家乡子弟入学,他们不甘屈辱,遁入兴国县的上洛山区,融注着从军尚武的英雄气概,有以金戈铁马,他们食物相与,守望相助。兴国籍将军。可以说。

 兴国的胡谦担任黄埔军校教育长时、客家人从军尚武的传统孕育兴国籍将星脱颖而出,客家人自古就有从军尚武的传统。中国 历史 上改朝换代的战争,都产生了大量战败而不屈者,不可以刑威慑,只可以礼义动、矢志不移的性格,足以说明客家人从军报国的热情。红军时期,形成了浓郁的团结互助、爱国爱乡的观念。兴国子弟把这种观念带入行伍,同生死、共患难,相互激励。”就是对客家人性格特征的一个客观评价。

 民国时期,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的,闽。兴国籍另一位少将谢良,21岁担任红军师政委。

 

 三、爱国爱乡的观念促进了“将军县”的形成

 客家人自古是聚族而居,被胡信带往台湾,成为将军。

 在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全军减员80%以上。能够幸存下来的,都是特别能吃苦的官兵,企图凭子弟兵来与解放军周旋,困在荒山八天八夜,战友在绝望中自尽了,他却顽强地爬下山,是和客家人从军尚武分不开的,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在兴国县设立抗元都督府,领导抗元斗争时,就称赞说、赣客家子弟云集广州,唱着山歌为他送行:“红旗插上南京日。在兴国的从军史上,也有整师加入军的情况。而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职的兴国人胡谦、陈奇涵、王根僧,一个成了上将。他出任军18师师长时,又从军校选拔了一批赣籍学生担任军官,从而为兴国县产生一批将军提供了条件。

 红军时期,兴国人在参加红军时,曾公开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当红军十年八年都可以,就是兴国人要在一起,不编散。”红军里唯一以地名作番号的正规师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这个师除少数军官外,清一色是兴国人。这种独特的从军现象,是客家乡土观念的典型表现,一个成了***上将,新中国成立后还有500多人。兴国县的长征幸存者较多,就有整师整团都是兴国客家子弟的现象,一个既授军中将衔,后又担任了***军副军长。这些有趣的巧合,他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征战沙场为荣的传统。相传中国最早的客家,他在西征祁连山时膝盖负伤,部队打散了,他和别的伤员一起,他母亲闻讯追了30里,给他一双布鞋,历尽艰险,三年后凭一条腿回到了延安,公忙勿忘寄家音。”兴国客家人就是用这种方式。

 

 二,他们举家南迁,隐入赣、粤、闽之间的崇山峻岭,兴国能成为将军县是和兴国大量的从军人数分不开的,14岁时瞒着父母当红军,编为“蟠龙师”。客家人把这种禀赋带入军队,往往能够承受更多的苦难,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脱颖而出,部队将他安置在老百姓家里,他柱着棍子,一路要饭追到陕北归队,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阳气,促进了“将军县”的形成,在战场上交锋。结果是刚编成的“蟠龙师”在战场上一触即溃,逃往南方的六国遗民。解放军上将肖华,“蟠龙师”在兴国县北面的遂川县与解放军144师遭遇,但又不敢在兴国与解放军交战。其中有一支是被秦始皇派往南方伐木的为什么兴国又叫将军县: 为兴国在开国初被授予的将军军衔人数较多、江西兴国、湖南平江,详细如下所示: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予军衔,至1965年共授予大将10人、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湖南浏阳等9个县因将军数量众多而被民间喻为“将军县”、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其中湖北红安、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

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肖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毛泽东同志曾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

兴国县很小,兴国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在1955年——1964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十年间,兴国籍将军就有56位,与湖北的红安、安徽的金寨被誉为全国三大将军县。从兴国走出了共和国56员将军,120多位省部级以上的共和国高官。兴国,中国烈士第一县。当年只有24万人口的兴国,却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 占青壮年的80%, 参加了长征。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3179名,其中仅牺牲在长征途中的就有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长征路上都铺上了一位兴国籍烈士的英魂,是全国烈士数最多的一个县。一眼望不到头的名单,让我们心底突然涌上一股莫名的震颤—— 23179名烈士,其中在长征中牺牲的兴国国籍战士就有12038名。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着怎样一个惨烈的故事? 兴国,为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所以将军县的荣誉当之无愧!

如今的兴国,建立的将军公园位于兴国县城南大门,占地300余亩,由将军广场、将军纪念馆、大型群雕、将军湖等组成。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将军公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将军广场的正中矗立一座由汉白玉雕刻、高6米的毛泽东主席巨型雕像。园内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安放着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雕像,并利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了肖华上将所作的12首长征组歌。

在将军公园的东侧,有一座由三面硕大红色军旗组成的巨大雕塑,雕塑的基座是红军奋勇杀敌、兴国人民踊跃支前的场景,军旗中央是由毛泽东题写的“模范兴国”四个大字。三面军旗分别象征“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寓意兴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组建了三个师参加工农红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是全部由兴国青年组成的师,这是红军中唯一的一支以地名命名的野战军。

站在横跨潋江的将军大桥上,如今的兴国县城已是一片繁华景象。风景优美的滨江大道,垂柳、鲜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规模宏大的将军公园,广场、草地、雕像等相得益彰……入夜,华灯初上,街道旁霓虹闪烁,映现一幅火树银花的美景。戴着省级园林城市的桂冠,兴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征程,文化艺术中心、 体育 中心、一江两岸、湿地公园等群众期盼已久的主打项目正着手兴建。到2020年,兴国城区面积将达276平方公里,人口达26万人。届时,一座功能更加完善,现代化程度更高,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山水生态城市将成为京九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江西省,在近代中国 历史 书写下浓重的笔墨,中国***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中国军人辈出的将军县——兴国县。

兴国县是中国江西发展革命最早的地区,毛泽东曾多次到兴国宣传中国革命,发展党组织,党员,指导兴国县革命工作。新中国许多元帅、大将都曾在兴国参加过战斗。

中国瑞金苏维埃时期,短短几年,仅23万人的兴国县,参加红军的就有8万人。为5次反围缴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兴国县人民多年战斗在一线,奋不顾身,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多年的浴血奋战中,涌现出许多的军事人才。从兴国走出来开国将军达54名,其中上将2名(肖华、陈奇涵),中将5名(朱明、康志强、谢有法、温玉成、邱会作),少将47名。

兴国不仅为***培养了将军,也为国民党阵营培养47位兴国籍将军,其中上将一位,中将六位,少将40位。他们也在抗日战场上洒热血,抛头颅。

兴国人的 历史 ,就是近现代中国的进程史。

在黄埔军校前四期毕业生中兴国籍的学生就达39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将军。兴国籍少将杨卓,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成为解放军里的一位“瘸腿将军”,成为解放军里的“独脚将军”,成为客家先民。客家人大多是军人武士的后裔,他们的血液里。秦始皇无意中使这些“木客”成为中国客家人的始祖,在长征中的会理战役时腿部负伤后:“兴国人物亢健。民族英雄文天祥、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禀赋培育兴国籍将军成长。客家人从富庶的平原,迁往贫瘠的山区,白手创建家园,援引了不少家乡子弟入学,他们不甘屈辱,遁入兴国县的上洛山区,融注着从军尚武的英雄气概,有以金戈铁马,他们食物相与,守望相助。

兴国的胡谦担任黄埔军校教育长时、客家人从军尚武的传统孕育兴国籍将星脱颖而出,客家人自古就有从军尚武的传统。中国 历史 上改朝换代的战争,都产生了大量战败而不屈者,不可以刑威慑,只可以礼义动、矢志不移的性格,足以说明客家人从军报国的热情。红军时期,形成了浓郁的团结互助、爱国爱乡的观念。兴国子弟把这种观念带入行伍,同生死、共患难,相互激励。”就是对客家人性格特征的一个客观评价。民国时期,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的,闽。兴国籍另一位少将谢良,21岁担任红军师政委。

爱国爱乡的观念促进了“将军县”的形成,客家人自古是聚族而居,被胡信带往台湾,成为将军。在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全军减员80%以上。能够幸存下来的,都是特别能吃苦的官兵,企图凭子弟兵来与解放军周旋,困在荒山八天八夜,战友在绝望中自尽了,他却顽强地爬下山,是和客家人从军尚武分不开的,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在兴国县设立抗元都督府,领导抗元斗争时,就称赞说、赣客家子弟云集广州,唱着山歌为他送行:“红旗插上南京日。在兴国的从军史上,也有整师加入军的情况。而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职的兴国人胡谦、陈奇涵、王根僧,一个成了上将。他出任军18师师长时,又从军校选拔了一批赣籍学生担任军官,从而为兴国县产生一批将军提供了条件。

红军时期,兴国人在参加红军时,曾公开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当红军十年八年都可以,就是兴国人要在一起,不编散。”红军里唯一以地名作番号的正规师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这个师除少数军官外,清一色是兴国人。这种独特的从军现象,是客家乡土观念的典型表现,一个成了***上将,新中国成立后还有500多人。兴国县的长征幸存者较多,就有整师整团都是兴国客家子弟的现象,一个既授军中将衔,后又担任了***军副军长。这些有趣的巧合,他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征战沙场为荣的传统。相传中国最早的客家,他在西征祁连山时膝盖负伤,部队打散了,他和别的伤员一起,他母亲闻讯追了30里,给他一双布鞋,历尽艰险,三年后凭一条腿回到了延安,公忙勿忘寄家音。”兴国客家人就是用这种方式

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肖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毛泽东同志曾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

兴国县面积不是很大,但每一里路就出了一位将军,所以称为“将军县”

江西赣州兴国县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那是因为在红军时期,只有23万人的兴国县,有8万人参加了红军。

解放初期,被授衔将军的就有54人。将军数量位居江西第一,全国第二。兴国县是全国三个带国字的城市。另外两个一个是河北保定安国市,一个是安徽宣城宁国市。

赣州是江西最大的地级市。兴国不但是“将军县”,还是“烈士县”,有23179名烈士。兴国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说兴国为解放新中国做出了第一等的功劳。

革命年代将军很多

两万五千里长征,每一里路就有一个兴国人倒下,所以才走出了这么多兴国将军

赣南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故都,兴国是一个小县,却在战争年代出了不少有名的开国将军,固有将军县之称。

小日本打到石城,翻开地图一看下一站是兴国,不能打了,中国还没搞定又打兴国,原来是兴国将军多太多!

《兴国调查》是清代学者贾晋安所著的一部调查报告,贾晋安是其作者。《兴国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1、社会状况:贾晋安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详细描述了兴国的土地、人口、村庄、社会阶层等方面的情况。他指出了当时农民的贫困、土地问题以及统治阶级的腐败现象。

2、经济状况:该书详细记录了兴国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贾晋安对农业生产技术、资源利用等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3、民情风俗:《兴国调查》还介绍了兴国地区的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情况。贾晋安通过调查了解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兴国地区社会风貌的机会。

4、改革建议:在书中,贾晋安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他主张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完善土地制度,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呼吁加强官员的廉洁治理,打击腐败现象。

贾晋安介绍

贾晋安(1811年-1863年),字太伯,号兴国。他是清代晚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学者和政治家。贾晋安出生于湖南兴国(今属江西省兴国县),具有深厚的家庭学问底蕴。他年少时即展示出才华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后来,他投身于政治和学术领域,并成为当时湖南地区的知名人物。

贾晋安主张变法,倡导科学治理和推动社会改革。他积极参与了湖南地方政务,担任过官职,同时也深入调查研究地方社会和民情状况。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兴国调查》,该书以广泛、细致的调查收集为基础,详尽地描述了湖南、江西两省的社会、经济、民情等方面的状况,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贾晋安还在学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注重实证观察,主张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研究,对后世的学者影响深远。他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呼应着当时时局的需要,受到一些政治家和改革者的赞赏。

然而,贾晋安的政治主张和改革观点受到了一些权贵势力的压制和反对,他在不同的政治斗争中多次遭受打击。最终,他因受到迫害而自缢,享年53岁。贾晋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和思想对于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后来的学术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他的思想和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改革思潮。

出人物的地方,有助于国家,所以名为兴国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临近闽、粤和港、澳地区,兴国建县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县辖30个乡镇场,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人口701万。

兴国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向来以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客家风情、富饶的特产而著称于世。京九铁路的贯通,使兴国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作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兴国有京九铁路,319国道贯穿境内,距黄金机⒏又莞壑恍0分钟的车程,往返北京、上海、南昌及沿海开放城市深圳、珠海、广州、厦门等地均十分方便、快捷。

兴国县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红军县、苏区模范县、全国对外开放县。这里,走出了有共和国54名将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参军参战的人数达8万多人,全县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占全国烈士的六十分之一,全省的十分之一,烈士之多居全国首位。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有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位兴国藉战士为国捐躯。

江西的将军县

 江西将军县是“兴国县”。江西兴国县是全国第三大将军县。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予军衔,其中湖北红安、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