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都有哪些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中医古籍都有哪些啊?,第1张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学好中医,真的很难吗?百名中医大家的必读书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像蒲辅周、刘渡舟、岳美中先生一样优秀的中医大家?

从中医药大学权威copy过来,共81本,本本经典!读懂这81本你也是中医大师!

中医书单:入门

《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 豆瓣评分85

《零起点学中医》天下无疾 豆瓣评分84

《黄帝内经说什么》(以下五册)

《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天年》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异法方宜》徐文兵 梁冬

《求医不如求己合集》

《名老中医之路》豆瓣评分92

《中医入门到精通》石兴华

《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 (中医百日通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 豆瓣评分87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内经知要白话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套装共3册)》

中医针灸

《古典针灸入门》仁表 豆瓣评分79

《针灸师承录》

《阎润茗针灸临床60年经验精粹》

《一针疗法》周树中

《针灸学》石学敏

《常用针灸100穴》

《董氏针灸注疏》

《针灸推拿一学就会》

《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合注》

《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

《本草问答》唐容川

伤寒杂病论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 豆瓣评分92

《伤寒论校注》刘渡舟

《全注全译伤寒论》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 豆瓣评分90

《孙曼之伤寒论讲稿》

《黄元御读伤寒:伤寒悬解、伤寒说意》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

《伤寒贯珠集》尤在泾

《伤寒来苏集》柯韵伯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

《经方沙龙》黄煌

《经方使用手册》黄煌

《中医十大类方》黄煌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

中医名家名著

《扶阳讲记》卢崇汉

《扶阳论坛1+2》

《金匮要略》

《景岳全书》张介宾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论》李东垣

《四圣心源 》黄元御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玄机原病式》

《医法圆通》郑钦安

《医理真传》郑钦安

《医林改错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

《张仲景50味药证》

《赵绍琴医学全集》赵绍琴

《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柴浩然》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

检索中医药古籍主要利用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参见:中医典籍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例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名医类案》。

在中医学方面,隋唐时期出现的重要中医典籍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干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以及唐代公私修撰的一系列本草著作。另外,还完成了几部整理、注解《黄帝内经》的典籍,如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释义》。所有这些著作,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宋元时期中医学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这个时期的医药学典籍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的特点。方书方面有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私修的有《苏沈良方》《史载之方》等一百余种。疾病诊断方面,有崔嘉彦的《脉诀》、朱震亨的《脉诀指掌病式图》等。妇科方面,有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等。儿科方面,有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诊方论》等。法医学方面,有宋慈的《洗冤集录》。针灸方面,有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许希的《神应针经要诀》。研究伤寒病的,有庞安时的《伤寒病总论》、朱肱的《伤寒百问》等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不仅内部的分科更为细密,同时也出现了代表不同理论特色的医学学派,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便各有多种著作,阐述各家的医学理论。如“寒凉派”的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问病式》等,“攻下派”的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等,“温补振”的李呆著有《脾胃论》等。“养阴派”的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们的著述都从不同的侧面为丰富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中医古籍都有哪些啊?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