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点穴法的施治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脏腑点穴法的施治方法,第1张

脏腑点穴法注重“医武结合”,施治时,以心达意、以意领气,力发肘底,贯于指端,通过明理辨证,运用“调”、“补”、“泄”等基本方法,以水滴石穿之柔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腧穴,起到透表达里、灌溉五脏、洒陈六腑的作用。所谓“调”即以指针方式在患者的穴位上进行循环往复运动;所谓“补”即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所谓“泄”即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此三法为脏腑点穴的基本方法,但须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灵活运用,从而使瘀者化之,塞者通之,清者升之,浊者降之,实现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生理功能的正常化。

脏腑点穴施治时,所取穴位与针灸取穴基本相同,都没有离开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等经络穴位。所不同的是,脏腑点穴施治的重点部位在腹部。因为腹部为许多重要经脉循行和汇聚的地方,直接作用于腹部,对脏腑和经络有特殊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值得说明的是,针灸是用针与灸来施治的,而脏腑点穴是施治者通过双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来施治的。

2诊治疾病的特点

21医武结合,明“理”辨证,透表达里,祛邪而不伤正

运用脏腑点穴诊治疾病具有医武结合的特点,因此必须深明医理,在医理的正确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只有在明“理”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辨证;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有效的治则治法,从而运用“补虚”、“泻实”、“调气”等诸法,进行辨病、辨证施治。同时,必须具备上乘武功。只有内功深厚,医武结合,才能透表达里,取得疗效。

医武结合,以“功”为本,历代先贤非常重视自身武功的修炼。习此“技”者,必须按传统方法练功、练劲,达到“懂劲后阶级神明”(即懂得运用“劲”的基本方法后再一步一阶地提高,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方能得心应手,从而体会诊治过程中的指下感觉,掌握劲之松、沉、大、小、轻、重的变化,劲如“风摆杨柳”,又似“沉鱼落雁”,使“医患相通”,祛邪而不伤正。

22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突出整体治疗

古人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不是待病已成而就病治病,而是在人未发病之前进行防治,或已病而防其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经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脏腑点穴又注重整体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进行调治。由于当前人们的生活、饮食不良习惯,高效快捷的生活节奏,使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日益严重,甚至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如果失治误治,势必引发疾病。而脏腑点穴,从其原理讲,通过调理脏腑气分,平衡阴阳,增强脏腑机能,使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仅能解除一些自觉不适的症状,还能调动人体自身潜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经常用脏腑点穴对人体进行调理,能够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延年益寿。

23治病求本是脏腑点穴诊治疾病的突出特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脏腑阴阳的偏胜偏衰会导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因此说,疾病产生的实质就是脏腑阴阳失衡的结果。一旦脏腑阴阳遭到破坏,势必影响脏腑功能而出现脏腑气分错乱,产生某些病理变化。所以,脏腑点穴非常重视调理脏腑气分,使“轻清者上升,重浊者下降”。通过调理脏腑气分,平衡阴阳,恢复脏腑功能。脏腑阴阳平衡与否,取决于“肾阴”、“肾阳”。因为肾主“藏精气”,乃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被称为“先天之本”。但究其所藏之精气,除禀受于先天之外,更重要的是禀受于水谷所化生的五脏六腑的有余之精气。如果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供养肾及其它脏腑,则人如一部汽车无油而不能驱使,故有“脾败则亡”之说。脏腑点穴用“开胃健脾法”强化脾胃功能,根据脏腑、经络病机,结合八纲辨证,运用“调”、“补”、“泄”等手法,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真正体现“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

病案举例:患者,王某。因患胃癌而胃切除4/5,2003年6月两次化疗后,正气极虚,4天水谷未进,且呕吐频繁,饮水即吐,家属邀余诊治。诊为脾胃功能受损,脏腑气分失调,中焦受阻,浊气上逆。遂用“降逆止呕”法,施以泄浊扶正手法,即先打开中焦之门,点、按“阑门穴”。此穴是脏腑点穴的特殊穴位,是重要之穴,于脐上15寸处取穴,点按近2分钟,然后用泄法,使上焦浊气下降。继之轻调轻补建里穴,以补益中气。再点气海穴,先泄后补微调,以促升阳,固护正气。施治15分钟即止呕。然后“放”带脉(即以两手拇指与食指在带脉上操作“放”的手法),进一步沟通上、下焦,使周身气血运行通畅。再点章门、梁门、石关诸穴,最后点按背腧穴。施治1小时,患者即感轻松,并有饥饿感,嘱其进食小米粥一碗,食毕未吐,且觉良好。恐其运化功能虚弱,又施治半小时,以助其运化。从此开始每餐能进食,且食欲渐增,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身体恢复良好。尔后,三次、四次化疗期间,未再出现呕吐症状。

3脏腑点穴可谓 “绿色疗法”

脏腑点穴既不用针又不用药,而是经过辨证,通过施治者深厚的内功,用双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运用“调”、“补”、“泄”、“搬”、“扣”、“推”、“按”、“放”等手法,调理脏腑气分,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求中道,平衡阴阳,从而恢复和增强脏腑功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此法无创伤,无痛苦,无任何副作用,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可称为“绿色疗法”。

在施治过程中,患者在舒适、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治疗后患者会感到轻松、舒服。施治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帮助患者运动了1个小时。如患者脾胃运化功能虚弱,可起到帮助运化之功效。正如古人所言:“动摇则谷气得消”。而谷气消则可化为水谷精微,使肾气充盈,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脏腑点穴法运用特殊的配穴方法,施术于腹部及背腧穴,直接对脏腑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并能治疗五脏六腑的病证。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脏腑点穴法在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活化体内细胞,发挥人体潜能,增强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疗效及远期疗效。

一些人已经爆发了冠心病、脑溢血或脑梗病症以后,需要及时的抢救。在我们手上就有一个很好的抢救穴位叫做——心点穴。就在我们中指指尖下第一节的横线中点,就是心点穴。这个穴位呢,对待我们那个爆发的急性病,有很好的抢救效果。

第一,它能抢救脑出血的病人;

第二,它能抢救急性脑梗;

第三,它能抢救急性心梗的病人。 

遇到这种病人按住心点穴7-10分钟,症状缓解。

两仪点穴功是我国古老而神秘的稀有拳种,又称玄武拳,被国家定为濒临灭绝的拳种。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两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两仪”。此拳用来练习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爆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特点,有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两仪点穴功简介。

两仪点穴功简介

两仪点穴是一整套完整的功法,主要内容有各种劲法:一路两仪、二路两仪、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巧翻八卦、二十四路操手、七十二破手、十二大劲点打三十六大穴,一劲点三穴、点穴、解穴。按十二劲法分:捞劲、灵劲、寸劲、钉钉劲、里钩劲、切背劲、篡劲、颤抖劲、根根劲。

两仪点穴功是传统内家拳中独有颤抖劲身法、劲法,此拳与一般拳法套路风格特点有所不同,它既有形意的刚猛沉稳、内外六合、快攻直取的特点,又有着丰富的柔中取胜的技巧。见招生力,柔内含刚,一动一静,瞬息间能产生穿透性极强的爆发力。同对方交手时发力用抖劲,拳速极快,对方很难避闪,身法更是轻捷灵活,功架朴实无华,实用技击性强,是两仪点穴功经典的入门套路。

两仪点穴功又称“神拳”“过气拳”,集天地日月之精华、会阴阳二气于一身,内蕴太极虚实之玄,外呈两仪八卦之机;宗法自然,招法奇特;疾如暴风,迅若闪电;至刚至柔,变化莫测。两仪点穴更是神奇,汇阴阳二气,聚无限能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不同力度击中对手任意穴位,阻断不同经脉而呈现不同症状,且无药、无法可解,而点穴者可一掌解穴迅即复原。制人而不伤人,决不是把人撞飞撞倒,而是原地崩溃。有一拳制人之威,又有一掌复原之能,堪称武林一绝。

 

两仪点穴绝技的三大特色:

两仪点穴功是中华 武术 中最讲实用的内家功夫,始终保持着古典武术朴素实用的特点,没有故弄玄虚。

(一)科学简捷——修炼 方法 科学简朴,见效快。

两仪点穴功是一种融搏击、点穴、强身、养生、健身为一体的功夫,其点穴功夫是“内劲”,有柔过劲、刚过点、九柔一刚、百蓄一放之说,其修炼方法不会对肢体造成伤害,练两仪点穴功夫者,手如常人般柔软,没有产生关节僵硬、粗糙、硬茧等现象。

(二)随心所欲——不受时间限制,随时都能够点穴。

两仪点穴功是将阴阳二气所聚产生的能量,可在寸间、瞬间发放,突然而猛烈,像核爆炸一样,爆发力、浸透力极强,不必按时辰来点穴,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够施行点穴术并能够手到奏效。功夫高者,能够一劲透多穴。

(三)仁心良术——制人而不伤人。

两仪点穴功扬禅、武、医奇功,集儒、释、道三家真谛,怀君子之心,行圣贤之道。两仪点穴功夫追求的是一招制敌,得理饶人,一招令对方原地崩溃,失去应战能力,而不是打伤、打残、打死对方,被点穴后,及时解穴(不需药物),一式可马上恢复正常。

两仪点穴博取众家之长,领悟于心而融会于技,使得两仪点穴功渐进精深。它还结合现代医学、经络学、易经、力学、哲学、内气功研究,解除了两仪点穴和解穴中诸多难解的经络穴位之谜,两仪点穴功夫日臻完善,武术威力更加强大,养生健身功能更加突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功法和套路练习,阴阳二气协调发力,可使练习者五脏六腑得到深层按摩,打通经络,激活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功能,强体健肾,治病疗伤。

2001年12月,在中国国际 文化 科技成果博览会上,两仪点穴功再次荣获“中华一绝”称号。原国家武协主席、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张耀庭欣然题词:“两仪点穴,名扬天下。两仪健身,中华一绝”。

2009年,两仪点穴功成功申报并被批准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仪点穴功本是中华武术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财富。因此,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拯救历史遗产是全社会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两仪阴阳气,强壮天下人”。将两仪点穴功夫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合道而行,天助人成。两仪点穴功夫正以全新的姿态、矫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点穴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多样的手法及其神奇的疗效为世人所瞩目。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学宝库熠熠闪光的瑰宝。王铁创世代是中医世家,并经几代人的相传至今,经过其不断的研究现代医学的盲点及点穴的独特疗法而发明了一种动物角做的工具及使用方法来解决患者的病痛。

  点穴疗法的作用机理

  1、调和阴阳

  点穴疗法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的。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经络脏腑到病因病机甚至于辩证施治,无一不包涵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

  中医学认为,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欲以及跌打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临床证候。治病的关键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阴平阳秘”,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点穴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找到症结所在和配合手法来完成的。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提高搞病能力;祛邪,就是去除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正气旺盛,邪气就不足以致病、假使正气虚弱,邪气就会乘虚侵入而致病,得病之后若正能胜邪,刚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点穴能通过手法来正气和祛除邪气。从而达到扶正去邪的功效。

  3、活血通络

  经络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经络与脏腑的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穴位上行手法以取得“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古代人发现地上与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成分,含有特定成分的水长期滋养当地的土壤。土壤的矿物成分达到一个特殊比例,会形成异常适合动植物生活的环境。这个特殊土壤,本称作龙砂。古代人甚至将这样的土壤入药治病。古代人通过实践发现这种特殊土壤极其滋养动植物生长,因此认为可以为人带来财富等好运,由此引发了古代人根据一些地势地形及动植物特征去寻找有龙砂的地区。从而形成了古代称为“阴阳风水学”的民俗学科,后人将此简称为“风水学”。将寻找龙砂称作“寻龙点穴”

就是用一定的办法和物证,来证实你所点的穴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平常所用的证穴方法有朝山、明堂、水势,乐山、鬼星、龙虎、缠护、唇毯等八种方法。 所谓乐山,就是穴星后面左右的山,他起着挡风的作用,所以有无乐山则穴真不真的说法,如果贴穴的乐山,成星体,如屏、如帐、如华盖、三合、玉枕、帘幕、覆钟、顿鼓等形状者,穴是非常贵的,但是乐山不能太高大雄耸,有欺压之势,嵯峨可怕之感,有此,当避开立穴,要切记,犯之必主凶败。

枕乐山之法如下;乐山在左,则穴在左。乐山右,则穴居右。乐山在中,穴居中。如左右俱枕乐山。可能结双穴,或结一穴居中,乐山近则依近,短则取长,少则枕多,以乐而推,一定不易。如果乐山高大压穴,就左山压穴,则穴居右,右山压穴,则穴居左,前山压穴,则穴归后,后山压穴,则穴居前,四周山背均平,穴居中心。 “点穴容易识穴难”。点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抚之。否则,如盲人看马。识穴必须认真准确,丝毫无差。具体练法是:

习点穴之法,必须先明确十二经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其具体练法是:取较坚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绘标出某一经的诸穴,循其经络点其穴位,每日三至五次,每次三至六回。熟悉之后,改为夜晚点之,继练月余。若能在暗处点中,初艺则成,可另换一经,依上法习之,依次增加。将人身全部穴位练熟后,可合并通练,练到能在暗处准确地点中全身诸经百穴者,功则已就。

人身之穴位占面积极小,所点击之面积只不过二三分也,所以初练时千万不可疏忽大意,误此为彼或误彼为此。练时应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着力应由轻到重,时间应由短到长,苦恒点练。

习点穴之法,无论制人或救人皆须身有真功,手有高技。否则,制敌人反而被敌所制,救人却反而贻误人。

古人云:点者出手暴客残 应指倒地一刹间 我若失技反被擒 他借我力杀人便 制人必先学救法 误伤良君可复原 能制无解非真功 还须从头把功练

习点穴法,虽力在指,但要牢记心与意合,意与力合,力与气合,手与眼合,技与巧合;阴阳归一,五行求本,本为力气;力气之本,仍为气血,气血密依;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顺血行快,血壮气充盈。所以,习点穴者还需增加营养以宜壮血,苦练气功以宜发力。

习点穴法,切要识透穴理。凡学者必须细心体会,随时习练,不拘形式,如床头、桌前、地边、途中等均可练。经常摸索点穴之理,依理推之,逐穴求之,必有所得。如气血之头在某时应在何穴,在某时经流何穴,始自何时几刻,又终止于何时等,皆须精推细摸,了如指掌。

习点穴之法,还须深知气血循行,行之某经是逆行还是顺行,是向上还是向下,是向左还是向右等等,都必须辨其明,知其详,方能得心应手,点之即中。若误其前后,或误其左右、上下,则都不能奏效。习点穴法,还应熟知人体诸经的血液循行轨道及其变化,血液循行在何时经何经络,注入何穴,顺逆凝滞,缓急多少等。

点穴之妙,在于选中穴位,击中要害,灵在眼疾手快,视其准,点其速,力之雄,无不妙也。百点百中,点中要害。若无真功,皆会点偏穴位,着手是空,不仅不能制对方,反而给对方开了一个缺口,被对方击中。空穴之意另有一说,即气未到,血已过。换句话说,就是未点在气血头上,任你指头上很有功夫,也难奏效。因气血之循行和气血之头所注入各经穴的时刻、路线,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习点穴之法应深知气血循行的路线及气血循行之头,方可点之即效,制服敌人。

前辈云:气血头者五枝也,上下两枝,左右两枝,正中前一枝。以正中一枝诸穴者,最为要害。出手点时,应视准而力猛,中者必应。气血还有正头和直头之说,气血正头为猛,气血直头为冲。其实都是指正中前一枝诸穴而言,仅说法不一。

歌诀曰:

点穴之妙在血头何时点打须追求 何时正头注何处

何时气血经穴流五枝血头须详辨 丝毫偏误不可有

更考时辰多幻变 悉知五枝血注头切记交手抢直头

若失良机命要休 劝君切莫忘练气点穴无气功白丢

习点穴法,应讲实效,其秘法有三:一则精悉经络、穴道和气血循行之理;二则深知气血流注与五行、天时的关系;三则熟读并牢记点穴诸诀。

习点穴法,还必须采用考问法,来验证自己所学之法。何者正,何者误,何者优,正者持之,误者改之,优者扬之。其考问之法有四:

1.考问穴位

制一木人,绘出人体全部穴位,用手指或教尺指点木人诸穴,学者一一答之。教者可先问致命穴,次问大穴,最后问小穴。也可先考问经穴,次考问经外奇穴,或任意考问。

2.考问经络

仍以木人考之。在木人体表绘出经络和奇脉,教者考学者:伤人者点何经络?此经络引连何脏?被点者当时有何症象?救治者用何手法、何药?效果如何?等等,逐经逐穴逐日考问。

3.考问人体之气血,诸穴与脏腑之关系

习点穴之法,必须深考人体的气血循行、肢体百穴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对气血某时循行流注何穴、路线,某穴与某脏某腑的生理关系,都必须了如指掌,对答如流,方能于出手点打时,选中要穴,百发则百中。

4.考问才德

拳谱曰:对于不守寺规与门外无德之门徒,概不传点穴之技,对一般徒众虽可授点穴手法,但切不可传致命要穴与制人之技。

历代武僧在授徒时都严行法规,慎重行事。凡对随徒未经十年之考查和具备高尚德行的门徒,概不传授点穴法技,亦免暴徒得技,损国害民。另对只有德而无真才的门徒,也不传艺,亦免半途而废或一知半解,无济于事,名损山门武威。对久经考问确为德才兼备的贤徒,定诚恳授艺,扶植成才。

良师教徒要严守三则:其一,平日与人交手不可乱点要害穴位。其二,遇到死穴,点时要有分寸,不可贸点;其三,持之以恒,刻苦研练,不可半途而废,困难再大也要坚持到最后成功。 点穴之法,不同于拳打脚踢,克敌制胜,全靠一指之功。劲有硬度,触于硬物,易于破伤皮肉,初学者,更是如此。奉劝初学练点穴之法者,不要心急,更不可无规乱练,应在良师训教下,循序渐进。

歌诀曰:

初习点穴莫心急循序渐进守规矩 不可无章乱点打

免得流血伤身体尊师训练即妙方 点穴真功名列一

习点穴者,经过对第一层功夫的学练之后,就要转入第二层功夫的学习,即指功。

1.点木物

初练时,宜在较软的物具上练,如桐木板、腐木等。其具体练法是:持金针指或金剪指缓缓点,每日三至五次,每次15~30下。三个月后,可逐渐加重指功的劲力,其点法由缓变猛,每日五至七次,每次30~50下。练三至五个月后,自感点指有劲而点物不痛时,可改为点练比较硬的木板,如杉木板、椿木板等。

2.点石物

经过一段苦练点木物之后,指端逐渐坚实,则可开始练指点石。以点指指端向平滑坚硬的石头上点练,点劲由轻到重,点时由短增长,点次由少增多。若感到指头疼痛或肿胀,可以酌情减力、减时、减次数,切不要终止练功。练至两个月后,痛苦亦能日渐消除。此时可换在较粗糙而无芒角的坚硬石头上点练,每天不少于300下。这样苦练三至五年可获显效。

3.点沙袋

袋中填入散沙,约一尺二寸厚,以点指点插之,每天点插360下。练功三年,倾出散沙,填入小石粒,约五寸厚,再练功三年,改填入铁砂,每天练点指单点380下;再练三年后,加至500下,继续练三年,再去掉铁砂,换成铁屑,加倍研练。铁屑多尖棱,易伤指头皮肉,特别当心。但也不能因受皮肉之苦而停止研练。古人云不惜流血痛,自能成真功,有志定成才,苦可育英雄。

练点沙袋之功,约时三年,以肉指点打土块、木材等硬物亦获奇效,若去点打人身,功效令人惊赞。

4.练顶劲

运一臂之全力,贯注于指端去按点硬物者,为顶劲也。顶劲的练法仍由软到硬。先运气变力,再点打其物。用力时,由轻到重,逐渐增之,至力尽而略停,继续进行。每天以300~500下为宜,天天点练,不可中断。

体弱者,可以戴指帽(用三层白粗布制成)点练,先点五谷、砂粒,再更换成腐木,逐渐变成点练硬木、墙壁、石头,甚至铁物。

5.练抓劲

抓劲即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并用抓点制人的功法。其法是以食指为中点的重力,大拇指和中指先抓后点,辅助食指去点抓制人的方法,亦有独特之处。其练法是:拇、食、中三指的末节向内稍屈,似鹰嘴状,形如圆椎,锐如枪矛,尽三指之力,紧紧扣之,用至全身锐力尽也。每日练抓握实物三至五次,每次100~250握。依此苦练三至五年,即可成功矣。

苦练此功成就,出手抓住对方要害部位,弹指用力,可将对方触处抓烂。初练者可先练抓土块、水果,有一定功夫后,再研练抓握砖头、石头等硬物。体弱或可练抓砂、球(用白布缝成球形小袋,内填满砂粒,缝好),每日二至三次,每次30~50握。体壮者可练抓木棒、铁杆、酒罐等(内装铁砂或铁片)。

以上所谈诸法,皆属外层功夫,点指非粘人身者,难以奏效,凡有志者亦非难之事。但闻有点打不着人身者而能制人的内层功夫,此功夫仅闻而未见实,闻之就感难,练成功夫则是难上加难,极难也。

练点穴功夫,有时亦有误伤或被别人无意致伤者,必须及时治疗,用药水洗之。如能在练功之前浸洗一次,可防意外。其药方是:生半夏、生南星、羌活、青皮、辣椒各30克,川芎、象皮、乳香、鹿角、茄皮、紫草、当归各45克,大附子、黄蜂窝各6克,川椒一两,鹰爪一对,青土120克,老醋五斤。

以上诸药,置砂锅内同煎去渣。放温时,将两手放入盆内浸洗之,待药汁生效,自感温气在体内如蚁行之时,出手擦干,然后练功。

此方可以防患,有舒筋活血和通络之功,有壮血益气和强髓健骨之能,为练点穴功夫的良方。适于练点石、插砂等外层功夫。

又方:凤仙花草一株,桑枝一两,桃树枝一两,鹿角一两,象皮五钱,红花、桃仁、赤芍各八钱,云木香三钱,青皮、广陈皮各三钱,草乌、川乌各四钱。煎法用法和效果同上方。

6.点打功夫

练点打之功,应结合认穴、识别经络、气血循行和气功等基础知识。先制一与真人大小高低、模样相似的木人,用墨法标明人体十二经络和常用穴位。其中致命穴、要害穴要用不同颜色标出,宜于点打(如三十六致命穴用红色,要害穴用**等)。但所标诸穴的位置必须准确,否则会导致错点部位,反而被敌所制的恶果。

其具体练法是:练点打者,先熟记穴位,面对木人,相距一尺二寸,任选一穴,出点指向木人标穴点打,然后检查是否准确。若无丝毫差位,再改点他穴,一一点打,遍至木人全身。此为一循,每日练点二至三循,练至闭上双眼,也能点准诸穴时,可转入点打。其法是:气沉丹田,运至全身,调精锐之气,贯注指端,对准木人要穴发指点打。用力时,先慢而后快,先轻而后重,出柔着刚,刚柔相济。持之以恒,必能成功矣。

初练者:每日一至二次,每次50~150下,练至三个月后,指若未破,证明得法,可增至每日三次,每次150~300下。

练点打之功,以每日早晨5~7时和晚间10~11时为宜,每天不能少于300下,中间可以适当修练。

诗曰:

点打奇功门秘传在少林 立志练真功该有苦恒心

一练硬功底气功乃根本 气壮推山河四两拨千斤

二练手指功平日须专心 先练指点土再练点桐椿

更练指点石 苦习五冬春后练点铁板 莫惧受苦深

食尽黄连苦英名树武林 练成妙指法秘诀在眼神

先练视点处 次练开穴门眼力练成准 暗室辨假真

夜间能点打白日千百准 气指眼之法点打武艺真

三十春秋苦 可得真功夫

歌诀:

点打要在点穴准常用三法牢记心 其一刻制一木人

经络俞穴详标真 黑黄红蓝穴分色眼了手疾点穴准

其二练气合崩劲 一气呵成火分金初开点打轻柔缓

刚柔相济循序进 其三墨室练点位白灰染掌寻穴纹

暗宅发指若点中 光日点打皆精准劝君练功莫怕苦

小树日久必成林

7.练眼力

在武术中极为重要,点穴法中也是如此。习点穴法不仅要精通点穴理法和点法,而且要深知眼力为点穴法之魁。眼力者,重在转动灵活,要在视移之锐,关在疾速了物。其练法有二:一是暗中练,最好在夜间,寻一寂室熄灯静坐。瞑目定心,默思室中各物之位置、形状,深思片刻,启目视之,验之是否正确。起初,多难奏效,耐心久练,启目百物活现,不差分毫。二是在室内吊一灯笼,灯内点燃蜡烛,以褐色纸糊之,练者坐而视之,逐次减其光焰,或逐次加暗灯纸的颜色,使灯纸变成深褐色或黑色,渐而无光。在此暗室中练点木人穴或识别室中之物。久而久之,再移至明室或旷野视物,皆可眼光四射,视清八方。若点打敌人,无不百发百中。此为眼力第一步功夫(也称外层功夫)。眼力第一步功夫,虽能在暗室中启目见物,但对渺渺小物,难以望见,唯练第二步功夫方能奏效(也称内层功夫)。眼力第二步功夫较第一步功夫难。其练法是:每天红日将出之际,于空气新鲜的旷野,面东而立,思意集中,以待日出。当太阳霞光射出时,练者从容闭气,静心稳神,开目定睛以视之。约一炊时辰,自觉眼眶中有一缕热气而生,这时须速闭双目,暗点木人之要穴,然后启目验证是否准确,并依此法每日暗点500多下。

若能在暗室中点准木人之穴,即可能练转珠功法。先运双目睛珠,向左右瞬烁,向上下滚珠,然后闭目片刻,依行上法,再启目频练转珠,由左向右,练有百次。约半年可觉转珠左右,自感眼视非凡,循转上下如流星泛花。尤宜每日清晨起床信步旷野,运气后闭目启目六合,开始珠转左右、上下各七十二度,行毕稍休,开眼再练,视后再瞬,瞬视各三十六次,皆功毕。依此法练至三年,即可在昏暗中辨物形位,明察秋毫。练成此功,启目点打对手,则可手眼相应,百发百中,无人比矣。 拳谱曰:

点穴妙法贵三功三层功夫步步生 唯有奇功第三层

十步之外制人痛若遇良师能解救 何如巧用轻和重

制服于人不伤命何需动手不留情

少林点穴法的第一、二层功夫,皆为普功,唯有第三层功夫技法较奇。凡练点穴者,在掌握第一、二层功夫之后,除认真研练,保持其技,永不退步外,还应苦练第三层功夫。

第三层功夫的要领是以劲推气,气变为力,远能制人也。

1.摧棉功

用棉絮制成胡桃大的一个圆球,放在室内一个木架板上,木架板与练功者胸部同高。练功者距架一尺三而立,右手握掌,运气三循,然后对准架上的棉球猛冲,每天300多下。当棉球能被冲拳所带的风吹掉时,练者可距架二尺,依上法冲拳。当棉球被吹掉时,再距架三尺远,依上法出拳冲之。若棉球能被冲掉时,可改为以拇、中、食三指相并而向前冲,以气推动棉球,每天500下,久久练之,约10~20年,可告功成,远能制人。

2.吹灯功

其练法与摧棉球功大同小异。取油灯或蜡烛点燃,置于桌上,练功者距桌三尺远站立,运气后向前对准灯焰冲拳。依上法退至丈余,冲拳后能灭灯时,改三指击练,直到指出灯熄,方为成功。

湛化和尚练功歌曰:

七十二艺武艺绝吹打功夫有妙诀 其一口吹小棉球

渐至增大到石铁若能口吹石滚动 接兵吹力似推雪

其二夜间吹蜡烛轻口一呼灯可灭 先近后远至三尺

日练吹灯五十诀久日苦练不中断 交手吹敌刹间灭

导读: 当我们突然遇到头昏脑涨、血压升高等急症时,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自己或别人遇到痛时我们能做什么呢?下面我就教你法治疗12种急症以及其他的养生吧!

法治急症

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见突然发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意外。其实,在此种既缺医又无药的紧急情况下,只要掌握几招非常实用的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就能为患者赢得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的宝贵时间。

1、治晕厥

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持续2~3分钟,一般会缓解。

2、治休克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压

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问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止呃逆

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3厘米处),至有酸痛感为宜,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就会停止。

5、止鼻血

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已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6、止呕吐

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约65厘米处)来止呕,以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7、止头痛

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的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3厘米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8、止胃痛

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穴(位于膝盖下约1 0厘米,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9、止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人体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10、止胆绞痛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续 右小腿的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2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11、止肾绞痛

肾绞痛发作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约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反复 3~5分钟,症状可得到缓解。

12、治便秘

便秘者在大便时倘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约65厘米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会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一会儿即可顺利排便。

中药内饮外洗巧

拥有洁白细嫩的皮肤是女性朋友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很多女性却为面部色斑、黄褐斑、雀斑、各种斑点等肌肤问题所困扰。学认为,皮肤的好坏是身体内在环境的外在表现,问题出在内而表达于外。因此,必须要内外同时,才会让面部肤色红润、细腻、光滑。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中药内饮外洗解决皮肤斑点问题的小方法:

白鲜皮10克,白蒺藜12克,当归12克,山楂15克,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将药液倒出,再加水毫升继续煎煮15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出,和第一次倒出的药液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之后再向药渣中加入清水1000毫升,煎煮后将药液倒出。等此次所得的药液温度适中后,用其洗脸,一天一次。这样内饮外洗,能够充分利用药力,尽快解决面部色斑的烦恼。如没有时间煎药,也可以用上述药物泡水,一部分饮用,一部分用来洗睑即可。

上面给大家提供的方法中,白鲜皮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疗的良药。现代研究发现其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白蒺藜有平肝潜阳、舒肝解郁、祛风止痒之效。凡因压力大、心情不好、气机郁滞所致皮肤问题,常用此药:当归人称“妇科之圣药”,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气血充足了,皮肤才能好,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山楂中含有苹果酸、维生素C、枸橼酸、果胶,可防止色素粒子积聚于皮下,还能使皮肤保持弹性。这样四味药组合在一起,内调外养,能让肌肤白里透红,令你做个健康美人!

需要注意的是,怀孕期间的女性不宜使用此方法。此外,皮肤好坏与心情、情志有很大的关系,规律、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心态平和,气血才能调和,皮肤也才会好起来。

中医 须辨证

治病或者养生,许多人乐于用。取一味或几味中药,置杯中,添入开水,盖上盖子,浸泡几分钟,就可以像平时喝茶那样饮用,这种被称作“代茶饮”的中药用法确实比方便得多。但有学问,不可不知。

选择合适的品种

由于中药品种多,来源广,加上质地、口味等不同,有些中药可以泡茶,有些则不能。通常可用于泡茶的中药有人参、西洋参、灵芝、杜仲、龙眼肉、枸杞子、陈皮、番泻叶、大黄、草决明、莲子心、生姜、胖大海、薄荷、乌梅、山楂、紫苏、罗汉果、青果(橄榄)金钱草、鲜佩兰、鲜藿香、西瓜皮、白茅根、桃花、金银花、槐花等,以体轻质松味甘淡的叶、花、果、籽及鲜品类药居多,而有些质硬、味苦、有毒、有 性之类的中药,如龟板、黄连、附子、辛夷等就不能泡茶用。泡茶原则上要选择经规范炮制后的饮片,有些甚至要切细片,果实类中药如罗汉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中药泡茶也须辨证

和煎剂一样,中药泡茶也要根据中药的性能,结合自身体质、病证、气候、时令等辨证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绝不可信手掂来。如胖大海性寒,可清肺热,利咽喉,清肠通便,对风热邪毒所致的咽痛、音哑、便秘有效,而对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所引起的咽痛嘶哑则无效。又如金银花是知名的清热解毒药,对夏季伤暑上火者比较适合,但对脾胃虚寒的人就不能用,滥用则会引起腹泻。此外,有些药可引起过敏,有些药可能伤胎,是特殊群体不能乱用的。为此,选药泡茶前,应听从医生指导。

中药泡茶要把握药味、用量及服法

一般而言,泡茶选单味中药最好,因治疗或病情等的需要,可以配方使用,但选药最多4-5味,药味太多则失去泡茶意义。泡茶中药的用量因药和用途而异,一般而言,鲜品药用量宜大,干品宜小;养生时用量宜小,治病疗疾时量宜大。比如陈皮,鲜品可用至12-20克,干皮6-10克即可;白茅根作为清火药,每次用10克,而治疗血热引起的出血证则需30-50克。此外,饮用药茶,多主张温服、频饮不拘次,每日一剂。特殊情况可灵活变通。

此外,关于中药泡茶的时间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据药物的质地而定,通常3-5分钟即可,但必须用开水、沸水浸泡。

温馨提示: 也许你在健康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想要多掌握一些急症的小知识,但人在慢慢变老,我们的身体以及家人的健康都会渐渐受危胁,所以趁现在赶紧学学这些方法吧!

中医小

《武林外传》中白玉堂就凭一招“葵花点穴手”成为江湖第一大盗;《笑傲江湖》里面令狐冲如果不是点穴定住陆大有,陆大有也不会被劳德诺杀死并抢走《紫霞秘籍》,栽赃陷害令狐冲。

《少林拳术秘诀》中记载:张三丰发明七十二穴点按术,又称内家拳高手张全一创明点穴法。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也有记载王征南“凡搏人皆以其穴”。这些证据却无法证实真的存在“点穴”的功夫,毕竟这只是时人的道听途说,真假难辨。

虽然不知道“点穴”功夫的真假,但是就算是假的也有其原理,不然就不会让人信服。“点穴”的原理是什么?点穴术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说。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其上遍布穴位,大约有360多个。

点穴使人无法动弹有可能就是穴道连着手脚的经络,使流通不畅,人短时间动不了,原理就如同瘫痪,半身不遂一样。

脏腑点穴法的施治方法

脏腑点穴法注重“医武结合”,施治时,以心达意、以意领气,力发肘底,贯于指端,通过明理辨证,运用“调”、“补”、“泄”等基本方法,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