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只当了几十天君主,为何说他墓完美展现了2000年前西汉的真实面貌?
之所以我们认为从海昏侯的坟墓之中,就可以看出西汉的真实面貌,这主要是因为海昏侯刘贺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王侯,他是一个从皇帝位子上被推下来成为了王侯的人,而曾经作为皇帝的他的坟墓却还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来操办的。因此可以说海昏侯墓是海昏侯刘贺在同时代人物之中最豪华的坟墓之一。而在开发海昏侯墓的5年之中,考古学家一共挖掘出了350多件金器,可以说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发掘到金器最多的一个坟墓。
除此以外在海昏侯墓出土的还有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数以千计,而五铢钱也是有10余吨近200万枚。墓中的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上的花纹也是惟妙惟肖,青铜镜上更是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等等,这些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
而在2016年8月30日的时候,专家更是在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失传已久的竹书《论语·知道》篇。而在《论语》中发现《知道》篇,这很可能是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我们可以把他完全释读出来,那么这在整个学术界无疑将是一个让人震惊的发现!
而且在我看来,海昏侯虽然被人从皇帝的位赶下去了,但是他却是可以享受着如此丰厚的死后墓葬,也是不枉他这一生了。更何况,海昏侯刘贺与其他大多数失去皇位的皇帝相比,已经是好很多了!
2019海昏侯墓最新消息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园墙、门阙、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
海昏侯墓的发掘和研究过程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部门立刻对该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历时5年多,考古工作者一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
海昏侯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墓园的考古发掘有10余家单位跨学科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了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所有发掘工作都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为今后大遗址的保护展示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12月15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棺进入清理阶段,主棺将整体“打包”至附近实验室,多证据指向墓主为汉武帝之孙刘贺。
2016年1月15日,整体提取到实验室。
2016年3月2日,专家组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确认墓主为汉废帝”刘贺。
2016年5月5日,海昏侯刘贺墓主棺已进入后期清理阶段,“刘贺”字样私印、头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层文物已提取。考古工作者在提取完敷面后发现了刘贺的牙齿。从数量上看,刘贺牙齿保存较完整,根据之前的考古经验,有较大几率在刘贺口中发现玉琀。下一步将进行刘贺牙齿、腰饰、琉璃席等文物的清理工作。“由于棺体受重压变形,刘贺的上下齿紧密咬合在一起,牙齿上方还能辨认出小部分鼻骨痕迹。”
考古工作者正研究牙齿的“打开”方案,而刘贺牙齿的有关数据已送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古DNA检测;并提取了刘贺上肢、下肢遗骸的少量样品标本,做体质人类学方面的检测,为揭示其与墓园其他成员关系提供依据。
2019年3月12日,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文书档案库曾出土5200余枚简牍,负责这批简牍文字释读工作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近期公布阶段性成果。研究人员辨识出千余枚竹简上记载了一种名为“六博”棋的行棋口诀,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汉代的社会风尚乃至兵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海昏侯墓主人是谁:2016年3月2日,正式确认墓主人为汉废帝刘贺。
2019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
2019年2月报道,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包括《诗经》、《礼记》类、祠祝礼仪类、《论语》、《春秋》经传及《孝经》等。
海昏侯墓怎么证明是刘贺的墓:三大证据
证据之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信。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之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证据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2011年,在江西的民间文物市场上,有人突然出售一件非常罕见的物件——一条纯金的金龙。如此罕见的物件一出售,偌大的文物市场无一人敢问津;古玩行的朋友都知道,“龙”在古代代表帝王,金龙这种物件必然是古代皇家的东西,一旦这物品来路不明,后果非常严重,因此“金龙”出售后,却无人问津。
金龙卖不出去,这消息很快在当地文物市场传开了,早在2011年3月份,南昌新建区观西村村民在当地一个叫“墩墩山”山坡上已经发现了盗洞,当地村民上报之后很快引起文物部门的注意。
后来根据考古专家考察,此盗洞已经挖了14米多深,盗墓贼已经将盗洞打到主椁室的椁板上,仅差“巴掌大的距离”就能打穿主棺。
然而,盗墓贼不仅锯开了顶椁板,而且还沿着两个单元椁板的交接处一直据到了底椁板都未能找到任何陪葬品。
难道这座大墓中没有陪葬品吗?
错了,根据后来的考古发掘,这座大墓不仅有大量的陪葬品,而是陪葬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当丰富奢侈。
根据考古专家后来的考证,盗墓贼挖掘的盗洞距周围的陪葬品也就几公分,只要稍微打歪一点,大墓中的陪葬品也就被盗墓贼给**走了。
既然这座大墓中有数量众多的陪葬品,为何盗墓贼没有挖掘到这所大墓的陪葬品?
原因在于这所大墓的主棺位置的位置不在大墓的中心位置,主棺的位置在于主棺室的东北角,正常情况下,主棺的位置都位于棺室的正中心,盗墓贼从封土的正中心垂直往下打盗洞,因此当盗墓贼打到这座大墓的主棺室正中心时,未找到任何陪葬品。
根据当地记载,公元318年豫章郡大地震,地震导致水位变化,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都被淹没,这所大墓也因此塌陷,后来主棺的位置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慢慢的发生了偏移。
另外一种原因也可能是大墓主人故意这样放置的,原因就在于防盗,这所大墓的主棺室并不是一个大单间,而是由两竖一横3层椁板隔离成为6个单元;主棺的位置在于主棺室的东北角。
这所大墓从2011年开始正式发掘,前后历经5年,这座大墓终于发掘完毕,这所大墓出的各类珍贵文物达到一万余件。
其中出土的有整套的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以及众多的伎乐俑等等;五铢钱共10余吨以及大量的青铜器和宝石。
其中最奢侈的部分还是位于主棺柩的外棺和内棺之间的金器,其中金饼96枚、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另外还有金板20块,这座大墓中出土的金器达到470多件,总重量超过110多公斤,其丰厚的陪葬品让现场的专家顿时吃惊。
陪葬品如此奢侈的大墓,这所大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
考古人员经过5年的发掘,最终确认南昌西汉海昏候大墓的墓主人正是第一代海昏候——刘贺的大墓。
为何讲这座大墓是刘贺的大墓,其中有三个原因:
第一、 玉印上刻“刘贺”二字。
考古人员在开启内棺后从墓主人遗骸的腰部位置发现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着“刘贺”二字;在汉代,印章是常见的陪葬品之一,一般都放在墓主人身边,是判断墓主人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第二、 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人员从墨书字迹上,读取出:“南海海昏候臣贺、元康”等字,
“贺”指的就是第一代海昏候刘贺;元康是汉宣帝的年号。
第三、 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海昏候和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的副本,经过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等字样清晰可见。
刘贺,汉武帝的孙子,汉昭帝去世后由于未有子嗣,刘贺被大将军霍光扶上帝位,但仅仅当了27的皇帝,就被霍光给废黜了,传闻刘贺在位27天做了很多坏事,刘贺被废黜帝位后先贬到山东昌邑,后又贬到江西海昏,一生历经王、帝、侯的跌宕,被贬后,刘贺最终郁郁寡欢而终。
海昏侯墓出土的考古文物许多,可是许多文物例如车马具、乐器等,并没有多特别之处。假如说起与众不同,个人觉得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金饰。海昏侯墓共出土金饰478件,总计115KG。其中还有金饼3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是中国古墓考古发觉金饰总数较多、类型最全的一次。其中最有特点的是麟趾金、马蹄金和初次集中化发现的“上”“中”“下”符文,四枚金饼里的“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也证实了汉朝的酎金规章制度。
第二种是里耶秦简。与器材型制的比较稳定不一样,里耶秦简参考文献的传承具备多元性,文字记录可以为大家体现许多新型材料。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竹简书及其近百枚木牍,目前尚未所有梳理结束,从基本清除的情况来看,具体内容大约包含史记、周易、礼记、古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签牌、奏牍等八类。在其中《论语》有可能是消亡的《齐论语》,《易经》与传奇世界《易经》具体内容区别比较大,也有古医书,比马王堆汉墓帛书《天下至道谈》的“八道”提升“实虚”变成“十道”。
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5000数枚竹简书,其中还有60数枚是“房内”简。据现阶段释读状况得知“房内”简各自提到“八益”“七损”“十势”“十修”与“十道”。房中术仿佛在汉朝的皇室间比较流行,例如马王堆竹简书 中也有《天下至道谈》、《合阴阳》,在西汉时期,这属于养生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互联网流传海昏侯墓出土了《史记》,其实就是考古工作人员受采访的外挂字幕弄错了。在其中并没发觉《史记》,发现的仅仅《礼记》罢了。海昏侯墓发现后前后左右共要花10年时间挖掘,在其中出土文物接近千件,特别是有三件文物尤其与众不同,可以这么说填补了人类的历史空缺。
西汉海昏侯大墓的出土,掀起了我国考古界的一次轩然大波,墓中出土的文物数量繁多,并且极为珍贵。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为一代王侯级的墓葬,海昏侯墓居然没有出土一件丝织品,这不免令人感到十分奇怪。海昏侯墓内的丝织品究竟去了哪里?墓内丝绸消失的背后,又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我来为您揭秘: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人正在进行盗墓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文物部门立刻联合警方前往现场调查,并对该地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最终在地下发掘出一座西汉时期的大墓。
据考古专家称,此次考古考古工作共勘探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于地下所发现的古墓属于王侯级别,墓志铭显示其墓主人系西汉著名人物海昏侯刘贺。海昏侯刘贺墓中豪富无比,出土文物达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器、银器、青铜器、玉器、帛书、乐器、兵器等等,仅仅是出土的五铢钱,便堆叠的如小山一般,需要用“吨”来进行计算。
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的亲孙子,曾经被封为“昌邑王”。后来经过霍光的推举,刘贺正式登基称帝,成为统领一国的国君。然而奇怪的是,仅仅27天的时间,霍光便以刘贺犯下1000多条罪状将其撵下台,贬谪为海昏侯。刘贺是西汉时期的传奇人物,更是当时的皇亲国戚,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贺墓中既然存在数不清的财富,丝绸品也应该数量繁多,可是为何考古专家们没有发现这些珍贵的文物呢?
提出这一问题的专家们,并非只是个人臆断,而是存在相当靠谱依据的。在汉朝时期,曾经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制度,名为“赙赠制”,即在皇亲国戚去世后,皇帝需要从国库中进行拨款,作为一笔安葬抚恤费,令这笔财富为亲人陪葬。据史书记载称,当时皇帝为亲戚发放的丧葬费,都是一笔笔巨款,不仅如此,除了金银之外,其内还包含大量的丝绸织品。
《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记载:“寿立三十一年薨,自永初已后,戎狄叛乱,国用不足,始封王薨,减赙钱为千万,布万匹。嗣王薨五百万,布五千匹”。也就是说,在西汉时期,皇帝对于赙赠制度十分重视,以至于在国库空虚的时候,仍然未将此制度取消,而是酌情减少赏赐的规模,但其数额仍以百万、千万计,铜钱与布的数量比例也在1比10左右。众所周知,刘贺去世时正逢汉宣帝刘询执政,而刘询正是刘贺的侄子。既然叔叔去世,刘询无论是出于亲情还是祖制,都要给予其赏赐,所以海昏侯墓中丝绸织品的数量必然不菲。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海昏侯墓中只存在堆积如山的铜钱,丝织品究竟去哪里了?直至后来,考古专家们才发现,原来海昏侯墓中大量的丝织品,应该与其本身存在的盗洞有关。
刘贺大墓在建造的时候,其密封性能十分良好。原因就是其椁侧板与墓壁之间,采用了砂、木炭、粘土混合分层夯筑的方式建造。加之在主椁室内分别安放不同的灯具,封土前曾经被点燃照明,其过程会消耗掉墓内大量的氧气,如此完美的密封条件,无疑完全具备了纺织品和服饰防腐的必要条件。
不过遗憾的是,在公元318年时,豫章郡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地震,致使整个海昏县都淹没于鄱阳湖中,当地民谣中的一句“沉海昏,起吴城”,说的正是此事。海昏侯墓室有很大可能性,在此次地质变迁中被震塌,引发湖水浸入墓室,致使丝绸制品被尽数浸泡。更致命的是,随着地质不断变迁,在公元900年前后的五代时期,海昏县居然又重新浮出鄱阳湖水面,吸引数名盗墓贼光顾。如今在海昏侯墓椁室的西北角,存在一个圆形的盗洞,而此处所对应的位置,恰好就是衣笥库,也就是装载丝绸织品的地方。
丝绸本身就是一种生物蛋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暴露,其氧化程度会被大大增加,硕大的盗洞令墓内外联通,不仅带来了空气,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霉菌,因此海昏侯墓中未能发现丝织品,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们的确已经彻底腐烂掉了。
海昏侯刘贺大墓的发掘,虽然未能找到丝绸织品,略带些许遗憾,但是我们却仍然感到庆幸,毕竟眼前所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最后我们只能以一句对联结尾,用以致敬“残缺的海昏侯大墓”。上联: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地阔;下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
夺目的黄金、完美的玉器、华丽的车马、海量的钱币,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数量众多、价值巨大的文物,让世人对这位西汉列候生前的奢华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这份奢靡的背后,却是刘贺充满悲剧的一生。
一、出身富贵说起刘贺的一生,那简直就能用传奇这个词来形容,他的一生大起大落,5岁袭爵,19岁当皇帝,27天后被废,后来却又被封为了海昏侯,年仅33岁便早早去世。即便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难以找到一个像他这样经历丰富又极具悲剧性色彩的王族成员。
海昏侯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孙子,奶奶还是武帝曾最为宠爱的李夫人,可以说出生时就是含着金汤匙的。不过可惜的是在刘贺5岁时,他的父亲昌邑哀王刘髆就死了,他因此继为昌邑王。
如果能以昌邑王的身份平淡地度过一生也算是件幸福的事,毕竟其封地在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那里物产丰富、商业发达,还有先进的冶金工业,可以说是不愁吃穿且极具荣华富贵。
二、阴差阳错但戏剧的是,刘贺19岁时,比他大两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突然病死,而且没有子嗣。当时掌权的权臣霍光思来想去就将刘贺征召至朝廷,而刘贺就阴差阳错从昌邑王成了汉朝第九代皇帝。但刘贺在位仅仅二十多天,他就被赶下皇位,贬为庶民,可以说是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大起大落。
在海昏侯墓没有出土的时候,史书上记载刘贺被废是因为行为放荡,在位期间做了一千多件荒唐事。但当其墓葬被发掘之后,人们才惊觉此人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此人可能并没有历史记载那样放荡形骸。海昏侯大墓的出土,一定程度上洗刷了刘贺的黑名。
海昏侯刘贺只当了几十天君主,为何说他墓完美展现了2000年前西汉的真实面貌?
本文2023-10-05 21:38: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