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哪些?(希望较全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2收藏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哪些?(希望较全面),第1张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先秦的史籍。

《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

《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以上只是部分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还有部分史书未列举出来,如果需查阅全面的历史古籍,可咨询相关历史专业人士或者查询历史类资料。

对于古代王朝的封建历史,我们都是通过史书上的记载而知。当然,有时候史书也会出现纰漏,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资料来查证,得出最接近真实的历史。

在2002年,考古专家们曾在湖南境内发现了一古井,下面竟然埋藏着大量秦朝时期的秦简。这批秦简埋藏了重大的秘密,将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也揭露了一个重大的秘密!

因此,秦朝的历史或许也将改写,各位,你们知道这批秦简埋藏着什么秘密吗?

众所周知,在公元前221年时,中原河山归为一统,秦始皇嬴政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帝。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为国家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例如统一货币及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让秦朝各方面实力都与日俱增。

不过,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却仅仅延续了十五年的时间,着实让人感叹。而秦朝留于后世的史料文献也非常少,这都是由项羽的莽撞造成。

当年,在攻入关中之后,项羽一怒之下放了一把火。也就是这把火,不仅烧毁了秦王朝的奇珍异宝,也让许多古籍文献化为了灰烬。对于后世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但是到了2002年时,湖南境内传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里耶城发现了一口千年古井,出土了三万六千多枚秦简。这消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数考古专家想要到此一探究竟。“里耶”是土家族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开拓土地。其实早在六千多年前,里耶这片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只不过那时里耶还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所以人口较为稀少,发展不起来。

2002年的6月,高温季节,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带来了上千年前的历史遗迹。里耶城的一处河滩上,被暴雨冲刷出了一口古井,井口非常宽阔,形状为正方形,深度大约有十七米。

据专家们推断,这口井应该是修建于战国晚期之时。这口古井自然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工作人员回想起里耶城曾经也挖出过一些古代文物,便怀疑这古井下也可能有古代文物,立即联系了考古人员。

考古专家到场之后,经过一番勘验,随即表示确定井下有文物。

此时,大雨依然下个不停,雨水下渗得厉害,若不赶快进行挖掘,井下的文物恐有不可逆转的损毁。于是,考古人员们冒着雨,开始了挖掘工作。随着一层层淤泥的挖开,一些木片出现在人们眼前。

工作人员越发激动,这一次挖掘很可能会填补某些王朝的历史空白。兴奋之下,工作人员越发卖力。第一天,考古人员就挖出了三百多枚木片,上面还写着一些文字。例如日期、地名等等。

挖掘工作进行到最后,工作人员一共挖掘出了三万六千多枚木片,古籍上万册。因为这口井挖出了这么多重要文物,后来也被人们称之为“中华第一井”。

这些木片其实就是秦简,历史价值极高。为什么这个偏僻之地会埋藏有这么多秦简呢?要知道,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楚国人的地盘,而且这“里耶古城”还是楚国的一座军城堡。

但是后来秦楚双方交战,秦军大胜。无奈之下,楚国国君顷襄王只得被迫出逃。虽然楚国国君已经仓皇而逃,但是楚人并没有忘记这份仇恨,并且将这份耻辱藏在心里,发誓要灭掉秦国。

因此那时曾盛传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之后,楚人依旧充满复仇之心。到了秦末之时,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形成强盛之势。

这时,楚人复国之心更加强烈。因此,楚人陆陆续续回到了里耶城。此时,驻守这里的秦军匆匆逃亡,根本无心应战。一些士兵在逃跑前将大批秦简扔进了这古井里,并且还想一把火将其烧为灰烬。

所幸,古井很深,井底氧气不足,大火才没能烧起来,这从出土的秦简中有部分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可以看出。正是因大火烧不起来,这批秦简才得以保存至今。又是一场暴雨,这批秦简才得以重见天日。

这批秦简没出土之前,我们对于秦朝的了解是非常少的。而正史中对于秦朝的记录更少,连一千字都不到。可想而知,这一大片空白后人是多么想要填补。

而发现的这批秦简,正好能极大的填补这一份空白,可见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因此,专家们对这批秦简也是相当的重视,有些秦简被放进博物馆中,供展览之用。更多的秦简则是被存放于库房里,受到良好的保护。

根据已研究过的秦简,专家们有了两项重大发现,得以填补秦朝历史的两处空白。第一项重大发现是,这批秦简中记录有“世界上最早的乘法表实物”的内容。也就是我们从小背诵的“九九乘法表”。

现有的史料就曾记录过,在春秋战国之时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这一乘法表,只是没有发现佐证而已。但是现在,这篇秦简的出土就记录了一份乘法表,这就是最好的佐证,专家们对此也是激动不已。

第二项重大发现就是关于秦朝的祭祀事宜。秦简中有这样的记载:在进行祭祀活动之时,人们会事先准备盐、母羊、猪肉以及酒等物,以供奉先农。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祭祀的物品最后不是被烹煮食用掉,而是被朝廷拿去卖掉,以换取钱财。

2002年6月,秦简出土。同年的11月,里耶古城就被相关部门增补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事之快,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保护文物的决心和态度。

尘封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是时候重现于世人了。不知道在未来的时间里,还会有怎样的消息爆出来呢?各位,你们猜猜看这批秦简还记录有哪些事情呢?

湖南古代的时侯是长沙国。

长沙国,西汉时期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封国;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辖境承袭秦代长沙郡和黔中郡辖境,将秦长沙郡治所“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 汉朝开国功臣吴芮由衡山王改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最初将长沙王的封地(长沙、黔中)称为长沙国,长沙国下辖若干个县。最初也由长沙国藩王长沙王治国,拥有行政权、官吏任免权。

削藩集权后,长沙王的封地逐渐缩小到长沙一郡,与郡几无差异,长沙王“唯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而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下至县令、长全部由朝廷任免。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汉高祖刘邦正式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后,西汉时期在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的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即“郡国制”。

与西汉王朝的命运相始终,长沙国自前202年始封至公元7年废除,存在了200多年,又先后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扩展资料:

湖南历史沿革:

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类活动。距今12万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百越一支)之地,据宁乡县、安乡县、津市、澧县、道县和平江县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证明,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种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就开始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

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苍梧,洞庭二郡。

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

西汉初期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

三国时属吴国荆州,置昭陵郡,为荆南五郡;

西晋时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江州;

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

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主要在荆湖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

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

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立湖南省,下设长宝道、岳常澧道、辰沅永靖兵备道、衡永郴桂道四道,道下为府,直隶州(厅),府(州)下为县 [10]  。雍正元年(1723年)设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

中华民国时,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民国三年(1914年),湖南省设湘江道、衡阳道、武陵道、辰沅道四道,道下辖县。

民国五年(1916年),10月,省府裁撤武陵道  ,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11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4县划归辰沅道。湖南省分为三道,湖南划分的三道一直延续到道制撤消。

民国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湖南省划为九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市、衡阳市两省辖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以前,湖南省有2市、10行政督察区、77县,湖南省政府驻长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设置长沙地级市、1956年设置株洲地级市,以及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 。

截止2017年9月12日,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3个县和7个自治县。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长沙国

-湖南

若仅是史籍的话,现存的史籍中包括: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先秦的史籍主要有:《尚书》、《礼记》、《春秋》(《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五家传:《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还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如《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

除史籍外,像《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还有《山海经》这类的地理典籍

挖出了大量秦朝时期的秦简。而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它是继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在这些秦简中发现了史书尚未记载的“洞庭郡”以及令西方都震惊不已的“九九口诀”。而记载着“九九口诀”的时间要比西方早上千年。西方一致认为九九算术来源于阿拉伯或者古印度,而非中国的战国时期。因此,秦简的发现,能够改变秦朝的历史。

众所周知,时间并不会倒流,我们要想知道关于过去的历史,那么只有通过前人留下来的史书或者文物古迹来查看究竟。

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古书上所记载的事迹,因为古书虽然是根据历史事件来记录的,但我们却不能保证记录人在记录时不会加入主观因素,也不可能保证记录人没有被统治者要求更改事实,而这些都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在我们的认知里,秦朝之后就是汉朝,但是在2013年时,湖南出土了一枚竹简,竹简上面的内容就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其内容不禁让人怀疑在秦汉之间还存在有另外一个朝代。

2013年,某开发商正在益阳市赫山区三里桥铁铺岭社区兔子山施工,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无意之间发现了古代文物。该开发商上报情况之后,考古专家随即赶来查看,考察之后发现该遗址是三国之前的,这为考古学家研究益阳三国之前的历史非常有帮助。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抢救性发掘,一共发现了16口古井,古井的平均深度大约为9~10米,井中放有大量竹简。考古学家们挖掘了其中的11口古井,出土的竹简约有15000多枚。经过研究,考古学家发现这些竹简是益阳县衙署档案和公私文书,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比如人口、赋税、土地以及律法等。

在这些竹简中,有一枚竹简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挖掘的八号井中有一枚竹简上面写有“张楚之岁”四个字,它的意思为“张楚时期”,即类似于我们通常称呼某一个时代的方式,比如“汉朝时期”。如果这是偶然出现的名词也不至于让考古学家们惊讶,但是除了在此竹简中见到这四个字外,大家在《五星占》中也发现了这四个字。

由此判断,“张楚”极有可能是一个政权的名字,但是倘若其为某一个政权,那么为什么有关它的记载这么少,甚至几乎没有呢?而且不论是在《史记》还是在《汉书》中,有关“张楚”的记录只是极为简略的介绍,并没有详细说明。

《史记》中是陈涉建立了“张楚政权”,其中“张楚”的含义为“张大楚国”。另外,楚在先前被秦所灭,记录为“楚已弛”,而陈涉建立大楚,则表示的是相反的意思,所以用“张”字,这里的“张”并不是一个姓氏。此外,陈涉吴广起义时,益阳也曾响应过他们,而且为了表示益阳与其站在统一战线,还沿用了“张楚纪年”,新发现的竹简也就是在那个时期被投入了古井之中。

在《史记》中,陈涉并不是楚国人,而是秦国人,《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并没有什么大的背景,但是他却说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样的豪言。其实陈涉当时虽然是农民身份,但是他也是落魄的小贵族,骨子里还有着宏大的理想。

陈涉有着优于常人的见识与胆魄,当时的百姓在秦朝的统治下,生活苦不堪言,赋税徭役太过繁重,就连陈涉自己也被严苛的秦朝律法所累,差一点丢了性命。

之后陈涉以“天下苦秦久也”的理由揭竿起义,号召大家推翻秦朝苛政,百姓们对秦朝统治早已心怀不满,所以陈涉发起反抗之后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陈涉最初发起起义的地点是在之前的楚地,因此在之后建立政权时起年号为“张楚”。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推断陈涉建立的这个政权并不是楚国“复辟”,而是一个崭新的政权。

在“张楚”政权正式建立之后,当时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他们也打着“张楚”的旗号揭竿而起。历史中著名的反秦领导者,比如刘邦、项羽、彭越等人都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可见“张楚”的势力范围非常广泛。从这个角度出发,张楚确实可以称为一个王朝,毕竟这个政权被很多人承认和支持。

另外除了新出土的竹简中记载有“张楚之岁”外,考古学家们还在《五星占》中发现了“张楚”的年号,只是“张楚”政权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尽管如此,陈涉在很多“反秦人”眼里,他还是一名勇敢者、还是一位英雄,其中刘邦就视他为榜样,在汉朝建立之后,刘邦还将陈涉封为“隐王”,可见其影响之大。

根据史书记载,陈胜吴广是由于雨天延期,所以才要被斩首,然后两人不满秦朝法律的残酷无情才开始起义,这场起义也成了秦朝灭亡的导火索。但是随着在现代湖南发现了神秘古城,出土3万竹筒。专家们开始激动了,他们为何要说秦始皇被误解千年呢?竹筒上到底记录了什么呢?

第一,秦朝的法律宽松。

在发现的竹简中记载的秦朝对于服役之人出现延期的惩罚方式和历史中所记载的并不一致。据竹简中所记载,服役的人如果出现延期,则根据原因进行惩处。对于延期在三天之内的不做惩罚,超过三天少于五天的则口头警告,六天到十天就加重徭役,如果遇到雨天时期也不惩罚。 由此看来,秦朝的律法是比较宽松的。

第二,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相矛盾。

在史书上的记载说陈胜吴广是因为雨天延期,所以按照秦朝的律法要被斩首。但是根据出土的竹简上面所记载,如果是由于雨天而造成的延期是不会接受惩罚的,那么这一说法就和历史记载出现了矛盾。

第三,注重基础生活建设。

在出土的竹简中还提到了,秦始皇非常注重百姓们的生活基础方面的建设。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专门针对百姓们的医疗教育以及租田完整系统,专门为百姓的生活服务。而且在教育方面,他们还在竹简中发现了比现在还要完整的乘法口诀,里面不仅涉及到了整数,更是涉及到了分数。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哪些?(希望较全面)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