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5浏览:3收藏

苍术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苍术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苍术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医学入门》卷七:苍术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二七九:苍术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苍术丸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朱氏集验方》卷八引《鸡峰》:苍术丸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85 注意 86 摘录 9 《普济方》卷一五六引《经验良方》:苍术丸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瑞竹堂方》卷二:苍术丸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妇人良方》卷四:苍术丸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15 注意 116 苍术丸的临床应用 117 摘录 12 《医学纲目》卷二十二:苍术丸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医便》卷一 131 苍术丸的别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各家论述 137 附注 14 《摄生众妙方》卷五 141 组成 142 功效 14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本事》卷三 151 苍术丸的别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附注 16 方出《续本事》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二二五 161 组成 162 功效 163 主治 16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66 附注 17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171 组成 172 主治 17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8 《朱氏集验方》卷九 181 组成 182 主治 18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9 《普济方》卷二一八 191 组成 192 功效 19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204 制备方法 21 《济阳纲目》卷四 211 组成 212 功效 213 主治 21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16 附注 22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221 组成 222 主治 22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2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苍术丸 1 拼音

cāng zhú wán

2 英文参考

Atractylodis Bolus

3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苍术丸

31 处方

云苓120克 白芍药(炒黄)120克 炙甘草30克 川椒(去闭口者,炒出汗)小茴香(炒)各30克 厚朴90克(姜汁炒)真茅山苍术240克(米泔浸一宿,切,炒)破故纸(酒浸一日,晒干,稍香)120克

32 制法

上药研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祛寒化湿,健脾止泻。主寒湿困脾,泄泻久不愈者。

3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清汤送下70~80丸。

35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4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苍术丸

41 处方

制苍术2斤,神曲1斤。

42 制法

炼蜜为丸。

43 功能主治

腹中虚冷不能食,食辄不消,羸弱生病者。

4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汤送下,日3次。

大冷,加干姜3两;腹痛,加当归3两;羸瘦加炙甘草2两。

45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5 《医学入门》卷七:苍术丸

51 处方

苍术1斤(用童便、酒各浸半斤,过1宿,晒干,为末),白茯苓6两。

52 制法

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

53 功能主治

健脾燥湿,壮筋明目。主

5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

55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6 《普济方》卷二七九:苍术丸

61 处方

苍术(米泔浸,去皮)、何首乌半斤。

62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疥癣。

6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空心酒送下。

65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九

7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苍术丸

71 处方

苍术1两,黄连(去须)1两,当归(焙)1两,诃黎勒皮(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半,吴茱萸(汤洗,炒干,称)1两,艾叶(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龙骨2两。

72 制法

上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气痢,瘦弱,诸药不效者。

7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日2次。

7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8 《朱氏集验方》卷八引《鸡峰》:苍术丸

81 处方

苍术不拘多少(米泔水浸3日,逐日换水,候满日取出,刮去皮,切片,晒干,慢火炒令**,细捣末)。

82 制法

每一斤末,用蒸过茯苓半斤,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乌髭须,驻颜色,壮筋骨,明耳目,除风气,润肌肤,久服令人轻健。主

8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或临卧温熟水送下。别用苍术末6两,甘草末1两,拌和匀,作汤点之,下苍术丸妙。

85 注意

忌桃、李、雀、蛤及三白。

86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八引《鸡峰》

9 《普济方》卷一五六引《经验良方》:苍术丸

91 处方

苍术1斤(4两酒浸,4两米泔浸,4两醋浸,4两青盐水浸,冬5日,夏3日,如数分作4份,用椒1两炒1份,破故纸1两炒1份,用黑牵牛1两炒1份,用茴香1两炒1份)。

92 制法

上炒讫,除去拌药,只留苍术,为末,醋面糊为丸。

93 功能主治

养肾水,顺气疏风。主腰脚湿痛。

9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空心温酒或盐汤、热水任下。年50以上,加沉香1两,楠木香2两,巴戟2两(酒浸2宿,去心)。

95 摘录

《普济方》卷一五六引《经验良方》

10 《瑞竹堂方》卷二:苍术丸

101 处方

苍术1斤(用泔浸,去皮,切作片,用生葱白1斤切碎,加盐2两同炒,苍术**为度,去葱不用),川椒(微炒)4两,白茯苓(去皮)4两,小茴香(微炒)4两。

102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03 功能主治

明目,暖水脏,补益。主腰腿疼痛,小肠疝气。

10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

105 摘录

《瑞竹堂方》卷二

11 《妇人良方》卷四:苍术丸

111 处方

乳香2钱,没药2钱(别研),川牛膝半两,青盐半两(研),熟艾4钱,川乌3钱,全蝎1钱(炒)。

112 制法

上除研药,为细末,入研药令匀。以木瓜一个,大者,切一头留作盖,去瓤,入上件药于木瓜内,将盖签定,安木瓜于黑豆中蒸令极烂,取出去皮,连药研成膏;却入生苍术末拌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

113 功能主治

干湿脚气,筋脉拘挛,疼痛不能行履。

11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木瓜汤送下,或温盐酒亦得,日3次。

115 注意

忌血与蒜。

116 苍术丸的临床应用

脚气:乙巳年,罗安人病,发热自汗,心烦,身体骨立,足痛拘挛,不能屈伸,饮食不进,虽老医亦不能疗,召仆治之,六脉弦弱。仆曰:虽脉似劳,实非劳也。似脚气,而非正脚气。但当调脾生血,其热必退;然后攻足,则可望安。遍寻诸方,皆无对证之药,遂处四白散子与服,不半剂,热退能食。又处苍术丸继之,筋脉伸、足能行而愈。

117 摘录

《妇人良方》卷四

12 《医学纲目》卷二十二:苍术丸

121 处方

苍术(炒)、橘红各等分(为末)。

122 制法

上药生姜汁打炒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23 功能主治

失饥伤饱,肚痛不食。

12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米饮送下。

125 摘录

《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13 《医便》卷一 131 苍术丸的别名

铅汞丸、秋石丸、经验苍术丸

132 组成

苍术(茅山者佳,用1斤半,糯米泔浸1日半,捞起刮去粗皮,见白,晒干,又用童便浸1日半,捞起,清水洗净,晒干,又用煮酒浸1日半,捞起,晒干,仍用糯米泔澄清,煮苍术,以烂为度。然后于陈米蒸饭盖之,用一层饭、一层术,上以荷叶盖饭,不泄谷气为妙,去饭、叶晒干,为末)4两,黄柏(8两刮去粗皮,锉碎,用无灰好酒浸3日夜。翻覆浸透,晒干,用蜜拌黄柏于砂锅内,著水半锅,以柳条扎棱起,水面上铺荷叶,摊黄柏于叶蒸之,以蜜浸进为度,取出晒干,如此拌蒸3次后,用纸铺锅底,隔纸炒,茶褐色为度,为细末)6两,知母(锉碎,用好酒浸3日,晒干,隔纸炒,焙,为末)6两,枳实4两(锉碎,与麸皮同炒,茶褐色为度,去麸不用,为细末),白术(砂锅内隔纸以麸皮拌,炒,须不住手搅,以闻药味香,无面气为度,去麸不用,为细末)4两,当归(用酒洗净,再用好酒浸1日半,晒干,为细末)5两,熟地黄(用好酒洗净,再用酒浸,晒干,为细末)5两,干山药(末)4两,白茯苓(刮去粗皮,锉碎,晒干,麸皮拌于锅内,隔纸炒,以茶褐色为度,去麸,为细末)3两,防风(去芦,锉碎,隔纸炒干,为末)3两,灵砂(以水银飞2次,为末)5钱,真铅(用年 人乳3碗,将面量入乳中,打糊丸药),真汞(童便煎)4两。

133 主治

气血不足,诸虚百损,遍身痰凝气滞,风湿麻痹,眼目昏花,腰疼头晕,手足欠顺,行履艰辛,遗泄真精,便浊不利,及妇人胎前产后,赤白淋涩。

13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或7080丸,清晨盐汤送下,临卧远志汤送下。

135 制备方法

将前药各另为极细末,总合拌匀,仍用重罗罗过,以前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收入瓷瓶内盛放。

136 各家论述

此药清而不寒,温而不燥。苍术性燥而辛烈,去内外之湿热,引经药也,行于表里,制为膏者,所以变其质,犹伊尹放太甲于桐,俾为善,以成济世之功也。黄柏其性虽寒,非芩、连之苦,此能通肾气而泻膀胱之火,火动则水不宁,用此者所以泻火而宁肾水也。知母其性润而不寒,虚弱之人火易动而水常涸,所以用此味专补肾水,盖为能制火之故也。虚弱之人,火最易动,津液受克而为痰,或膏粱味厚而为痰,盖半夏化痰,其性燥烈,服之反渴,渴增则贪饮,愈饮愈湿,受火邪而痰愈结也;贝母去四种痰,然能表而不能里;南星虽去痰,然能上而不能下,因于风者可用。唯枳实之功不可胜计;白术大能补脾,虚弱之人胃火必胜,而食易消,愈消而愈食,则脾岂有不损乎?脾损则食不能克化,而用消导之剂则反伤脾胃,脾胃受伤,是无本矣,岂能安乎?然必用此以补脾,犹修武备而御寇也。当归性温,治四等血病,流者能止,凝者能行,虚者能补,乱者能和,虚弱之人火旺水衰,血必受伤,或流或止,或凝或行,故必用以和之。虚弱之人,诸血最虚,皆由心之耗而肝之枯也,是以四肢懈怠,足不能履,手不能持,耳不能听,目不能视,肠不能通而多结也,故必用熟地黄以补一身之血。干山药性温平,主益中补虚,除寒热邪气,益气力,长肌肉,治头风,止腰疼,宁心肺,润皮毛,治泄精健忘。白茯苓去湿利小便,润胃气,伐肾邪。泻痰火,久服安魂养神,延年益寿而无消渴之患。虚弱之人血损少,则凑理不密而风邪易入,必用此所以驱邪之物。防风之性威而不猛也。虚弱之人心虚血少,必多惊悸而梦寐不安,故用灵砂以镇之。真汞性咸能入肾,而用童便煎煮,盖因元气之未泄而纯阳之未丧,锻炼而成亦真元气也;虚弱之人,精神必损,故必用此药以补之。

137 附注

铅汞丸、秋石丸(《医便》卷一)。经验苍术丸(《遵生八笺》卷十七)。

14 《摄生众妙方》卷五 141 组成

茅山苍术1斤(米泔水浸1宿,晒干),雪白茯芩6两(去筋膜)。

142 功效

健脾去湿,保长生。

14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清晨滚汤送下。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东流水煮神曲作糊为丸,如绿豆大。

15 《本事》卷三 151 苍术丸的别名

神术丸

152 组成

苍术1斤(去皮,切)。

153 主治

膈中停饮。

15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日50丸,空腹用盐汤送下,增至100200丸。初服时必膈微燥,且以茅术制之,觉燥甚,进山楂散1服,久之不燥矣。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生油麻半两,水2盏,研滤取汁,大枣15个(烂煮,去皮核),研以麻汁,匀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丸如梧桐子大,干之。

156 附注

神术丸(《直指》卷七)。

16 方出《续本事》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二二五 161 组成

苍术(切,焙)1两,吴茱萸(汤浸洗)1两,破故纸1两,胡芦巴1两,川姜半两,草乌半两(并炮),山药2两。

162 功效

活血驻颜,减小便,除盗汗。丈夫四十岁以上者可常服,耳目水不昏聋,髭发不白。

163 主治

男子、妇人一切虚冷之疾,妇人久不生产,似带疾,而非其时有遗沥者。

16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妇人艾醋汤送下,日2次。

165 制备方法

上药各精细炮治如法,同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66 附注

《普济方》有川楝子、茴香各一两,川乌半两。

17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171 组成

苍术(米泔浸)1两,知母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甘草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木香1两,贝母(去心)1两,石决明(刮、洗净)1两,茺蔚子1两。

172 主治

青盲眼,瞳子分明,亦无翳膜,不痛不痒,内障不见物。

17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174 制备方法

上锉细,焙过,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8 《朱氏集验方》卷九 181 组成

苍术半斤。

182 主治

内障。

18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184 制备方法

上切,黑豆一小升,用水二碗,煮干,焙,研为末,面糊为丸。

19 《普济方》卷二一八 191 组成

苍术(好者)6两(去皮,酒浸2两,醋浸2两,泔浸2两),干熟地黄1两,莲子肉半两(酒浸软,装在猪肚内),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破故纸1两,羊白肠1条(将破故纸装在肠内,俱用焙干,一处碾为细末)。

192 功效

补精益气。

19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葱温酒送下。

1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201 组成

苍术1两半,诃黎勒皮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芍药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龙骨1两,生姜(切,焙)1两。

202 主治

骨蒸,腹中痃癖妨痛,兼下痢,日夜数十行。

20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人参汤送下,日2次。

2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1 《济阳纲目》卷四 211 组成

苍术1斤。

212 功效

健脾燥湿,壮筋骨,明目。

213 主治

风湿。

214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盐汤或酒调下。

215 制备方法

米泔水浸,竹刀刮去皮,晒干为片,用童便、酒各浸半斤,过一宿,晒干为末。

216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苍术散”。

22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221 组成

苍术(米泔浸1日,为末)。

222 主治

胃中有虫,吃生米。

223 苍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饮送下,日3次。

224 制备方法

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苍术丸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术

当归半斤,甘草四两,切,同煎**,滤去滓,再煎苍术丸∶萨谦斋《瑞竹堂方》云∶清上实下,兼治内外障,

《症因脉治》:[卷二呕吐论]附吐水类

秘神术汤治吐清水。熟苍术防风葛根广皮浓朴一味苍术丸苍术一味,蒸炒为细末,水法为丸。半苓平胃散半夏白茯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二杂症门上]香港脚

温服,日进二服。诸证减退,只有脚挛痛不能行,服苍术丸治之。苍术丸大治干湿香港脚,筋脉拘挛疼痛,不能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香港脚

温服,日进二服。诸证减退,只有脚挛痛不能行,服苍术丸治之。苍术丸大治干湿香港脚,筋脉拘挛疼痛,不能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六妇人诸疾门]脚气

紫苏子羌活萝卜子(微炒)杉木节(各三每于食前服苍术丸(出永类钤方)治诸证退后。只有脚挛痛不能行。以

更多古籍中的苍术丸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沥血腰痛的病因病机 5 沥血腰痛的症状 6 证候分析 7 沥血腰痛的治疗 71 治法 72 方药治疗 73 饮食疗法 731 推荐食材 732 推荐食疗方 74 针灸治疗 75 艾灸疗法 8 关于腰痛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沥血腰痛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沥血腰痛 1 拼音

lì xuè yāo tòng

2 英文参考

lumbago with blood sta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ony strangu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umbago with static blood syndr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沥血腰痛为病证名[1]。见《证治要诀·诸痛门》。腰痛之一[1]。又名瘀血腰痛(见《丹溪心法》卷四)、血瘀腰痛(见《医学入门》卷四)。即腰痛·瘀血证[2]。

《证治要诀·诸痛门》:“腰痛如锯刀所刺,大便黑,小便赤黄或黑,由血滞腰间,名沥血腰痛。”

沥血腰痛(lumbago with static blood syndrome[3])为病证名[4]。见《丹溪心法》卷四。又称沥血腰痛(《证治要诀·诸痛门》)、瘀血腰痛(见《丹溪心法》卷四)、血瘀腰痛(见《医学入门》卷四)。腰痛病的一种[4]。是指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以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暗青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2]。

4 沥血腰痛的病因病机

沥血腰痛多因闪挫跌仆、或腰痛经久,瘀血凝积所致[4]。

5 沥血腰痛的症状

沥血腰痛患者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以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证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暗青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数[5][6][2]。

6 证候分析

瘀血阻滞: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痛如刺,而痛有定处,按之则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日轻夜重,均为瘀血内停征象。[5][6]

7 沥血腰痛的治疗 71 治法

沥血腰痛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6][5]。

72 方药治疗

沥血腰痛可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或桃仁承气汤、川芎肉桂汤(李东垣方:羌活、肉桂、川芎、柴胡、当归梢、苍术、炙甘草、神曲、独活、防己、防风、桃仁)等并可配合针灸、拔火罐治之[4]。

沥血腰痛可用身痛逐瘀汤[备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加减治疗,方中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没药、五灵脂消肿定痛并增强祛瘀之力;香附行气以活血;牛膝引瘀血下行并能强壮腰膝。临证应用可酌加地鳖虫以配方中地龙起通络祛瘀作用。因无周身痹痛,故可去秦艽、羌活。若兼有风湿者,宜加独活、金狗脊,以祛风胜湿,而狗脊配牛膝,更能强壮腰膝。若兼有肾虚者,宜加杜仲、续断、熟地黄以补肾壮筋骨。[5]

若有明显的 不正,用力不当的闪扭病史,则加乳香以配方中没药,可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再加青皮以配方中香附,更可加强行气之力。[5]

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尚可配合熨法治疗沥血腰痛,以肉桂、吴萸、葱头、花椒,上五味捣匀,炒热,以绢帕裹包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外用阿魏膏[备注]阿魏膏(《景岳全书》):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苏合油、生地、豭鼠矢、大黄、白芷、天麻、红花、麝香、土木鳖、黄丹、芒硝、阿魏、乳香、没药贴之。[5]

73 饮食疗法 731 推荐食材

沥血腰痛患者建议食用当归、桃仁、黑木耳、洋葱、大蒜、西红柿、山楂、酿造醋等[6]。

732 推荐食疗方

[6]

1归龙肉汤:当归15g,地龙15g,桃仁15~30g,羊肉100g,将羊肉以外的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羊肉食用。

2.葱耳蒜粥:洋葱50~100g,大蒜1头,桃仁15~3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

3.姜楂茶:生姜15g,山楂10g,泡水代茶饮。

74 针灸治疗

处方:肾俞、腰眼、委中。腰为肾之府,肾俞乃肾经经气转输之处,取之补益肾气,灸之可祛湿散寒;腰眼疏理局部筋脉,通经止痛;委中通调足太阳经气,通络活血止痛。

随证配穴:血瘀—水沟。

操作:毫针刺,根据病情虚实酌情补泻或平补平泻,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5 艾灸疗法

[7]

选穴:阿是穴、腰阳关、膈俞、肾俞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半截橄榄大艾炷,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腰痛消失为止。

8 关于腰痛

腰痛(lumbago[3][8])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名腰脊痛(出《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3][8]。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9]。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5]。腰痛多由外感、外伤、劳累、肾虚等引起腰部经气阻滞或经脉失养所致[10]。可见于任何年龄,是很多病证的常见症状之一[9]。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5]。据临床所见,上述各型单发的少,兼见的多,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尚需互参[5]。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 、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取综合治疗,疗效较好[5]。针灸治疗本病证有较好疗效。因脊椎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西医的各种脊椎炎、腰椎间盘脱出、脊椎肿瘤、增生性脊柱炎纤维织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肌肉风湿病及类风湿病及肾下垂、肾盂肾炎、肾周围组织炎、肾囊积水、肾结核、肾结石和盆腔疾病等,凡出现腰痛者,均属中医腰痛范畴[10][11][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感风泻的症状 5 外感风泻的病因病机 6 外感风泻的治疗 7 关于泄泻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外感风泻的方剂 2 治疗外感风泻的穴位 3 治疗外感风泻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外感风泻 1 拼音

wài gǎn fēng xiè

2 英文参考

exogenous diarrhea with win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外感风泻为病证名[1]。见《症因脉治》卷四。是指风邪入于肠胃而致的泄泻[1]。主症为恶风发热,自汗头汗,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清水[1]。

风泻(wind diarrhea[2])为病证名[3]。见《医学入门》卷四。又称风泄[3]。是指由风邪引起,兼有外感表证,以大便溏泻或泻下清水,头胀,自汗,恶风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2]。

风泻可见于西医的肠胃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4]。

4 外感风泻的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

外感风泻的主症为恶风发热,自汗头汗,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清水[1]。

5 外感风泻的病因病机

外感风泻由风邪入于肠胃而致[1]。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

《医学入门》卷四:“风泻,……要知四季脾受风温,亦名飧泻。”

6 外感风泻的治疗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

《医学入门》卷四:“春古苍防汤、苍芍汤,夏二香散,秋神术散,冬不换金正气散,微汗之;稍久者三白汤、曲芎丸;带血虚者胃风汤。”

风泻治宜解表利水,有表证者当散表,兼利小便[1]。可用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干葛防风汤调下六一散,防葛汤调胃苓散等方[1]。

7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2][5])为病名[6]。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6],又称下利(汉唐时期)[7]。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8]。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7]。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7]。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9][10]。

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8

目录 1 拼音 2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谷疸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谷疸丸的用法用量 25 备注 26 摘录 3 《济生》卷四:谷疸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谷疸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谷疸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谷疸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三因》卷十 51 谷疸丸的别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谷疸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谷疸丸 1 拼音

gǔ dǎn wán

2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谷疸丸

21 处方

苦参90克(锉)龙胆30克(去芦头)牛胆1枚(干者)

22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中佛郁不安而发黄。

24 谷疸丸的用法用量

每次以生麦门冬汁送下10丸。日三四服。

25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订严氏济生方》补。

2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3 《济生》卷四:谷疸丸

31 处方

苦参3两,龙胆1两,牛胆1枚。

32 制法

上为细末,用牛胆汁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谷疸。

34 谷疸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用热水或生姜、甘草煎汤送下。

35 摘录

《济生》卷四

4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谷疸丸

41 处方

苦参3两。

42 制法

上为细末,用牛胆1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谷疸。

44 谷疸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白水或生姜汤送下。

45 摘录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

5 《三因》卷十 51 谷疸丸的别名

苦参丸

52 组成

苦参3两,龙胆草1两,栀子(去皮,炒)半两,人参3分。

53 主治

谷疸,胃蓄瘀热,气浊,食谷不消,大小便不利,胀满不下食,趺阳脉紧而数。亦治因劳发热,热郁发黄者。

54 谷疸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以大麦煮饮送下,日3次。不知,稍加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猪胆汁入熟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56 附注

苦参丸(《得效》卷三)。

古籍中的谷疸丸 《丹溪心法》:[卷三]疸三十七

小柴胡加谷芽、枳实、浓朴、山栀、大黄,《济生》谷疸丸。酒疸,身目黄,心中懊,足胫满,尿黄面黄而赤斑

《明医指掌》:[卷四]黄胆五

,煎服。五疸谷疸,食已头眩,心中怫郁不安,济生谷疸丸,或小柴胡汤加谷芽、枳实、浓朴、山栀、大黄。酒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六黄疸门]谷疸(附论)

椒青皮(三两炒香)阿魏(一分醋化)上为末。别研谷疸丸(危氏方一名苦参丸)治胃蓄瘀热。气浊。食谷不消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

食,停滞胸膈,宜小柴胡汤加谷芽、枳实、山栀,或谷疸丸、红丸子。伤冷食,肢厥者,四逆汤加茵陈。心胸懊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一·脾胃门]黄胆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入门》卷七 21 四味藿叶汤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四味藿叶汤的用法用量 2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四味藿叶汤 1 拼音

sì wèi huò yè tāng

2 《医学入门》卷七 21 四味藿叶汤的别名

四味藿香汤

22 组成

藿香、人参、橘皮、半夏各等分。

23 主治

胃寒呕吐。

24 四味藿叶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温服。

25 附注

四味藿香汤(《济阳纲目》卷十八)。

古籍中的四味藿叶汤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白术、枳壳尤妙。呕吐寒而不渴,藿叶丁半参萸。四味藿叶汤藿香、人参、橘皮、半夏各等分,姜煎温服。治胃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痛切。久病胃气虚弱,全不纳食,闻食气则呕者,四味藿叶汤,或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香附、参、;胸痞短气者

《张氏医通》:[卷十三·专方]咳嗽门

甘草(炙。五钱)为散。每服四五钱。入粳米百粒。竹叶一把。水煎服。加橘红、桔梗。名加味泻白散。有热。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外科

秘结。此即前连翘消毒散。连翘(一两)大黄山栀子薄叶黄芩(各五钱)甘草(一两半)朴硝(二钱半)上每服

《医门法律》:[卷五咳嗽门]咳嗽门方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活血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活血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医学入门》卷八:活血散 41 活血散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46 各家论述 47 摘录 5 方出《医学入门》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活血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活人书》卷二十一:活血散 61 活血散的别名 62 处方 63 功能主治 6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卫济宝书》卷下:活血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症因脉治》卷四:活血散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摘录 9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活血散 91 活血散的别名 92 处方 93 制法 94 功能主治 9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96 摘录 10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活血散 101 活血散的别名 102 处方 103 制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06 摘录 11 《杨氏家藏方》卷一 111 方名 112 活血散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用药禁忌 12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圆端效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3 《活幼心书》卷下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4 《产乳备要》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46 附注 15 《外科启玄》卷十二 151 方名 152 活血散的别名 153 组成 154 主治 15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56 附注 16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7 《明医杂着》卷六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得效》卷十八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活血散 活血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huó xuè sǎn

2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活血散

21 处方

蝙蝠(炙干)1枚 当归(切、焙)骨碎补(去毛)桂(去粗皮)补骨脂(微炒)各15克 大黄(锉,炒)60克

22 制法

上药六味,研细过筛。

23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治损伤瘀血在内,攻注刺痛。

2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薄荷醋汤送下亦得。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3 《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活血散

31 处方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血竭(生)15克 贝母9克羌活15克 南木香6克 厚朴9克 川乌(制)3克 草乌(制)3克 白芷(生)24克 麝香15克 紫荆皮(生)24克 生香附15克 炒小茴9克 甲珠15克 煅自然铜15克 独活15克 川断15克 虎骨15克 川芎15克 木瓜15克 上安桂(去皮)9克 当归(酒洗)24克

32 制法

上药二十三味,共研细末。

33 功能主治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或久伤不愈。

3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一般扭、挫伤用6~15克,可视伤处大小酌量用。

35 注意

上焦有热,出现口干舌燥者忌用。

36 摘录

《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4 《医学入门》卷八:活血散

41 活血散的别名

血竭活血散

42 处方

赤芍5钱,归尾5钱,红花5钱,紫草5钱,木香2钱,血竭1钱。

43 制法

上为末。

44 功能主治

痘色淡白,或热极血焦不红活。

4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血竭活血散(《痘疹仁端录》卷十四)。《赤水玄珠》有川芎。

46 各家论述

1《痘学真传》:当归、赤芍、血竭、红花皆行血之品,紫草凉解郁毒,木香、川芎流走气血。

2《成方切用》:气贵利而不贵滞,血贵活而不贵凝。木香、川芎调其气滞,赤芍、归尾、紫草、红花、血竭理其血凝。

47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5 方出《医学入门》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活血散

51 处方

黄耆2两,当归2两,川芎2两,白芷2两,续断2两,鹿茸2两,黄芩2两,细辛2两,干姜2两,附子2两,芍药2两。

52 制法

上为末。

53 功能主治

枪伤,腹裂肠出者。

5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先饮酒,次服药5钱匕,日3服。

55 摘录

方出《医学入门》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

6 《活人书》卷二十一:活血散

61 活血散的别名

小活血散、止痛活血散

62 处方

白芍药1钱。

63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主疹子或出不快;痘疹血虚血热,已出未尽,烦躁不宁,腹痛。

6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小活血散(《医学入门》卷八)、止痛活血散(《医方考》卷六)。

65 摘录

《活人书》卷二十一

7 《卫济宝书》卷下:活血散

71 处方

金星草5叶,川芎1分,羌活1分,人参半两,甘草2分。

72 制法

上为末。

73 功能主治

痈疡脓出不快,肢体闷痛,寒热无时,口苦舌干,不思饮食。

7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水调下,1日3次,如大肿赤疼痛,用麦冬5钱捣烂热调令清,以鹅毛刷在痛肿瘢上。

75 摘录

《卫济宝书》卷下

8 《症因脉治》卷四:活血散

81 处方

当归、白芍、熟地、川芎、苍术、黄柏、秦艽、木瓜。

82 功能主治

内伤霍乱转筋。

83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9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活血散

91 活血散的别名

芎归汤

92 处方

当归、川芎各等分。

93 制法

上为细末。

94 功能主治

痘疮出得稠密,血弱,色不润泽而干者。

9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红花汤调下。

96 摘录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10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活血散

101 活血散的别名

如圣散

102 处方

赤芍药。

103 制法

上为细末。

104 功能主治

疮疹已出不快。

10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如圣散(《普济方》卷四○三)。

106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11 《杨氏家藏方》卷一 111 方名

活血散

112 活血散的别名

小活血散

113 组成

白花蛇5两(头紧细者),草乌头10两,川乌头5两,防风2两半。

114 主治

大风疾,诸风,浑身顽麻搔痒成疮。

11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临服药时,先于食后将真大风油1钱并麝香少许,用清茶或酒调服;续将活血散每服1字,浓煎贯众汤点茶清调下。更量疾势加减服。

116 制备方法

上4味,同煮香熟为度,滤出,先去防风不用;次将白花蛇(去皮骨)炙干;次将草乌头(去皮脐,焙)取5两;又次将川乌头(去皮脐)取2两半外,别入草乌头(生,去尖)5两,又入川乌(生,去皮脐)2两半,一处为细末;再入血竭1两(别研),麝香半钱(别研),和匀。

117 用药禁忌

切忌鸡肉。

12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圆端效方》 121 方名

活血散

122 组成

苦葶苈。

123 功效

活血软坚。

124 主治

恶疮死肉肿硬。

12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用好油调匀,扫死肉上。

1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 《活幼心书》卷下 131 方名

活血散

132 组成

当归(酒洗)半两,生干地黄(酒洗)半两,川芎半两,红花半两,赤芍药半两,苏木半两,甘草3钱。

133 主治

破血伤风。

13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煎7分,温服,不拘时候。

14 《产乳备要》 141 方名

活血散

142 组成

当归4两,川芎4两,白芍药4两,柴胡4两,肉桂(去粗皮)2两。

143 主治

冲任气虚,经事不调,或多或少,或前或后。

14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6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稍热服。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46 附注

方中柴胡,《御药院方》卷十作“延胡”。

15 《外科启玄》卷十二 151 方名

活血散

152 活血散的别名

茜根活血汤

153 组成

白芍药1两,茜根5钱(酒洗)。

154 主治

痘根窠红散而不附者。

155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酒煎服之。

156 附注

茜根活血汤(《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16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161 方名

活血散

162 组成

当归、红花、桃仁、甘草、柴胡、大黄、生地、蒲黄。

163 主治

扑堕伤损。

16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7 《明医杂着》卷六 171 方名

活血散

172 组成

白芍药1两(酒炒),紫草茸1钱半。

173 主治

痘疹已出未尽,烦躁不宁,肚腹疼痛。

17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匙,糯米汤调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 《得效》卷十八 181 方名

活血散

182 组成

绿豆粉。

183 主治

打扑伤损手足。

184 活血散的用法用量

厚敷损处,须数遍贴满,以纸花将杉木皮1片缚定。

185 制备方法

于新铁铫内炒令真紫色,新汲水调令成稠膏。

古籍中的活血散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

山楂、羌活。有痘出身痛,肉皴痘密者,匀气散、小活血散。惟胀贯时作痛不忌。热痒清内虚实表。诸痛为实,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痘疹

每服一钱,或二钱,木香汤下。芎归汤(十五)亦名活血散。大能养营起痘。当归(倍用)川芎上为细末。每服

《奇效良方》:[疮诊论卷之六十五疮疹论药方]疮子因吐利内虚自陷者第十三

一百二十八、活血散。治是疮疹证不出,或出而迟,或出而倒靥者,皆宜服之。上用白芍药炒为细末,用温酒调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起发证治

形)加烧人屎治之。如不润泽而干者,此血弱也,用活血散加消毒饮与之。如不起发,不红活,平灰白者,此气

《医学正传》:[卷之八小儿科]痘疹

苍术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苍术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