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的5个制作过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4收藏

黑白木刻的5个制作过程,第1张

黑白木刻的5个制作过程如下:

1、过稿,就是把画稿转移到板子上,初学者建议用拷贝法。拷贝法:用透明的硫酸纸蒙到画稿上面,用硬铅笔进行仔细描绘,然后把硫酸纸反过来,覆盖在铺上一层复写纸的板子上,然后用圆珠笔进行转变转写。

拷贝到板子上的主要是大的构图和大的形象,一些具体的细节不必都一一复制上去,这样有利于在刻制过程中自由的发挥而不至于被稿子束缚住。

2、上漆片,因为打磨后的木板上还有一些细微的纤维缝隙,上一层漆片后就能够很好的把它们填平,并且可以使木质更加细密一些,这样刻制起来就更加爽快。

具体方法是用酒精把漆片溶解,然后用板刷蘸着漆片溶液均匀的在板子上涂抹,使其尽可能的渗入版面,待到干后再进行刻制。

3、刻版,这一步可以说是黑白木刻版画中最重要的一步,绝不能一味机械的复制画稿,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画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刀具的创造性和灵动性来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深入,运用三角刀、圆口刀和其他各种刀具对画面整体调子和局部细节进行刻制。可以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来完成灰色调的刻画,这样更利于掌握和控制。

5、调整,全面考虑和权衡画面中整体的形体结构和黑白关系,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修正不够准确和精到的地方。这是刻制的最后阶段,一定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但是也应该意识到,调整也只能是将版面中多余的部分去掉,而不能再添加上什么了。

黑白木刻详细介绍:

黑白木刻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通过木刻的形式产生的。木刻的出现源于我国古代凸凹艺术。如彩陶图纹,甲骨文,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汉画像石刻,肖形印等优秀文化。

木刻艺术初创于唐代,宋元时代木刻艺术进入兴盛发展时期,明代迈入鼎盛时期,清代的木刻进入普遍发展的时期。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提倡的新兴版画,使传统的复制性的木刻发展成为创作意义的黑白木刻艺术作品。

黑白木刻即黑白木版画由于所使用的绘画工具与材料具有特殊性,体现在这种特殊性上所内蕴的表现力是黑白木版画艺术魅力的不竭源泉。黑白木版画的装饰语言的表达,其实也就是作者怎样运用各种黑白图形符号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创作语意。

木刻版画常用工具:不同口径的三角刀、圆口刀、斜刀、平铲刀、排刀、方口刀。

常用材料:各种木板,但初学者用胶木板比较好。

常用刀法:正切刀、覆刀、浅刀、摇刀、旋刀等十种刀法。

“木版画”或“木刻版画”。版画的一种。属于凸版。凡在平面木板上,用不同类型刀具,根据画稿进行刻制,刻去不必要部分成凹版,再在留下的凸版上滚以油质或涂以水性等颜料而后拓印于纸上的画面,概称“木刻”,是中外版画最早的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黄杨木、白桃木或表层细洁的三夹板、五夹板等。

创作木刻

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木刻创作中画、刻、印均由一人完成。作者借此可使自己的创作意欲和艺术特点,在自画、自刻、自印的木刻艺术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鲁迅提倡的新兴木刻,即是以刀代笔,放刀直干,不模仿,不复制,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创造性。

复制木刻

木刻版画类型之一。由画家绘稿、技工刻印而成。木刻版画包括绘、刻、印三个基本制作过程;如这三者分由不同作者进行,其以木刻的工艺手段摹照他人画稿刻作,力求达到原来画稿效果的,称“复制木刻”。

木面木刻

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以三角、方形、圆形的槽状刀刃,在纤维细密的纵剖面木材(如桌面或箱板)上刻作的版画。运用这种刻刀,在这种木面木板上可以挥凿自如,发挥刀法与木质的特性, 虽不能刻得过细,却可创造粗犷或秀丽的艺术风格。 在我国流行的木刻版画,大多属此类型。

木口木刻

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以实心钢条制成的刀,在纤维细密坚实的横断面木材(如砧板状)上刻作的版画。因这种木料纤维均匀竖立,刀刻时所受阻力均匀,不易碎裂, 宜于细刻; 大的面积,需要切块拼合。同时可利用这种刀头切口处的不同锐角刻出各种线条,如刀口排列成锯齿形的锐角,一刀就可刻出整齐的多条排线。欧洲版画家所刻精细的作品,大多属此类型。

木刻版画的制作步骤分为:选择板材,构图,雕刻、上墨、印刷四步。

选板材:一般的5层板就可以。

构图:主要是线稿准确,明确去掉、保留的部分。

雕刻:使用木刻刀事半功倍。

上墨:用滚筒蘸油墨在板子上滚动上墨,要均匀。

印制:用铜版纸盖上,用干净的滚筒在上面用力滚动,将墨转印上铜版纸。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