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化毒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犀角化毒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喉科紫珍集》卷上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犀角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古今医鉴》卷十三引陈伯野方 31 方名 32 犀角化毒丹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犀角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犀角化毒丹 1 拼音

xī jiǎo huà dú dān

2 《喉科紫珍集》卷上 21 方名

犀角化毒丹

22 组成

防风1两,连翘(去心)1两,桔梗(炒)1两,荆芥穗1两,当归(酒洗)1两,元参1两,薄荷(去梗)1两,生甘草1两,山豆根1两,犀角(镑)5钱,羚羊角5钱。

23 主治

小儿胎热积风,唇焦颊赤,咽干,咬牙,梦语;便血、溺血、衄血;小便不利,大便不通;胃热上攻,口舌生疮,走马牙疳,咽喉肿痛,口臭流涎;头面遍体疮疥,痈疽,赤游丹毒;眼目赤肿,眵泪云翳;痘症后余毒不尽,痈肿诸疮。

24 犀角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用灯心7寸,竹叶3片,煎汤化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3 《古今医鉴》卷十三引陈伯野方 31 方名

犀角化毒丹

32 犀角化毒丹的别名

犀角丸

33 组成

犀角(镑)3钱,桔梗1两,青黛2钱,牛蒡子(微炒)5钱,连翘(去心)6钱,元参6钱,朴消3钱,生地黄(酒洗)5钱,粉草5钱,赤茯苓(去皮)5钱。

34 主治

小儿蕴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龈出血,口臭颊赤,咽干,烦躁不宁,并痘疹余毒未解,或头面身体多生疮疖。

35 犀角化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研细为衣。

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37 附注

犀角丸(《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古籍中的犀角化毒丹 《古今医鉴》:[卷之十三]诸热

疮疥、余毒热,加薄荷叶。痈疖,加大黄、芒硝。犀角化毒丹(陈白野方)治小儿蕴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

《古今医鉴》:[卷之十四痘疹]痘后余毒方药例

方犀角化毒丹(方见诸热)治痘后余毒未解,头面身体多生疮疖,上焦热壅,唇口肿破生疮,牙龈出血口臭。黄

《古今医鉴》:[卷之十三]癖疾

膏(各等分)上为细末,同鸡子清调服立消,内服犀角化毒丹一、二丸,其肿痛立效。清香散(张和川传)治小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治喉痹单方

解毒汤。加栀子或三黄汤。如小儿不能服之。只以犀角化毒丹服。小儿服之如臭。用秘。加人中黄黄连冰片麝香

《保婴撮要》:[卷十一]胎毒疮疡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痘疔的方剂 2 治疗痘疔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痘疔 1 拼音

dòu dīng

2 注解

痘疔 病证名。出《痘疹泄秘》。长于痘疮内的疔,其色紫黑,疔形坚实,随痘而出,多先见疔而后见痘形,生长较快。为热毒积于肌肉间,随痘而出所致。

治疗痘疔的方剂 挑疔散

:挑疔散组成:紫草、雄黄、巴豆各等分。主治:小儿痘疔、痘母。用法用量:有痘疔、痘母者,用针挑破,以此

痘毒痘疔膏

油熬,去滓,或加黄蜡、黄丹少许成膏。功能主治:痘毒、痘疔。用法用量:外贴患处。摘录:《幼科直言》卷六

敷疔散

血余1钱,黄柏1钱。制法:上为末,加血余再研。功能主治:痘疔。用法用量:外敷。摘录:《痘学真传》卷七

四圣挑疔丹

性),乱发2钱(酒洗净,烧存性),干胭脂不拘多少。主治:痘疔。用法用量:点疔内。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痘疔散

雄黄1钱,紫草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痘疔。用法用量:先以银簪挑破,胭脂汁调搽。摘录:方出

更多治疗痘疔的方剂

治疗痘疔的中成药 拔毒膏

上为末。功能主治:《种痘新书》卷十二之拔毒膏主治痘疔。用法用量:用胭脂水调敷。《疡科选粹》卷三之拔毒

珍珠散

)、发灰各等分(1方无绿豆,加冰片少许)。主治:痘疔。用法用量:胭脂调,银针挑破,口含清水,吮去毒血

四圣散

末。功能主治:《痘疹心法》卷二十二方之四圣散主治痘疔,痘不起发,变异而痛者。用法用量:胭脂汁调,先以

更多治疗痘疔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痘疔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痘疔

(诸痘中有独大者,或黑、或白,其根结硬,即是痘疔,如疔疮样,直抵筋骨,宜挑破,以四圣散点之。凡黑陷中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痘疔

(诸痘中有独大者,或黑、或白,其根结硬,即是痘疔,如疔疮样,直抵筋骨,宜挑破,以四圣散点之。凡黑陷中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痘疔黑陷(三十七)

痘有紫黑枯硬而独大,针拨不动,手捻有核者,是为痘疔,若不去之,则一身之痘皆不能起发,或皆变黑色,必致

《验方新编》:[卷十小儿科痘症]痘疔

中有紫黑干硬暴胀独大,脚无红晕,或疼或不疼者,即痘疔也。痘疔能闭诸毒,未齐有疔,则诸痘不能出现;既齐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痘疹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柴芩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柴芩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保婴撮要》卷十八 31 方名 32 柴芩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柴芩汤的用法用量 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柴芩汤 1 拼音

chái qín tāng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柴芩汤

21 处方

柴胡48克 半夏(汤泡七次)21克 黄芩 人参 甘草各18克 白术 猪苓 茯苓各21克 泽泻4克 肉桂15克

22 功能主治

解表和里,利水渗湿。主温病发热,泄泻,里虚者。

23 柴芩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温服。

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寒多,加官桂;热多,加黄芩。

24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3 《保婴撮要》卷十八 31 方名

柴芩汤

32 柴芩汤的别名

柴苓汤、柴苓散、柴胡汤

33 组成

柴胡1钱5分,黄芩1钱5分,猪苓1钱5分,泽泻1钱5分,茯苓1钱5分,白术1钱5分。

34 主治

痘疹,小便不利。身热烦渴,泄泻。

35 柴芩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36 附注

柴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散(《治疹全书》卷上)、柴胡汤(《不知医必要》卷三)。

古籍中的柴芩汤 《寿世保元》:[卷三]疟疾

法。其病热多寒少。心烦少睡者属心。名曰温疟。用柴芩汤。但寒少热。腰疼足冷者属肾。名曰寒疟。用桂附二

《保婴撮要》:[卷十八]症

(一钱)甘草上生姜三片,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柴芩汤治痘疹小便不利。柴胡黄芩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各一

《明医杂着》:[卷之二]疟疾

。其病热多寒少,心烦少睡者,属心,名曰温疟,用柴芩汤;但寒少热,腰疼足冷者,属肾,名曰寒疟,用桂附

《伤寒论纲目》:[卷十六伤寒后症]又附陶节庵书所载瘥后症二条

热不退伤寒余热不退。通用小柴胡调之。尿赤涩者。柴芩汤。刘河间云。伤寒后虚热不已。白虎加苍术、人参。

《医述》:[卷十五·痘疹精华]疹

红萝卜汁消粉刺

取红萝卜1000克,洗净压汁,8枚桃树叶煎水汁400毫升,倒入萝卜汁里,用此法洗脸,每日洗脸三次,一日一剂,坚持洗三天,粉刺既可消除。摘自《老年报》

白果消除青春痘

白果适量,每晚临睡前用温水将患部洗净。将去掉外壳的白果种仁,用刀切成平面,频搓患部,边搓边消去用过部分,每次1—2粒种仁,一般用药7—14次,青春痘既可消失。摘自《妇女生活》

绿豆消除青春痘

取绿豆100克,研极细粉,加入温开水适量,制成绿豆霜(呈湖状),洁静 瓶装,备用。每晚临睡前,先将脸部洗静擦干,然后涂擦上绿豆霜适量,并以双手食、中、无名指指腹轻柔涂抹,持续10—20分钟。每天如此,坚持一段时间(1—2个月),既可显效和痊愈。摘自《华东信息日报》

杞子治面部青春痘

少男少女面部患痤疮(青春痘)多见,可采用新鲜枸杞子打烂后,用杞子涂于面部,像您平时涂面霜一样涂于面部。每天涂1—2次,约7—10天后,青春痘可见明显好转。摘自《康复》

泡桐花治“青春痘”

年轻人青春发育期,脸上易长“青春痘”,用泡桐花可治愈,方法是;春天泡桐树开花时,采摘一把鲜桐花,晚上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脸,取桐花数枚,双手揉搓至出水,在患部反复涂擦,擦到无水时为止,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洗脸,同法连用三天,一周后“青春痘”便会自然消失。摘自《家庭医生报》

牛黄解毒片外治皮肤病

因热毒所致的热疔,疔疮及痤疮等皮肤病,用牛黄解毒片(用量视患部大小而定)研成粉末状,滴加温开水调成糊状,用消毒棉球蘸涂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重症者,可将其敷于患部并包扎之。

脸上长扁平小疣子 ,俗名 :青春痘”。开始时颜色较淡 ,或呈浅褐色 ,日久逐渐变深 ,或有微痒。可用下方治疗 :马齿苋 30克 ,大青叶 (或板蓝根 ) 15克 ,紫草 10克 ,败酱草 10克。水煎服 ,每天一剂 ,分 3次服 ,连服 1~ 2周为一个疗程、若超过两周还不消失 ,可改用外洗药 :马齿苋 60克 ,蜂房 10克 ,陈皮 15克 ,苍术 15克 ,蛇床子 10克,白芷 10克 ,细辛 10克 ,苦参 15克 ,用此方煎水 ,晾至半温时用毛巾蘸药水反复擦洗 15分钟 ,每天洗 3~ 5次 ,连续洗 7天为一疗程。治疗中如发觉脸上疣子反而增多 ,发红发痒 ,不要着急 ,不久疣子可能消失。

艾灸治痘痘的具体方法

艾灸治痘痘的具体方法,现今生活中,许多人会被自己脸上的痘痘所困扰。而消除痘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有些人会使用艾灸来治疗痘痘。下面介绍艾灸治痘痘的具体方法!

艾灸治痘痘的具体方法1

现在不注意健康饮食的人们是越来越多,这样就让很多的青少年当中都出现了痘痘,一旦出现不光是会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脸部美观,而且还会感觉到奇痒难耐。

所以对于这种疾病的话越早治疗越好,那么在刚出来的时候使用艾灸的话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因为痘痘就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饮食不节的增多,青少年中出现痤疮的人越来越多,痤疮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青年男女脸面的疾病。

对于这种毛病,治疗时间越早越有效果,在刚出现时,使用艾灸来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是: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

利用艾灸治疗面部痤疮,所取用的穴位有:曲池、合谷、肺俞、足三里、大椎、三阴交等六个,主要是调节肝经和肺经,因为肝火易上冲发为痤疮,而肺与皮肤相关,所以艾灸以上穴位对于这种毛病会起到治疗效果。

(1)艾条悬起灸:

每次选3—4个穴位,每次每穴灸10一15分钟。隔日1次或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2)艾炷发泡灸:

将艾绒搓成麦粒大小,放在穴位上施灸,每次2—3个穴位,每穴4—5壮。隔2—3日施灸1次。

艾灸治痘痘的具体方法2

导致脸上长痘痘的原因有很多,上火长痘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下巴长痘痘会因为肝火旺盛所致。而日常作息时间不规则导致睡眠时间不足,以及日常心理和精神压力大,饮食不恰当等都会导致上火引起痘痘的滋生。

长痘痘的几种类型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长痘痘大概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他们分别是:

1、肺经风热型: 此类型的患者常伴随过敏性鼻炎,且痘痘大多数在额头,看上去除了有许多粉刺,还会有小颗红色的丘疹。

2、脾胃湿热型: 这种类型的患者常伴随便秘、口干舌燥等问题,且痘痘多长在两颊及鼻头,丘疹色红明显且易有脓肿。

3、肝肾阴虚型: 这类型患者常伴随内分泌失调或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且痘痘大多长在下巴及人中处,丘疹颜色会比较暗沉、体积比较大。

在中医看来,笼统的来说,长痘最常见的原因,与肺胃郁热有关。“郁热”即有湿又有热,相当于是夏季里的桑拿天,给人一种很不畅快人感觉。

如果肺胃内积聚太多湿气和热气,时间久了得不到外泄,湿热之气便会上蒸到我们的面部,痘痘便开始蔓延了。

脸上长痘痘的原因

第一大原因:内分泌失调

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男人的话是雄性激素占主导地位,女人的话则是雌性激素占主导地位。

通常这种激素是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的,不过外界的因此导致这种激素紊乱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皮下的毛囊分泌的油脂过多。

进而造成毛孔堵塞,皮肤堆积大量的毒素和油脂,这个时候痘痘就容易出现了。这是大部分人长痘痘的原因。

第二大原因:不良饮食习惯

有句话说,唯时光和美食不能辜负。很多女人嘴巴比较馋,对于美食都是难以抗拒的,平时逛街、聚会啊都免不了要吃各种美食。汉堡,薯条,烧烤,麻辣烫更是家常便饭。

还有很多人,晚上肚子一饿,动不动就吃去宵夜。有句话说,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膏。虽然没有这么可怕,但是过多的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痘痘迟早是要找你的。

第三大原因:护肤品的因素

爱美是人的天性,很多女人为了给皮肤最好的清洁和养分,总是不惜花下大把银子购买昂贵化妆品。

但是如果你青春期不长痘, 在使用护肤品化妆品后, 开始长痘了, 那么, 护肤化妆品致痘的嫌疑就很大了。

很多人会问, 既然这些护肤品能在市场上销售, 就应该都是安全的啊, 怎么会导致长痘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 护肤化妆品里的化学成分会进入皮肤, 如果无法代谢掉, 就很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细胞组织, 从而产生刺激痘痘的产生。

护肤品导致的痘痘, 在医学上叫做接触性皮炎, 只要停用一切护肤品化妆品, 一段时间后, 皮肤会自动修复好(至少得一个月)。

第四大原因:作息习惯不好

很多人工作忙碌,往往要很晚才睡觉,当然也有很多人本身的生活习惯就不好,每天一定要到很晚才睡觉,是典型的“夜猫子”。

这样的人,多半会出现“肾阴虚”的问题,“阴虚则火旺”,火热瘀积于面,加上气象干燥,影响了皮脂腺的渗出,油脂不能即时渗出,毛孔堵塞,就会长出很多痘痘来。

祛痘三步法

第一步:艾灸中脘、足三里、丰隆、胃俞、脾俞穴、天枢。

为什么取这几个穴位呢?

首先是艾灸中脘穴提高脾胃功能,在中医古籍《甲乙经》中,就曾记载“ 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之语。

体内毒素排清了,自然皮肤水灵灵。其次,艾灸足三里也是艾灸中的传统疗法,不仅能够“百病皆治”,还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凡胃肠道疾病,不论虚实寒热之证,都可针灸足三里调治。

而艾灸丰隆、胃俞、脾俞穴则是为了帮助脾胃祛湿、化热。因为我们吃进来的所有东西,要想转化成能量,都要经过脾胃这一关。

如果脾胃阳气不足,就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它们最怕的就是湿热,湿热过重,脾胃压力骤增。这时候最需要艾灸这三个穴位来振奋脾胃阳气,化解纠缠的湿热。

最后艾灸的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可以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对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第二步,加灸患处“阿是穴”(中医穴位名,它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具体名称。

指位于痛处局部,按这有快、痛、敏感等特殊反应的点)。

艾灸时可用艾条对准面部痤疮疼痛部位,或者有痘印部位施灸,距离皮肤1~2厘米,灸至局部皮肤微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艾灸时随时吹灰,保持火旺。

中医讲究“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艾灸患处阿是穴直接对病灶刺激,对祛除痘印效果极佳。

也有患者提问说:“颜面五官不是禁灸吗?”这个不要担心,面部不可以操作的是直接灸法,而普通的温灸则没有关系。

艾灸最简单的操作准则就是“ 哪儿痛灸哪儿”,很多患者一自己艾灸就紧张,害怕找错穴位,很胆战心惊。

其实没有必要,如果不是皮肤溃烂或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可以放松心态去艾灸,哪怕找不准穴位,只要在痛处施灸,都是有效果的。

第三步,生活中的辅助治疗。

平时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减少熬夜次数,不要长时间对着电脑,少吃辛辣、酒精等快餐食品,多喝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每天起床后喝杯淡盐水,早餐再喝杯牛奶,可以促使大肠菌产生乳酸,促进肠蠕动,达到排出体内毒素的目的,这一步要长期坚持。

灸完一次后,当即她就觉得身体轻松了不少。当治疗到第三周,脸上的痘痘就开始消了,整个皮肤也在慢慢恢复,比没熏之前的状态好多了。

艾灸就是这样神奇,虽然很多人都把它视为保健方式的一种,其实,艾灸在治病、养生、养颜方面都有独到之功。

艾灸祛痘取穴

1、肺经蕴热型

取穴: 太溪,肺俞,大椎,曲池

主要症状: 在粉刺刚刚出现的时候,在粉刺周围就会有红肿疼痛的情况,同时还会造成大面积的面部瘙痒,这是湿毒郁结在肺部,进一步表现在皮肤上造成的。

除此之外,肺经蕴热证还会伴随着经常性的口干舌燥、小便发黄、大便干燥等症状,在脉象上则表现为脉象浮数。

2、血瘀痰凝型

取穴: 气海,胆俞,关元,中脘,血海,三阴交,肝俞

血瘀痰凝证的表现形式相对严重,面部的痤疮因为时间长久,质地变得坚硬难以消除,用手按压的时候还会伴有痛感。

同时还会有痛经,月经量少,经期痤疮加重等状况,出现这种症状的女性朋友舌苔暗薄,这是长期慢性的患者常特有的表现。

除了上面两种情况,这里还有一种相对通用的艾灸方法,可以帮助那些 不能够明确判断自己属于是哪种情况的朋友有效地治疗面部痤疮问题。

取穴: 子宫、关元、气海、神阙、足三里、中极、三阴交

在艾灸的时候要注意,腰腹部穴位进行艾灸的时间不能够少于30 分钟,而在足三里,三阴交等位置进行艾灸的时间则要控制在15 ~20 分钟左右,艾灸的时间不能够太长。

当我们感觉到一处穴位有炙热的感觉之后就可以交换到下一个穴位,彼此循环,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艾灸开始时最好一天一次或二次,连续1~2周,感觉症状减轻后,可以改为二天一次,或三天一次,直到后面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

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心急。尤其初次接触艾灸的人会出现“返病”现象,这个时候也不要怕,坚持艾灸,就会看到效果了。而且艾灸在无意之中,还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

以前也有朋友谈到过,在治疗妇科疾病的时候,无意中治愈了自己的黄褐斑,正是在调整内分泌的时候,无形之中改善了自己的皮肤状况。

脸上长痘痘吃什么调理

1、黑木耳

对于脸上总是反复长痘痘的情况,日常饮食方面一定要更加注重起来。平日可多吃黑木耳,黑木耳蕴含大量的植物胶。

此类物质很有吸附能力,能将体内残留的毒素吸附,清洁血液。经常食用效果最佳,有助于缓解脸部有痘痘的情况。

2、梨子

梨子富含维生素C,具有护理美白、清洁和解毒等作用,经常吃梨子能清热解毒、滋补养阴、降血压以及润肺祛痰和解毒等功效。对滋润保湿和修复皮肤问题很有作用,很适合敏感肌肤和痘痘肌肤的人群。

3、蘑菇

蘑菇富含粗纤维和木质素等营养成分,此类物质在肠道内易于消化,有助于维持肠内水分,从而吸附多余胆固醇以及糖分,将多余的毒素和杂物排出体外。对防治皮肤干燥,减少痘痘很有帮助。

4、海藻

海藻所含碘、蛋氨酸以及胱氨酸等营养成分,对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很有帮助,同时也能维持皮肤所需的营养成分,令皮肤健康有光泽。

此外,还可改善皮肤水油失衡状态,其中所含的维生素有助于维持上皮组织健康,进而减少痘痘和色素等问题肌肤的引发。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赤芍连翘散 1 拼音

chì sháo lián qiào sǎn

2 处方

赤芍1钱5分,连翘2钱,葛根2钱,花粉3钱,豆豉3钱,防风1钱,薄荷1钱,独活1钱,甘草4分,经霜桑叶20张。

3 功能主治

刚痉。风热盛,热伤营血,筋脉暴缩,风入经络,肢节拘挛,头痛项强,手足搐搦,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无汗。

4 摘录

《医醇剩义》卷一

古籍中的赤芍连翘散 《校注医醇剩义》:[卷一暑热湿]刚痉

筋脉暴缩,风入经络,肢节拘挛,风热合而为病,赤芍连翘散主之。赤芍连翘散(自制)赤芍(一钱五分)连翘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等分,甘草节减半,水煎服,治气实痰郁发不出者。连翘散连翘、防风、山栀、甘草各等分,水煎服,治痘发热

《银海指南》:[卷四]治验存参

两目翳膜羞明。桑白皮地骨皮米仁甘草梢生地木通归尾赤芍连翘黑山栀竹叶荷叶蒂又黑逍遥散合杞菊,加蝉衣。吴

《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轻重损伤按穴治法

穴。)督脉。与涌泉通,属脾肺二经。红花当归刘寄奴赤芍陈皮苏术续断川芎威灵仙乳香没药如皮伤轻者,头上浮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轻重损伤按穴治法

痘痘有二种症状,不知你指的是哪种。1:湿热症:连翘8克、花粉12克、赤芍6克、甘草3克、滑石10克、车前子10克、金银花12克、泽泻8克、淡竹叶6克。14天为一疗程。2:脾虚症:莲子肉6克、苡仁6克、砂仁3克、桔梗5克、扁豆9克、茯苓12克、人参8克、炙甘草5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大枣6枚。14天一疗程。痘痘初期发的,用第一种。痘痘长久了不能消,从实证转为虚证用第二种。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疡医大全》卷九方之当归膏 31 组成 32 制法 33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当归膏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当归膏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之当归膏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之当归膏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能主治 7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8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方之当归膏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方之当归膏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运用 95 摘录 10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方之当归膏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当归膏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当归膏 121 组成 122 制备方法 123 功能主治 13 《理瀹》方之当归膏 131 组成 132 制备方法 133 功效主治 13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135 附注 14 《外科枢要》卷四方之当归膏 141 当归膏的别名 142 组成 143 制备方法 144 功效主治 145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146 附注 15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方之当归膏 151 组成 152 制备方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当归膏 1 拼音

dāng guī gāo

2 概述

当归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三首。

3 《疡医大全》卷九方之当归膏 31 组成

当归身、生地黄各一两,白蜡、黄蜡各一钱,麻油六两[1]。

32 制法

先将归、地熬枯去渣,后入二蜡熔化,待温,搅成膏[1]。

33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摊贴患处[1]。

34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九方之当归膏功能生肌止痛,补血续筋[1]。主治痈疽破溃疼痛[1]。

4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当归膏 41 处方

当归200克 香油500克 黄蜡60克

42 制法

先将香油熬开,入当归煎至焦枯,过滤,入黄蜡,成油脂状即可。

43 功能主治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当归膏主治烫火伤,蛇皮癣。

4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用时涂患处。

45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5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当归膏 51 处方

当归1000g,香油500g(一方加生地)。

52 制法

先将香油烧热后,将当归放入,烧至呈焦状,过滤,投入黄蜡适量,成油脂状即可。

53 功能主治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当归膏主治烫火伤。

5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外用。

55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6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之当归膏 61 处方

当归1两,白芷1两,乌鸡粪(以猪脂3斤,饲鸡3日,令尽,收其粪)1两,鹰屎白半两(与鸡屎同研细)。

62 制法

上先将当归、白芷锉碎,酒浸一宿。别溶猪脂1斤,消后入浸药并酒,文火煎之,候白芷**,去滓,将鸡屎、鹰屎纳膏中,搅匀倾入瓷盒中。

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之当归膏主治面上瘢痕。

6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每日3次涂瘢痕上。避风。

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

7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之当归膏 71 组成

当归(切,焙)2两,甘草(锉)2两,胡粉(研)2两,羊脂2两,猪脂3两。

72 制备方法

上除羊猪脂、胡粉外,为末,先熬脂令沸,下诸药末粉等,以柳蓖搅令匀,瓷盒盛。

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之当归膏主治灸疮。

7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取涂敷疮上,以故帛贴之亦得,1日1易。以愈为度。

8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方之当归膏 81 处方

当归(为末)1两,阿魏(研)1分,绯帛(细剪)5寸,胎头发(细剪)半两,铅丹2两,麻油4两。

82 制法

上先煎麻油令沸热,次入头发并绯帛,煎令焦,滤去滓,再煎油候沸,入铅丹、阿魏、当归,以柳枝搅令匀,候黑色,滴水中成珠子,即以厚瓷盒盛之。

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方之当归膏主治伤折损破,痛不止,肉不合。

8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涂疮口,或摊纸上贴之。

8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9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方之当归膏 91 处方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92 制法

上咀净称,用水20斤,文武火熬成膏,加熟蜜于内,冬用4两,春用5两,夏秋用6两,依法再熬。

93 功能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方之当归膏功在养血和中。主治脾胃虚弱。

94 运用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两,桔梗、百部各1两;足膝软弱或酸者,加牛膝4两,石斛2两;腰背痛者,加杜仲6两,橘核仁1两。

95 摘录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六

10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方之当归膏 101 处方

当归1两,射干1两,升麻1两,附子半两,白蜜4两。

102 制法

以猪脂4两先煎之,令成膏,下着地,勿令大热,纳诸药,微火煎,令附子色黄药成,绞去滓,纳蜜,复上火1两沸,令相得,置器中,令凝。

103 功能主治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方之当归膏主治热病口烂,咽喉生疮,水浆不得入。

10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取如杏仁大含之,日45遍,輙咽之。

105 摘录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11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当归膏 111 处方

当归1两,生地1两,紫草5钱,麻黄5钱,木鳖子(去壳)5钱,大风子(去壳)5钱,防风5钱,黄柏5钱,玄参5钱,麻油8两,黄蜡2两。

112 制法

先将前九味,入油熬枯,滤去滓,再将油复入锅内,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试水中不散为度,候稍冷,倾入盖碗内,坐水中,出火毒,三日听用。

113 功能主治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当归膏主治(??)风及赤游丹、鹅掌诸风。

11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外搽。

115 摘录

《医学心悟》卷六

12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当归膏 121 组成

当归、川芎、木鳖子、川山甲、蓖麻子、败龟版、油头发、白蔹、白及、白芷、草乌各等分,四物汤1贴,败毒散1贴。以上香油1斤,于罐内浸此药,春5夏3,秋7冬10日。然后用松香30两,夏使油4两。冬使油4两半,次用:乳香1两,没药1两,血竭少许,麝香少许,龙骨(煅)3钱,白矾半两(飞)。

122 制备方法

上为末。待松香入油,用槐条搅匀,文武火熬,去烟净,入药,滴入水成珠子则膏成。水浸,再下油10两或9两,使黄丹4两,槐、柳、桃枝各7寸,杏仁半两,再煎匀烟净,用没药末半两,乳香半两,皂针搅匀成膏,收于罐内,大小摊之。

12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一三方之当归膏主治诸般痈疽发背,瘰疬恶疮。

13 《理瀹》方之当归膏 131 组成

新发,当归2两,生地1两,生甘草5钱。

132 制备方法

用麻油熬,黄丹收,入黄蜡、白蜡,和匀摊贴。或加乳香、没药、明矾。

133 功效主治

《理瀹》方之当归膏功在生肌止痛,补血续筋。主治痈毒,汤火伤,一切疳臁,诸般烂疮。

13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外贴。

135 附注

方中新发用量原缺。

14 《外科枢要》卷四方之当归膏 141 当归膏的别名

神效当归膏、百花膏

142 组成

川当归1两,麻油(真正者)4两,淮庆生地1两,黄蜡1两。

143 制备方法

上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黑,去滓,入蜡溶化,候温搅匀,即成膏矣。

144 功效主治

《外科枢要》卷四方之当归膏功在去腐肉,生新肉。主治发背痈疽汤火诸症,不论肉未坏或已死者。

145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用涂患处,将纸盖之。肉未坏者,用之自愈;肉已死,而用之自溃,新肉易生,亦不结痂,又免皴揭之痛。

146 附注

神效当归膏(《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百花膏(《治痘全书》卷十四)。

15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方之当归膏 151 组成

当归半两,细辛半两,芎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附子(生用)半两,白芷半两。

152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雄鲤鱼脑1斤,合煎三上三下,膏香,去滓。

153 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方之当归膏主治耳鸣兼聋。

154 当归膏的用法用量

犀角化毒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喉科紫珍集》卷上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犀角化毒丹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