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善本书?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由于历代藏书家中,善本肯定是旧本,那些抄写、刻印年代较近的只能是普通本,如晚清藏书家丁丙在其《善本书室藏书志》的编例中,规定收书范围是:1、旧刻;2、精本;3、旧抄4、旧校。他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将旧刻规定为宋元版书,精本为明代精刻。依据这一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家心目中的善本年代界限也日益后移。民国时期,明刻本渐渐进入旧刻行列,本世纪中期以后,乾隆以前刻本全都变成了善本,甚至无论残缺多少,有无错讹,均以年代划界。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70年代末,《中国善本书总目》开始编篡,在确定收录标准和范围时,规定了“三性”、“九条”,这应该是对善本概念的一个完整周详的表述: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
(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而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它自有物质。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其涨幅就更大了,实在是数不胜数,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低风险,每一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到现在。
因此。尤其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收藏、更是品位。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一方面,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藏品之于内府。
至于估价,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至于古代的书画、精神两方面的意义、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艺术信息的商品、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来与去、文化。相对较低的投入,在70年代值100元,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所以对于真伪和估价建议找行家现场评定,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承载历史,而且即便说出来您也未必相信。明代中叶、神韵都了然于胸。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色调、聚与散都与你息息相关,使其在激烈的商战中永远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关于收藏品的收藏价值已经回答很多次了、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以及地位的象征,随着时代风尚。如果说。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即使给出价格也未必准确,如文徵明父子,因为江南经济的发达,经年累月。
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充分展示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
这个应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可达到30万元、项元汴家族,通过几张或者描述这里无法给你准确的评定,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一部分而已,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它的得与失,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值不值得收藏。以书画为例。
在现代社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1、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2、最早出现善本概念是宋代,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版刻书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成书,唐以前没有发明印刷术,用刀笔刻写笔刻在竹简、缣帛、纸和羊皮上。
3、唐发明了模印法后,宋的雕版印刷已经非常发达,书籍发行量大增。印书分官刻和民刻,官刻是由朝廷经办的,质量好。民间作坊质量参差不齐,装帧、脱字、讹字、纸张、字迹等存在种种问题。宋代是版刻鼎盛时期,于是出现了对善本和不善本的研究。
4、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以后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5、善本的时代下限,现在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
如果楼主想收藏古书的话,那应该收藏些我们平常俗称的古籍善本,孤本一类的古书,也就是有益的,对社会有帮助比如农书,医术等等,还有孤本就是只剩少数几本的,没了就彻底没了的,古代很多手抄本的书就是这类。希望能帮到你
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曲种。自清乾隆年间形成曲艺形式以来,已有260年的历史,曾盛行于湖北、河南、四川湖南等地,目前只有汉川市的善书艺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曲种。“汉川善书”书目达300多部,唱腔具有浓郁的江汉平原特色,目前尚存的曲牌有13首。“汉川善书”目前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善书”又是善本之书。一类,是古代书籍在学术或艺术价值上,比一般本子优异的刻本或写本。如《笑林广记》,外函是布面骨签,清代版本,只有火柴盒大小,起码世间流传一二百年了,不知辗转了多少人之手,最后我的书柜,做了它的归宿,如果磁器,恐怕早在时间长河中,一朝不慎,清脆一声而裂为碎片了。一本民间药方,手抄本,不晓得何人所抄,何时所抄,又抄自何处。是否为哪位名医,积一生临床经验,而整理的孤本呢。二类是名家签名书,若说收藏,当最具价值的。大学者张中行,在所送我的多本书中,签字竟无一重复;大作家王蒙、刘白羽、浩然,著名诗人张志民、李瑛,著名作家刘恒、毕淑敏、史铁生,历史学家白刚、王宇信等等,莫说拜读每一本大作,就是单看这或清秀、或刚劲、或笨拙、或潇洒的签字,也是一种享受。 汉川“善书”与江城武汉的渊源和对已故研究“善书”的专家王远翔学兄的追忆。
解放前,每逢阴历七月的初一到十五的这半个月中,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的大街小巷内的善堂,在太阳西下之际都要临时用桌子搭一小台,台前摆一长方桌,左右各放一“风灯(不怕风吹之灯)”,桌子的左右方各站一身着白色夏布长衫的先生,一宣一讲地在那里说“善书”,听众则是自带板凳前去听书的市民。当时最有名的“善书”段子为《打芦花》,内容是说后娘替前妻之子所做的寒衣,铺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因而孩子冻得发抖。其父用棍子去打小孩,结果寒衣被棍子打破后,发现衣内不是棉花,而是芦花,因而父子抱头痛哭,恨那妇人心太毒。其他的“善书”段子有《四下河南》、《磨坊产子》等。
改革开放后,1983年末,湖北省曲艺界在汉口的民众乐园内举行了全省第二届百花书会,汉川“善书”当时被作为孝感地区代表队的一个节目,在民众乐园演出了新“善书”《梅花记》。新“善书”让观众耳目一新。首先是内容有了革新,跳出了过去单纯劝善的圈子,而是宣传计划生育等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在形式上也有了改革,将过去的两个男演员的“一讲、一宣”改为了一男二女的“一讲二唱”,并且还加上了音乐伴奏,对“善书”这门优雅艺术的风格既做到了继承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赢得了武汉观众热烈的掌声。王远翔是湖北省汉川市刘家隔人,生于1919年,其父早年留学日本,乃早稻田大学毕业生。远翔在抗日战争之前就读于武昌大公中学时与笔者为同窗,1941年我们则同时毕业于武昌,为该校首届学员。解放后,远翔任汉川市文化馆长并兼任汉川汉剧团编剧,且专门从事“善书”研究工作。年过古稀,不满八十因病与世长辞。
1989年他在《汉口忆旧》一书中以《话说“善书”》为题说“武汉人时兴过‘中元节(阴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戏园子上演应节戏《董永分别》。一至夜晚,各善堂锣鼓喧天送河灯,街头巷尾则宣讲‘善书’。说到‘善书’它是劝人行善做好事,对安定社会有所裨益,所以各善堂都倡导讲‘善书’,宣讲者多为年高德重的知名人士,而且不收报酬。1931年大水淹了武汉,大批灾民困居江城,汉川等地的半职业‘善书’艺人则来汉组班说‘善书’赚钱糊口。当时,汉阳县的蔡甸镇上发生了一起余海子谋杀案,有人就把它编成‘善书’名之为《一口血》。汉川‘善书’艺人就抓住这个本子大做文章,宣讲得有声有色,使听者为之泪下,吸引了大批的武汉工人听众。汉口三曙街有个叫赢台的茶社,请来汉川‘善书’潘炳福、王海元坐堂演出,从1935年一直讲到1943年。可见武汉听众对‘善书’这个曲艺曲种的热爱之情。” “汉川善书”现存优秀名篇300多篇,经常宣讲的有100多篇,专门从事宣讲创作“汉川善书”的人员有300多人。
进入新世纪,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影响,加之一些有造诣的老艺人相继辞世,年轻世人能独树一帜的少,一些优秀的曲目濒临失传。汉川善书在当前的传承发展遇到了空前困难,青年艺人断档,传统流失严重,亟需扶持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1月24日,汉川二中组织高三文科班学生到阶梯教室听“汉川善书”。
“汉川善书”是马口人王海元首创的文艺曲种,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弘扬其艺术精华,让这个濒临失传的优秀曲种重放异彩,该市有计划地让青少年接触、了解这个文艺曲种,“汉川善书”历来具有戒恶劝善的教育功能,这次来校的4位老艺人把廉政教育的内容用“汉川善书”的形式向学生宣传,老艺人们摄人心魄的演唱,引起同学们强烈的共鸣。
由汉川市政府和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川善书”2006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汉川举行。36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提交论文。
西厢记有几个版别,一种是小说形式的古籍善本,一种是小说形式加批点的。当然还有别的仿著作。真正的作者是元代的王实甫。如果是评论大师金圣叹先生批点的那就是绝对到位的精品了。如果再有大中堂藏版字样,那简直就是精品中的精品。价值不菲的。
解释善本书?
本文2023-10-06 00:02: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