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保护方面,古代人的环保观念有多高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在环境保护方面,古代人的环保观念有多高呢?,第1张

我们一直以为环境保护的存在是因为当代社会为了工业发展而过度损耗资源,导致各地资源匮乏,更严重的是影响人类未来生存。但是早就五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有环保的意识。那么古人的环保意识到底有多高呢?简单来说,就是为环保设立专门的部门,还有法律条款的支撑。

出现最早的环保部门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环保人是一位叫做伯益的人。他喜欢养一些鸟类禽兽,后来被舜派去管理山林河川的鸟兽,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出现环保部门,但是他们没有环保这么先进的词,所以这个部门就被叫做虞或者衡。到了大禹掌权的时代,伯益还跟着大禹一起治水甚至还发明水井。可知在五帝时期,人们已经休息环境保护,包括看养树林鸟兽,或者治理水患,都是环境保护的一个方向。

古代环保法

我们现在双十一一直叫的剁手,在殷商时期是真的存在的,不过原因不是因为购买欲,而是因为随手乱扔垃圾。除此之外,古代的环保法还有对山川河流的规定,例如在物资丰富的地方设置保护栏,禁止有人乱砍乱伐。汉朝时又增加野生动物保护法,宣布春夏的时候不能去捕鸟跟摸鸟蛋,甚至连青蛙都不能轻易捉捕。而且针对这些规定,对于违反者都有不小的处罚。例如动封山者罪死,或者违反规定的,那只脚进去了,就砍断哪只脚。可以看出古代的环境保护令现代人自惭形秽。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当今社会中,很多珍惜动物因为环境污染而面临灭亡,随着塑料袋的使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不可降解的垃圾。但是不能把这都归根于工业发展的错,最重要的是人们心中要有环保的观念,要有爱护自然的意识。

古代人的生活用品相对来说大多都是可分解,相对现代人来说已经相当环保了。中国古代许多农学家非常重视土地的养护,提出了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合理使用土地,维护土壤养分平衡的理论主张。《吕氏春秋》就提出“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的土壤肥力辨证观。儒家从“仁民爱物”的核心价值观出发,要求统治者按季节节律来役使民众,避免对土地的超负荷使用。汉代王充提出土地的肥瘠不是固定不变的,“性恶”的土地需要“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论衡・率性》)。此后的许多农学家进一步发挥了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因地制宜,实行农牧结合、豆谷轮作、农林牧相结合。另外,古人还提出过要保持资源再生能力的思想,反对采取灭绝性的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我们常说,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其他一切都是空话。这里的环境指的就是自然环境。的确,好的自然环境能够保障每个人的生存,只有生存好了,才有机会和精力去做发展。其实在保护环境方面,古人的意识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弱,甚至还有专门为此设立的法令。

在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镜头:买鱼的直接用一根稻草穿过鱼鳃,就能把鱼提回来;买包子、肉类的,用荷叶包裹起来就可以带走;外带的食物,都是用木盒子装起来。的确,古代没有现在非常方便使用的塑料袋、饭盒,但是他们同样能够完成现代人的携带要求,而且使用的都是这样一些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又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们是落后的呢

西周时期,颁布过一道《伐崇令》,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甚至是世界最早的有关保护环境的法规。“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条法令的颁布时间是公元前1150年,距离现在已经是3100多年,你能想象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就已经如此重视保护环境,而现在却有那么多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惜破坏环境的人吗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退步,是那些不顾及他人利益的人们思想的退步,严重退步。

虽然《伐崇令》在现在看来还带有比较严重的奴隶制度的思想,破坏环境严重的会被杀死,但是这种严肃正经的态度却是非常好的,只是惩罚内容不能提倡。

除此之外,在战国时期,如果有人在街道上乱扔垃圾,将会受到断手的惩罚。这同样让人觉得太过严重,但其实放在当时的社会来讲,并不会像我们现在认为的这样不可接受。这一条法令在《韩非子》中有所记载,韩非是法家人物,我们能够从他的师弟李斯以及他辅佐的秦国身上看出来,对于法的贯彻,是法家一向信奉的观念。就连提倡仁爱的儒家孔子都不认为这种惩罚有多残酷,相反,他认为,这是治理环境所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严重或不合理的地方。由此可见,古人对于环境的保护观念真的不是现代人能比的。

在唐朝,破坏环境遭受惩罚的范围要更大了。上面所说西周和战国的两条,只是针对违反的个人,而到了唐朝,则会扩大到相关人员。如果一个人违反了规定,随意倾倒垃圾,而有关部门没有履行惩罚的职责,那么将会与犯罪者受到同样的惩罚。

除了上述这些法令,古代还设置有环卫工人、公厕、集中处理垃圾、自然保护区、环保局等工作和有关部门,可以说真的是非常重视。反观自己,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呢不过,在其位谋其政,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就是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为环保做出哪怕很微小的贡献,才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好这一片天地。

论述如下:

本科文献保护专业,现国企行业馆藏品部工作,简单说一下。

兴趣很重要,但没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是你的主要问题。从纸质修复角度来说,需要从认识纸张,到学习如何装帧装裱,最后再到古籍、书画的修复。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脱产专业学习。

即使现在基本上天天和纸张文献档案打交道,我也不敢说自己对纸质藏品修复能做到完全得心应手。有同学从毕业后一直在综合性博物馆、档案馆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能在这个行业内做出一定成绩的也是凤毛麟角。你如果想要认真学习古籍书画修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未来发展角度来说,在博物馆工作是否在编决定了你未来发展的下限,若是在非体系环境下修复文物,需要很长时间的资历积累。熬不熬得住是一方面,不让自己饿死是另一方面。

当然了,如果是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话,还是很开心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文物修复的兴趣,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和多进行实际操作,你肯定能感受到文物修复的枯燥与快乐。

在环境保护方面,古代人的环保观念有多高呢?

我们一直以为环境保护的存在是因为当代社会为了工业发展而过度损耗资源,导致各地资源匮乏,更严重的是影响人类未来生存。但是早就五千多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