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古代有哪些称呼(古代人对茶的称呼)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茶在古代有哪些称呼(古代人对茶的称呼),第1张

茶,在古代是一物多名。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记载:“诸书说茶处,其字乃作荼,至唐代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茶经》问世以前,除了“荼”以外,茶还有多种称呼,如槚(ji)、(shè)、茗、荈(chu n)等。唐代以后,茶的别称逐渐不使用了。

茶作为饮料,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茶的保健功能,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出于对茶的深情厚爱,人们为茶取了不少高雅的名号。唐代陆羽《茶经》美誉茶为“嘉木”、“甘露”,杜牧《题茶山》诗赞誉茶为“瑞草魁”,施肩吾在诗中称呼茶为“涤烦子”;五代郑遨《茶诗》赞称茶为“草中英”;

北宋陶谷著的《清异录》一书,对茶有“苦口师”、“水豹囊”、“森伯”、“清人树”、“不夜侯”、“余甘氏”、“冷面草”等多种称谓,苏轼为茶取名“叶嘉”,并著《叶嘉传》,苏易简《文房四谱》称呼茶为“清友”,杨伯岩《臆乘·茶名》喻称茶为“酪苍头”;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称茶为“凌霄芽”。

此外,对茶产品也有很多称呼,如唐宋时的团饼茶喻称“月团”、“金饼”,清代阮福《普洱茶记》所记载的“女儿茶”等。随着名茶的出现,以名茶之名代替对茶的称呼更是丰富多彩,如“滇红”、“铁罗汉”、“白牡丹”、“黄金桂”、“紫鹃”等,称呼极多,美不胜收。

茶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悠远流长,《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开端,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石。古代茶的名称有苦莱,茶,荠,荼,槚,茗等它们不专指茶树上的茶。到了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于是将数种不同意义的“荼”减去一划,成为含一种意义的“茶”字。

茶还有很多别称,我们一一了解:

一字别称:

荼、茗、荈、蔎、槚。

二字别称:

甘露:出自(刘宋)《宋录》: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翘英: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灵草:出自(唐)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蓝英:出自(唐)陆龟蒙《煮茶》: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流华: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玉蕊: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愁草: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

清友: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瑶草: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三字别称:

晚甘侯: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王孙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涤烦子:出自(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余甘氏: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嘉木英:出自(宋)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离乡草:出自(清)《崇阳县志》:茶初山则香,俗呼离乡草。

云雾草:出自(清)吴嘉纪《送汪左严归新安》:千年云雾草,早春松萝芽。

四字别称

玉川先生: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龙芽凤草:出自(宋)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

陆羽《茶经一之源》:“其名一曰茶,二曰木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藓”。《茶经七之事》引杨雄《方言》中“蜀西南人谓茶曰荈”。

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荈、荼、茗,其实一也。”另意为老的茶叶。《魏王花木志》:“荼,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搽也是茶的别称,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提到:“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然后他的注中指出:“从草,当作茶,其茶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做搽,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

茶名考:茶在作物学上是特用作物为嗜好品类,在植物学上是种子植物,为常绿灌木。

唐代陆羽《茶经》曾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茶”。农本草云:“苦茶”。又据《神农本草》曰:“一名茶,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盆州谷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可见古时茶字在古书上的称谓及意义不同,为便于考察,列举如下:(1)诗经国风、邶有《谷风》一篇,其中有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荼”就是现在的茶,古人叫做苦莱。《康熙字典》云:“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茶有数种,惟荼,苦茶之茶,即今之茶。”可知:“荼”字为古代“茶”,字的借用字。

(2)槚“槚”是茶的另一借用字,《尔雅》云:“生,可作羹饮,今呼早茶为茶,晚茶为茗,蜀人称苦茶。”意即茶分早茶与晚茶,晚茶为“茗”这种记载,据史学家的意见,认为是最可靠的记录,也是较合理的说法。

(3)汉代杨雄曾说:“蜀西南人谓茶日设,蜀人饮茶最早,题字为茶之俗名。”

(4)茗 茗为古代茶的另一名称。《曼子春秋》云:“婴相齐景公时,食之粟这饮,灸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可见在公元五百年前,“茗”就有作为汤食用的例子。《桐群采叶录》:“西阳、武昌、庆江、晋陵,如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悖,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南宋鲍令辉《香茗赋》颂:“茶为芒茗”。所以,至今多沿用“茗”字代“茶”。

(5)水厄唐·温庭筠《采延录》:“晋时蒙好茶,人过车饮之,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饮,蒙必云:‘今日有厄’”。洛阳《伽蓝记》载:“魏彭城王勰见刘镐慕王肃。”,专习茗饮,谓镐曰:“卿好苍头水厄,不好王侯八珍,如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内有效颦之妇,以卿言之,即是也。”可知在南北朝时,“水厄”二字已成为“茶”的有名代用语。

(6)丰富 庆世南北堂书抄引《斐洲南海记》云:“西平出丰富,茗之别名。叶大而味涩,南人以为饮。”《辞源》:“丰富系本名,叶大,味苦涩,似茗而非,南越茶难致,煎此代饮。”在这里,丰富或为茶的别称,或是茶的代用饮料,不一而是。

(7)苦莱《诗经》:“堇茶如饴,皆苦莱也。”许慎《说文》:“茶,苦莱也。”梁代陶弘景以茶作苦莱也。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苦菜篇》:“神农本草经中,苦菜名茶草,治疗疾病,功效极多,陶弘景误当为茗,茗豆有此效乎”。从此以后,茶与苦菜才知道是两种东西。

由上面知道,茶的称谓很多,不专是指茶树上的茶来说。但到了唐代陆羽茶经问世,于是将数种不同意义的“荼”减去一划,成为含一种意义的“茶”字。所以自中唐以后,一般学者因受陆羽的影响,逐渐将“荼”改写为“茶”了。

茶的别称:甘侯--故事出自唐·孙樵的《与焦刑部书》中。该书有一段记载:“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齐阁。此徒皆请雷而沂,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龙之品,慎勿贱用之。”

茶在古代有哪些称呼(古代人对茶的称呼)

茶,在古代是一物多名。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记载:“诸书说茶处,其字乃作荼,至唐代陆羽著《茶经》,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