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宋代古墓葬是什么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民间宋代古墓葬是什么样的,第1张

宋代墓葬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形制、装饰和随葬品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大体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区域。

北方地区是指宋朝版图内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北方地区宋墓的面貌整体上较为一致,墓葬类型主要有石室墓、土洞墓、砖室墓、土坑墓等几种类型。

1、石室墓  用石材构筑的墓室称之为石室墓。宋代官方明令禁止使用石室墓,北方地区因位于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墓葬的营建大体能遵朝廷规定的礼度,因此,北方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北宋石室墓不多。  

2、土洞墓和土坑墓

土洞墓中最具特色的是一种靴形土洞墓(它的剖面像一只靴子)。北宋早期使用土洞墓的墓主有低级品官、城镇富商、农村乡绅等,身份相对不低,而进入北宋中期以后,稍有一些身份和地位的人,死后不再使用土洞墓,转而营建砖室墓,并逐步发展到使用建筑和装饰都十分考究的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

3、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  

这类墓葬最初出现于唐末,北宋中期以后开始流行,金代达到鼎盛,元代开始趋于简化,进入明朝以后急剧减少直至消失。北宋中期,大型的品官墓葬不再使用仿木建筑的装饰,反而逐渐趋于朴素,墓壁变得毫无装饰,而富裕平民,开始大量使用仿木建筑砖雕壁画墓。

4、土坑墓  

宋代的土坑墓——“漏泽园”墓葬非常引人注目。所谓“漏泽园”,是指由北宋政府官方出面集资埋葬客死他乡的贫民、士兵及无主骸骨的公共墓地。这些墓葬一般有火葬和土葬两种形式。

南方地区墓葬  

1.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是两宋时期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这一地区的宋墓材料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制:

(1)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这种形制应该是最常见的,遍布全国,南方各地也不例外。

(2)长方形砖室券顶墓。其中又可分为单室和并列双室两种。

(3)砖框石盖顶墓或砖石混筑墓。这是这一地区最为流行的墓葬形制,同样也可分为单室和并列双室甚至三室等多种类型。

(4)石室墓。数量不是很多,多分布在山区。

(5)三合土浇浆墓。这是这一地区宋代出现的新型墓葬,对明清墓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合水境内已发现宋代墓葬8座,均系方形墓室八角叠涩覆斗藻井式砖砌建筑,其中固城乡6座,太白镇1座,板桥乡1座。 1984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秦大树,本科生田凯、荆文煌、李海霞,庆阳地区博物馆何翔和合水县文化馆寇正勤组成宋墓测绘工作组,对高台、董家寺3座古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测绘、拓片和拍照。测绘工作结束后,建议对这两处宋墓列级保护。 这些墓葬,充分体现了宋代墓葬与砖雕艺术的完美结合。

参考资料:

宋代墓葬-

近日,长丰县举办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埠里古墓群发掘现场参观,并就古墓群发掘成果及墓地出土仿木结构建筑进行解读。

    据介绍,目前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发掘工作已结束,该家族墓葬系江淮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宋代家族墓地,等级高、规模大,出土器物保存完整,品相好、级别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接下来,在考古发掘的同时,当地将针对每个墓葬单体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确定了原址保护的思路,并朝着建设遗址公园或墓葬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据悉,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发掘,填补了江淮地区宋代墓葬研究诸多空白,是两宋之际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实证,结合该墓葬元素和出土器物,体现了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 

12月26日,安徽省长丰县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在长丰县举行,多位专家学者汇报了古墓群发掘成果,并对墓地出土仿木结构建筑进行解读。

12月26日9时左右,众多高校教授、国家和地方博物馆研究馆员近五十余人来到长丰埠里古墓群发掘现场进行参观,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了古墓勘探进展和挖掘出土的文物情况。

随后,多名专家学者与随行人员来到长丰县老法院,观摩出土文物。记者从现场看到,展示文物有金饰、银饰和各类陶瓷器皿共50多件,这些文物历经千年仍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让前来观摩的专家惊叹不已。

当天14时,安徽省长丰县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正式开幕。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中心站站长张义中、特邀专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东方建筑研究所所长周雪鹰先后对出土的文物、墓地出土仿木结构建筑进行了解读。

会上专家们将古墓与同时期开封、泉州等地相似建筑结构进行比较,可以基本确定长丰县埠里家族墓地的年代,即北宋时期墓葬;而借鉴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中记录的建筑设计,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历史区间。

 ■古墓发现回顾

填补江淮之间宋代墓葬研究诸多空白

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下塘镇埠里社区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现场,工人施工时挖掘出疑似古墓。

4月15日,张义中一行赴下塘镇现场勘探古墓。经过对古墓形制、棺椁考证及土层检验,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该墓葬群年代为北宋。考古工作人员通过进一步勘探,在已暴露墓葬(编号M1)旁边又发现古墓12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约11米,面积约120平方米,证实该地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家族墓葬群。

据考古专家介绍,在M12古墓内出土墓志一盒,虽上半部漫漶严重,但内涵丰富。通过解读表明,墓主人为“慎县袁团镇”(即今肥东县元疃镇,距原埠里乡直线距离约10公里)人,其主要活动年代为“政和二年”前后(公元1112年,北宋晚期宋徽宗赵佶执政期间)。墓主人为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商家大贾(“数年间财产增隆”“独以富名出”),与当时朝廷很多官员有接触。

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发掘已经结束,综合两个年度的发掘成果, 该家族墓葬的发掘较有意义。可以说它是江淮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宋代家族墓地,等级高、规模大,出土器物保存完整,品相好、级别高,填补了江淮之间宋代墓葬研究的诸多空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它也是两宋之际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实证。

此外,考古、保护、展示三位一体理念贯穿发掘始终。在考古发掘的同时针对每个墓葬单体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确定了原址保护的思路,并朝着建设遗址公园或墓葬博物馆的方向努力。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 风光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干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干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寄情诗词

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本来注定荣华富贵,繁花著锦。作为皇帝身边的,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藏书大家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干学,研讨经学。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辑有《全唐诗选》。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嘱友人秦松龄、朱彝尊为购求宋元诸家经解,得抄本140余种,环拥古书万卷,建藏书楼“通志堂”、“珊瑚阁”,以弹词歌曲、评定书画、鉴藏古籍为乐。藏书印有“珊瑚阁”、“绣佛斋”、“鸳鸯馆”等字。

英年早逝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葬于何处位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皂甲屯西一处台地上。建于清代顺治三年,总面积约为340亩,墓地分为南寿地、北寿地两个部分,共有宝顶9座,土坟两座。

与曹雪芹

首先,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据考,这种同事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他们都极富文采,一个是满人通过发奋勤学,成功地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个是祖代家风,把成熟的汉学带入旗籍。从两个不同角度达到同工之妙,对满汉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现在最能作证的便是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与随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的纳兰性德的诗文交往。

纳兰有词《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此外,纳兰性德还著文《曹司空手植树记》。

同是帝王的近臣,纳兰是帝王身边与文化人士联系的桥梁纽带。曹寅是外放江南,一面任官,一面监视江南文人举动,为朝廷笼络人才的密使。他们的作用方向不一样,但目的与归宿却是一样的,都是清王朝进行文化统治的干将与助手。这便是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职能方面的共同之处。

再者,纳兰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封建官僚世家。从龙入关,立有功勋,并数代承袭官爵,是功名奕世,钟鸣鼎食之家。纳兰家不但是地道的正统满州贵族,从血缘上与王朝有着复杂交叉的关系。曹家祖上是明朝辽东驻军军官,后降清改籍,入包衣列,属帝王家臣,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的乳母,曹寅当过皇帝的侍读(同学),曹雪芹的姐姐又是礼亲王五世孙,平郡王纳尔苏的王妃。曹家世袭江宁织造职达六、七十年。尤其不要忘记的是纳兰性德,曹寅与康熙皇帝是年龄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与红楼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了。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参与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伟人 对《红楼梦》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凡研究“红学”的人对明珠,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论是否真有道理,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的联系可能。

性格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评价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

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周之琦: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适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独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胜起衰之任。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 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陈廷焯:饮水词措词浅显

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较东白堂词〔佟世南撰,〕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及天仙子〔渌水亭秋夜、〕酒泉子〔谢却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亦凄忱,亦闲丽,颇似飞卿语,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斋词话》 与曹雪芹的比较

就纳兰性德和曹雪芹个人品格来比较,也有许多共同和相通、相似之处,两人都有过人的才分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基础。纳兰性德在主编《通志堂经解》时,就把凡读书、索引、见闻俱记录在册,以后编成《渌水亭杂识》,其中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可见博学之一斑。一首《望海楼·宝珠洞》把视野内一望之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物、千古苍桑一并道来,信息量大,跨度大,内涵丰富。一首《忆秦娥·龙潭口》把所看到的地理、地质现象作正确的描述与艺术的表达。竟可以与著名文化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有关描写一并参照阅读、欣赏。而曹雪芹也多才多艺,曾撰写《废艺斋集稿》《南鹞北鸢考工志》等多册关于金石工艺美术、烹调等书籍。另外还擅长书画、诗词。这些在他的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都一一展现。纳兰性德与曹雪芹同属风雅之流,脱俗之士,但对朋友却有情有义。纳兰性德交友朱彝尊、梁佩兰、姜宸英、高士奇、顾贞观等著名学者文士,并倾力营救身陷绝地的吴兆骞。纳兰性德身虽富贵,但不恋官场,不贪功名,甚至想摆脱世俗纠缠,做闲云野鹤。曹雪芹则有诗友敦敏、敦诚、张宜泉等,更有神密的“脂砚斋”、弘晓等知音。他乐于帮贫济困,据说他在“鬻画维生”“绳床瓦灶”的困境中,仍“常济孤寡”,收养双目失明的老妪白媪,作风筝谱教盲人于叔度谋生之术。曹雪芹曾谢绝好友敦敏的推荐,不入宫谋职。

故居

纳兰遗迹

陈列馆按其笔下“郊园”设计 。由主展厅、录像厅和画厅组成,通过大量历史文物表现其一生,后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铭、朝珠、封诰、康熙铜钱等也在此馆展出。

纳兰性德的诗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清代·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闺怨 , 悲叹 , 命运分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国小古诗 , 婉约 , 羁旅 , 写景思乡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悼亡 , 回忆 , 爱情感伤查看更多纳兰性德的诗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1月17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发掘汉唐、宋金及明清时期墓葬40余座,其中有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5座墓葬均系竖穴墓道洞室墓,形制相同、规模相当,坐北向南。该墓地共出土随葬品130件组,有铜、铁、瓷、陶、玉、水晶等。

其中,4位墓主生年均未过30岁,并于同一天迁葬京兆府长安县杜回村新茔。综合分析,专家认定为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地,或专为早亡之人迁葬所设。根据发掘区各时代墓葬的分布情况,基本可以确定孟氏家族墓地的四至。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介绍,杜回村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地出土耀州窑瓷器60余件组,以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祭祀礼器等为主,器形保存基本完整,尤以2件狻猊钮盖熏炉最为精美罕见。

扩展资料

孟氏家族墓葬葬于宣和五年

据了解,孟氏家族墓葬统一埋葬于宣和五年,此时好古之风盛行,宋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这批青瓷中多有仿古器型,应该也是这一风潮下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墓地出土的4方墓志均采用唐代石葬具改刻,也反映出北宋时期盗墓严重,以及“好古”与“盗墓”之紧密关系。

此外,墓葬还出土有景德镇青白釉瓷器、铜镜、宝石等随葬品和石砚、墨锭等精致的文房用品,展现了北宋底层文人雅趣的一面。4方墓志记载葬地为“杜回村新茔”,为追溯杜回村沿革提供了直接资料。

人民网—西安发现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罕见耀州窑青釉瓷器

西安发现北宋孟氏家族墓地,对历史器物定代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西安市,出土的北宋孟氏家族墓地。墓地里出土了大量的瓷器,据相关专家称,这批发现的器物对宋金之间器物定代上有一定的帮助。

这个墓主人家的平均年龄都没有超过三十岁,之后会通过基因技术分析墓主人家的死因。专家分析说这个墓穴可能是专门为早亡的人迁葬而设置,为早亡的人安魂之所。

墓穴内共出土了陪葬品130件,其中最大的发现,是保存完好的狻猊出香,之前是没有被出土发现,是首次被发现。有关人士说这也是本次发现的最大亮点。

本次出土的陪葬品,不仅精美好看,葬品丰富外,还看出了当时时代的好古之风盛行。出土的器具中有一些文人雅士用的石砚、墨锭、铜镜等物品。

对于过去的历史我们总是很好奇,因为我们祖先的过往和故事,都让我们很向往。尤其是古人的智慧更是让我们感到感慨。

就像这次的出土的青瓷,精美绝伦,组件完整,这也看出当时的烧窑技术应该是很高超。烧窑的技术虽然被祖祖辈辈传承了下来,但是其中的核心技术还有待研究。

现在很多的人们喜欢模仿古风,装古装,用古韵十足的器具,这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了解。但只是了解到一点皮毛,都说文字可以看出时代后的特性,多读读宋词,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韵味。

不过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墓主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没有活过30岁,是家族病,还是另有隐情,还有待专家们解开。

本次挖掘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不仅出土了保存完好未被发出的瓷器还对宋代有了更深的了解。

民间宋代古墓葬是什么样的

宋代墓葬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形制、装饰和随葬品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大体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区域。北方地区是指宋朝版图内长江流域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