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略的科研情况
1、《郑玄与今古文经学》 《联合日报·文史周刊》2006年10月28日
2、《四库学根基的夯实之作》 《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2月24日
3、《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杰作》 台湾《书目季刊》2005年第39卷第1期
4、《高亨著作集林的编纂出版和学术意义》 《光明日报》2005年8月11日
5、《论朱熹诗集传所定诗旨与诗小序之间的关系》 《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6、《墨家学说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关于墨家的立说根据、核心思想和价值原则》 《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7、《简论欧阳修诗本义的特点和得失》 《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
8、《毛诗故训传标兴含义新解》 《晋阳学刊》2003年第3期
9、《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文献》2003年第2期
10、《论两汉文献的构成特点和整理现状》 《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1、《百年学术名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史哲》2002年第6期
12、《默默耕耘 老学不倦—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学行记略》 《炎黄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
13、《论东汉朝廷对今文经学经本家法的保护和校理》 《学术交流》2002年第6期
14、《论两汉鲁诗学派》 《晋阳学刊》2002年第3期
15、《论诗序的主体部分可能始撰于孟子学派》 《诗经研究丛刊》2002年第3辑
16、《论诗序主体部分的完成不能早于战国中期》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学苑出版社
17、《论两汉经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8、《关于隋唐四大类书》 与董治安先生合作 《海峡两岸文献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论齐诗学派与王莽的关系及其在东汉的命运》 《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
20、《试论韩诗学派的品格特征》 《学术交流》2001年第5期
21、《论孔子家语的真伪及其文献价值》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2、《论毛诗在两汉今古文斗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3、《诗序的主体部分写定于毛传之前的文献依据》 《诗经研究丛刊》2001年创刊号
24、《从兴的角度对诗经中某些部分创作年代的推测》 《福建论坛》2000年第6期
25、《论毛诗的经本及其学派归属》 《福建论坛》2000年第3期
26、《论朱熹与唐仲友间的一桩公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7、《李焘著述考辨》 《文史》2000年第1辑
28、《从传序的关系论诗序的写作年代》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学苑出版社
29、《刘向校书同僚学行考论》 《文献》1998年第3期
30、《班固的从祖父班斿》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31、《毛诗的时代性质及其传授渊源考略》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32、《两汉文献的现状与两汉全书的任务》 《文史哲》1998年增刊
33、《论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学》 《山东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4、《侯苞侯包侯芭考》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35、《清中叶栖霞学者牟应震的行年和著述》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5年第3期
36、《试论姚振宗的别录七略辑本》 《古籍研究》1995年第1期
37、《李焘事迹编年》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4年10月齐鲁书社
38、《喜见藏书史研究之新篇章——评山东藏书家史略》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4年第2期
39、《评曹之先生的中国古籍版本学》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3年第4期
40、《试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著录依据和著录方法》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3年3月山东文艺出版社
41、《正史艺文志补志浅说》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42、《试论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1年9月山大出版社
43、《评列女传译注》 《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
44、《宋代的国家藏书》 《文史知识》1990年第3期
45、《从正史艺文志谈补志的得失》 《图书馆工作》1990年第3、4期
46、《论四库全书总目类目设置之得失》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9年第2期
47、《杨守敬与日本访书志》 《文献》1989年第1期
48、《李平心与生活全国总书目》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7年第4著作 1、《野菜博录校释》 2006年12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2、《毛诗名物图说》 2006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3、《高亨著作集林》 编校组主要成员 2004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4、《李焘学行诗文辑考》 2004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5、《郑玄与今古文经学》 2004年11月山东文艺出版社
6、《宋史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4年4月商务印书馆
7、《唐代四大类书》 副主编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8、《诗经要籍提要》 执行编辑、主要撰稿人 2003年8月学苑出版社
9、《离骚全图校释》 2003年4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10、《毛诗品物图考》 2002年8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11、《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 与王绍曾先生等合作 2002年4月齐鲁书社
12、《诗经要籍集成》 执行编辑 2002年学苑出版社
13、《南史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1年10月商务印书馆
14、《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 副主编 2000年10月齐鲁书社
1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 常务编委、主要撰稿人 2000年9月中华书局
16、《两汉全书》第一册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17、《两汉全书》第二册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18、《汉书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1999年5月商务印书馆
19、《山东文献书目》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3年齐鲁书社
20、《世界百科名著大词典》 图书馆学与综合学科卷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2年11月山东教育出版社 1、《两汉全书》,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编委会主要成员,自1996年立项至今,先后整理《毛诗传笺》、《史记》等要籍,凡200余万言。
2、《中华儒藏·诗经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与董治安先生、郑杰文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3、《汉魏之际山东经学现象探析》,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与庄大钧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4、《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与刘心明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1、《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200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2003年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论毛诗序的写作年代》,2002年获中国诗经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1获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7、2000年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
8、《山东文献书目》,1995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山东文献书目》,1995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0、山东文献书目》,1994年获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11、1990年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首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二等奖。
文献的十种类型有:专著、期刊、图书、报纸、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
具体种类以及特点如下:
1、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
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2、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刊物,有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它可分为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技术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
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广、时效性强,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
3、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图书具有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一般给人们以系统、完整、连续的知识和信息。
4、报纸:报纸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现代报纸每日出版一次,称为日刊;或者每周出版一次,称为周刊。
报纸的特点是报道及时,受众面广,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
5、会议文献:会议文献可分为会前、会中和会后三种。
1)、会前文献包括征文启事、会议通知书、会议日程表、预印本和会前论文摘。
2)、会议期间的会议文献有开幕词、讲话或报告、讨论记录、会议决议和闭幕词等。
3)、会后文献有会议录、汇编、论文集、报告、学术讨论会报告、会议专刊等。
会议文献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并且能较全面、迅速地反映某一技术领域或学科发展水平、动态和趋势。
6、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指记录某一科研项目调查、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报告,又称研究报告、报告文献。
科技报告具有单独成册、出版日期不定、内容专深、报道迅速、多为保密、控制发行等特点。
7、标准文献:
狭义的标准文献指按规定程序制定,经公认权威机构或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简称标准。
广义的标准文献指与标准化工作有关的一切文献,包括标准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档案、宣传推广标准的手册及其他出版物,揭示报道标准文献信息的目录、索引等。
8、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指记录有关发明创造信息的文献。广义的专利文献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专利有关的一切资料;狭义的专利文献仅指各国(地区)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或发明说明书。
它具有详尽、新颖、实用和报道及时等特点。
9、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指为了获得所修学位,按要求被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位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
学位论文内容较为系统,选题新颖,理论性、系统性较强,阐述详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创造性。
10、政府出版物:又称“官方出版物”。是有官方性质,并由政府部门及其专门机构,根据国家的命令出版的文献资料。其内容比较广泛。
—文献
历史沿革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是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1958年3月,与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合并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成为上海地区整理出版古籍的专业机构。1978年1月改为今名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成立之初便已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家及诗词散文等不同文学门类的作品选读、选辑,加以通俗的解说、详尽的注释。有的更用现代汉语翻译。精选历代名篇,加上说明、注释,以单篇或合订本形式,出版《中华活页文选》。还有古代重要典籍的今译,如《四书》、《五经》、老庄诸子,以及《孙子兵法》等,语译而外,有的还附原文。并出版一部分高等学校的文科教材。出版当代老中青著名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学术论著,如陈寅恪、郑振铎、郭绍虞、钱钟书、饶宗颐、吕思勉、岑仲勉、俞平伯等著名学者,或编为文集,或作为专题论著。此外,对海外汉学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出版《海外汉学丛书》。1962年起出版了不定期的学术刊物《中华文史论丛》。已成系列的有《文化春秋丛书》、《三百题系列新刊》、《十大系列丛书》、《生活文化丛书》、《文物鉴赏丛书》、《中华文明宝库》等等。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时期出版了《中国丛书综录》、《诗韵新编》、《变文字义通释》等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时期已设立了影印组。历年来影印的有《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古本戏曲丛刊》、《古本小说集成》、《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大型的《四库全书》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下设5个编辑室和1个编辑组。第一编辑室负责文学类;第二编辑室负责除文学以外的哲学、经济、军事、历史、艺术、科技等类以及《中华文史论丛》;第四、第五编辑室分别负责敦煌吐鲁番文献和《续修四库全书》,此外的影印工作由第三编辑室负责;一个编辑组负责临时性或突击性的某些书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由李俊民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时期,自1959年3月至1966年12月,由金兆梓任主任,总编辑一直是由副主任李俊民兼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后先后担任社长、总编辑的有李俊民、戚铭渠、魏同贤、钱伯城、李国章、赵昌平。
组织机构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主要组织机构有:党委办公室、社长、总编办公室、编审室、一编室、二编室、三编室、四编室、五编室、六编室、七编室、美编室、校对科、出版科、发行一科、发行二科、文化经营部、宣传信息科、人事科、财务科、行政科、储运部。
主要业务大型集成性文献丛刊与古籍整理
《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已出:《俄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17册)、《法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34册)、《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4册)《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2册)、《北大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2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全7册),以及《俄藏黑水城文献》(已出11册),别外还推出《俄藏敦煌艺术品》(已出5册),《英藏黑水城文献》(全4册)等。中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续修四库全书》,1800册于2002年全部出齐。
大型集成性资料《上海道契》,这是研究上海开埠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社会史的第一手资料,全套30册于2004年出齐。举世瞩目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是近百年来所发现,战国商牍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文物史料。作为文学古籍整理的大型骨干工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共100种。此丛书是经重新整理的规模最大、最系统的古代文学家别集丛书。
学术著作
该社已出《中华学术丛书》、《海外汉学丛书》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中华学术丛书》汇集海内外一流专家的研究论著,《海外汉学丛书》译解日、美、欧洲汉学家经典性的古籍类论著,分别出版了10多种,《晚清民国学术书系》等均为学界重视而屡获嘉奖。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1997年整套推出,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标志着我社传统形态的学术论著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8年将继续推出版郭预衡先生耗时十余年的力作《中国文学史》(全四册),也以缜密精当为基本特色。《中西纹饰比较》、《諡法研究》、《求索真文明》、《夏商周青铜器研究》、《恩辨录》、《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史研究译丛》等论著更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高品位、系列化的普及读物
该社按照"普及读物要出精品"的指导思想,出版了《中华古籍译注丛书》中《周易译注》、《仪礼译注》、《孟子译注》、《论语译注》等;《二十五史新编》更集全国各地二十四位专家,在保留旧史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兼取通史之长,删重补缺,并吸纳其他史乘乃至考古资料,以新的视角进行新编、新撰、新评,使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跃然于读者眼前。《二千年前的哲言》从数百万字的系统资料中反复研究筛选出561则语录,既集中体现了先秦哲人的主体精神,又构成切合时代需要的可读可诵的少而精的新体系,被青年学生誉为通向中华文化殿堂的门户, 副总理为此书题词。《新世纪文史哲经典读本》自2002年起陆续出版了40种,着重介绍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名家与名作,为深入浅出的基本读物。《唐诗三百首》图文本系列10余种,以译文精当,通俗易读,版式新颖,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民俗文化丛书》10种和《文化中国经典旅程》5种,均以适合当代青年的笔调,系统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大中型画册与工具书
大中型画册以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并具独占性的项目,与文物收藏、鉴定、欣赏相结合的系列画册为主。如《中国古代军戎服饰》、《追忆--近代上海图史》、《上海360°》、《古玩真赝对比系列》、《十九世纪中国市开风情》《大清帝国城市印象》、《中国大佛》等,以内涵的独占性与编撰的丰富文史价值为读者喜爱。《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中国家具鉴定与欣赏》、《中国书画鉴定与欣赏》、《中国紫砂鉴定与欣赏》和《中华奇石》实用而高雅,兼具工具书性质。 权威性的古代工具书与集成性的今人编纂工具书是该社工具书出版的重点。前者以《说文解字注》、《王引之校改康熙字典》为代表,因版本精良,版面设计清晰,索引细致准确,长销不衰。后者先有《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有《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等规模宏大,倾注了一代专业人员的心血,为学人所必备。
社会荣誉 获奖名单1978年来该社共有300多种图书分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金钥匙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等、中国图书奖。其中《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分获第一、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续修四库全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荣誉奖;《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朱子全书》(与安徽教育社共同出版)分获第一、第二、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华奇石》、《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分获第九、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参加书展2008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历史上的大事件书系》参加上海书展。第一辑推出了《历史上的大阴谋》(骆玉明著)、《历史上的大谋杀》(梦寒生著)、《历史上的大预言》(寰视人著)、《历史上的大冤案》(成云雷著)、《历史上的大巫术》(黄晓峰著)等5种。
这套书选取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七十多桩大事件,以严谨翔实的史实材料和生动活泼的小说笔触,揭示这些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及深远的历史影响,而其中所总结出的深刻历史规律和教训,又不啻为一面反省现在、展望未来的宝鉴。把这些历史上的大事件串联起来阅读,其思索能达到一个更加深刻的程度。整个书系风格轻松活泼,图文并茂。
评价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图书在海内外学术界、读书界产生良好的影响。1978年来共有300多种图书分获国家图书奖、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金钥匙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等。其中《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分获第一、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续修四库全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荣誉奖;《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朱子全书》(与安徽教育社共同出版)分获第一、第二、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华奇石》、《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分获第九、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本文2023-08-04 11:59: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