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小幼小文言文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2收藏

人生小幼小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帮忙翻译文言文:人生小幼

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来,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

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人自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

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

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百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

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麽也度看不见要好。

2 颜氏家训文言文翻译人生小幼

人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长大以后,就容易分散,因此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了好的机会。

我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十年都不曾理会却还是不会忘:20岁之后,所背诵的经书,一月不去理会便会废弃。然而有人生活困顿坎坷,在盛年时没有学习的机会,应当后来接着学习,不可以放弃。

孔子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魏武、袁遗,越老越对学习越加深厚,这都是少年时学习到了老年也不厌倦。

曾子70岁才开始学习,然而名扬天下。荀子50岁开始学习,不断游学,仍是大儒,公孙弘40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凭借此而就成为了丞相,朱云也是40岁才开始学周易、论语,皇甫谧20岁才被教受孝经、论语:他们都成了学士,这都是早早沉迷晚上才睡觉的(废寝忘食的,早睡晚起d)。

人们在婚冠之前没有学习就说是迟了,便开始疏懒懈怠,实在是愚蠢。小时候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老年时学习的就如同点着蜡烛夜间行走,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3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整篇翻译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来自《勉学》。

完整的原文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完整的翻译是:“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

4 求此段翻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分散,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不能错过良机。

我在七岁的时候,背诵过《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过的经书,如果过一个月不温习,就忘得差不多了。然而有人困顿不得志,要是在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也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孔子说:“五十以学改变,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魏武帝、袁遗,老而弥笃,这些都是年轻时学习到老不疲倦啊。

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始学,天下闻名;荀卿五十岁,才来学习,还为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正在读《春秋》,因此就当上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开始学习《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最后都成了大学,这些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啊。世人婚冠没有学习,就称为迟晚,利用沿面墙,也为我了。

小时候学习,就像旭日东升放出的光芒,老的时候学习,就像手持蜡烛在夜里行走,还是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东西。

5 人生哲理的文言文(要有翻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希望对你有帮助

6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意思:人在幼年的时候,注意力高,容易专心,长大成人就不这样了,精神涣散,难以专心,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时候对bai人进行教育,千万不要从过这个大好时机。

出处: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文言文《求du学须早》。 原文节选: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

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暝目而无见者也。 翻译:曾参七十岁才学习,仍名闻天下;荀卿五十zhi岁才游历学习,仍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

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dao,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要好。

扩展资料:

启示与意义: 不论多大,都要学习版。

人总是需要学习的。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太愚蠢了。

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晚学不如早学,不学不如晚学。

  邺平之後,见徙入关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藜羹縕褐,我自欲之」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谷梁传称公子友与莒挐相搏,左右呼曰「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名,亦见广雅近在齐时,有姜仲岳谓:「『孟劳』者,公子左右,姓孟名劳,多力之人,为国所宝」与吾苦诤时清河郡守邢峙,当世硕儒,助吾证之,赧然而伏又三辅决录云:「灵帝殿柱题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盖引论语,偶以四言,目京兆人田凤也有一才士,乃言:「时张京兆及田郎二人皆堂堂耳」闻吾此说,初大惊骇,其後寻媿悔焉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後寻迹,方知如此元氏之世,在洛京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纰缪,误反「颛顼」字,顼当为许录反,错作许缘反,遂谓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此人先有高名,翕然信行;期年之後,更有硕儒,苦相究讨,方知误焉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昔吾尝共人谈书,言及王莽形状,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又礼乐志云:「给太官挏马酒」李奇注:「以马乳为酒也,揰挏乃成」二字并从手揰挏,此谓撞擣挺挏之,今为酪酒亦然向学士又以为种桐时,太官酿马酒乃熟其孤陋遂至於此太山羊肃,亦称学问,读潘岳赋:「周文弱枝之枣」,为杖策之杖;世本:「容成造历」以历为碓磨之磨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江南闾里闲,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说,强事饰辞:呼徵质为周、郑,谓霍乱为博陆,上荆州必称陕西,下扬都言去海郡,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及王则无不仲宣,语刘则无不公干凡有一二百件,传相祖述,寻问莫知原由,施安时复失所庄生有乘时鹊起之说,故谢朓诗曰:「鹊起登吴台」吾有一亲表,作七夕诗云:「今夜吴台鹊,亦共往填河」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故戴暠诗云:「长安树如荠」又邺下有一人咏树诗云:「遥望长安荠」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

 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读五经者,是徐邈而非许慎;习赋诵者,信褚诠而忽吕忱;明史记者,专徐、邹而废篆籀;学汉书者,悦应、蘇而略苍、雅不知书音是其枝叶,小学乃其宗系至见服虔、张揖音义则贵之,得通俗、广雅而不屑一手之中,向背如此,况异代各人乎

 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至於文字,忽不经怀,己身姓名,或多乖舛,纵得不误,亦未知所由近世有人为子制名:兄弟皆山傍立字,而有名峙者;兄弟皆手傍立字,而有名机者;兄弟皆水傍立字,而有名凝者名儒硕学,此例甚多若有知吾锺之不调,一何可笑

 吾尝从齐主幸并州,自井陉关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後百官受马粮在晋阳东百馀里亢仇城侧并不识二所本是何地,博求古今,皆未能晓及检字林、韵集,乃知猎闾是旧躐(足改谷)馀聚,亢仇旧是(谷曼)(谷九)亭,悉属上艾时太原王劭欲撰乡邑记注,因此二名闻之,大喜

 吾初读庄子「螝二首」,韩非子曰:「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齕,遂相杀也」,茫然不识此字何音,逢人辄问,了无解者案:尔雅诸书,蚕蛹名螝,又非二首两口贪害之物後见古今字诂,此亦古之虺字,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尝游赵州,见柏人城北有一小水,土人亦不知名後读城西门徐整碑云:「(水百)流东指」众皆不识吾案说文,此字古魄字也,(水百),浅水貌此水汉来本无名矣,直以浅貌目之,或当即以(水百)为名乎

 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残缺耳案:说文:「勿者,州里所建之旗也,象其柄及三斿之形,所以趣民事故忽遽者称为勿勿」

 吾在益州,与数人同坐,初晴日晃,见地上小光,问左右:「此是何物」有一蜀竖就视,答云:「是豆逼耳」相顾愕然,不知所谓命取将来,乃小豆也穷访蜀士,呼粒为逼,时莫之解吾云:「三苍、说文,此字白下为匕,皆训粒,通俗文音方力反」众皆欢悟

 愍楚友婿窦如同从河州来,得一青鸟,驯养爱翫,举俗呼之为鶡吾曰:「鶡出上党,数曾见之,色并黄黑,无驳杂也故陈思王鶡赋云:『扬玄黄之劲羽』」试检说文:「(介鸟)雀似鶡而青,出羌中」韵集音介此疑顿释

 梁世有蔡朗者讳纯,既不涉学,遂呼蓴为露葵面墙之徒,递相仿效承圣中,遣一士大夫聘齐,齐主客郎李恕问梁使曰:「江南有露葵否」答曰:「露葵是蓴,水乡所出卿今食者绿葵菜耳」李亦学问,但不测彼之深浅,乍闻无以覈究

 思鲁等姨夫彭城刘灵,尝与吾坐,诸子侍焉吾问儒行、敏行曰:「凡字与谘议名同音者,其数多少,能尽识乎」答曰:「未之究也,请导示之」吾曰:「凡如此例,不预研检,忽见不识,误以问人,反为无赖所欺,不容易也」因为说之,得五十许字诸刘叹曰:「不意乃尔!」若遂不知,亦为异事

 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1、《颜氏家训》

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后人称为“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家庭教育的著作,奠定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经验的精华。此后,各类有关家庭教育的学说相继问世。

2、《袁氏世范》

宋朝袁采所著《袁氏世范》一书,被冠以“《颜氏家训》之亚“。书中对子孙的教诲和对父母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温公家范》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不仅从”治家“和”治国“的关系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社会意义,还具体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礼仪之邦、德治善政的大国形象示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善为本,以和为贵,注重人际间的和谐关系,追求和善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历经沧桑,弥久弥新。

在行为规范上,人们推崇“中庸之道”,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知足常乐”、“自治其心”,提倡以和善为根本准则来看待与处理问题。在中国传统的和善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下,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忍让为怀成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 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译文:

上等智慧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等愚昧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没有智慧。

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仪加以节制。

等到婴儿能识得别人的脸色、懂得别人的喜怒时,就加以教诲。叫做就做,叫不做就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了。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认为不能够这样。饮食言行方面,任意放纵孩子,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做法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再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用棍子、鞭子痛打到死也不能让他畏惧,愤怒一天比一天增多也只会增加怨恨,等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小时候形成的品质,就像人的天赋一样,养成的习惯就会成为自然的性格。”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俗语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这话多么正确啊!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王大司马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大司马在湓城时,做统领三千人的将领,年纪已过四十,但稍不称魏老夫人之意,老夫人仍然用棍棒教训他正因如此,王大司马才成就了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个学士,聪明有才华,从小被父亲娇宠,疏于管教他若是有一句话说得很在理,他父亲就遍告过往的行人,一年到头赞不绝口;他若是有一件事做错,他父亲便为他遮掩粉饰,心里希望他能悄悄改掉这个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而触犯了周逖,被他杀掉,肠子都被抽出来,血被涂抹在战鼓上

2 颜氏家训学习态度原文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在文章中找出一些重要句子,急!~)。

3 求钩翼夫人文言文翻译 具体字词解释 快啊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 ,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 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4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卷四)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好了,给点分啊。

5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文言文翻译,急求啊

作品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1]

2作品译文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海,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聪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

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1]

6 关于国法家规的古文

陆游家训原文: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之)为忧,不可以(之)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躁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殆后悔[译文]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

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

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留下后悔。

颜氏家训原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已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

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①。年始九岁,便丁茶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

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於斯。

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 译文 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建功立业使名播扬,所有这些也都已讲得很全面详细了。而魏晋以来,所作的一些诸子书籍,类似的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一个接一个互相模仿学习,这好比屋下又架屋,床上又放床,显得多馀无用了。

我如今之所以要再写这部《家训》,并非是敢於给大家在办事为人处世方面作什么规范,而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

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那师友的训诫,就不如阿姨的指挥;阻止俗人的打架争吵,那尧舜的教导,就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这《家训》能被你们所遵信,总还比阿姨。

妻子的话来得贤明。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受到诱导教诲。

每天跟随两位兄弟,早晚孝顺侍奉双承,言谈谨慎举止端正,言语安详神色平和,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好似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双亲经常劝勉鼓励我们,问我们的爱好崇尚,磨去我们的缺点,引导我们的特长,都既恳切又恰当。

当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家道衰落,人口萧条。哥哥抚养我,极其辛苦,他有仁爱而少威严,引导启示也不那么严切。

我当时虽也诵读《周礼》、《春秋左传》,但又对写文章稍有爱好,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世人的影响。欲望放纵,言语轻率,且不修边幅。

到十八九岁,才稍加磨砺,只因习惯已成自然,短时间难於去除。直到二十岁以后,大的过错才较少发生,但还经常心是口非,善性与私情相矛盾,夜晚发觉清晨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常叹息由於缺乏教育,才会到这一地步。

回想起平生的意愿志趣,体会深刻;不比那光阅读古书上的训诫,只是经过一下眼睛耳朵而已。所以写下这二十篇文字,给你们作为鉴戒。

================================================================= ====================================================================================== 教子篇 ======================================================================================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阴阳说云:“辰为水墓,又为土墓,故不得哭。”王充《论衡》云:“辰日不哭,哭必重丧。”今无教者,辰日有丧,不问轻重,举家清谧,不敢发声,以辞吊客。道书又曰:“晦歌朔哭,皆当有罪,天夺其算。”丧家朔望,哀感弥深,宁当惜寿,又不哭也亦不谕。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了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己孤,而履岁及长至之节,无父,拜母、祖父母、世叔父母、姑、兄、姊,则皆泣;无母,拜父、外祖父母、舅、姨、兄、姊,亦如之:此人情也。

 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泣涕;二宫为之改容。颇有肤色充泽,无哀感者,梁武薄其为人,多被抑退。裴政出服,问讯武帝,贬瘦枯槁,涕泗滂沱,武帝目送之曰:“裴之礼不死也。”

 二亲既没,所居斋寝,子与妇弗忍入焉。北朝顿丘李构,母刘氏,夫人亡後,所住之堂,终身钅巢闭,弗忍开入也。夫人,宋广州刺史纂之孙女,故构犹染江南风教。其父奖,为扬州刺史,镇寿春,遇害。构尝与王松年、祖孝徵数人同集谈宴。孝徵善画,遇有纸笔,图写为人。顷之,因割鹿尾,戏截画人以示构,而无他意。构怆然动色,便起就马而去。举坐惊骇,莫测其情。祖君寻悟,方深反侧,当时罕有能感此者。吴郡陆襄,父闲被刑,襄终身布衣蔬饭,虽姜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惟以掐摘供厨。江宁姚子笃,母以烧死,终身不忍啖炙。豫章熊康父以醉而为奴所杀,终身不复尝酒。然礼缘人情,恩由义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绝食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为常所讲习,雠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後世耳。

 思鲁等第四舅母,亲吴郡张建女也,有第五妹,三岁丧母。灵床上屏风,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一见,伏床流涕。家人怪其不起,乃往抱持;荐席淹渍,精神伤怛,不能饮食。将以问医,医诊脉云:“肠断矣!”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欢。

 《礼云》:“忌日不乐。”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故不接外宾,不理众务耳。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也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魏世王修母以社日亡;来岁社日,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及月小晦後,忌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异于余辰,不预饮宴、闻声乐及行游也。

 刘縚、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其父名昭,一生不为照字,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然凡文与正韩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音异字,不可悉然。刘字之下,即有昭音。吕尚之儿,如不为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

 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缄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谦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自兹已後,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後,此事亦绝。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急切。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有倄字,《训诂》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梁世被系劾者,子孙弟侄,皆诣阙三日,露跣陈谢;子孙有官,自陈解职。子则草屩粗衣,蓬头垢面,周章道路,要候执事,叩头流血,申诉冤枉。若配徒隶,诸子并立草庵于所署门,不敢宁宅,动经旬日,官司驱遣,然後始退。江南诸宪司弹人事,事虽不重,而以教义见辱者,或被轻系而身死狱户者,皆为怨仇,子孙三世不交通矣。到洽为御史中丞,初欲弹刘孝绰,其兄溉先与刘善,苦谏不得,乃诣刘涕泣告别而去。

 兵凶战危,非安全之道。古者,天子丧服以临师,将军凿凶门而出。父祖伯叔,若在军阵,贬损自居,不宜奏乐宴会及婚冠吉庆事也。若居围城之中,憔悴容色,除去饰玩,常为临深履薄之状焉。父母疾笃,医虽贱虽少,则涕泣而拜之,以求哀也。梁孝元在江州,尝有不豫;世子方等亲拜中兵参军李猷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後,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友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者七十余人。晋文公以沐辞坚头须,致有图反之诮。门不停宾,古所贵也。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为耻。黄门侍郎裴之礼,号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

译文

通晓六经旨意,涉猎百家著述,即使不能提高道德修养,劝勉世风习俗,也不失为一种才艺,可用以自我充实。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靠,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来庇护资助你时,就该自己设法了。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容易学习而又可致富的本事,无过于读书。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但却不肯读书,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那些读书的人,从伏羲、神衣以来,在这世界上,共认识了多少人,见识了多少事,对一般人的成败好恶,何足挂齿看得很清楚,就是天地鬼神的事,也瞒不过他们。

原文

有客难主人[1]曰:“吾见强弩长戟[2],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3]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

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4],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叶[5]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6];握素披黄[7],吟道咏德,苦辛元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8],岂得同年[9]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拨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10]、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注释

[1]主人:作者自称。

[2]弩、戟:均为古代兵器。

[3]文:文饰,这里作阐释解,义:礼仪。

[4]矿:未经冶炼的金属。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5]咋(zé责),啃咬。

[6]角立:如角之挺立。芝草:即灵芝草。

[7]素:即绢素。黄:即黄卷。素、黄均代指书籍。

[8]秋茶:茶至秋而花繁叶密,比喻其多。

[9]同年,相等。

[10]孙武:春秋时杰出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为中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

译文

有客人诘难我说:“有些人手持强弓长戟,去诛灭罪恶之人,安抚黎民百姓,以此博取公侯爵位,有些人阐释礼仪,研习吏道,匡正时尚,使国家富足,以此博取卿相职位;而学问贯通古今,才能文武兼备,却身无俸禄官爵,妻子儿女挨饿受冻的人,却多得数不清,由此看来,怎么能让人重视学习呢”我回答到:“一个人的命运是困厄还是显达,就好比金、玉与木、石。研习学问,就好比琢磨金、玉,雕刻木、石。金、玉经过琢磨,就比矿、璞来得更美,木、石截成段敲成块,就比经过雕刻的来得丑陋,但怎么可以说经过雕刻的木、石就胜过未经琢磨的金、玉呢所以,不能以有学问的人的贫贱,去与那无学问的人的富贵相比。况且,那些披挂铠甲去当兵,口含笔管充任小吏的人,身死名灭者多如牛毛,脱颖而出者少如灵芝仙草;现在,勤奋攻读,修养品性,含辛茹苦而没有获益的人就像日蚀那样少见,而闲适安乐,追名逐利的人却像秋茶那样繁多,哪能够把二者相提并论呢况且我又听说,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的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明白事理的是次一等人。

之所以要学习,就是想使自己知识丰富,明白通达。如果说一定有天才存在的话,那就是出类拔萃的人,作为将军,他们暗中具备了与孙武、吴起相同的军事谋略;作为执政者,他们先天就获得了管仲、子产的政教才干。虽然他们没有读过书,我也要说他们是有学问的。您现在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又不去学习古人的做法,就好比蒙着被子睡觉,什么都不知道了。

原文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1]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见跨马被甲,长稍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2],荐举贤圣之至[3]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已刑[4]物,执辔如组[5],反[6]风灭火,化鸱[7]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会[8],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注释

[1]佳快:优秀的意思。

[2]阴阳: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代思想家以此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

[3]至:周密。

[4]刑:通“型”。刑物:给人做出榜样。

[5]执辔如组:辔,马缰绳。组:用丝织成的'宽带子。此句比喻御民有方。

[6]反:通“返”:回的意思。

[7]鸱:鸱鸮(chīxiāo)即猫头鹰,古人视为恶鸟。

[8]早刑晚舍:用刑宁早,纵舍宁迟。

译文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

原文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1],怡声下气[2],不惮劬劳,以致甘[3],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4],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5],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恤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出,齿弊舌存[6],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7]然沮丧,若不胜衣[8]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9]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10],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11]。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12],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13]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人生小幼小文言文翻译

1 帮忙翻译文言文:人生小幼 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散来,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 我七岁时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