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郎的作者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田七郎的作者简介,第1张

蒲松龄(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2]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能诗文,善作俚曲。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3部、杂著5种。

1 请给一些《聊斋志异》中的文言文

孔生雪笠,圣裔也。

为人蕴藉,工诗。有执友令天台,寄函招之。

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寓菩陀寺,佣为寺僧抄录。寺西百余步有单先生第,先生故公子,以大讼萧条,眷口寡,移而乡居,宅遂旷焉。

一日大雪崩腾,寂无行旅。偶过其门,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见生,趋与为礼,略致慰问,即屈降临。生爱悦之,慨然从入。

屋宇都不甚广,处处悉悬锦幕,壁上多古人书画。案头书一册,签曰《琅嬛琐记》。

翻阅一过,皆目所未睹。生以居单第,以为第主,即亦不审官阀。

少年细诘行踪,意怜之,劝设帐授徒。生叹曰:“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少年曰:“倘不以驽骀见斥,愿拜门墙。”

生喜,不敢当师,请为友。便问:“宅何久锢?”答曰:“此为单府,曩以公子乡居,是以久旷。

仆,皇甫氏,祖居陕。以家宅焚于野火,暂借安顿。”

生始知非单。当晚谈笑甚欢,即留共榻。

昧爽,即有僮子炽炭火于室。少年先起入内,生尚拥被坐。

僮入白:“太翁来。”生惊起。

一叟入,鬓发皤然,向生殷谢曰:“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

已,乃进锦衣一袭,貂帽、袜、履各一事。视生盥栉已,乃呼酒荐馔。

几、榻、裙、衣,不知何名,光彩射目。酒数行,叟兴辞曳杖而去。

餐讫,公子呈课业,类皆古文词,并无时艺。问之,笑云:“仆不求进取也。”

抵暮,更酌曰:“今夕尽欢,明日便不许矣。”呼僮曰:“视太公寝未?已寝,可暗唤香奴来。”

僮去,先以绣囊将琵琶至。少顷一婢入,红妆艳艳。

公子命弹湘妃,婢以牙拨勾动,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又命以巨觞行酒,三更始罢。

次日早起共读。公子最慧,过目成咏,二三月后,命笔警绝。

相约五日一饮,每饮必招香奴。一夕酒酣气热,目注之。

公子已会其意,曰:“此婢乃为老父所豢养。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佳耦。”

生曰:“如果惠好,必如香奴者。”公子笑曰:“君诚少所见而多所怪者矣。

以此为佳,君愿亦易足也。”居半载,生欲翱翔郊郭,至门,则双扉外扃,问之,公子曰:“家君恐交游纷意念,故谢客耳。”

生亦安之。 时盛暑溽热,移斋园亭。

生胸间肿起如桃,一夜如碗,痛楚 。公子朝夕省视,眠食俱废。

又数日创剧,益绝食饮。太翁亦至,相对太息。

公子曰:“儿前夜思先生清恙,娇娜妹子能疗之,遣人于外祖母处呼令归。何久不至?”俄僮入白:“娜姑至,姨与松姑同来。”

父子即趋入内。少间,引妹来视生。

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生望见艳色,嚬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

公子便言:“此兄良友,不啻同胞也,妹子好医之。”女乃敛羞容,揄长袖,就榻诊视。

把握之间,觉芳气胜兰。女笑曰:“宜有是疾,心脉动矣。

然症虽危,可治;但肤块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乃脱臂上金钏安患处,徐徐按下之。

创突起寸许,高出钏外,而根际余肿,尽束在内,不似前如碗阔矣。乃一手启罗衿,解佩刀,刃薄于纸,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紫血流溢,沾染床席。

生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未几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瘿。

又呼水来,为洗割处。口吐红丸如弹大,着肉上按令旋转。

才一周,觉热火蒸腾;再一周,习习作痒;三周已,遍体清凉,沁入骨髓。女收丸入咽,曰:“愈矣!”趋步出。

生跃起走谢,沉痼若失。而悬想容辉,苦不自已。

自是废卷痴坐,无复聊赖。公子已窥之,曰:“弟为兄物色得一佳耦。”

问:“何人?”曰:“亦弟眷属。”生凝思良久,但云:“勿须也!”面壁吟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公子会其旨,曰:“家君仰慕鸿才,常欲附为婚姻。但止一少妹,齿太稚。

有姨女阿松,年十八矣,颇不粗陋。如不见信,松姊日涉园亭,伺前厢可望见之。”

生如其教,果见娇娜偕丽人来,画黛弯蛾,莲钩蹴凤,与娇娜相伯仲也。生大悦,求公子作伐。

公子异日自内出,贺曰:“谐矣。”乃除别院,为生成礼。

是夕鼓吹阗咽,尘落漫飞,以望中仙人,忽同衾幄,遂疑广寒宫殿,未必在云霄矣。合卺之后,甚惬心怀。

一夕公子谓生曰:“切磋之惠,无日可以忘之。近单公子解讼归,索宅甚急,意将弃此而西。

势难复聚,因而离绪萦怀。”生愿从之而去。

公子劝还乡闾,生难之。公子曰:“勿虑,可即送君行。”

无何,太翁引松娘至,以黄金百两赠生。公子以左右手与生夫妇相把握,嘱闭目勿视。

飘然履空,但觉耳际风鸣,久之,曰:“至矣。”启目果见故里。

始知公子非人。喜叩家门,母出非望,又睹美妇,方共忻慰。

及回顾,则公子逝矣。松娘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迩。

后生举进士,授延安司李,携家之任。母以道远不行。

松娘生一男名小宦。生以忤直指罢官,挂碍不得归。

偶猎郊野,逢一美少年跨骊驹,频频瞻视。细看则皇甫公子也。

揽辔停骖,悲喜交至。邀生去至一村,树木浓昏,荫翳天日。

入其家,则金沤浮钉,宛然世家。问妹子,已嫁;岳母,已亡。

深相感悼。经宿别去,偕妻同返。

娇娜亦至,抱生子掇提而弄曰:“姊姊乱吾种矣。”生拜谢曩德。

笑曰:“姊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妹夫吴郎亦来谒拜。

信宿。

2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文言文 阅读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

居( ) 于( ) 置( )

语( ) 是( ) 方( )

2、比较下列各组词的不同意义。

①为 为村中童子师( ) ②故 故笔法超绝( )

凡为足下道者( ) 温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蒲松龄在作此书的时候,每天携带一个大瓷器,里面装满浓茶,并带一包烟草,放在行人路过的大道旁,下面用芦席垫着,他自己坐在上面,将烟草摆在席子旁边。见到走路的人经过,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说话。搜集奇异(的故事),讲说离奇(的事情)。随便(经过的)人们知道什么(都可以);(路人)渴了,则恭恭敬敬地请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烟草,一定要使路人尽兴方才让其停止。偶然听到某一件事,回家以后就加以粉饰加工。像这样经历了二十余年,《聊斋志异》这本书才告完成。

3 聊斋志异摘抄100字

《绿衣女》一篇差不多100字。

于生名璟,字小宋,益都人。读书醴泉寺。夜方披诵[1],忽一女子在窗 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因念:深山何处得女子?方疑思间,女已推扉 笑人,曰:“勤读哉:”于惊起,视之,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知非人,固诘里居。女曰:“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2],何劳穷问?”于心好之,遂与 寝处。罗襦既解,腰细殆不盈掬。更筹方尽[3],翩然遂去。由此无夕不至。 一夕共酌,谈吐间妙解音律[4]。于曰:“卿声娇细,倘度一曲[5],必 能消魂[6]。”女笑曰:“不敢度曲,恐消君魂耳。”于固请之。曰:“妾非 吝惜,恐他人所闻。君必欲之,请便献丑;但只微声示意可耳。”遂以莲钩 轻点足床[7],歌云:“树上乌臼鸟[8],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 无伴。”声细如蝇[9],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歌已, 启门窥曰:“防窗外有人[10]。”绕屋周视,乃人。生曰:“卿何疑惧之深?” 笑曰:“谚云:‘偷生鬼子常畏人。’妾之谓矣。”既而就寝,惕然不喜[11], 曰:“生乎之分[12],殆止此乎?”于急问之,女曰:“妾心动,妾禄尽 矣[13]。”于慰之曰:“心动眼瞤[14],差是常也,何遽此云?”女稍怿[15], 复相绸缪。更漏既歇,披衣下榻。方将启关,徘徊复返,曰:“不知何故, 惿 心怯[16]。乞送我出门。”于果起,送诸门外。女曰:“君伫望我;我 逾垣去,君方归。”子曰:“诺。”视女转过房廊,寂不复见。方欲归寝, 闻女号救甚急。于奔往,四顾无迹,声在檐间[17]。举首细视,则一蛛大如 弹,搏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去其缚缠,则一绿蜂,奄然将毙矣。 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频展双翼,己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

4 聊斋志异文言文的翻译

蛰龙 于陵曲银台公,读书楼上。

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2636361值阴雨晦暝,见一小物有光如荧、蠕蠕而行,过处则黑如蚰迹,渐盘卷上,卷亦焦。意为龙,乃捧卷送之至门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动。

公曰:“将无谓我不恭?”执卷返,仍置案上,冠带长揖送之。方至檐下,但见昂首乍伸,离卷横飞,其声嗤然,光一道如缕。

数步外,回首向公,则头大于瓮,身数十围矣。又一折反,霹雳震惊,腾霄而去。

回视所行处,盖曲曲自书笥中出焉。 戏术 有桶戏者,桶可容升,无底中空,亦如俗戏。

戏人以二席置街上,持一升入桶中,旋出,即有白米满升倾注席上,又取又倾,顷刻两席皆满。然后一一量入,毕而举之犹空桶。

奇在多也。 利津李见田,在颜镇闲游陶场,欲市巨瓮,与陶人争直,不成而去。

至夜,窑中未出者六十余瓮,启视一空。陶人大惊,疑李,踵门求之。

李谢不知,固哀之,乃曰:“我代汝出窑,一瓮不损,在魁星楼下非与?”如言往视,果一一俱在。楼在镇之南山,去场三里余。

佣工运之,三日乃尽。蛰伏的龙 在陵曲银台的一个人,在楼上读书。

正是阴天雨水连绵的日子,看见一个小物体有像萤火虫一样的光、蠕动着前进,路过的地方就变得漆黑、像蚰蜒(一种百足虫)走过的痕迹,渐渐盘卷起来向上,卷起的地方也是焦黑的。(那人)认为这是龙,就捧着书送它到门外,持书站立很久,(那小虫)蜷曲不动。

那人说:“希望不是怪罪(原字译为说,按意思写为怪罪)我不恭敬?”就拿着书回去,仍是放在书案(就是桌子,怕你不懂)上,戴上帽子、绑上带子(是腰带还是什么不知,反正是庄重的衣着一类),作揖(长指时间,就像鞠躬很久不抬头一样表示恭敬)送它走。才刚到了屋檐下面,就看见它抬头突然一伸展,散开身子横飞出去,声音十分响亮,一道光芒像丝线一样。

(当它到了)几步之外,回头向那人看时,就已经头比瓮还要大、身子粗得要数十个人合围了。它又折返一次,霹雳炸响、震天动地,腾驾这云霄飞去了。

回头看它走过的地方(才知道),原来它是曲折地从书笥(书笥,书箱。笥 sì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里走出来的。杂戏奇术 有表演桶戏的人,桶可以从容升起,(那桶)没有底、中间也是空的,就像平常世俗的把戏一样。

耍戏的人把两张席子放在街上,拿着一个升(古时候量粮食的量具,跟石、斗一类)进桶里去,旋转着出来,立即就有白米装满了一升并倾倒下来掉在席子上,又是(用升)取又是倒得,一会儿(顷刻就是指时间很短,跟‘少顷’什么的同义。)两张席子都满了。

然后那人又把米一升一升量着装回去,完了之后把桶举起来,桶还是空的。(这事)奇怪就奇怪在那米的数量之多呀。

利津人李见田,在颜镇(地名)的烧陶的场子里闲逛游览,想要买一个巨大的瓮(瓮,一种陶制容器,本身就比较大;‘市’,买。《木兰诗》中‘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是例子),跟烧陶的人争执起来(‘直’应当是通假字),(买)不成就回去了。

到晚上,窑(烧陶胚的地方。陶和瓷都在窑里烧成)里(本来)还有没烧成出窑的瓮六十多个,等早上一看却一片空荡荡(启有天、天亮之意,比如‘启明星’)。

烧陶的人非常惊讶,怀疑李见田(做了坏事),马上跑到李家门口去求见李见田(踵,原指脚后跟。这里应该是指很快地到了某地,我也不是很有把握,不过大意没错)。

李见田回答说(‘谢’,回答。《孔雀东南飞》中“阿母谢媒人”就是。)

他一点也不知情,本来对这件事情就觉得很悲哀,于是说:“我带你出窑,一个瓮都没损坏,不是在魁星楼下吗?”照他说的去看,果然每一个都在。而魁星楼在颜镇的南边的山,离窑场足足有三里多的路途。

(他们)雇佣工人去搬运那些瓮,搬了三天才搬完。原文 盗户 顺治间,滕、峰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

后受抚,邑宰别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之,盖恐其复叛也。

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焉。

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闻者无不匿笑 翻译 清顺治年间、在山东腾、泽两县的地方、十个人有七个作盗匪、因为很利害官方也不敢对他们如何。

后来只有召降、并给与特别侍遇称(盗户)。往往盗户与一般百姓发生争执、官方就偏心袒获盗户。

怕这些盗户再乱来。到后来打官司时都说自己是盗户、往往在法庭上不说真正理由、只争论谁是盗户的真伪。

最后要官方出面先查清谁是盗户?然后再论理打官司。 县官衙暑之内闹狐狸精、把县官的女儿弄得狼狈的很。

县官在无可如何之下、只好请来专门降狐的术士。用法术把狐精捉入一个瓶子里、这术士准备用火烧死这狐狸精。

此时狐狸精在瓶子里大声喊着说:「我是盗户」!惹的在边上看的大家都偷偷笑了起来。

5 有关《聊斋志异》的好词好句好段

宜勤勿懒,宜急勿缓;迟之一日,悔之已晚!---《聊斋志异·王成》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聊斋志异·阿宝》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聊斋志异·红玉》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异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聊斋志异·连城》家有女豫让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者可知矣然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沉浮者耶!---《聊斋志异·商三官》苟有其人,可以补天网之漏;世道茫茫,恨七朗少也!---《聊斋志异·田七郎》香草沉罗,血满胸臆;东山配砄,泪渍泥沙---《聊斋志异·公孙九娘》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者也---《聊斋志异·胡四娘》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与破甑,何其鄙哉!---《聊斋志异·小翠》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哉!---《聊斋志异·梦狼》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思所报,独何人哉!---《聊斋志异·小梅》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胜,而不可以共败:胜则人人贪天功,一败则纷然瓦解,不能成聚---《聊斋志异·张鸿渐》。

6 聊斋志异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比:宰严限追比(追征) 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 5、造:径造庐访成(到) 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迫。)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二、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三、一词多义 1、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 ②每责一头(动词,索取) 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动词,责罚) ④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2、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3、益: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 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4、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近(副词,极) 5、故: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6、然: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②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③成然之(动词,认为……是对的) 7、售:①久不售(动词,考取) ②亦无售者(动词,买) 8、岁:①后岁余(名词,年) ②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四、词类活用 1、岁: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 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4、辄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倾尽,用尽) 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是对的) 6、笼: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 8、高: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 9、力:力叮不释(名作状,用力) 10、疏:细疏其能(名作动,陈述) 11、奇:益奇之(形容词意动,以……为奇) 12、裘马: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马) 13、劣:成以其小,劣之(形容词意动,认为……不好)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游侠儿: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六、句式 1、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 2、遂为猾胥报充里下役(被动句)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 4、掭以尖草(介词结构后置) 5、问者爇香于鼎(介词结构后置) 6、既而得其尸于井(介词结构后置) 7、令以责之(于)里正(省略句) 8、(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这画)岂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2、成以其小,劣之。

译: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不好。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译:(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 4、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译:只有这个成家的人,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1俟暮夜问诸神 俟:等,等到。 2倾耳寂听,但窃窃语 但:只是。

3内外动息俱冥 俱:都,一并。 4似一婢答云 云:说。

5俄闻帘钩复动 俄:一会儿。1囊:一种口袋。

2俟:等待。 3絮语:连续重复说话。

4煞:表示极度。5溢:水漫出来。

此指路特别远 6戢戢:拟声词。 7曼:长。

8苗裔:后代。 9市廛:集市。

廛,古代一户人家所占的地方。10俟暮夜问诸神 俟:等,等到。

11倾耳寂听,但窃窃语 但:只是。 12内外动息俱冥 俱:都,一并。

13似一婢答云 云:说。

7 谁能给几篇聊斋志异的文言文来,要附有现代文体

考城隍 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焘,原是本城的一位秀才。

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一名衙门的公差,手里拿着一张通知单,牵着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走来。对他说:“请你去参加考试!”宋先生说:“主考的学台老爷没有到,怎么能突然进行考试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断地催促他。

宋先生只好勉强骑上马,跟随他去。走的路都是非常陌生的,不久,他们便来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样。

不多时,他们进入一座衙门。宫殿建筑宏伟华丽,堂上坐着十多位官员,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其中只有关帝是认识的。

衙门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个。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那里的下位上。

宋先生便与他肩并肩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和纸。

一会,便送下有题目的卷纸来,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们俩把文章做成后便呈送上去。

宋先生的文章中有句话,说:“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住地称赞。

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宋先生一听,这时才开始明白过来,连忙跪下去,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但我的70多岁的老母,身边无人奉养。

请你们允许在她去世之后,我再听从你们的任用。”堂上一位好象是帝王样的人,立即命令查看他母亲的寿禄。

有一位留着胡子的官吏,捧着记载人寿禄的册子看了一遍,说道:“她还有阳寿九年。”他们听后正在犹豫不决,想不出办法时,关帝说:“没有什么关系,让姓张的先代理九年,到了期限,他再去。”

于是,堂上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该让你立即到任的,今从仁爱孝敬之心考虑,给你九年的假,到了期限还得叫你去。”说完,又对那位秀才勉励了几句。

二位先生叩头后走下殿来,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还将自己做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

可是,宋先生把整首诗忘记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无灯夜自明”两句。宋先生骑上马就告辞而去,当他回到村里时,就好象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

可是到这时,他已经是死去三天啦。宋先生的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吟呻声,便赶快把他从里面扶出来。

过了好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他打听长山那个地方,果然有姓张的这个人,已经在那天死去了。

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母亲果然到时候便死去了。丧事发送完毕之后,宋先生洗完了澡,走进屋子里也死了。

宋先生的丈人家住在城中西门里,忽然,看到宋先生一身新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人员。丈人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

他们急忙跑到宋先生家里去打听消息,原来,宋先生已经死去了。 我姑夫自己记有小传,可惜战乱后没有保存下来,这只不过是个大概吧。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 试。”

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 至一城郭,如王者都。

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

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

俄题纸飞下,视之有 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

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 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 职。”

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 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

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 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

乃谓公:“应即赴任,今 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

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

秀才握手,送 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 ,扶出,半日始能 语。

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其岳家 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

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 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1986年福建版《聊斋》之《田七郎》(上、下)

剧情简介:

富绅武承休夜梦故父训斥他滥交朋友,唯有猎户田七郎值得深交,武承休三番五次顾寒舍,终与田七郎结为患难之交。当朝御史赵家欲霸占石榴园,勾结县衙陷害武家,田七郎装扮樵夫,闯入县衙,杀死赵老爷。但遭衙役围攻,寡不敌众,不得已拔刀自刎,人头落地。惊魂未定的县令探身去看,忽然田七郎尸体跃起,一剑闪刺,县令猝不及防。一命归天。田七郎倒回原处,人头也随之瞑目。

田七郎的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2]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