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第1张

“鸿雁传书”源于苏武被匈奴拘留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óngyànchuánshū。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典故"鸿雁传书"出自汉高祖刘邦。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一、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二、成语典故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于西汉时期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本是汉武帝时的使节,奉命出使匈奴。匈奴的最高首领单于很佩服他的才能,便想劝他投降,以为己用。但苏武很有气节,誓死忠于汉朝,坚决不投降匈奴。单于不甘心,便让他到北海(在今贝加尔湖)牧羊,想通过艰难的生活消磨其意志,以达到使其臣服的目的。然而,苏武矢志不移,这一牧羊便牧了十九年。臣每次出使匈奴,问起苏武时,单于便说苏武已死。

汉昭帝即位后,又派人出使匈奴。这时有个叫常惠的知情人便秘密会见使者,说明了苏武的真实情况,并教给了他如何营救苏武的办法。接着,使者面见单于,说汉朝皇帝在上林苑中射中了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书信,说苏武在某一个地方。单于大惊,只好承认事实,并程放了苏武。这样,苏武终于在十九年后返回了汉朝,这时他已是两鬓斑白了。

“鸿雁传书”的典故如下: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诗歌意象

鸿雁传书“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萌生。自《诗经》始,”雁由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进而成为诗歌的托情意象,但没有“鸿雁传书”的影子。《楚辞》有4篇写到雁,屈原的《思美人》中有一句:“因归鸟而致辞兮,羌宿高而难当”。洪兴祖注曰:“思附鸿雁,达中情也”。

虽然,屈原自己并没有点明这只“传情”的“归鸟”就是鸿雁,虽然这只归鸟传达的也只是“情”,但是这已经足以启发后来者的思绪,距“鸿雁传书”不远了。

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源于苏武被匈奴拘留的故事。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