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倒霉的君王是谁,上位一天就被杀了?
他是元朝的一位君主。本来他弟弟说等哥哥来的时候就把皇位让给他,没想到他哥哥只上位一天就被他弟弟给毒死了。而这件事要从元朝的第三位统治者说起。大家都知道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而且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它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蒙古国。在进行猛烈的对外扩张之后,正式建立了国号叫大元的国家。
并且在几年之后把宋朝给消灭掉实现了元朝的统一。而那个只在位一天的君主突然死亡的原因,其实是要从元朝第三任君主开始说起。他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都是靠他弟弟发起政变,除去了前任皇后和她母族的势力。所以那个君主为了感谢他的弟弟就立他为太子。曾经有臣子劝他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他也没有答应,还是说离他弟弟为太子,之后再让自己儿子继任。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弟弟并没有按照承诺让他儿子成为太子。而是逼着了他儿子,让自己儿子成为了太子。并且把他儿子赶到边境地区去,还把他的另一个儿子也放逐到南边。后来他弟弟去世之后没多久,继承人也被刺杀去世了。于是他的旧势力就趁这个机会,发动了政变把原定的太子和他弟弟一起接了回来。
不过这时候他们两个的局面就和他们父亲特别的类似,弟弟先回到了首都,继承了皇位,还说等他哥哥到达首都之后就让位给他。还派人去接哥哥回来,这样的做法让他哥哥以为弟弟是真心想让自己继承皇位的,于是就回到了首都。在路上的时候还说让弟弟当太子,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弟弟只是假意让位给他。其实对皇位还是耿耿于怀,于是他在登基之后的第二天就被害死了。而弟弟也就再次坐上了皇位。
大家知道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国王是谁不接下来就让我为你一一道来哦!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君主:由来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 文化 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君主: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2] 康熙六十年(1721年),据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就是后来的雍和宫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2] 雍正元年(1723年),宝亲王时期的弘历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2]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祭景陵”[3]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赐成大婚,与出身满洲名门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富察氏结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4] 。是年,三阿哥弘时因放纵不谨,削宗籍[5] 。雍正八年(1730年),嫡子永琏生,雍正帝亲自命名为永琏,隐含继承皇位之意,将所著论赋诗词等编成十四卷之《乐善堂集》。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2] 自此,经常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九月初三日,即皇帝位于太和殿,颁登极诏书,大赦天下,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移居养心殿。免民欠丁赋及额赋。[6] 十月,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治之道。[7] 令各省呈报虚垦地亩,始行裁除各省杂税;赏阿其那、塞思黑子孙红带,收入玉牒。十一月,左都御史孙嘉淦上疏除“三习”、杜“三弊”。十二月,严禁各省工程摊派;赈济安徽、湖北等地水灾。以“大逆不道”罪处死曾静、张熙。上皇太后钮祜禄氏徽号为崇庆皇太后。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君主: 为政举措
缓和矛盾: 乾隆初年,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调节矛盾,改善各方面的关系,还对雍正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乾隆初年,弘历不讳言自己“ 赋性宽缓”,但又说不能宽大无边,要济之以严。有时候,他公开说“ 政尚宽大”,宽比严好。他在经筵讲章中发挥这个思想,“ 宽、信、敏、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宽居首“”,圣王出治,舍宽其何以为敷政宁人之本哉” 。弘历晚年的诗句中也说“ 政实宜宽弗宜猛”但在绝大多数场合,总是宽严并提,把两者看做因时而异,相辅相 成的“,宽以济猛,严以济宽,政是以和”,这是乾隆认定进行统治的不二法门。
重视吏治: 弘历把雍正年间因贪赃被革职的官吏一齐复职,对贪污案不予追究,放松对官吏的考绩,结果吏治又坏,贪风再起。弘历觉察后,从乾隆三年(1738年)起他开始严肃处理侵贪案件,将性质严重,核实无误的贪污犯即行正法。乾隆六年(1741年),弘历处死了纳贿银千两的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到四十年代,还处死了十余名职位很高的巨贪,如云贵总督恒文、云南布政使钱度、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亶望都被赐死、正法。乾隆帝乾隆初中期,弘历重视吏治,首先他重视官吏的选拔,他强调官吏应该年富力强,五十五岁以上的官吏要详细甄别,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要带领引见,能否继任他要亲自定夺。他将不称职的官吏分成八类: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并给予不同的处理。在乾隆一朝,因考绩不合格受到降级或处分的官吏达六万多人。第二,禁止向皇帝进献,在初中期他禁止各省大员向皇帝进献方物、土产。第三,注重考绩,为了整顿吏治,弘历严格运用“京察”、“大计”考核官吏,过去那些不用考核的藩臬(布政史与按察司),也要考绩。他要京官以密折 报告 属吏是否贤良。第四,注意解决官员及其家属的生活费问题,给京官加薪,给外官发放养廉银,使官员安心职守。第五,处置贪官。这是指初中期的情形。
人才驾驭:弘历善于驾驭群臣。乾隆初年,朝廷中以鄂尔泰与张廷玉为代表的满汉两派斗争十分激烈,互相拆台。弘历不是打一派拉一派,而是对他们都进行严厉警告,并采取抑制手段,不让一派打压另一派,始终让他们保持平衡,避免了大分裂。弘历重视对宦官的约束。即位后就发表上谕,告戒太监不得越轨。“若太监略有放纵,许内务府总管先斩后奏。”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弘历将泄露朱批的太监高云从处以磔刑。
勤政安民:弘历总是卯时(早上五时至七时)起床。要是夏天,这时天已亮了;要是冬天,五更才尽。在军机值班的十多人,每晚留一人值班。恐怕第二天一早有事,非一人对付得了,便每日轮一人早上班相助,于是也在五更上班。平时大家不知弘历何时起床。但从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弘历从他寝室出来,每过一门,必响鞭炮一声,凭此就知道乾隆圣驾已到乾清宫了。这个时候,要燃一寸长的蜡烛天才亮。军机处的十多人,过五六天才轮上一个早班,已觉辛苦,但弘历则是天天这么早就上朝了。平时无事时弘历也是如此。当西北用兵征准噶尔部和回疆之时,军事情报到达,即使是半夜,弘历也一定要起来亲自过目,如有要事立即召集军机大臣指示机宜,说很多话。赵翼作记录,有时从起草到恭楷誊正,得要一两个时辰,这时弘历还披着衣服等他。
八旗生计:八旗制度创立于关外时期,适应战事情况乾清宫,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后,随着统治的确立,八旗子弟被清朝帝国供养起来,“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工、不农。不商。当兵者按一定标准发放钱粮,然而兵额有限,钱粮标准是祖宗定下的,不能调整。八旗生计问题康熙末年出现,到乾隆时就很严重了。为此,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也采取了一些 措施 ,如增加兵额,添加“养育兵”;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资助部分在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居东北开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额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加重帝国财政负担又不能增强战斗力;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助长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态;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子弟也不愿意到东北开荒。这个问题困扰了此后历代清帝,直到清帝国灭亡。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君主:军事管理
军事思想:弘历认为战争对于国家是十分必要的,“非师旅征伐,则梗我王化者无以伏惩创,不敢抗干”(《清高宗实录》卷五百九十九)。强调战争要合于王道,对内戡乱伐暴,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对边远地区和外国,“怵之以威”,即以武力威慑或必要时的出兵征讨,抵御外侮,绥靖边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统一。他一再声明,其“十全武功“并非穷兵黩武之举,非此不能确保父祖开创的江山社稷,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击退廓尔喀入侵西藏之后,针对当时武备渐致废弛,官兵习于晏安的现实,他在《十全记》中强调指出:“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
奠定版图:对边疆的经营是弘历最大的功绩清朝前期疆域。清朝的疆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而最后形成: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尔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弘历自诩“十全老人”,实际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义和福音,疆域开拓过程中,杀戮甚众。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凑数的,比如缅甸、安南之役损兵折将,最后对方慑于清朝帝国的强大主动议和才勉强让他找到了台阶可下;二征金川虽然有较大意义,但损失巨大,胜之不武;况且其中有的武功并不正义,例如残酷镇压林爽文起起义、出兵安南就是。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君主:经济发展
重视农业:弘历继承康熙、雍正两朝的政策,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他相信“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务本足国,首重农桑”,[12] 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学习耕种技术。以前贵州遍地桑树,但不养蚕纺织,他责成贵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养蚕纺织能手传授技术。他令地方官注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他鼓励开荒,扩大 种植 面积。雍正二年(1724年),全国可耕面积683万余顷,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扩大到741万余顷。乌鲁木齐地广人稀,他资助甘肃贫民前去垦种。
恤商政策:弘历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也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这在雍正朝是不允许的)。金融机构(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由于生产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逐年提高。原来每年财政收入是三四千万两,二十八年就达到47063610两,四十二年达到最高点81824044两。后来降低一些,但也达到六七千万两。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君主:文化发展
镇压文人:弘历效法祖父玄烨,积极压制汉人知识分子。乾隆元年(1736年)就模仿康熙举行了一次博学鸿词科考试。南巡时利用机会屠杀汉人知识分子。乾隆巡幸十二次,途中屠杀士子,试以一诗一赋,一论或一策。进入高等的,授予进士、举人,马上任为中书;是生员,就赏给屠杀,准予会试。
编辑典籍:四库全书清朝皇帝中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当以弘历为最。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官修书籍达100余种,完成了顺治朝开始编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开始编写的《大清一统志》,他又令臣下编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除了这些历史、制度方面的著作外,其他类别的著作,著名的有文字音韵《清文鉴》、文学《唐宋诗醇》、乾隆大阅图地理《大清一统志》、农家《授时统考》、医学《医宗金鉴》、天文历法《历象考成后编》等重要文献。图书编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 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 书》、《春秋》、《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 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兴文字狱:弘历才识过人,即位时正是他血气方刚之时。他在康熙、雍正创建乾隆汉服图的“业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极力镇压当时的文化事业,将所谓的“康乾盛世”推向最高峰,其中“文字狱”在乾隆时期特为尤甚。弘历为加强思想统治,也效法祖先大搞文字狱。弘历把文字狱当成家常便饭,制造130多桩,占整个清帝国时期文字狱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王锡侯《字贯》案、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徐述夔《一柱楼诗》案都是发生在乾隆朝的文字狱大案。
建筑艺术:在建筑艺术方面,弘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扩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其中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排云殿),又建佛香阁。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兴修水利:弘历关心水利建设。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较大的有:河南南阳至商丘黄河河堤新筑170余里,清口及江南运河疏浚,江南淮阳运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筑。此外,在他关心下,修了江苏宝山至金山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如果一个国家现在已经不实行君主制,那么这个国家就有末代君主,而且这个末代君主所属的朝代,就是这个国家最后一个朝代,比如中国、越南、俄罗斯、法国、德国等,但是如果这个国家至今仍然实行君主制,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末代君主,比如日本、泰国、沙特阿拉伯、英国、西班牙等。
世界 历史 上,有两位君主的身份很特殊,既是一个国家的末代君主,同时也是另一个国家的开国君主。
这两位君主分别是奥地利的弗朗茨二世、中国的溥仪。其中弗朗茨二世是神圣罗马末代君主,兼奥地利帝国开国君主、溥仪是中国末代君主,兼伪满洲国开国君主。
弗朗茨二世生于公元1768年,是神圣罗马哈布斯堡王朝利奥波德二世的长子,公元1792年父亲死后继承帝位,他继承帝位的这一年法国大革命刚刚推翻波旁王朝,受到父亲影响,他是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捍卫欧洲封建制度的顽固派皇帝,多次伙同英国、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组成反法同盟镇压法国大革命。
本来反法同盟是几乎所有欧洲强国参与,是所向无敌的,但是法国却出了天神下凡一样的军事家拿破仑一世,因此弗朗茨二世组建的几次反法同盟都被法国打败。公元1804年,已经掌握法国最高统治权的拿破仑一世登基称皇帝,建立波拿巴王朝,法国变成法兰西帝国。
为了加强对抗法兰西帝国的力量,弗朗茨二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另外建立一个国家。在拿破仑一世称皇帝之后不久,弗朗茨二世以奥地利为核心,把神圣罗马帝国部分领土划出,建立奥地利帝国,自己担任开国皇帝,并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灭掉法兰西帝国。
公元1806年三皇会战爆发,法国完胜以神圣罗马为首的反法同盟,弗朗茨二世受拿破仑一世所迫,放弃了神圣罗马帝位,至此神圣罗马帝国灭亡,所以弗朗茨二世既是神圣罗马哈布斯堡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是奥地利帝国的开国皇帝。
弗朗茨二世还有一个特别身份,就是拿破仑一世的岳父,因为三皇会战结束后,弗朗茨二世为了保住奥地利帝位,把长女路易丝·哈布斯堡嫁给拿破仑一世做皇后,公元1815年拿破仑一世彻底失败后,他迅速宣布这场婚姻无效。
弗朗茨二世在位后期积极重建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霸权,可惜没有成功,这是欧洲近代形势决定的,他最终在公元1835年因病驾崩,终年67岁,在位43年(神圣罗马帝位和奥地利帝位重合计算)。
溥仪生于公元1906年,曾祖父是中国大清王朝道光帝,祖父是道光帝第七子奕譞,父亲是奕譞第五子载沣,伯父是奕譞第二子光绪帝,公元1908年光绪帝在软禁期间离奇死亡后继承大清帝位,父亲载沣担任自己的摄政王。
溥仪接手的大清江山摇摇欲坠,外有西方列强入侵,内有反清革命爆发,他只是个2岁的小孩,也许他对这一切都一无所知,也不是他的责任,他父亲载沣也顺应 历史 潮流,接受大清王朝灭亡的命运。公元1912年,大清王朝灭亡,溥仪成为中国末代皇帝,中国进入中华民国时期。
尽管大清王朝的灭亡,年幼的溥仪没有任何责任,但是长大后的溥仪不是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甚至可以说是跟日本人狼狈为奸的中国人,因为日本人想更好控制中国,就不断拉拢溥仪及大清王朝的遗老遗少,企图以他们的特殊身份,做自己统治中国的傀儡,包括溥仪的父亲载沣等人在内,都坚守民族气节,不向日本人屈服,只有溥仪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向日本人屈服了。
公元1932年,即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年后,日本人正式扶植溥仪登基称皇帝,国号满洲国,由于中华民国和国际 社会 都不承认满洲国,因此史称伪满洲国。至此,溥仪既是中国末代皇帝,也是伪满洲国开国皇帝。
伪满洲国的命运众所周知,随着公元1945年日本在二战战败后灭亡,溥仪在出逃时被苏联抓获,新中国后被苏联移交给中国接受改造,直到公元1967年病死,终年61岁,在位17年(大清王朝帝位和伪满洲国帝位合计)。
一、东西方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应用及对比
作为东方语言文化代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群体为中心的民族,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而英美等其他西方民族则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社会。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 ‘你到哪里去”在当代社会的交谈中,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比如,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成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使用的场合。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 way(~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的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不生育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委婉语了。
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 secret”。也就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third age,seasoned man,adult等。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
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自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 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
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委婉语。如: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do it,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二、委婉语与禁忌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出现了一些差异,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差异
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委婉语,如:前面所说的make 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be with the god”等等。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人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因此,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敦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
(二)等级观念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地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敏”字时,就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
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禁忌语,君主或者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
(三)对于礼仪的不同体现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注重谦让,认为谦让是对他人的尊敬,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称自己为“鄙人”,而尊称别人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还会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等。在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人崇尚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地贬低自己,抬高他人。有一则笑话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回答:哪里,哪里。外国人回答道:鼻子、眼睛和嘴。这则笑话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谦让礼貌的运用也不尽相同。
三、结语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等级观念的对比,造成了委婉语和禁忌语在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天帝很少死在另一个国家,而被英法殖民者赶出首都的咸丰却死在了另一个国家。据说这与随行的肃顺等人试图让王公们设法谋取权力有关;还有人说,是咸丰对英法侵略者的仇恨和怀疑,让他不肯回京,死在承德。
当英法联军的刺刀将咸丰推入苦难的深渊时,太平天国领导的反清战争愈演愈烈。太平军在三江源的胜利,大大削弱了湘军,所谓“勇而智谋,智而识也,败者也”。咸丰闻讯面如死灰。他感觉脚下的大地在旋转,他支撑的“天空”在崩塌。他不由自主地向翰林学院的辅导员兼主编郭松涛请教。他说:“你看世界大局,有没有转折?应该如何应对世界大局?”
面对半个国家的崩溃,咸丰的意志和他的健康一样,急转直下,迅速崩溃。他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他早年意气风发,扭转乾坤的气势已经荡然无存。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古老的封建大堤再次崩塌。面对西方列强,曾经愤恨而战的咸丰帝终于失败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他成为第一个被西方人赶出皇宫的中国皇帝。咸丰所谓的“秋稻木兰”被英法联军的炮火轰出了圆明园。当时处于混乱和恐惧的状态,与祖先举行的秋稻仪式大相径庭。
咸丰十年八月八日,咸丰一行仓皇出逃,日夜担惊受怕。因为御膳和行李棚没有准备好,咸丰帝当天只吃了两个鸡蛋,第二天只和嫔妃分吃了几碗小米粥。曾经如花似玉的后妃们,如今都在旷野里,惶恐而悲伤,面容憔悴。咸丰看着逃窜的队伍,又回头看了看南都,不禁想起了以泪洗面。他对自己的祖先深感羞耻,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回到金碧辉煌的故宫。
自建成一个半世纪以来,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集建筑风格和景观风格于一身。她既有北方的古风,江南的韵味,又有中西合璧的园林。其中不仅有数不清的亭台楼阁、水榭楼阁,还有数不清的中华瑰宝,如孤独的说谎者、名家字画、鼎礼器、珍贵的金珠、铜铁古玩等。她曾经是清朝皇帝避讳喧嚣,倾听政治,享受生活的地方。她也是咸丰帝诞生的摇篮,“九州曼青”的“联谊厅”是道光爵位的所在和归属。联军烧杀抢掠圆明园的消息传到热河后,一种难以名状的怨恨让咸丰帝几乎难以忍受。他似乎觉得自己努力支撑的“天空”已经崩塌,征服的巨大耻辱吞噬了他的心。非常虚弱的年轻皇帝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立即吐血复发。
在一些文献中,咸丰拒绝回京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肃顺等人的阻挠,以此来支配诸侯,诱导小皇帝们高兴。其实问题没那么简单。
咸丰从小就熟悉古籍。他不是没有意识到长期远离北京的危险,也不是痴迷于别墅的风景和美景。作为一国之主,他不想早日回国,以此安抚人心。但是咸丰太怀疑外国人,尤其是英法侵略者。所以他虽然在战场上失败,被迫在城门口接受联盟,但还是不愿意放下一切都是他做主的架子,和外国使节住在同一个城市,更不愿意接受一个遥远蛮族的所谓“国书”。在这种心理障碍下,当留在北京的王等人恳求他尽快回宫安抚人心时,咸丰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虽然英法都撤军了,但仍有各国驻京人员,而且都亲自交了一章国书,也没有向易说清楚,所以很难再背黑锅了,因为我要回北京了。没有妥协。如果我们愿意回到祖国,人民将再次成为人质。我肯定会来回,会造成很多不和谐,但我担心首都会动摇民心,甚至比我8月8日做的还要多。咸丰最终决定今年暂缓回京,等待重要决定,再回去。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不允许王等人申办统一。干脆堵住了国王的嘴,那人留在了首都。咸丰的决定不仅得到了随行国王、王公、王子的积极支持,也为他们影响皇帝、排斥异己创造了条件。
热河避暑山庄原距故宫200多里,但仍有70多里保存完好,还有许多比北京扶南更精致多彩的梨园。和约签订后,肃顺等人为了减轻咸丰帝的痛苦和烦恼,知道他爱京剧,就叫升平司的工作人员分批到热河负责。
几乎每两三天就有一出戏上演,每出戏的目的和角色都由朱碧决定。有时候早上已经唱完了,还是“宣布今天中午,要唱了。”避暑山庄除了看戏,离围场也不远,咸丰经常到处打猎打架。然而到了深秋,风寒感冒的咸丰帝病得很重。他怎么比得上那个骑马弯弓的康熙帝?于是,娱乐结束不久,第二年初春,咸丰的病又复发了。原来,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二,咸丰决定二月十三日回六安。后来规定了返回后的详细行程。留在北京的王公大臣们都很期待。他们希望皇帝能尽快回宫,这样可以让人心平气和,让咸丰尽快摆脱肃顺等人。但令他们失望的是,皇帝当时没有动。2月中旬,法国外长布尔布伦和英国外长约翰普鲁斯先后入京。于是,2月22日,上虞传来消息:我的弓还没有达到安全高度,王要求暂缓归程。他别无选择,只能服从他的要求,然后在秋天颁布法令。
咸丰一再推迟背靠背的措施,引起了留在北京的王的强烈不满。他们批判瑞华、说“背靠背,背靠背”,等人对留在京城的王针锋相对,一再叫嚣“背靠背”,逼宫,诬蔑龚?在外国势力的帮助下,他们想谋反。呵呵,去易?以肃顺为首的两派斗争也愈演愈烈。此时咸丰咳嗽得厉害,痰红时已是晚期消耗。但英法驻京使节和亲自递交国书的人仍未定,咸丰拒绝回京。正如历史学家孟森所说,咸丰耻于与外国使节同城而居。他是个封建卫士。他“宁愿视国家为烈士,也不愿触碰路易的痕迹,而是死去,尽管他仍以自己的失败为荣。”因此,w
印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清朝第七任皇帝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智双寺病逝,时年三十一岁。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他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异地去世的封建君主。
因为汉章帝刘炟的死非常可疑,他早早离世有可能是被皇后窦氏所害。
汉明帝刘庄最喜欢五子刘炟,在生的时候把他立为太子,驾崩之后,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刘炟登基为帝,史称汉章帝。
刘炟的人生是短暂的,只活了三十一岁,在位时间才十三年,但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也算得上兴盛,在历史上是有一定名气的贤君。但就这样一个仁义并有才华的君主,却在三十一岁的时候忽然去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迷惘。
史书上对汉章帝刘炟的死亡原因讳莫如深,正式的记载是病死的,但是对病死的具体情况没有任何记载,加上他的突然死亡,所以令人感觉很蹊跷。汉章帝在驾崩的前几天还召见了三位亲王,说明身体健康状况还是挺好的,怎么年轻力壮的忽然就病死了呢?
根据史料记载的种种迹象表明,汉章帝很可能是被皇后窦氏所害,窦氏表面上看长得非常美貌、善良贤淑,说话也很乖巧,实际上却是一个心肠狠毒的*荡妇人,她在后宫玩弄权术,害死了不少妃子和皇亲,只有汉章帝被蒙在鼓里。
史书记载窦氏暗地里与侍中郭举早就有了奸情,很可能是窦氏的奸情被汉章帝发现了,窦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害死汉章帝,又联合奸夫以及自己在朝廷中的势力图谋不轨,她害死汉章帝后由于心虚,具体的死亡原因都不敢记录在史书上,只能用病死含糊其辞的对付过去。
胡安·卡洛斯一世,现任西班牙国王(1975年登基至今),在佛朗哥死后继任王位,帮助恢复君主立宪制 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 1938年1月5日生于罗马,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国王阿方索第十三世的孙子,其父为巴塞罗那伯爵。胡安·卡洛斯幼时随其父旅居意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国。 常有媒体报导误称他为“胡安卡洛斯二世”,不知何因。
“胡安卡洛斯二世”:费雷罗—网球的西班牙国王。1980年2月12日出生。费雷罗常常被人们冠以胡安卡洛斯二世国王的称号。由于胡安卡洛斯的名字与西班牙国王相同,费雷罗也因此成为西班牙球迷心目中的另一个"国王"。费雷罗是西班牙历史上年轻的优秀网球运动员之一,他和休伊特等一起被看作是未来男子网坛的****。2003年费雷罗被评为年度最佳运动员,并在马德里受到国王胡安卡洛斯的颁奖,这也是西班牙政府所授予的在体育方面的最高荣誉。
历史上的卡洛斯二世
卡洛斯二世(1661年11月6日-1700年11月1日),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西班牙国王(1665年-1700年在位)。卡洛斯二世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子,母亲为奥地利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玛利亚·安娜。他出生时,他的四位长兄都已去世,于是成为西班牙王位唯一的继承人。他的出生也成为全西班牙的一大喜事。由于近亲结婚的缘故,卡洛斯二世身患多种遗传病以及智障和癫痫,体制虚弱得随时可能死亡,无法承受一位君主应该受到的教育。几代的王室近亲联姻使卡洛斯二世在心理和生理都极不正常,甚至就相貌而言,他根本不能被称为人类。他唯一显示出他男子气概是他对打猎的兴趣,他偶尔沉迷于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兽苑中。
历史上的胡安二世
胡安二世(1398-1479),纳瓦拉国王(1425-1479)和阿拉贡国王(1458-1479),是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一世的次子,宽宏的阿方索五世之弟。他与纳瓦拉卡洛斯三世(法语纳瓦拉高贵的查理三世)的女儿布兰卡一世结婚,所以于1425年得以继承纳瓦拉王位。1458年,继兄长阿方索五世为阿拉贡、西西里、撒丁国王。
胡安二世(1406-1454)卡斯提尔王国国王,恩里克三世和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之女凯瑟琳的儿子。 即位时不足2岁。
阿拉贡王国和卡斯提尔王国,地处伊比利亚半岛。
这位掉入厕所而亡的君王名叫姬獳,他是晋国的君王,由于做噩梦找了桑田来解梦,没想到桑田说这个君王时日不多,甚至吃不到新麦子,这位君王在新麦子刚出来的时候就吃了,没想到一下子肚子疼,后来身体太虚弱直接掉进了厕所而亡。
晋国的君王姬獳在上位期间十分得人心,不仅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善于纳谏,很多大臣都可以在朝堂之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指出他的不好他也不会惩罚大臣们,因为他非常实诚,所以被有心机的奸臣利用,错杀了赵氏一家,他事后也十分后悔,还专门将赵氏一家人厚葬。
由于错杀赵氏一家,他在晚年的时候每次回想起来都心如刀绞,他总是怕大臣会提出这件事情,于是心中郁结无法排解,身体情况也每况日下,到了后期他只能将国事都交由自己的儿子打理,他已经完全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处理国事了。
有一天,姬獳做了一个噩梦,他梦到有人披头散发像一只恶鬼向他扑过去,嘴里还喊着我好冤,我的子孙也好冤,于是他吓得急忙跑进密室,没想到这只恶鬼也快速通过了密室。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醒来了,醒来后的他立刻叫桑田来解梦,桑田一看他神色紧张,直接对他说他时日不多,吃不到新麦子了,他半信半疑。
在新麦子刚刚出来的时候,姬獳就将桑田叫来了,让他亲眼看着自己吃新麦子,没想到刚吃了一口,他就腹中剧痛,连忙跑向厕所,身体极度虚弱的他直接掉进了厕所,就这么死去了。
最倒霉的君王是谁,上位一天就被杀了?
本文2023-10-06 05:09: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