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岁朝图里的浓浓年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沈阳:岁朝图里的浓浓年味,第1张

春节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着许多传统习俗。辽宁省博物馆于春节期间展出的明清岁朝图,就将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浓浓年味和喜庆气氛带给观众。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说,岁朝,也称“岁旦”,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岁朝图”是我国传统绘画题材,通常以静物画的面貌出现,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表现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秀士,名家高手多有应景即兴之作,为春节平添不少喜庆气氛。

展览中,清代赵之谦的岁朝清供图,画面主体为方形花盆中盛开的牡丹花数枝,小草湖石点缀,近景地面上平放如意与柿子,右侧有篆书题“富贵千春,百事如意”。

清代王翚等八人合绘的岁朝图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此图八人合作而成,杨晋画梅花,顾政画苍松,王云画山茶,顾昉画翠柏,徐玫画天竹,虞沅画水仙,吴芷画长春,王翚画灵芝,每人皆有署款,右上有杨晋题七绝一首。八人皆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著名画家,王翚、杨晋更为画坛翘楚,十分难得。画面八种植物主次分明,笔调和谐,给人清雅淡爽之感。

马宝杰说,古人过年,除去“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一定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于是便有了“岁朝图”——没有花,可以画。从宋代开始,岁朝图作为一个新的绘画主题兴起于宋代的皇宫之中,成为迎接新年的主题,在画上描绘出冬季不易出现的鲜花,在新年增加一点颜色,也带来对于下一个春天的憧憬。传说是宋人赵昌所画的一幅《岁朝图》上,浓绿、鹅黄与嫩红铺天盖地而来,挂在墙上,便是接天的春色。

到了明清,岁朝图不再全力描绘花卉那些蓬勃的生命力,更多带上了讨彩头的吉祥寓意。清代每逢新春,宫廷画师们便要按时呈交“年例画”供宫室春节点缀,皇亲贵胄朝廷大臣也常以进画的形式向皇帝贺春。皇帝本人也会举行“开笔式”,亲绘《岁朝图》。乾隆皇帝每画《岁朝图》还一定要题诗。他本人叫这些诗“春帖子”,用来向皇亲宠臣贺春。后来的齐白石也画《岁朝图》,不过画中加入了鞭炮、茶壶等,更加平民化,也更加有民间恭贺新春的朴素年味。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1-31,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在我国的传统民俗中,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可以说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食品,炸年糕、炒年糕等等花样繁多。那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吗?有什么寓意呢?

在我国的传统民俗中,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可以说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食品,炸年糕、炒年糕等等花样繁多。那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吗?有什么寓意呢?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在我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员。我们知道,年糕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稻谷。早在汉朝,当时的人们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在古籍中也有记载着年糕的制作方法,即将糯米蒸熟后,趁热舂成糍粑,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放在阴凉处晾干,吃前下锅油炸,滚上糖食用即可。

据说,最早的年糕是用于祭祀的,在大年夜祭拜神灵、在岁朝供奉祖先,到后来才成为春节应景的食品,岁岁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吃年糕不仅为了这是种美食,更因为它有着很好的寓意,表示着“年年高”的愿望。这种美好的寄托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无论男女老少,过年总会吃上一口年糕,以求来年步步高升,事事顺利。

说起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其实还有一个传说,在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建都苏州以后,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大将伍子胥预感到必有后患。因此伍子胥在兴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制砖,埋在地下。当吴王赐剑逼其自刎前,他吩咐亲人说:“吾死后,如遇饥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又起,城内断粮,此时又值新年来临,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的话,争相掘地三尺,果然得到糯米砖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每逢过年,都做年糕,渐渐地,过年吃年糕的习俗逐渐风行全国各地。

我国年糕的花样繁多,如山东红枣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宁波水磨年糕,苏州桂花糖年糕,北京百果年糕,各具特色,让人吃了还想吃,很多人小时候都是以这种美食为乐趣的。吃年糕,不再单单是个习俗,而是年的象征,代表着浓浓的年味。每当我们身处异乡吃起年糕时,就会思念远方的亲人,想起自己的家乡。

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主要是为了寄托美好愿望,祈求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年年高”。

似乎是在走过这二三十年之后,中国人对年味的感觉有了迥异的差别。有人说,年味怎么越来越淡了?过年“没劲”、“没意思”,怎么找不到一点“小时候”的味道?有人说,年味没淡啊,年味其实就是亲情、团圆、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与感觉。而每临春节,文化人也免不了要来一番“年味(究竟)在哪里”的探寻与忧思。

平心而论,世界上哪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年味原本总是在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千年之前、百年之前、三十年之前、今天,年味一定大不相同。但历千百年而赓续至今,“中国年”生生不息,又一定有其不变的基因在主导着它的遗传与变异。世界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春节。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中国年”终不会式微,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

然而,从历史的长河望去,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年”在中国人的心里就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异,本身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折射出在时代变革和外来文化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与坚守,更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叩响的是在融入世界、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具有怎样的文化自觉。

其实,感觉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的人,大多是新城市人。在乡间,在扎根故土的老一辈人那里,尽管在数十年间对年味的感觉也有明显差异,但对春节依旧是那一种朴素难舍的情怀。要寻找年味,要寻春节的根,不妨在春节期间到乡村去切身体会一下,也不妨在繁忙的春运期间,置身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感受一下游子归心似箭的情愫。

为什么新城市人对年味产生如此感觉?原因就在于他们和乡村人相比,经受的时代变革更为剧烈,既已打破了传统的春节文化束缚,却还未构建现代的春节文化秩序,也便成为迷失而又迷茫的一代,一时找不着春节文化的“北”。新城市人者,离土离乡,受着新的时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浸润,对传统文化多少有一种反叛心理。春节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节日,原本就没有新的时代文化、外来文化来得新奇、现代、时尚,在一些讲究新潮的人那里,春节远没有洋节日好玩和刺激。他们原本也想在自己这一代把春节延续下去,却不知如何延续。因为他们反感一切形式的东西,对传统的那一套繁文缛节的过年仪式,对老一辈的那一种朴素纯粹的过年讲究,不屑一顾,不想沿用。却又陡然发现,把这仪式和讲究放弃之后,春节似乎也没什么内容了。“小时候”盼过年,是因为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而今平时都能吃到、玩好,那专属于春节的又有什么?

既为节日,原本就有其一定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说,春节就在那些沿续下来的仪式里。春节相传数千年至今,又必有其文化的内核,这个内核具体是什么值得探讨,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发现它、找到它。同时,作为中国人,反感本民族的东西,或妄自菲薄,再好的春节文化内核,再新颖的春节文化仪式,也难以传续下去,这就需要有像老一辈那样过年的心气与情怀。在时代变革与外来文化冲击之下,春节文化可以变,其内核可以创新,仪式可以创造,但对春节的这种情怀不能变。

新城市人的年味在哪里,怎么过年?抱持这不变的情怀,丰富过年的内容,创新过年的形式,这就是新城市人所应具备的文化自觉。所谓“中国年”的基因,往往也蕴藏在这文化自觉里

福建福鼎:黄栀子年糕

洗米、碾米、制浆、揉面、蒸米团

一大早,年糕师傅们

便在层层热气笼罩中忙活不停

一条条热腾腾的黄年糕

带香出笼咯!

打年糕,岁岁高

吃年糕,年年高

福鼎老话说“有年糕才算过年”

阵阵年糕香中

新年的希望也在悄悄萌发

山西长治:蒸花馍

“花馍在屋,年味十足”

说到面食里的年味

肯定少不了造型百变的花馍

您瞧,在山西长治

花馍手工艺人也开始忙活起来

兔子、黄桃、苹果、牡丹、如意

组成“玉兔迎春”

喜庆吉祥,传递出浓浓年味

陕西渭南:蒸碗

蒸碗,又叫“装碗子”

是陕西渭南澄城过年时

家家户户饭桌上必备的“硬菜”

蒸碗品种丰富、花样繁多

有糊肉蒸碗、鸡肉蒸碗、糯米饭蒸碗等

吃的时候扣在盘子里

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

对当地人来说

蒸碗不仅是儿时的味道

更是对年的期盼

蒸腾的年味也预示着

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

浙江湖州:鱼汤饭

在江南水乡泉庆村

鱼汤饭是庆祝丰收、迎接新春

必不可少的特色美食

现捞、现捕、现做

捕上来的鱼约40分钟就变成了

桌上一道道鲜美的菜肴

古村里飘出了鱼汤饭的香味

您有没有心动呢?

江西吉安:红曲肉

比红烧肉更香的红曲肉您吃过吗?

为迎接小年

渼陂古村准备了九菜一汤

寓意着十全十美

这其中,少不了当地春节必吃的

特色美食——

渼陂红曲肉

红曲肉不仅鲜香四溢、色泽鲜艳

出场方式也别具一格

村里举行小年宴时

上红曲肉,必当行“击鼓礼”

并且还有德高望重的老人

为大家说吉祥话、送祝福语

新的一年要有多红火?

自然是像渼陂红曲肉一样!

安徽黄山:刀板香

腊味是南方年货的重头戏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腊肉

浓浓的年味就此拉开序幕

刀板香是徽州地区招待贵客的“硬菜”

焖煮整块腊肉

捞出在案板上切片

多余的油脂被案板吸走

保留下肉的咸鲜

吃起来肥而不腻,唇齿留香

具体怎么做?戳视频了解

,时长00:56

内蒙古:手把肉

蒙古族特色年味中,当地人偏爱

用简单的烹饪方法保持食材原味

牛羊肉用清水炖煮

出锅前撒点儿盐就可以开吃了

人手一块“豪横”的手把肉

肥瘦相间、挂着油花

搭配香浓扑鼻的铜锅奶茶

隔着屏幕都看馋了!

除此之外

还有北京的烤鸭、酱牛肉

东北的杀猪菜、铁锅炖大鹅

西北的暖锅、红焖羊羔肉

四川、湖南的钵钵鸡、剁椒鱼头

广东的盆菜、烧鹅

海南的椰子鸡、马鲛鱼

“舌尖上的年味”

哪些是您的心头爱?

转眼又快过年了。每年此时,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家乡的年味。过年,是童年最快乐的事,年味,是一生的味道。

我的出生地苏州太仓,因吴王在此设置粮仓而得名,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因地处富庶而美丽的江南,历史上多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将大量中原文化带到江南及太仓,形成了包容多元的娄东文化特质,历来对除旧迎新的春节特别重视。记忆里,每逢大年三十到来前,村里男女老少男必理发,女必“挽面”。除夕这天举家团聚吃年夜饭,家人早在太阳落山前就已将各种食材准备妥当。天色放暗,首先要焚香点蜡拜祭祖先,这叫“请神”,然后全家人才围坐用餐。除夕之夜,农家厨柜一般要备有年馒头,灯火彻夜不灭,用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清道光年间苏州才子顾禄在《清嘉录》中细描述了两百年前江南人的新春习俗与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

1“送年盘”。“岁晚,亲朋互以豚蹄、青鱼、果品之属相馈问,谓之‘送年盘’。”时人有竹枝词吟道:“不计酒食与野鲜,每逢岁暮送年盘。馈赠虽少风淳厚,友邻情谊溢山川。”所谓“送年盘”,源自北宋,岁末年初人们互赠礼物,称为“馈岁”。

2“年市”。“年夜已来,市肆贩置南北杂货,备居民岁晚人事之需,俗称‘六十日头店’。熟食铺,豚蹄、鸡、鸭较常货买有加。纸马香烛铺,预印路头财马,纸糊元宝、缎匹,多浇巨蜡,束名香。街坊吟卖篝灯、灯草、挂锭、灶牌、灶帘,及箪瓢、箕帚、竹筐、磁器、缶器、鲜鱼、果蔬诸品不绝。锻磨、磨刀、杀鸡诸色工人,亦应时而出,喧于城市。酒肆、药铺,各以酒槽、苍术、辟瘟丹之属馈遗于主顾家。总谓之‘年市’。

3“压岁盘”。“长幼度岁,互以糕果、朱提相赉献,谓之“压岁盘”。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指正月初一)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徵。”旧俗除夕用盘杂盛各种果品食物消夜称压岁盘。

4“守岁”。“家人围炉团坐,小儿嬉戏,通夕不眠,谓之‘守岁’。席振起《守岁》诗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守岁时要燃“守岁烛”:“燃双椽烛于寝室中,宵永烬长,生花报喜,红荣四照,直接晨光,谓之‘守岁烛’。”“守岁”就是家人团聚,又称为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除夕守岁是恭贺新春的年俗活动之一。

5“岁朝”。岁朝,特指正月初一。“元旦为岁朝,比户悬神轴于堂中,陈设几案,具香蜡以祈一岁之安。俗忌扫地、乞火、汲水并针剪。又禁倾秽、瀽粪。讳啜粥及汤茶淘饭。天明未起,戒促唤。男子出门,必迎喜神方位而行。妇女簪松虎、彩胜。男女必曳新衣洁履。相见则举百果相授受,各道吉利语,谓之‘开口果子’。”

6“拜年”。“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门首设籍,书姓氏,号为门簿。鲜衣炫路,飞轿生风。静巷幽坊,动成哄市。薄暮至人家者,谓之拜夜节。初十日外,谓之拜灯节。故俗有‘有心拜节,寒食未迟’之谑。”

顾禄在《清嘉录》记载的年俗,小时候的我都亲历过。以前,太仓还流传着“廿四掸檐尘,廿五牵磨,廿六蒸糕,廿八过年节,廿九、卅日等过年”,这首古老民谣里所唱的,是旧时太仓人过年的部分习俗,其中一些老年俗如“牵磨”等,已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消逝。然而,也有一些年俗一直流传至今。随着时间推移,家乡太仓的年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太仓,腊八过后,人们开始忙碌了起来,渐渐进入到除旧迎新的气氛中,围绕衣食住行,把年味营造得仪式感满满。

贴春联

我记得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常有乡邻拿着红纸黑墨前来求字。此时,你再看农家的房子,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着红纸黑字的春联。过年的气氛一下子仿佛就来了。人们求的就是春联红纸的喜庆意味,对联祝福的好口彩。

腌咸肉

家里备有用于腌制咸肉的缸,这种陶制的缸在夏天时也可用来腌酱瓜。当时,还买不起一整条猪大腿,爷爷就早早地买好了猪肋条。那时,每当看到爷爷手里拎着用稻草拴牢的新鲜猪肉,我就知道要腌肉了。最开心的是在旁边看着爷爷一步步地操作,直至他撒上最后一把盐,细细地在猪肉上涂抹均匀,然后搬起一块石头压在猪肉上面。“好罗,新年里有咸肉吃了。”爷爷摸摸我的头说。过了一段时间,咸肉在缸里经过自然发酵,取出来进行晾晒。这时候,还没等人到院子,就能闻到阵阵咸肉香味。

蒸年糕

糕同高谐音,有年年节节高的意思。蒸年糕的习俗由来已久。蒸糕用的是本地糯米,这种米和粳米不同,更加粘柔。把糯米磨成粉,放进蒸笼里,在土灶锅上蒸。锅里放上井水,灶堂里用柴火烧。蒸糕是个技术活,技巧、火候、水分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蒸笼上锅前,锅内要放一些竹片和筷子,翻滚的水与蒸笼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让水沾到蒸笼底部的糯米粉上。在蒸糕的过程中,笼内先铺五六公分的糯米粉,等加热后略泛微**,再撒上一层粉,待这一层熟了再继续撒粉,如此反复需要加粉五六次,让水蒸汽不断透过蒸笼,确保年糕慢慢变熟。还可加上各种馅料,做成猪油白糖糕、赤豆糕、红糖糕等等。氤氲热气伴随着糕点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厨房,孩提时的我馋虫都被勾起来了。蒸熟后,再把蒸笼倒扣在放着一层纱布的竹匾里。这时,米糕的香味已经飘满整个院子。冬天的风一吹,糕遇冷温度稍降,就可吃了。

包团子

团子是太仓话,即是汤圆、汤团。汤圆据说起源于宋朝。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家人口味不同,可包成鲜肉、芝麻、豆沙等各种口味。裹在糯米粉里的馅料煮熟后,咬下一口,香糯可口,齿颊留香。太仓现在吃的有两种汤圆,一种是不带馅的小汤圆,做法是用酒酿作汤做成酒酿小团子,平时就可当作点心。逢年过节时,一般都包带馅的大汤圆。我记得小时候是很少能吃到汤圆的,因为当时生活水平不高,一般人家平时都没有馅料备存,猪肉更不用说了,再加上制作过程比煮米饭繁琐,平日里田间地头的劳作已经很累,到家煮米饭最为省事。所以,家里每次邀请亲戚来吃团子,不是过年就是过节。

裹馄饨

馄饨有几种起源之说,但不管哪种,都由来已久。太仓话“裏”就是包的意思。一碗鸡汤馄饨是逢年过节的必备,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面食。包好的馄饨小巧玲珑,汤里滴两滴芝麻油、撒一点胡椒粉、捏一小撮葱花,清香四溢。现在太仓最流行的是荠菜馅馄饨。荠菜是野菜,洗净切碎焯水后和肉一起做成馅。因为有荠菜的加入,馄饨便多了野菜的清香。我家做时,有时将鸡蛋皮切成丝,加上海带丝一起放入馄饨汤里,除了清香,还提了鲜味,让人一闻到那股味就欲罢不能。那时每次吃馄饨,我都要吃满满一大碗,吃完了一定要松下皮带才肯罢休。现在,南北交流频繁,江南人过年时也流行吃饺子了。

炒发禄

“咔嚓、嚓啦、咔嚓、嚓啦”,当我听到铲子摩擦铁锅和沙子的声音,赶紧从房内跑出来,看着母亲在锅子里炒花生、葵花籽等干果,灶堂的火一旺,慢慢散溢出诱人的果香味。每年过年之前,太仓人都喜欢把自家种的花生、南瓜子、玉米粒等干货放在锅里炒,他们称之为“炒发禄”。母亲脱了外套,捋着袖子,用锅铲反复炒约四十分钟。炒完一锅,盛出干货,用竹筛把盐筛回锅内,再炒下一锅。这可是体力活,小孩子是根本无力做的,只能在灶堂里加柴烧火。此时,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洗菜烧饭,一边聊家常,非常热闹。我一直不明白,这为什么叫“炒发禄”。后来才知道,“炒发炒发”,有越炒越发财的寓意,“炒发禄”其实是讨个财运的“好彩头”。

年味可以闻到,在热气腾腾的年糕中,在喷香的“发禄”中,在丰盛的年夜饭中;年味可以看到,在每家每户门前贴着的春联、福字上,在阳台上晾晒着的各式腊味上;年味可以听到,在人们见面时声声“新年快乐”“恭喜恭喜”中。小时候的我就是在这丰富多彩的年味中,过完一个又一个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越来越富裕了,似乎过年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不可否认,年味确实越来越淡。但是,每年春节前后,蒸糕、包汤圆、裹馄饨、炒发禄还是在城里乡村红红火火地进行着,这些年俗不仅温暖了我们的记忆,更串起了浓浓亲情。有人在节日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人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有人享受着歇一歇的安宁,有人满含着对未来时光的憧憬。这就是江南太仓人独特的年俗,也是值得我们传承的民俗文化。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

 门外,吹来寒冷刺骨的冬风,世间万物早早地入眠,而那盛开腊月的梅花却仍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与雪作伴,与风为友,突然间,我看见它伸伸腰,抖起精神………哦,原来它也在等待年的到来呢!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看崎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树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喜气洋洋,这个年忙忙碌禄,这个年烟花漫天,这个年充满年味。

 冬雪迎年,淡淡的,淡淡的落下来,像鹅毛那般,我们四川很少下雪,今年下了一场大雪。轻轻的,轻轻的,随风飘动。像淘气的孩子一样,在路上贪玩,与伙伴谈话,就这样落下来。带着自已的梦想准备迎接新年。雪是极佳舞者,没有伴奏,没有欢呼,她穿着白色的舞裙,翩翩起舞,有时会拉着伙伴一起,跳着《天鹅舞曲》……不知是谁如此细心,为衬托雪窈窈的身材,把舞台的背景选为红色,还在舞台铺设红色地毯,把彩灯设为激情似火的红色。

 年夜饭是过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他也慢慢到来。迫不及待的我们便开始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享受丰盛的年夜饭。每一道菜都精制无比,看得我都不舍得吃了。口水不争气地流下,我夹起了一块肉放进嘴里,温馨的暖流输灌全身………

 吃完饭后,阵阵雾气开始弥漫,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要吞噬我们般……耳朵里尽是爆竹发出的嗡嗡声,还夹杂着火花。真是年味十足啊!

 我爱过年,更爱它那浓浓的年味与亲情。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2

 小时候每逢过年时,心里就涨满了期待、欢喜、激动和想象。总是认为过年那天,是欢欢喜喜的、开开心心的,而且这天家长们都管不住我们,可以到外面疯玩一整天。大街小巷里都冲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可这些都在大年初一早上睁开眼睛后永远地消失在梦里了。

 小时候的新年和现在的新年是不一样的。那时候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用着非常精致的窗花装饰着,大门左右上方也都挂着火红的灯笼。而且从除夕夜晚开始就开鞭炮烟花,每天夜晚都能看到漂亮而又多姿多彩的烟花。

 可是这两年来,鞭炮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都听不到了。只有零零散散的烟花冲上夜空,然后在黑色的夜空上留下孤独又短暂的身影,快速的离去。这种独特的美,很少人会察觉,很少人去欣赏。妈妈说,这样是为了减少空气污染。虽说是减少了空气污染却没有了过年的气息,过年也成了空荡而平淡。

 那段难忘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过年这一词从今年起也变的无聊了,再无那种兴奋的心情了。年味淡了!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3

 快了快了,春节一天天的临近了,我们也放假了,我不禁开始了倒计时了,一片清脆的欢笑声,把我带进满是红色的美好回忆中……

 迎春: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当然要贴春联咯。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爷爷便会展开红宣纸,研好墨,在宣纸上写下美好的祝福:“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将白面似的糊糊用一根小木棒糊到那古朴的红木门上,再将写好的祝福放在门上轻压,这便是最美的春联啦!忙活完后,爷爷总会带着笑意地看着他的两个白雪公主,跑来跑去,院子里里外外一片笑声……

 盼春:鞭炮

 都要过春节了,烟花爆竹怎么能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老家有一种叫做“掼炮”的东西,极便宜,我们又极爱玩。

 这种小炮,只用用力扔在地上,便可听见“嘭”的一声响。因为沭阳方言管“扔”叫“掼”,所以“掼炮”便成了它的名字。每到新年,家家户户、里里外外掼炮声不绝于耳,可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了。

 看春:春晚

 春节终于到了。

 每到这个时候,全家人都会围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董卿的知性、大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时爷爷会问我“你能成为她那样的人吗”?虽然我还不知道能否,但因为爷爷的爱,我会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吃春:奶糖

 谁知道我这种“00后”,居然会喜欢吃大白兔奶糖。

 平时爷爷是不给我吃的,因为我牙不好,但在春节,爷爷口袋中总会有些奶糖,管我吃个够。

 曾经我单纯的喜欢他口袋中的糖,可如今,我深爱不管口袋里有糖没糖的他。

 春节,是家,是成长,更是期待。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4

 过年了,我们全家就回到老家-靖江。

 贴对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我家也不例外。有天妈妈买回对联和福字告诉我要准备贴起来,首先是把门上以前的都要撕一下,爸爸说那是辞旧迎新。我以为贴对联是件很简单的事呢,没想到碰到严格的老爸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往左”“往右”“上一点”“右边在往下一点”

 现在城市里已经禁止放烟花爆竹,但是奶奶家在乡下就可以的。不管是除夕还是初一到初七,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四面八方总会传来“怦怦”的声响,真热闹啊,偶尔还会伴有五光十色的烟花,非常美丽。

 春节一家人欢聚一堂吃团圆饭那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妈妈烧了一大桌的好菜,有红烧肉、有红烧羊肉、有土豆烧牛肉、有清蒸鲈鱼等等,哦!忘了还有馄饨(那可意味的金元宝哦)说到这里我的口水已经流出来了,但是妈妈说现在还不能吃,只见奶奶在桌边摆了很多碗,每个里面放些馄饨,爸爸悄悄告诉我那是要请祖宗们先“吃”

 怎么样?年味我找到了,你呢?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5

 年,那不谙人世的东西,已随着轻飘飘的白雾散去、远去。更远,杳如黄鹤。我还站在枯草漫漫的山坡,怅望,呜呼。

 它是传统节日的中流砥柱、典型代表,我对它深有好感,当日复一日地暮色周而复始地挂满小银钩,鞭炮在门槛外噼啪响起,喜庆便一下子涌进每一间屋子,烤火炉盖板上拥挤着各式各样美味佳肴,杯盘碗筷已安放妥当,只等那欢欢喜喜的一刻来临,我知道全世界的人儿都在静静地等待那一刻的如期而至,不论腰缠万贯的富人,还是生活在低矮的小房子里的农家。

 孩子渴望过年,正如小时候的我们一样,虽然时代已不同。虽然小小的我们已长大成人,在漫长的光阴里走过了太多的街头闹市,奔波过无数的铁轨、乡村公路,尝尽了人世的几多辛酸悲喜甜。

 时间虽然在我的生命中打印下或深或浅的成长印记,我的心却一如赤子,善良的成分不敢泯灭,身体的健康不敢私自毁伤,否则,过年回家,叫我如何面对灵山二老。我喜欢过年,我还是那个喜欢过年的孩子。

 喜欢过年,不是为了期盼已久的压岁钱,不是为了忙中偷闲的短短数日的安逸,也不是为了满足馋猫似的嘴巴。过年,我喜欢的是回家。

 外地念书的人通常是很少回家的,我是其中的一个,他们可真是背井离乡的年轻一代。然而,有一大部分人是不愿轻易回家的,即使他们有家可归。他们有家,家里住着可亲可敬的两位老人,他们莫名其妙地就是不肯回家,他们宁肯成天在外偕同一波波狐朋狗友东奔西跑、不知为了什么无所事事。我时常听说这些令人感慨的无知故事,哪像我,孤家寡人、六亲淡泊,有家不能回、有家不敢回。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6

 说起春节趣事,最有趣的当然是拜年啦!每年大年初一是新年拜年的第一天,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糖果,来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我们小朋友到那一家去拜年,说上几句祝福的话,主人都会给我们新年礼物,有的发红包,有的给糖果,有的给水果,转上一圈,每个小朋友都会满载而归,多得都装不下了。爸爸妈妈说这就是文化传承,也只有乡下农村老家还有这份年味。

 大年初一,我和我们家两位姐姐——鑫鑫和希希一起带着祝福和福袋,开始给大家大拜年了。我们沿着村里的主路从家里出发,沿途挨家挨户去拜年,一路上也会有其他小朋友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一边走在新年拜年的路上,一边欣赏新农村的美景,路上干干净净的,新房比比皆是,真的太美了。我越来越喜欢变化的外婆家,真像是个大花园。

 拜年的规矩很多,技巧也很多,不同的人,我们的祝福也不一样,比如是爷爷奶奶类,我们会说祝您身体健康之类的;叔叔阿姨我们会说祝您万事大吉之类的。我们还会说年轻漂亮、生活幸福等等让人开心的祝福语。

 拜年真的很有趣,每年我都很期待,希望这个风俗一直可以延续。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7

 “砰”“砰”“砰”……,这是什么声音,“快来啊,这里在做艾青糍粑了”小伙伴们大声的叫唤着。

 今天,我们在组长毛予彦的带领下,先来到了慈溪市国家电网看望了那里的叔叔阿姨,亲自感受了他们的工作,感受到过年了他们还那么忙,真的好辛苦。接下来我们一小组来到鸣鹤古镇寻找年味,在这里,让我难忘的就是那美味的艾青糍粑。刚开始我们看见叔叔把一些粉倒到蒸笼上,用大火把它蒸熟了;然后倒了出来,就是一些像年糕一样的团,这个粉团马上被放进了一只石头做的缸里,叔叔介绍,这叫“捣球”,用来捣年糕用的;接下来,阿姨在粉上放上白糖,在“捣球”里 还 放着像“苔藓”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艾青,大家都十分惊讶,这就是艾青。叔叔说:“这个糍粑是越软越好吃”。但必须用木头做的锤子用力敲打,于是我们每个小组成员轮流的敲打着这个米团 。这东西刚开始还比较好打,可是越到后面,越来越软,最后只有让叔叔阿姨来完成了。敲打完后,我们把米团放到大木板上,放上松花,把糍粑杆成一张大面饼,切一切就可以吃了。

 今天在鸣鹤古镇我们还找到了很多年味,比如番薯干,年糕胶,老鼠糖球等,但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这艾青糍粑。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穿着新衣,在家门口放鞭炮,左手拿着香,右手捂住耳,脸上开心笑;放完鞭炮,求着正在吃年夜饭的爸爸要压岁钱,跟着几个好朋友去买鞭炮和糖果……这些是我童年的记忆。小时候,春节里最喜欢玩的是一种叫“孙悟空”的火柴炮,一盒两毛五,不知道现在涨价了没有?虽然现在的鞭炮花样很多,但我觉得当初的火柴炮比较好玩,可是现在不提倡烧炮,那是以前童年的事呵!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大人们围着火炉看春晚,孩子们在家门口放鞭炮,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今年过年,我没有和朋友一起放鞭炮,也没有玩当初最喜欢玩的火柴炮,而是一心一意地看春晚,过一个较为清静的除夕。

 新年的钟声敲响,闪烁的星空满是灿烂的烟花,夜空被各种各样的烟花装点得分外妖娆。先是一个光点腾空而上,接着是“轰隆”一声,光点像仙女散花一样洒落了无数个五颜六色的小花瓣,美丽极了;五光十色的礼花,灿烂辉煌,送走了难忘的旧岁,接着,多少温暖的春风,给满面笑容的人们送来了新年……

 清静和热闹相伴,传统和改革融和,我觉得更具浓厚年味;而童年时的年味,则是别样有趣。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9

 想起几个月前那热热闹闹的春节,我都感觉记忆犹新,因为那一幕——

 “子珊,子珊,快点来贴春联了!”一听到爸爸的喊声,我“嗖”的一声跑了过来,贴春联最好玩了,尤其是这一次,这一次的春联是我自己写的,我一定要叫爸爸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很快,春联就贴好了,看着我自己写的春联,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这才是真正的传统!”

 贴完了春联,一阵阵香味钻进了我鼻子里,是什么呀?我跑到厨房,妈妈正做油炸食品:炸排骨、醋肉、鳗鱼……真是的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刚想伸手去拿,可妈妈说:“不行!”看到了妈妈的态度那么强硬,那么坚决,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时,我看到邻居家的对联是印刷体的,而我们的却是手写的,我想到了——

 现在,已经很少人用毛笔写字了,春联,也是用印刷的,不再用手写的了,年味,在渐渐淡去。

 现在,我们见面聊天,更多的是用微信、QQ等。很多人都变成了手机控,吃团圆饭时,更多的人是用手机聊天。变成了个手机控,这样真的好吗?

 我们过年吃的年糕大多数都是机器制造,虽然也很好吃,但是我觉得纯手工做的比较好。

 年味,是一次团圆;年味,是一次欢笑;年味,是一声祝福;年味……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0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从里倒计时一遍一遍地数着过年还有多少天,盼着过年的心情真是喜出望外,姥姥将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祭灶王,扫房子,二十四写大字、贴对联,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贴窗花,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打年酒,大年三十夜晚守一宿”这一俗语道出了过年的忙碌,将浓浓的年味一点一点弥漫到整个空间。

 快过年了,在阳光明媚日子里,妈妈开始来来回回地穿梭于各个房间之间,要扫房子,要洗床单被罩,要贴福字,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一遍,干干净净地迎新年的到来,快过年了!年味愈来愈浓了!妈妈领我在百货市场一圈一圈地逛,把过年需要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拿回家:猪蹄是姥姥喜欢吃、带鱼是姥爷爱吃的,爸爸爱吃肉、妈妈爱吃青菜,奶奶、爷爷爱吃大鹅……回到家里才想起我爱吃的牛奶、水果忘了买,又重新回到集市上,过年真是忙碌呀!能为家操心也是一种幸福啊!快过年了,大人们还要烹炒、煎炸、蒸煮食物准备过年……

 在浓浓的年味里,好像把一年中所有的繁琐汇聚到了一起,但也把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集中到了一起,年就在这样琐碎的忙碌里,一路奔跑而来,要把吉祥和幸福撒满人见,这浓浓的年味你体会到了吗?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1

 今天,我们一群小朋友来到了鹿亭,参加了一个寻找年味的活动。鹿亭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到了后,就像出笼的小鸟,开心地说个不停。听领队老师说,今天的活动很丰富,很精彩,我很期待。

 寻找年味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是一个舞龙的活动,我们来到了一块草地上,领队老师说:“跑步快的举龙珠,力气大的举龙头和龙尾,其他人举龙身。”我一看,这是一条用布扎成的九节龙,红红火火,非常喜庆。随着音乐响起,我们就舞动起来了,真是好玩极了。

 第二个年味活动是包水饺,一群小朋友围坐在圆桌旁,边包水饺边聊趣事,感受着浓浓的过年气息。然后我们又进行了写福、剪纸、做灯笼活动。

 下午的活动中最令我们期待的就是寻宝,我们分为四个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寻找老师所拍的三个地方,哪一组最先找到哪一组就获胜。比赛一开始,我们每一个小组使出浑身解数,利用我们的火眼金睛,集中我们的智慧,抓紧时间去寻找目标。不一会儿,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组先找到目标,获得胜利。

 最后大家又开开心心地做了糖葫芦。吃着自己做的糖葫芦,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今天真是有意思的一天啊!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2

 如果让我回味我记忆中的年味,那么应该是:家人们幸福地团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应该是和家人们一起观看联欢晚会,一起谈论;应该是和长辈们敬酒,祝愿他们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但现在年味变淡了,变得若有若无。于是,我踏上了寻找年味之旅。

 汽车缓缓的行驶在了三塔路上。里看到的是一幅生龙活虎,红红火火的景象。那些路上挂着的一串串灯火通明的灯笼,宛如一个火红的小太阳,把我带入了另一个温暖的世界,融化了我的心。可并没有那么多人来欣赏这美如画的风景,而是都在家里,和家人团聚吧。路上的少数行人个个都行色匆匆,无疑不是想和家人团聚。

 今年除夕,我回到了我可爱的老家。爷爷奶奶早早的准备了可口美味的年夜饭,有我最爱的红烧排骨,还有今天一早杀得猪肉……很快,我就大快朵的吃完了,简直是顶级美食啊!吃晚饭到了我最期待的时刻了——放烟火,随着一声声升天声,烟花在空中绚烂起来,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美极了。

 烟花升空的那一瞬间,我的心也放松,欢乐起来,心中只有一个意念:终于,我终于找到年味了!原来是那么简单而又快乐的一件事!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3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清晨,在睡梦中的我被腊八粥的香味熏醒了。洗漱完毕,捧上一碗腊八粥,开始小口品尝,感受年的味道,然后大口大口地喝,感受年的喜悦。

 腊月二十三,又叫小年。吃过早饭,我们全家开始大扫除。经过半天的劳动,屋里屋外,干干净净,焕然一新。这让我体会到了新年新气象。

 腊月二十四,爸爸带着我们去买年货,超市里应有尽有,红红的苹果,小巧的糖果,新鲜的蔬菜……等我们在超市“扫荡”完后,看着满袋的食物,我心想:“过年可有口福啦!”

 除夕夜,是我最兴奋的时候,这天也是奶奶的生日。妈妈做了团圆饭,爸爸还给奶奶做了长寿面。我们一大家子一边吃着美味佳肴,一边看着精彩的春晚,幸福极了!

 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穿上新衣服,高兴地去向长辈们拜年。我给爷爷奶奶鞠躬磕头,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并把自己做的贺年卡片送给他们。爷爷奶奶可高兴了,把压岁钱放在一个小福袋里送给我。我拿着小福袋,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我们一家和大姨一家一起在姥姥家欢聚一堂。中午,吃完饭后,舅舅还给我们拍了合影。看着照片中的亲人,一个个都喜笑颜开,我感觉幸福极了。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4

 “往左往左,对对对!”“歪了歪了。”爸爸和爷爷正在贴对联,爷爷正拿着红彤彤的对联站在凳子上,爸爸在一旁指挥。

 过年啦!年味在哪里?让我今天来带你们寻找年味儿吧。年味在厨房里,厨房里飘散着饭菜的清香,有各种菜:红烧鱼、红烧藕、排骨,虾等等……一闻,口水一直往下咽,真想尝一口啊!哦!原来是爷爷奶奶在厨房里做豆腐、包饺子、炸肉丸提前准备年夜饭呢!

 年味在哪里?年味还在池塘里,鱼儿们跃出水面,村民们正在排水捕鱼。鱼在前面游,人在后面追,手中提了个箩筐想把鱼罩住,捕鱼者满身都是泥,宛如水中滑不溜秋的泥鳅和黄鳝。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们的心都是火热的。岸边,“观众们”时而激动;时而沮丧。激动是看到了周围有一条鱼露出水面,让人赶快来捕,沮丧是明明抓到手里了,非得在激动人心的那一刻鱼却钻进泥底,让人急的跺脚,但最终还是收获颇丰。远处河边,大妈们在洗衣服,棒槌声聊天声十分的清脆悦耳,好似在举办一场洗衣服交响曲,这些衣服都准备着新年穿。家家户户门口都晒满被子、腊肉。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小朋友的糖葫芦里;在大人的乡愁里;还在一阵阵“噼里啪啦”爆竹声里!

以年味为题的优秀作文 篇15

 顺德的年味,总是带着一股扑鼻的花香。

 在顺德过年,不得不提“逛花市”。

 我和家人吃完饭后,就慢悠悠地去花市散步。离花市还很远呢,就可以看到红红的大牌坊,牌坊上写着“大良花市”四个大字。旁边密密麻麻堆满了各式各样、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金猪,可爱又喜庆。

 进了花市,只见五彩缤纷的花挤满了两旁的街道。先是红红火火的年花,然后是黄澄澄的年桔,还有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水仙花,以及特别有趣的“四世同堂”果……

 花市后面,是卖春联的摊位。有的春联是红纸黑字,有的是红纸金字,有的字还撒上了金粉,最特别的是有一档摊位,他们的字似乎用特殊工艺处理过,看上去有水晶般透明晶莹的感觉,特别闪亮……

 春联后面,是小商品的摊位。各种有趣、可爱的小商品,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我们一直逛到有了困意,才意犹未尽地起步回家。街道上,到处都是兴奋的谈笑声,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斩获的战利品。真热闹啊!如果天天都这么热闹,那该多好啊!

 顺德的年味,是墨汁的清香,是软糯的甜香,是扑鼻的花香。这些香味,在我心中合成了特有的顺德味道。

沈阳:岁朝图里的浓浓年味

春节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着许多传统习俗。辽宁省博物馆于春节期间展出的明清岁朝图,就将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浓浓年味和喜庆气氛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