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内外伤辨惑论》方之生脉散 41 组成 42 功用主治 43 方解 44 运用 45 现代适应证 451 冠心病 452 心肌梗死 453 中毒性休克 454 失血性休克 455 心律不齐 456 结核病 457 慢性支气管炎 46 生脉散的药理作用 461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62 对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46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64 抗应激、抗氧化、抗衰老等强壮作用 465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47 歌诀 48 出处 5 《医学启源》卷下方之生脉散 51 生脉散的别名 52 处方 53 功能主治 54 生脉散的用法用量 55 方解 56 生脉散的药理作用 57 出处 6 《医门补要》卷中方之生脉散 61 组成 62 功能主治 63 出处 7 《辨证录》卷九方之生脉散 71 组成 72 功能主治 73 生脉散的用法用量 74 各家论述 75 出处 8 《嵩崖尊生》卷七方之生脉散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出处 9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方之生脉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生脉散的用法用量 94 出处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生脉散 生脉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ēng mài sǎn
2 英文参考Powder for Restoring Pulse Bea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hengmai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hengmai s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生脉散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内外伤辨惑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人参10g、麦门冬15g、五味子6g,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本方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心律不齐、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失调等属气阴两虚者。
4 《内外伤辨惑论》方之生脉散
从各味单药分析该方剂对心脏、血管、血流变学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都是比较积极的;具有抗氧化、抗应激,提高和促进免疫功能作用[1]。再从该方剂临床实验分析,确实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多种休克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为了追求更高疗效,在治疗上述疾病时配合现代医学疗法更好;对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可能是该方剂免疫促进、调节功能、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以及抗氧化、抗应激作用所致,但临床最好配合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疗效可能更好[1]。对神经衰弱及失眠症的治疗可能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的保护、调节作用有关[1]。
41 组成人参10g、麦门冬15g、五味子6g[2]
42 功用主治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2]。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2]。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2]。症见汗多体倦,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2]。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2]。症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 干舌燥,脉虚细[2]。
43 方解本方治证为温热、暑热之邪,耗气伤阴,或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而致[3]。因暑为阳邪,热蒸汗多,最易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伤,故汗多,神疲,体倦,气短,咽干,脉虚[3]。咳嗽时久伤肺,气阴不足者,亦可见上述征象[3]。治宜益气养阴生津之法[3]。方中人参甘温,益气生津以补肺,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为君药[3]。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为臣药[3]。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3]。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3]。三药合用[3]。一补一清一敛,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渴之效[3]。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生,故名“生脉”[3]。至于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以求本图治,使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得除[3]。
44 运用生脉散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2]。临床上以汗多体倦,短气咽干,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证治要点[2]。
加减法:若属阴虚有热者,可用西洋参代替人参;若见咳嗽,加百合、冬花、杏仁以润肺止咳;心烦失眠者,加枣仁、柏子仁以宁心安神;病情急重者全方用量宜加重[2]。
使用注意:若久咳肺虚,亦应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时,方可使用[2]。若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均不宜用[2]。
45 现代适应证[4]
生脉散适用于临床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引起的咳嗽、失眠以及心脏病心律不齐属气阴两虚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冠心病、内分泌疾病属气阴两虚者。
451 冠心病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增高的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吸烟者及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条件下,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对动脉内膜造成功能性损伤,使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黏附因子表达增加;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加,并移人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肪蛋白,形成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同时巨噬细胞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过氧化物和超氧阴离子,并合成和分泌6种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E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PDGF和FGF 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游移到内膜,也 新的结缔组织形成。PDGF和PDEFβ不但使平滑肌细胞游移到富含巨噬细胞的脂肪条中,并转为泡沫细胞,且促使脂肪条演变成纤维脂肪病变,发展为纤维斑块。除此之外血压增高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连续性中断,暴露内膜下组织,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在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释出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许多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进入动脉壁,促进了动脉硬化;同时发现动脉硬化各阶段的病变中有T淋巴细胞,提示病变的发展可能与免疫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最常见的是心绞痛。
45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即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其最常见的诱因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使血压增高;饱餐进食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度增高;重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情绪过度激动使血压急剧升高;休克、脱水、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心排血量骤降。在此基础上使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闭塞的冠状动脉可在多个分支上闭塞,1~2小时后心肌即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以后肌纤维发生溶解,再后肉芽组织形成,闭塞的位置不同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可伴消化道症状,同时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和休克症状。心源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包括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脏病使心输出量骤减、血压下降以致不能维持外周循环所需的最低心输出量,造成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发展为以休克为特征的综合征。
453 中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是指机体在不同致病微生物和(或)其他分解产物作用下,引起的急性微循环障碍,致使有效循环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流不足,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综合征。
454 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各种原因致血管破裂,血液流出体外而造成有效循环量减少,不能维持外周循环所需要的最低心输出量,造成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发展为休克。
上述各种休克最终都会导致有效循环量减少,心输出量不足,从而导致神经、体液因子调节紊乱,免疫炎症失控,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发生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萎靡或烦躁、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或触不到、血压下降或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455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即心律失常。可由心脏本身因素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或心外因素如电解质紊乱、神经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引起,是心脏激动的起搏点、频率、传导异常所致。临床上主要分为心动过速、早搏、心动过缓,严重的是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等。
456 结核病结核病的病因机理见清骨散一节。
457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机理见参苓白术散一节。神经衰弱的病因机理见桑螵蛸散一节。
46 生脉散的药理作用[5]
461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人参能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促进Na+Ca2+交换,使Ca2+内流增加,因而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使冠状血流量增加,心率减慢,且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有抗缺氧和保护心肌的作用,主要与人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脉血流有关,而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是人参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又一原因;人参能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加速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恢复,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人参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小剂量升血压,大剂量降血压;既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降低,又可使低血压及休克病人血压回升,保持血压稳定。同时抑制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使PGI2/TXA2比值降低;人参皂苷对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显著下降,同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人参皂苷通过阻滞PG的代谢和Ca2+拮抗作用对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g3及Rg1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所以人参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臣药麦冬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力、心脏泵功能,并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休克作用;能逆转失血性休克心功能的抑制,改善循环,使血压回升,具有量效关系;麦冬总皂苷可作用于心肌细胞的Na+和Ca2+通道,减少细胞外Na+及Ca2+内流,进而降低细胞自律性,减慢传导,消除折返激动而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使已显著受损的心肌细胞(梗死后)较快得到修复;并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佐药五味子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有β受体阻滞作用,因而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另外,五味子可提高心肌细胞内RNA和心肌细胞代谢酶的活性,加强和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和功能;五味子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PGF2α、NE、BaCl2等引起的动脉血管收缩,舒张血管平滑肌,目前常用于心肌梗死等治疗。实验研究证明生脉散能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使心肌糖元代谢降到最低水平,降低氧耗量,增强收缩力,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提高缺血心肌耐受力,延长缺血心肌存活时间,减少坏死区,并减慢心率,改善冠脉血流;此外能稳定血压,对失血性休克有升压作用,同时能抑制血栓形成,抗凝血功能强,对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系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纤溶功能有促进作用,对血浆心钠素含量下降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这可能是该方剂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各种休克的主要机理。
462 对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君药人参能扩张脑血管,使大脑有效地利用葡萄糖产能,加强脑能量代谢,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水肿;能促进脑内蛋白质及RNA的合成,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脑重量及大脑皮层厚度,增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保护神经细胞,降低其死亡率,促进脑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的含量,因此能促进学习和记忆功能;对高级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增强作用,能增强神经活动过程中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从而对中枢神经活动进行有效调节,使之恢复平衡,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恢复正常;人参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和神经网络的建立有促进作用;人参二醇对脑缺氧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和脑损伤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还能促进垂体前叶分泌ACTH,进一步兴奋肾上腺皮质,从而增加皮质激素的分泌;人参水提取物能引起胰腺的胰岛素的释放;人参二醇可使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介质增加,有促性激素样作用;人参水煎剂可使血清甲状腺素和皮质酮的水平降低,有使之正常化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耐缺氧及抗疲劳能力,以及抗突变、抗衰老能力,并能 低下的生理功能;人参药理活性可因机体状态不同而不同,这种适应原样作用有利于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臣药麦冬也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并有降血糖作用。佐药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有镇咳作用,具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调节作用,可兴奋脊髓反射,加强条件反射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两种过程趋于平衡,提高大脑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产生抗疲劳作用。由此可见该方剂君、臣、佐3味药均对中枢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有积极的作用,使神经内分泌系统恢复平衡,故对神经衰弱、心烦失眠有治疗作用。其对肾上腺皮质的兴奋作用首先会导致大量糖皮质激素释放,发挥抗炎、解热作用,同时其强大的“允许”作用,可有力地协调全身其他激素及神经因子的作用,使机体各项功能恢复平衡;同时其盐皮质激素有潴钠、潴水作用,从而可防止体液丢失,使汗出减少、口干缓解、脉搏有力;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兴奋作用,有力地增加了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从而增强了对各种休克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增强了对心肌梗死剧烈疼痛的耐受力。
46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君药人参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广泛的影响。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人参不仅对正常动物,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人参花皂苷能增加特异性抗体浓度,使IgM、IgG、IgA水平升高,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促进T、B淋巴细胞对分裂原 的淋转反应;人参皂苷能增加脾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促进IL2的产生和提高脾脏NK细胞的活性;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和抗补体活性。臣药麦冬能增加脾脏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拮抗环磷酰胺及60CO照射引起的WBC减少,升高外周白细胞, 血清中溶菌素的产生,提高免疫功能。佐药五味子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免疫性肾炎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 的防御能力;其所含五味子粗多糖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WBC数量;五味子油乳剂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脑淋巴细胞DNA合成;其所含五仁醇则有免疫抑制作用。
464 抗应激、抗氧化、抗衰老等强壮作用君药人参具有抗衰老及强壮机体的作用,能延寿,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等能力,能使衰老细胞群“不分裂”细胞转变为“分裂”细胞,缩短细胞分裂周期。其抗衰老的主要机制是:①抑制脑干中单胺氧化酶B活性;②提高SOD及CAT活性,清除自由基;③抑制神经细胞衰老伴细胞膜流动性增高;④抑制单核细胞分泌IL1、IL6;⑤增强免疫功能。臣药麦冬提取物有抗缺氧作用,麦冬所含麦冬多糖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可提高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能明显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降低体内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延长动物的寿命。佐药五味子具有抗氧化作用,抑制MDA生成,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五味子酚能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使血中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使血中LPO明显下降,对心、肝、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五味子能降低胆固醇,增加脑及肝中蛋白质含量,促进老化动物生殖细胞增殖。临床实验证明生脉散对中暑有预防作用,可降低动物死亡率,减轻心肌磷酸肌酸及cAMP含量的耗竭。
465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君药人参目前还未发现其有直接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臣药麦冬皂苷、麦冬煎剂及麦冬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佐药五味子对炭疽杆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副伤寒杆菌、肺炎杆菌、产气杆菌、沙门菌及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7 歌诀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2]。
48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5 《医学启源》卷下方之生脉散 51 生脉散的别名人参生脉散、生脉饮[6]。
生脉汤(《丹溪心法》卷一)。
52 处方人参五钱、麦门冬、五味子(原方无剂量)[6]。
麦门冬15克 五味子7粒 人参15克
人参,麦门冬,五味子[7]
53 功能主治《医学启源》卷下方之生脉散功能益气敛汗,养阴生津[6]。主治气阴两伤肢体倦怠,气短口渴,汗多脉虚;或久咳肺虚,气阴两亏,干咳少痰,食少消瘦,虚热喘促,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脉细弱[6]。近代用本方制成注射液,治心源性休克[6]。
《医学启源》卷下方之生脉散功在补肺益气,养阴生津。治热伤气阴,肢体倦怠,气短懒言,汗多口渴,,咽干舌燥,脉微;久咳肺虚,气阴两伤,干咳少痰,短气自汗,脉虚者。现用于中暑、小儿夏季热、功能性低热及其他发热性疾病而见气阴两伤者。此外,还用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危急病症。
54 生脉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6]。
长流水煎,不拘时服。
55 方解方中人参补肺益气而生津,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五味子敛肺止汗而生津[6]。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使气复津回,汗止而阴存[6]。
方中人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五味子敛肺止渴、止汗,为佐。三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56 生脉散的药理作用1实验研究:对实验性休克有保护、强心、升压作用[6]。并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6]。
2微量元素的测定:《中成药研究》1986(8):17,采用原子吸收分光亮度计对生脉散中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三味药含铁量最高;尤其是五味子;其次是锰含量,亦以五味子最高,镍在麦冬中含量较丰富,铜、铬也以五味子含量较高。
3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中华医学杂志》1974(4):246,心电图与组织化学法的实验结果,显示生脉散可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使缺血的心肌以最经济的方式作功,延长心肌的存活时间,这可能与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和离子传递系统,减少心肌对氧和能量的消耗有关,因而本方对心脏复苏具有特殊的"强心效应"。
4改善微循环:《辽宁中医杂志》1984(12):36,生脉散注射液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并能阻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症提供了实验药理学依据。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7 出处《医学启源》卷下
6 《医门补要》卷中方之生脉散 61 组成西洋参、生地、麦冬、五味。
62 功能主治《医门补要》卷中方之生脉散主治暑伤气弱。
63 出处《医门补要》卷中
7 《辨证录》卷九方之生脉散 71 组成人参1两,麦冬2两,北五味子1钱,黄芩1钱。
72 功能主治《辨证录》卷九方之生脉散主治小便不出,中满作胀,口中甚渴,投以利水之药不应,属于肺气干燥者。
73 生脉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74 各家论述夫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上焦之气不化,由于肺气之热也。肺热则金燥而不能生水,投以利水药,益耗其肺气,故愈行水而愈不得水也。治法当益其肺气,助其秋令,水自生焉。方用生脉散治之。生脉散补肺气以生金,即补肺气以生水是矣。何以加黄芩以清肺,不虑伐金以伤肺乎?不知天令至秋而白露降,是天得寒以生水也。人身肺金之热,不用清寒之品,何以益肺以生水乎?此黄芩之必宜加入于生脉散中,以助肺金清肃之令也。
75 出处《辨证录》卷九
8 《嵩崖尊生》卷七方之生脉散 81 组成人参2钱,麦冬2钱,白术1钱,阿胶1钱,陈皮8分,五味10个。
82 功能主治《嵩崖尊生》卷七方之生脉散主治气不布息,呼吸不接续,出多入少。
83 出处《嵩崖尊生》卷七
9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方之生脉散 91 组成人参1钱,炙黄耆3钱。
92 功能主治《疡医大全》卷三十三方之生脉散主治痘后灰白,气血两亏。
93 生脉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94 出处在当下盛行的养生电视节目里,经常能听到一个词——“气血双补”,听起来似乎很强大,但实际上,补益之品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所以,在对补益类中成药鉴别用药分析之前,先铺垫一句话:滋补类中成药并不可以随便推荐给健康人群,乱补绝非养生之道。《景岳全书》有言:“大实之病,反有羸状;至虚之病,反有盛势。”就是说,实证也可能出现虚像,所以补益之前应仔细辨证,慎之又慎。另外,补益类中成药多应饭前空腹服用,且遇感冒时应停服或咨询医师,这些应提醒顾客注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补气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谈及补气类中成药,实际上指的是补肺气、脾气,对于补肾气、心气之品则归为补肾、补心的范畴。
气虚的主要辨证要点为:肢体倦怠乏力,气短,动则气促,声低懒言,面色萎白,舌淡苔白,甚或虚热自汗,或脱肛,子宫脱垂等。
补气类中成药很多,其中很多都是对古方进行加减,掌握了古方之要义,则可以不变应万变。源自古方的代表药物为四君子颗粒、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和玉屏风颗粒(胶囊、口服液)。
四君子颗粒
四君子颗粒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组方为党参、 白术(炒)、茯苓、甘草(蜜炙)。功效为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证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
本方对应病机乃脾胃气虚,运化乏力。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
方中人参为君,大补元气,健脾;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冉雪峰言:“……妙在茯苓甘淡渗利,能助参术之健运,能化甘草之迂缓。”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
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组方为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功效为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证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
本药所治之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
陈潮祖在其书中指出,治疗脾胃,当补其虚,除其湿,导其滞,调其气。此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补其脾,茯苓、薏苡仁渗其湿,砂仁芳化湿浊,醒脾利气,合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暖胃补中,并能克服诸药呆滞,使其补而不滞;扁豆功能化清降浊,配合桔梗升清,薏苡仁、茯苓降浊,清气得升,浊阴得降,则呕吐、泄泻等证可愈。脾胃健运,湿滞得化,水谷精微生化恢复,则衰弱的机体可以逐步好转。“此方所用之品,多静而不动”,以此止住泄泻之势,实脾助运,改善完谷不化、大便溏薄的状况,使水谷能够被充分运化。
陈潮祖认为,此方不仅可以治疗上述的脾虚湿盛导致的肠胃、饮食问题,还可以治疗妇女由于脾虚湿盛导致的带下色白,面色苍白,身体肥胖,大便溏薄,或两足浮肿,或经行泄泻。妇女带下色白而兼体胖便溏,自是脾虚湿盛,下注前阴;两腿浮肿亦系水湿下流所致。经行泄泻,是因平素湿滞,当其月经来时气机降多于升,湿浊随气下行,遂成泄泻。综上,本方所治诸证,均属脾虚湿滞,升降失调。
本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常用药。临床应用以泄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源自《内外伤辨惑论》中的补中益气汤,组方为炙黄芪、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虚气陷证,证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另外其还可治气虚发热一证,但历代有争议,药店从业者了解即可。
本方所治之证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此药为补气升阳的代表药,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子宫脱垂、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中气下陷之象为辨证要点。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生脉饮
生脉饮源自《医学启源》中的生脉散,组方为红参、麦冬、五味子。功效为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
市面上还有一种生脉饮(党参方),即把红参换成党参,功效相近。
本药所治为温热、暑热耗气伤阴,或久咳伤肺,气阴两虚之证。温暑之邪袭人,热蒸汗泄,最易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伤之证。肺主皮毛,暑伤肺气,卫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气,肺气受损,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阴伤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则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乃气阴两伤之象。咳嗽日久伤肺,气阴不足者,亦可见上述征象,治宜益气养阴生津。
但要注意的是,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虚,亦应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时,方可使用。冉雪峰言:“徐灵胎古方新释,谓此方治伤暑之后,存其津液,庸医即以治暑病,误甚。观方下治证,并无一字治暑邪者,又云近人每用此方收住邪气,杀人无算,此又在有邪无邪之辨,学者当各各彻底一深研究之也。”
吴仪洛《成方切用》言:“肺主气,肺气旺则四脏皆旺;虚,故脉绝气短也。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而百脉皆朝于肺,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
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虚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令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可平。
另外,陈潮祖指出,此方还可治疗血压偏低所致的眩晕。“此方有升压之功,血压上升,眩晕自然消失,与补中益气汤合用,疗效尤佳。”
本药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药,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为辨证要点。
玉屏风颗粒(胶囊、口服液)
玉屏风颗粒源自《医方类聚》中的玉屏风散,组方为黄芪、白术(炒)、防风。功效为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之证,证见汗出恶风,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本方出处——《医方类聚》言本方主治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卫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故时自恶风而易于感冒;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皆为气虚之象。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
黄芪、白术二药益气固表,足可解决表虚之根本,何必再加防风仔细想之,何谓“虚邪”笔者认为正气不足之时所感之邪即为虚邪。虚人腠理不固,自然界中的正常之风在他身上即成风邪,药物固表之时,也难免正是风邪入体之时,所以需配以防风祛风散邪。否则,补虚的同时可能恰好外感了风邪,此时补虚则无异于闭门留寇。
《古今名医方论》有言:“……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目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
本药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药,以自汗恶风,面色白光白,舌淡为辨证要点。
需要注意的是,若属外感自汗(有明显的感冒症状)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其他常见药
药店里常见的补气药还有黄芪颗粒(片、精)、参芪丸和虚汗停颗粒。
黄芪颗粒单用黄芪,参芪丸用黄芪和党参,组方简单,不值一提。
虚汗停颗粒组方为黄芪、浮小麦、大枣、糯稻根、牡蛎(煅),功效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及小儿盗汗。
此方以黄芪为君药,补气固表;糯稻根养阴、除热、止汗,大枣补中益气,共为臣药;浮小麦和牡蛎收敛止汗为佐使。虚汗停颗粒和生脉饮都可治疗气阴两虚证,不同的是生脉饮着眼生津复脉,虚汗停颗粒则重点是固表止汗,黄芪、大枣、糯稻根补气养阴治本,浮小麦、牡蛎收敛治标,标本同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本病为一多因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贫血、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下降,至晚期,由于肾小球大部分被破坏导致肾功能衰竭。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起病即属慢性。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阴水)、“虚劳”、“腰痛”等范畴。病机主要是肺、脾、肾的虚损,气血、阴阳的失调。肺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水湿内泛;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瘀血、水湿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致病势缠绵,经久不愈。病变由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治疗上常应用益气、温阳、育阴、活血、健脾、益肾、固涩诸法,以利水消肿,固摄精微,扶正祛邪。
方一资肾益气汤(盛国荣)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功用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肾炎属气阴两虚者。
方解方用人参、黄芪补气益血;茯苓皮、车前子、泽泻渗湿利尿;杜仲补肝肾;地骨皮凉而不峻,气轻而清,去浮游之邪。本方补而不滞,利而不伐,气阴正常而邪自去。
药理人参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并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芪能增强免疫机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使肾血流量及滤过率增加。杜仲对狗、大小鼠均有利尿作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泽泻利尿,可使尿中钠、钾、氯及尿素的排泄量增加。
用法水400毫升,先浸药10分钟,煎20分钟,去药渣,将汤炖生晒参10分钟,分两次服。
方二益气化瘀补肾汤(朱良春)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苇15克,熟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川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
功用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主治慢性肾炎日久,肾气亏虚,络脉瘀滞,气化不行,水湿潴留。肾功损害,缠绵不愈者。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培本利水;仙灵脾补肾阳、祛风湿;附子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石苇利尿通淋;川芎活血理气;红花活血、破瘀生新;当归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川续断、怀牛膝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肿。
药理黄芪能增强免疫机能,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使肾血流量及滤过率增加。附子,仙灵脾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石苇能消除肾小球病变。红花降低血压。益母草用大剂量时,能消除尿蛋白。
用法本方须用益母草90~120克,煎汤代水煎药。
方三健脾温运汤(邹云翔)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党参、山药、茯苓、薏苡仁、川椒、当归、白芍、神曲各9克,干姜、法半夏、陈皮各6克,鸡内金3克,大枣5枚。
功用健脾化湿,温中助运。
主治慢性肾炎。症见腰酸,神疲乏力,脘痛纳少,恶心欲吐,口多黏涎,苔白腻,脉细。
方解方中党参、山药、内金,神曲健脾益气;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椒、干姜、半夏、陈皮温中运脾,使脾胃功能健旺,水肿得消。
药理党参、山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调节机体水盐代谢。薏苡仁可增强体液免疫,促进抗体产生。白芍增强免疫、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止呕。陈皮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方四加减参苓白术散(邓铁涛)
出处《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
组成党参、薏苡仁各15克,黄芪20克,茯苓皮25克,白术、山药、牛膝、猪苓、桂枝各12克,甘草4克。
功用健脾化湿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脾虚湿阻证。症见面色白光白,或面色萎黄不华,身重倦怠,胸闷纳呆,气短自汗,大便时溏,小便短少,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缓弱。
方解方用黄芪、党参、山药健脾益气;茯苓皮、白术、猪苓、薏苡仁健脾渗湿消肿;甘草调中和胃;桂枝温阳化气;牛膝引水下行。群药相伍,能健脾化湿利水。
药理黄芪、党参、山药、薏苡仁调节机体免疫。茯苓调节机体水盐代谢。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猪苓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从而发挥利尿作用。牛膝提取物有降压及利尿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方五益肾汤
出处《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黄芪15~30克,熟地黄15~30克,淮山药10克,茯苓10克,泽泻15~30克,半边莲30克,雷公藤15克,山茱萸6克,葫芦巴15克,益母草30克,苏叶30克。
功用益气养阴,祛湿化瘀。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浊瘀血者。
方解方中黄芪,补气、固表、利水;熟地黄补血滋阴;淮山药补脾胃,益肺肾;茯苓健脾化痰,利水渗湿;泽泻利水渗湿;半边莲利尿消肿;雷公藤有大毒,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山茱萸补益肝肾;葫芦巴温补肾阳;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苏叶行气宽中。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祛湿通络之功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黄芪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肾病的恢复及预防并发的作用;雷公藤有激素样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益母草有消除蛋白尿的作用。半边莲、苏叶有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六蛋白宁汤
出处《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组成生黄芪30克,芡实30克,茯苓15克,金樱子15克,黄精15克,百合15克。
功用健脾补肾,固摄精微。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长期不退者。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党参健脾益气、统摄精微;山药、菟丝子、黄精补肾助封藏精微;芡实、金樱子涩精止遗,直接治疗尿蛋白下泄;百合养阴清心。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百合对尿蛋白有治疗作用。黄芪、黄精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
方七真武汤合生脉饮加味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附子25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25克,生晒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坤草30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
功用温肾健脾,活血利水。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为脾肾阳虚夹有瘀血者。症见周身水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或水肿时轻时重,反复不愈,尿少腰痛,畏寒肢冷,纳少便溏,脘腹胀满,舌体淡胖,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同时伴有面色晦暗,舌质紫有瘀斑,脉沉涩等。
方解方中以附子温肾助阳;生晒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五味子、麦冬敛阴滋阴;附子、生晒参、白术均为辛燥温热之药,故用敛阴滋阴之剂辅助顾护阴液,以防止其热燥伤阴;坤草活血利水;桃仁、红花活血散瘀,与温热药合用以改善血行以及肢体末端循环。
药理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坤草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消除水肿、蛋白尿。桃仁、红花改善血液循环。生脉散改善微循环,对高血压者可使其血压降低;并具有增强免疫、抗炎功能。
用法水煎服。
按语现代药理提出坤草有肾毒性,张教授临床应用,治愈大量肾病患者,并未发现不良现象。
方八疏凿饮子加减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羌活10克,秦艽15克,槟榔20克,商陆15克,椒目15克,大腹皮15克,海藻30克,茯苓皮15克,泽泻10克,赤小豆30克,生姜皮15克,二丑各30克(砸碎)。
功用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为水热壅结三焦者。症见周身浮肿,头面肿甚,喘息口渴,口干咽干,小便不利,大便闭结,脘腹胀满,舌质红,舌苔白厚,脉沉数或沉滑而有力。
方解本方发表、泻下、利尿三者兼用,其中羌活、秦艽发汗解表,开鬼门使水从汗解;大腹皮、生姜皮、茯苓皮辛散淡渗,消皮肤之水;商陆、槟榔破坚攻积,使水湿从大便排出;椒目、赤小豆、泽泻利水道,使水从小便出。全方发汗、利小便、通大便,表里上下分消其水;另加海藻、二丑软坚散结、攻逐水饮。
药理羌活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秦艽抗菌、利尿。商陆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根提取物有利尿作用。泽泻煎剂和浸膏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使尿中钠、钾、氯及尿素的排泄量增加。
用法水煎服。
方九清心莲子饮加减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芪50克,党参30克,地骨皮20克,麦冬2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车前子20克,石莲子15克,甘草15克,白花蛇舌草50克,坤草30克。
功用益气滋阴,清热秘精。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辨证为气阴两虚,兼夹湿热者。表现为蛋白尿为主,不伴有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周身乏力,腰酸腰痛,头晕心悸,无水肿或轻度水肿,手足心热,口干咽干,舌质红或舌尖红,苔白,脉滑或兼有数象。
方解本方黄芪、党参皆为补气之药,地骨皮、石莲子、麦冬、黄芩、柴胡滋阴清热,取其益气滋阴、清热秘精之效;白花蛇舌草、坤草、车前子清热解毒,活血利水。
药理黄芪、党参、麦冬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柴胡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芩抗菌抗炎。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抗菌消炎。益母草可改善肾脏微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消除水肿、蛋白尿。
用法水煎服。
生脉散简介
本文2023-10-06 06:00: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