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辨别方法有什么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尽管如此,要鉴别古籍的优劣真伪,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可以遵循。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此外,古书鉴别还要细审书中内容,注意书后的序文跋语,以及墨色、藏书印章、刻工记载等。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书,距今不很遥远,文章不很难懂。学好高中文言文,就差不多能读下来。
向你当地刚毕业的高中生借一套高中语文课本,以及与之配套的练习题,买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认真学习其中的文言文课文。记住课文下所有重要实词虚词的意思。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背下来。把高中必须掌握的180多个实词和15个虚词的常用义项记住。勤查古汉语字典。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用法,了解常见的通假字的使用,了解古汉语4大常见特殊句式(也就是古人行文的语法特点)。掌握了这些,基本差不多了。还要做一些必要的练习,检验学习掌握的情况。
其次,还要了解一下古代的文化知识,比如历法、职官、礼仪、避讳、习俗等,对于理解文章也很有用。
(记得必须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办法看似笨拙,其实很有用。起码也要熟读)
个人看法。
古籍的辨别方法有什么
本文2023-10-06 06:01: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