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黄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妇产科学》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愈黄丹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愈黄丹 1 拼音
yù huáng dān
2 《妇产科学》 21 方名愈黄丹
22 组成水蛭3钱,虻虫2钱,制香乳2钱,制没药2钱,黄连2钱,蜂房3钱,黄柏3钱,丹皮4钱,龙胆草5钱。
23 功效健脾化湿,清热解毒。
24 主治湿毒下注之子宫颈癌。患者一般情况尚好,但有白带绵下,量多,伴有腥臭,或见红,口干苦,腹疼,苔薄腻或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25 愈黄丹的用法用量
每次5分,1日2次,吞服。
26 制备方法上药研末,各取净粉,照方三十料混合后用银花3两煎汤,水泛为丸,雄黄3钱为衣(忌高温烘)。
古籍中的愈黄丹 《玉机微义》:[卷五滞下治法]消积之剂“酒是陈酿好,书是旧籍珍”,即以陈酿比旧书,言之 旧书有佳趣,耐晶读,与品饮陈酿美酒在感受体味上有相 类相通之处。
这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书的版本,即 出版时间愈古愈旧的书籍,流传越来越少,愈稀缺珍贵。 这在收藏界意义尤其突出,藏书家收藏书籍所讲究看重的 就在于版本。
第二层意思是说,书愈旧年代愈久,经历史 156 的淘洗检验能流传下来,足见其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 社会进步性的町贵和进步。一般说来,好的东西才得以久 流传.那些很旧很旧的书,往往价值越丰富,可以说是淘 尽黄沙始到金。近年来古籍善本市场升温步伐正在进一步 地加快,不仅拍卖专场增多,而且价格水涨船高。多家图 书馆正是从这屿拍卖中购得了许多珍贵资料。除此之外, 收藏旧书的群体也日益庞大,参与收藏活动的人群越来越 广泛,旧书店(摊)的生意异常火爆,旧书成交的价格和 数蹙都呈上升趋势。例如,坐落在北京琉璃厂西街的中国 书店文化遗产书店,北京潘家园、报国寺的旧书市场,就 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旧书商汇聚。
在美国,1928年成立 的哈佛燕京图书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曾经收藏了宋、 元、明、清初的贵重旧刊本、手抄本、拓本等56万册,成 为令学者羡慕不已的珍贵资料。因此,书籍的收藏取舍不 能简单地以其“旧”与否为唯一的标准,还应当根据书籍 具有的知识价值来考查,在具体操作上要慎之又慎,不应 该受到所谓的“半衰期”误导,也小要随意引用混乱的文 献老化定义和方程式,慎防在工作中进行“一刀切”的草 率处理方式。对那些内容老化而丧失保存与使用价值的图 书,尽管不“旧”,也必须不容置疑地予以剔除。反之,对 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藏书,无论多旧都要收藏。当然,可采 用不同的收藏形式,如属于珍贵文献的可采取永久收藏, 多是收藏珍本、善本文献、名人真迹、重要文献原件等; 如果是普通文献,就采取长期收藏,一般是名著、文史典 籍、工具书、连续出版物以及其他重要文献等。
走出对旧书管理的误区 如今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藏 书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图书馆,需要收藏尽可能多的文献, 以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但是任何一个图书馆的馆舍和 收藏条件都是有限的,这是藏书剔旧的根本原因,但在剔 旧过程中却没有一个标准町依,只能依据主事者个人喜好 随便剔除旧书了。下架后的旧书往往是随便找个地方随意堆放,由于条件差,堆放一段时间后变质朽坏,最后就被走出对旧书利用的误区 当成废纸处理。数年前北京一个著名的图书馆曾经把众多 的民国书刊一次性处理掉,引得上百位旧书摊贩趋之若鹜。 这是因为民国书刊中,不乏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新善本,有 市场价已达上千元其至数于元一本的新文学毛边本之类绝 版珍贵文献。据2002年12月9日的《南方周末》报道:巴 金研究者、人民口报社编辑李辉致电巴金的女儿李小林, 称其在京城某旧书摊发现并买下了6本印有“巴金赠书” 字样的英文版(THEDIAL)(《日晷》)杂志,其中一本内页 有巴金的毛笔签名,摊主称足“国家图书馆外文期刊部处 理过期期刊时得到的”。 长期以来,图书馆对旧书的管理尚存在着大量的问 题。在人们的印象中,陈列在干净的书架上,处在环境优 雅、书韵氤氲、灯光明亮的一线书库里的好像只有新书, 旧书显得比新书低一等,不登“大雅”,一般出现在二线、 三线甚至是更偏僻的书库。存贮条件极差,图书层层堆积, 满库霉味,条件稍好些的也是长期闲置,无人问津,美其 名为永久收藏,实为束之高阁。许多需要重点保护的旧书, 需要按照《文物保护法》重点保护的珍善本,根本没有得 到应有的保护。就如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于2005年11 月,数十万册图书文物遭供暖水泄漏浸泡,藏自.60多万册 图书文献的地下书库灌进r大量的暖气热水。2008年3月1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占籍名录和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f诳名单的通知》(国发〔2008) 9号),正式批准公布了首批《国家珍贵占籍名录》及全国 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包括国家图书馆、26家省市公共图书 馆、12家高校图书馆、5家专业图书馆、5家博物馆、2家 档案馆,其中图书馆占大多数,成为了古籍收藏和保护的 重镇。图书馆承担着保护古籍的重任,既要有珍爱古旧图 藏书楼之所以被视为传统图书馆的象征,是因为其对 书籍的管理方式是以保存为中心,一切业务活动都足围绕 着保存展开。
虽然藏书楼已转化为图书馆,但在严格意义 上,这种以藏为主的传统观念仍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在今天 的图书馆管理中。最典型的就是像占代欧洲把图书用链子 锁起来的做法一样,把许多书籍完好无损地锁在书柜或保 存库里,为了使珍贵书籍减少丢失、破损的风险,大多数 图书馆通行的方法就是将其秘不见人,或者是根据身份界 定借阅的凑者,严格的借阋制度使很大一部分读者望而却 步。然而,从读者的角度、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则希望 馆藏文献能够尽可能地方便利用。如何平衡保护文献和利 用文献之间的关系,是图书馆管理文献所必须解决好的一 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思路问题,文献 只有被利用,其知识价值才能实现。因此,向社会和公众 开放珍贵的书籍文献,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献服务, 加强珍贵书籍文献的整理与提供服务。很多图书馆首选把 古籍变为电子版,通过网络让更多读者获取信息。例如上 海图书馆耗时十余年将汗牛充栋的馆藏珍贵图书、文献、 资料等“搬进”网络数据库。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占文献 资源库逐步实现馆藏古文献的数字化上网,并有专门的系 列元数据标准配套施行。有些图1{馆则推出善本再造工程, 如国家图书馆推出馆藏古籍1221种、15000余册为底本的 珍贵影印本。旨都图书馆与多家出版社合作,整理出版了 多部善本古籍。这样做既保护了原有版本,又使珍贵古籍 化身千百,为大众共享,较好地解决了古籍“藏”与“用” 的矛盾。 我们平时常说“藏以致用”,这里的“用”的表层意思 是对文献的“利用”,深层意思应该是对文献的“开发和利 书的意识,更要有保护它们的得力措施。第一是制度方面。 用”。一直以来,在图书馆里习惯地认为那螳既不属于有收 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权,健全 相关制约机制。第二是保护古籍要从领导做起,只有领导 的意识提高了,对此项工作重视了,才能加大保护的力度, 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给予更大的投入。第三是培养合格人才。 人才匮乏是古籍旧书保护利用的瓶颈之一。许多从事古籍 工作的人缺乏基本的书籍保护知识,鉴定、定级等业务工 作水平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这蟪通过在职培训可以使人员 的理论水平和理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第四是蕈视古 旧图书的收藏。图书馆Ⅱ『以建,谚自己的闪光点,报据本馆 的特点或区域位置来收藏有代表性的书籍,形成有特色的 藏书体系。第五加强管护。改善收藏条件是保护书籍的有 效保证,有条件的可以设屯专藏库,派专人管理、修复; 无条件的也要尽量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并做好防尘防 蛀的工作。
藏价值的珍贵文献,在本馆利用率又微乎其微的旧书,也 就失去了其开发利用价值,只能等同于废书,尽数往造纸 厂送。实际上,这是对旧书开发与利用的严重误解。对不 同的图书馆来说。某批旧书对这一个图书馆没有开发利用 的价值,可不见得说对另一个图书馆也没有开发利用的价 值。近几年的图书价位猛涨,2005年图书价位上涨幅度 30%一50%(与2004年相比),经业内专家估算:2004年的 1.80元/印张上升到2005年的2.40一2.80元/印张。一位出 版人按照图书成本上涨趋势估计,2007年的图书平均价格 差不多是25—28元,而2008年的势必是达到30元,甚至 可能突破35元左右,许多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倍感压力, 如果能建立一个你弃我取、各取所需的旧书流通体系,进 行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将各自认为无利用价值的旧书交 (下转第160页) 157 万方数据 2009年6月 图书馆论坛 (公示工作人员照片、岗位、编号)、读者意见箱,发放征 求读者意见表,接受社会监督。
你是否已经初中毕业了还是还没有上初中呢?初中毕业的你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文吧?你还记得多少呢?在你的脑海中是否还记得《神仙传董奉》《闲坐忆乐天经诗问酒熟未》《孟子梁惠王上》《左传定公三十年》这一系列的文言文呢?你还记得这些文言文里面所讲的一些内容吗?如果你忘记了,那么我们就再来温习一遍吧!而那些还没有上初中的朋友们,你也来先预习一遍吧!
《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提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医学典故常常困扰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医书常有典故命名者,现将常见的典故收录如下:
《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提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世把杏林作为医学或医术之誉称。杏苑与杏林同义,以此命名者有清代张启倬《杏林碎锦》,清代宋钧衡《杏苑丛谭》等。
《神仙传苏仙公》云,苏仙公得道仙去时,谓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翌年果疫疾,远近求治者悉活。后遂以橘井为良药之典。以此命名者有明代王章祖的《橘井元珠》。
唐刘禹锡《闲坐忆乐天经诗问酒熟未》云: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后遂将青囊喻医书。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邵以正的《青囊杂纂》、清代赵濂的《青囊秘效方》。
《孟子梁惠王上》云:无伤也,是乃仁术。孟子所谓的仁,本于孔子爱人之说。后世遂以医术比之仁术。《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此故将仁寿比之医术。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张洁的《仁术便览》、清代孟葑的《仁寿镜》。
折肱:喻指良医。《左传定公三十年》曰: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辞九章》曰: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朱熹集注:人九折臂,更历方药,乃成良医,故吾于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语,为诚然也。《左传》曰:三折肱为良医。亦此意也。后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吴承昊《折肱漫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常谨遇之,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后遂以上池、窥垣以喻医术高明。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马时可的《上池杂说》,清代陈养晦的《伤寒五法》附《伤寒论》,康熙六年刊本又名《窥垣秘术》。
通过温习以上的这些文言文,你是否想起来了呢?内容一定有所充实吧?好了,如果还没有记住的,快来再和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吧!争取把这些古籍典故全记住哦!
中国的古籍,没有类似今天使用的标点。古代有些文字(例如甲骨卜辞)有时用分行或隔离来表示停顿,这种情况也并不普遍。所以历来认为学会断句是读书的基本要求。汉代表示断句的符号是“、”和“”。“、”用来表示较小的停顿,“”表示较大的停顿。20世纪初发现的汉简《流沙坠简》中有使用了这种符号的简片。“”和“、”汉朝人称之为句读 。这两种符号到了宋代才逐渐推广使用,但形态有些改变。一种是句号用“。”,读号用“、”;另一种是句号读号都用同样的点,句号的点用在字旁,读号的点用在两字之间。宋元时代出版的书籍,特别是经书,一般不加句读。句读符号多用于教学或校勘方面。宋刻本也有仿照校书式印上圈点的,但不多见。
元明刻本小说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的。有些戏曲和启蒙读物也采取这种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说还增添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前者是在人名右边加一条直线,后者是在地名右边加两条直线。这些都是译古籍时要注意的。
要注意的是中文的句号是“。”而不是句点“”等类似细节问题。
本文2023-08-04 12:08: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