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论语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孔子和论语简介,第1张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扩展资料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中国儒家经典)

《论语》是孔子及其学生所著的一部入世、为人、处世、为官、的一部经典儒学著作,是中国人做人处事、做官从政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先驱。原文不大能理解,但在后世文人作家的讲解中略能知一点。

写回答

撝叔门下

书法票友

受邀作答。

要讨论《论语》最早的书体,就要先确定《论语》的最早版本。“最早”版本,其实也是相对概念,《论语》成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确定某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为“最早”。

《论语》实质上是孔子语录,刚开始可能是以学生笔记的形式存在和传承,甚至是口口相传,比较零散,后来经过孔子后人和学生的整理,才有了《论语》。据说是由孔子的孙子孔伋主持编撰而成。孔伋生活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更替时期,这个时候简牍已经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时期的简牍,大致窥见当时那个版本的《论语》的书写风格。如下图的曾侯乙墓简牍。这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简牍,距今2400多年。曾侯乙和孔伋生活的年代是重叠的。这个时期的书体算什么?算大篆应该没有问题。所以,题主从百度得到的结论可以采信。

目前发现的最早引用《论语》,要算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距今大约2300多年。说明此时《论语》已经有了较大范围的传播。郭店楚简就是下面这幅模样,具有楚系文字的典型特征。

但经历了焚书坑儒之后,《论语》一度失传,一直到了西汉时期,鲁恭王刘余在孔子旧宅中发现《论语》21篇,相传用蝌蚪文书写。话说这个刘余一生碌碌无为,沉醉于吃喝玩乐,最大的“成就”可能要算推倒孔子旧宅,无意中在墙里发现了《尚书》《论语》等古籍经典。

回到蝌蚪文。蝌蚪文为战国时期出现的古文字,实际上是篆书的一种写法,有大篆的某些神韵。下面是大名鼎鼎的禹王碑(有人说是后人伪造的),蝌蚪文大概就这种样子: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杨先生的这本书,是以白话解释《论语》。深入浅出,解析有条理,出处明白。章节的划分,文字的校对,名物制度的考证还是让人信服的。这本书译文简洁。在读过杨先生的译注之后,《论语》中的词句含义就应该没有大问题了。这本书优点是字词解释很好,适合现代人打基础。

      在疏通词句方面,推荐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因为读一本书,首先要疏通词句,明白书中每一句话的字面含义。这本书主要在于它立足原文和释义,解析中正,看这本书不会理解偏歪。杨伯峻先生的版本最好,因为可以自己理解和思考。这本书优点是字词解释很好,注释严谨。如果是想看别人怎么理解的,选其他版本。看个人选书的出发点。一开始选择其他版本,看别人的看法,有容易先入为主的弊端。 

      因为刚开始阅读可能有一些具体的字句、名目不是很好理解。有一本白话文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当然,除了适当的注释外,还有整句整段的翻译,可谓字义精准,是初涉《论语》的绝佳读本。所以说,这个版本比较大众化,适合大多数人。杨伯峻版注解应该普遍认可的一版。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曹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南朝皇侃的《论语义疏》,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或许还有康有为的《论语注》)等等都是绕不开的本子。

      杨伯峻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民国时期的著名文字学家杨树达就是杨伯峻先生的叔父。杨伯峻先生写过不少研究古汉语语法的书。迄今为止,他最为大众所知的著作就有《论语译注》。其它各种版本的论语我都有去对比过,但是皆不如杨老先生所译的微言大义。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意义;

2理解《论语》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道德原则;

3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

2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和思想观点;

3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论语》中的古文语言和思想观点;

2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论语》的课文及注释;

3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论语》的封面和作者孔子的,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论语》了解多少?你们觉得《论语》有什么意义?

2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和《论语》的内容。然后,选取《论语》中的几个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逐一进行讲解和解读。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原则和思想观点。

3学习活动(30分钟)

31听读《论语》(10分钟)

播放录音或朗读《论语》的相关篇章,让学生跟读,并带领学生理解其中的古文语言和思想观点。

32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论语》的篇章,进行深入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观点,分析其中的道德原则和思想观点,并进行思考和表达。

33展示交流(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进行交流和互动。

4巩固拓展(15分钟)

41个人思考(5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论语》篇章,进行个人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42课堂演讲(10分钟)

学生自愿进行课堂演讲,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互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中的道德原则和思想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了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也培养了一定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通过课后的个人思考和课堂演讲,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齐论语》为齐国学者所传,《古论语》其书为古文字(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相传秦始皇(公元前二五九---前二一0)焚书坑儒,孔子九世孙孔鲋曾把古文《论语》及孔子的经典著作藏于夹壁中,后世扩建时才发现,其壁称“鲁壁”。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文学理论等。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和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