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和中国的渊源
日本岛最近也是在三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生活的遗迹了。当时处于石器时代。日本学者把旧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绳纹文化”或“无土器文化”。日本旧石器文化分为前期和后期,大约3万年以前的为前期,占多数;3万年至1万年前的为后期,数较少。前期旧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为代表。后期旧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其变迁次序为刀形器在前,尖状器在后。此外还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日本的远古人类,会打击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狩猎和采集。当时人们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时代后期,住在竖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们利用。在静冈县休场遗址和上野遗址中,发现了列石成圆形的遗址。有人推定为炉址。那么,这些人是从哪儿来的呢?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是远古时代从中国、朝鲜半岛等一些地区过去的,因为日本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
从文字方面来看,最起码在公元3世纪的邪马台国时代,日本就已经有懂汉字、甚至能写表文的人了。但正式把文字和儒学传到日本的则是在应神天皇时期,这位文化使者就是传说中百济国的王仁。王仁是百济国派去的,他随身带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这十一卷书籍均为中国典籍。现在学术界对是否有王仁其人尚存争议,但在王仁之前很早的时候,朝鲜半岛的乐浪郡就居住着王姓汉人豪族,百济国建立后,人们用中国汉人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职务是完全可能的。而当时,日本对百济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把这些有文化的汉人从百济接到日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我想,就算‘王仁’这个人不一定真的存在,但他这样的文化传播者应该还是有其很多的。
说到邪马台国,就不得不说说卑弥呼女王和壹与女王。邪马台国出现在日本九州北部,其领土约以博多湾为中心的100公里之内,是当时日本岛上的众多国家之一。公元238年6月卑弥呼女王派遣大夫难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等官员携带男奴4名、女奴6名及斑布2匹2丈作为供品,从北九州海滨乘船前往中国。
大化改新效仿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其内容主要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内容。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这次改革虽然不是很彻底,但是其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说到东渡,我想中国人知道最多的应该是徐福渡日吧!据说徐福东带去了3000(这个数字不一,也有些地方记载不是三千人)童男童女,按此说法再加上百工以及船夫,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3000。按照一条戈船能载3百人计算,至少需要十余艘,按照一条大翼船载1百人计算,则需要三十余艘。这些船在海上不可能连在一起,随着对马暖流、风向等的影响,应该有些船被打翻沉入海底,有些漂到了其他地方,有些则到了日本。就像蒲公英一样,这些人应该最终在好几个地方登陆了,而不可能只是到了日本。
有关秦人东渡日本的记录在日本的古籍中略有记载,比如《日本书纪》钦明元年载“八月,······召集秦人、汉人等诸蕃投化者,安置国郡,编贯户籍。秦人户数总七千五十三户”。这些人中应该包括了在日本出生的秦人后裔。
除了直接到日本的中国人,还有人是从朝鲜半岛渡日的,尤其是公元前108年,汉朝在朝鲜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后,汉人迁居朝鲜半岛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工匠通过半岛南端前往日本,而日本也有意识地派人到半岛去招收汉工匠。《日本书纪》雄略纪中就记载:雄略大王派欢因知利与弟君等,一同前往新罗、百济等国,让半岛诸国贡献‘巧者’(即工匠)。最后从百济带回‘手末才伎’。百济所贡的这些工匠,很多都是汉工匠及其子孙,其中不乏中国和百济混血后的后代。
LZ如果有时间希望你能找一本名叫《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的书来看看,里面对日本奈良时代以及之前的中日交流史有很详尽的介绍。
2019年4月1日,邻国日本将公布新的年号,这个在历史文化上与我国息息相关的国家,过去从“大化”到“平成”,有出处可考的247个年号,全部引用自我国的古典著作,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东亚地区深厚的文化影响力。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2019日本新的年号是什么,平成之后的年号是什么。
2019日本新的年号是什么出自我国经典吗
20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新年号为“令和”,将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使用。现在的“平成”年号(1989年1月8日启用)将于4月30日停止使用。
新年号“令和”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的年号,字面意思有“美好而和平”的意思,出自《万叶集》卷五《梅花歌序》:“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
自645年日本启用首个年号“大化”以来,过去247个年号中辨明出处的均出自中国古籍,多数是《四书五经》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献。比如“昭和”出自《尚书》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出自《史记》的“内平外成”和《书经》的“地平天成”。因为此前负责选择年号的专家多由通晓中国古典文化的学者担任。
日本过去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
日本年号选定过程中非常重视汉字的出典。在日本从“大化”到“平成”的247个年号中,能够确认到出处的年号全部引用自中国的古典著作,共出自77部中国古代文献,这些文献半数以上是唐代之前的作品。
其中,有36个年号出自《尚书》,27个出自《易经》,25个出自《文选》,24个出自《后汉书》,21个出自《汉书》,出自《晋书》和《旧唐书》的年号各有16个之多。
比如,日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就出自《易经·说卦传》中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而日本现用的“平成”年号,典出《史记》和《尚书》,一为《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二为《尚书·虞书·大禹谟》之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是取其“内外、天地能够和平”的意思。
截至目前的“平成”,日本从7世纪“大化”年号以来总计使用过247个年号,而这些年号中使用的汉字只有72个。
在这72个汉字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是“永”字,共使用过29次;其次是“天”和“元”,各使用过27次;接下来是“治”,21次;第五位是“应”,20次。而由这前5位汉字组成的年号共计115个,占全部年号的约466%。排名第6-10位的汉字是“正、文、和、长、安”。
包括排名前十汉字的年号共有176个,占全部的713%。而仅由前十名汉字组成的年号就有41个,其中包括“天应”、“文永”和“元治”等。
因唐朝中期中日交流的密切,唐密由日本弘法大师空海传入日本创立真言宗,又因以东寺为发源地,故称为东密。另有台密,为同期入唐交流僧最澄大师所创,亦称理秘密教。东密体系于空海大师已大体完备,台密体系是于最澄法子法孙继续赴唐留学而成。由此瑜伽密教盛行于日本。 东密指流传于日本之唐密,因其是大日如来的真实言教,故称真言宗。开祖为弘法大师空海(774-835),根本经典为《大日经》(善无畏译)、《金刚顶经》(不空译),称为两部大经。另又依《苏悉地经》、《瑜祗经》、《释摩诃衍论》、《菩提心论》、《大日经疏》等经轨与论释。此外,空海大师自撰之《十住心论》、《秘藏宝钥》、《辨显密二教论》、《即身成佛义》、《声字实相义》、《吽字义》、《般若心经秘键》等亦极为重要。其教义大纲系讲说六大(体)、四曼(相)、三密(用)等三大圆融,建立两部曼陀罗,而以‘即身成佛’为其主旨,自空海极力弘传,依据显密二教判与十住心而建立横竖二判之纯密教,以表示胜于其它诸宗。可见,东密完全承袭唐密,也就是说,东密就是原汁原味的唐密,同时,十分重视空海大师的思想。密宗虽衰绝于印度、唐密不显中国,却于日本直传至今,实乃不幸中之大幸。
延历二十三年(804年),空海和尚入唐,师事七祖惠果,惠果大阿阇梨将密法无遗地传于空海和尚,是为唐密八祖。空海大师于大同元年(806年)返国后,先于高雄山寺造坛灌顶(弘仁元年,810年),又于高野山建立真言宗根本道场(弘仁七年),后再得赐东寺(即教王护国寺),建立灌顶道场(弘仁十四年),遂又称真言宗为东密。
东密门人甚多,以真济、真雅、实慧、道雄、圆明、真如、杲邻、泰范、智泉、忠延等十人最为杰出,或媲美为世尊之十大弟子。空海与此等门人大扬宗风,而予日本平安时代社会各阶层以重要影响。空海寂后百年顷,事相之传承分成小野、广泽两大流派。然中世以来,一些真言宗的僧众提出,大日如来的本地身不说法,说法的是大日如来的加持身,这一见解有别于传统法义,由此形成了新义真言宗一派,相应称坚持传统法义者为旧义真言宗。究其实质,新旧义的区分缘于对佛法特别是密法欠缺真正体悟,只是执着于文字相,于修证没有丝毫意义。 台密指的是日本天台宗所传的密教,有别于真言宗的东密。主要源于天台宗的传教大师最澄及圆仁、圆珍所传,以比睿山延历寺及园城寺为中心,后由五大院的安然和尚集其大成。
延历二十三年(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最澄和尚入唐,从天台宗道邃、行满学天台教义外,并随灵岩寺顺晓(从不空与一行分别受金胎两部大法)受三部大法及印契等。返日后又从空海大师受灌顶,特以止观(天台)、遮那(密教)两业为修学课程,主张“圆密一致”,此为日本天台密教之滥觞。其后,承和五年(838年),慈觉大师圆仁亦入唐,仁寿三年(853年),又有智证大师圆珍入唐求法,三者即台密法流的根源。最澄之后称根本大师流,圆仁之后称慈觉大师流,圆珍之后称智证大师流,一般统称根本三流或台密三流。
台密主要依据的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及《瑜祗经》,并称五部秘经。其实质是将天台宗与唐密、律宗和禅杂揉在一起,已经非纯正唐密了。
唐密回传台湾 随着台湾佛教的兴盛,唐密法脉在台湾也得以弘扬,今只略举2位台湾唐密大德,以作说明。
佛法,是释迦牟尼佛为世间人,为法界众生说法。不是为那个国家讲的法。因此,佛教不是印度的,也不是中国的,更不是日本的。
佛法中讲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更没有国籍,国家相。因此,讲谁传给谁没有什么意义。研究历史,政治的人,也许有一些意义吧。
日本对佛法的研究很精进,很认真,这也是一个事实。至于有些人曾经篡改过佛经,也是个别人的事,即使是在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人,也有造伪经之事。个别人毕竟是个别人,个别人未必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在领导者改变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的改变。因此,一概而论的说某个国家,也是很片面的说法。
真正实事求是的论说,不是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国家的人如何,都是每个个人的所谓而已。
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
通过中日两国频繁的交往,在日本相继出现了受唐文化影响的白凤文化、天平(奈良) 文化和平安前期(弘仁·贞观)文化。
白凤文化是指从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迁都奈良前一段时期的文化,由白雉年号(650—654年)而得名。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为中心,但前期受大陆六朝文化影响,后期受唐朝文化影响。天武天皇时期确立了以伊势神宫为中心的神祇制度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尝会制度,同时大力保护佛教,实施佛教国教化,为此建造大官大寺、药师寺等官寺,举行讲解护国经典法会。各地贵族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氏寺,692年时,全国共有545所寺院。作为白凤文化的代表,当时遗留下来的代表性建筑有药师寺东塔、山田寺回廊等,雕刻有药师寺金堂药师三尊像等,代表性绘画有法隆寺金堂壁画、高松冢古坟壁画等。另外还有大友皇子、大津皇子创作的汉诗作品以及额田王、柿本人麻吕创作的长短歌、和歌等,其作品收录在奈良时代编撰的《怀风藻》和《万叶集》中。
虽然天平文化取自圣武天皇在位时的天平年号(724—748),但在广义上是指整个奈良时代(710—794)的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深受盛唐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包含佛教文化在内的贵族文化。这一文化首先体现在为树立天皇家族神圣权威而编撰国史上。712年成书的三卷本《古事记》,利用假名表记,以天皇家族为中心,讲述开天辟地、天孙降临、神武东征、武尊讨伐至到推古天皇的故事,内容多神话传说,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形成时期的某些痕迹;720年成书的30卷本《日本书纪》,是汉文编年体史书,内容从神话时代一直到697年的持统天皇,史料价值较高,但仍需要批判分析性引用。官府修史持续到平安时代中期,共有六部用汉文撰写的历史书籍,即《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书纪》、《续日本后纪》、《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三代实录》,包括《日本书纪》在内,统称《六国史》。另外在713年,朝廷命令诸国编撰山川名称来源、乡土特产、古老传说等,即汉文记载的地方志《风土记》,目前仅剩常陆、出云、播磨、丰后、肥前五国的《风土记》,而且大多残缺不全。[i]
在文学艺术方面,奈良时代也较前一个时代出现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以假名写成的《万叶集》收集了759年以前的约4500首和歌,作者从天皇到平民、关东的农民及服兵役的防人等。继白凤文化时期的额田王、柿本人麻吕之后,山上忆良、大伴家持为奈良时代的歌人代表,统称为四代歌人。奈良时代留下的代表性建筑物有东大寺法华堂、正仓院、唐招提寺等,代表性雕塑有东大寺法华堂执金刚神像等,代表性绘画有鸟毛立女屏风——树下美人图等,均具有盛唐文化影响的痕迹。特别是在收藏皇室宝物的正仓院中,其物品充分显示了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八世纪末到九世纪末的平安初期(弘仁•贞观)文化仍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但在这一时期,民间佛教兴起,而且将外来宗教与本地宗教加以混合,形成“神佛习合”。著名僧侣最澄随遣唐使到唐朝,回国创天台宗,自建戒坛,确立了延历寺在日本佛教界的中心地位。另外一个著名僧侣空海亦曾在唐习密教,回国创真言宗。两流派均主张山中修行,因而其寺院据山形而建,留下的代表性建筑物有室生寺金堂、五重塔等,其中的佛像也多带神秘感。另外,由于采用汉文,中国文学史上的形式风格乃至思想内容都影响到了日本,并给日本以文学启示。日本最早的汉文诗集是《怀风藻》,《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都成于唐中叶,深受六朝到唐初骈体文的影响,最古的和歌《万叶集》,日本人比做中国的《诗经》,五七调的确立,系仿中国五七言诗,长歌系仿乐府古诗,诗歌体裁或仿刘伶《酒德颂》,或仿李白《月下独酌》等。此外,如游宴,赠答,和歌,题咏,送别等,大抵皆袭取唐朝诗人意境,日本最有名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铜壶卷,就受到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启发。
由于政府官员多为擅长唐文化的文人、学者,而且宫廷常召集咏汉诗的宴会,因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汉诗集,致使该时代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国风黑暗时代”。
唐代中国经济文化均为世界翘楚,稳定的统治,开放的政策,便利的中外外交通均为唐文化的对外散播打开了便利之门。
327年,佛教从中国传入高句丽,并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日本入唐学问僧人除将中国佛教各宗派带回日本外,归国携去经典极多。日本奈良时代(710---794)的所谓的古京六宗,均为中国的宗派,如唐初道昭,智达,智通来从玄奘受学,其后又有智风,玄肪来从智周受学,归国后分为南寺,北寺两传法相之学而成立专宗,日僧道光先入唐学南山律,后中国鉴真法师赴日传法,日本又成立了律宗。
入唐学问僧人除在弘法传教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外,还极大推动了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空海,空海来唐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研究佛学,但他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不仅限于佛教,除了将大批佛典等带往日本外,空海等带回的典籍还包括《刘希夷集》,《王昌龄集》,《朱千乘诗》,《贞元英杰六言诗》,《杂诗集》,《杂文》,《王智章诗》等大批诗文作品和唐代书法作品,由他编纂的《篆隶万象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词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另一部重要的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徐福东渡在历史上是流传了很久的故事,是真的发生过。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的信任徐福?因为他懂得怎么对秦始皇投其所好,在知道秦始皇需要神奇药物的时候,徐福就找上了门,说在海上中有三座仙山,那里可以找到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当时听了立马就派人出去找,只是无功而返,不过秦始皇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所以就派了徐福去找。
队伍徐福来说,来是一个很有心思的人,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比如回不来了,不想回来了,就做好生活在那边的准备。
所以出发时候,带了三千的童女童男,还有工匠,还有种子,感觉这并不是去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是大迁移,明着就是带着这么多人可以种地,可以盖房,可以传宗接代,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徐福是想的多么仔细,所以在船只上的考虑,徐福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船要好,要大也是比较简单的了,因为秦始皇几乎完全满足了他的要求。后面也有了“蜃楼”来形容徐福的船队。
如此的安排仔细,对于东渡到所谓的仙山,是非常有可能的,这就是说东渡到日本有巨大的可能,在很多的记载中也表明祝福他们到了日本。
在这里,徐福可以东渡到日本更多的是他的决心还有心细,如果没有这个决心,在危险的海洋中漂泊是很危险的,如果不细心,坐的船小,也容易发生危险。换句话说如果秦始皇只是简单得把他排出去找药,带一些士兵,估计结果就不一样了。
日本历史上和中国的渊源
本文2023-10-06 06:47: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