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关断食的记载(拷自网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佛教中有关断食的记载(拷自网络),第1张

一、经典中提及的断食治病

《大方便佛报恩经》说:如昔一时大目揵连。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问耆婆。正值诸天入欢喜园。尔时目连在路侧立。一切诸天无顾看者。耆婆后至。顾见目连。向举一手。乘车直过。

目连自念。此本人中是我弟子。今受天福。以着天乐都失本心。即以神力制车令住。耆婆下车礼目连足。目连种种因缘责其不可。

耆婆答目连曰。以我人中为大德弟子。是故举手问讯。颇见诸天有尔者不。生天以着乐深心。不得自在。是使尔耳。

目连语耆婆曰。有弟子病。当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断食为本。

二、义净大师对断食治病的各种阐述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八进药方法  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1、候病源旦朝自察,若觉四候乖舛,即以绝粒为先,纵令大渴,勿进浆水,斯其极禁或一日二日,或四朝五朝,以差为期,义无胶柱。

2、疑腹有宿食,叉刺齐胸,宜须恣饮熟汤指剔喉中变吐令尽,更饮更决以尽为度,或饮冷水理亦无伤,或干姜汤斯其妙也。其日必须断食,明朝方始进餐。如若不能,临时斟酌,必其壮热特讳水浇。若沉重战冷,近火为妙。

3、禅师坐内抽邪,非流俗所识,访名医于东洛,则贫匮绝其津,求上药于西郊,则茕独亡其路。所论绝食,省而且妙。备通穷富,岂非要乎。又如痈痤暴起热血忽冲,手足烦疼天行时气,或刀箭伤体,或坠堕损躬,伤寒霍乱之徒,半日暴泻之类,头痛心痛眼疼齿疼,片有病起咸须断食。

4、中要者绝食为最,旧人传云:“若其七日断食不差,后乃方可求观世音”。神州多并不闲,将为别是斋戒,遂不肯行学,良由传者不悟医道也。

5、而绝食之时,大忌游行及以作务。其长行之人,纵令断食,随路无损,如其差已,后须将息。宜可食新煮饭饮熟菉豆汤,投以香和,任饮多少。若觉有冷,投椒姜荜[卄/(乏-之+友)]。若知是风,着胡葱荆芥。医方论曰“诸辛悉皆动风,唯干姜非也”,加之亦佳。准绝食日而作调息,讳饮冷水,余如药禁。如其啖粥,恐痰癊还增,必是风劳,食亦无损。若患热者,即熟煎苦蔘汤,饮之为善,茗亦佳也。自离故国向二十余年,但以此疗身,颇无他疾(大师本人就是用这个法子强身健体的啊)

6、病者绝食,或经半月,或经一月,要待病可,然后方食。中天极多七日,南海二三日矣。斯由风土差互,四大不同,致令多少,不为一概。未委神州宜断食不。然而七日不食,人命多殒者,由其无病持故。若病在身,多日亦不死矣。曾见有病绝粒三旬后时还差,则何须见怪绝食日多。

气功调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旨在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的能量流动,达到舒缓身心、增强体质的效果。气功调息不需要任何器材,只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合理地运用呼吸和身体的力量,就可以达到调整身体、放松心情的目的。

气功调息的操作步骤

1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者站立。如果是坐下,可以选择莲花坐或者椅子坐,保持身体舒适,同时保持身体挺直。

2双手自然地放在腹部,闭上眼睛,放松身体,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3慢慢地吸气,让气流进入身体,同时感觉到腹部随之膨胀。吸气的时间可以自行掌握,但是一定要慢慢地吸气,不要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4慢慢地呼气,让气流从身体中流出,同时感觉到腹部随之收缩。呼气的时间也可以自行掌握,但是不要让自己呼气过快,要让呼吸变得平稳。

5在呼吸的过程中,可以想象自己身体中的能量在流动,从而达到调节身体的效果。可以想象自己的呼吸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流入身体,带走身体中的疲惫和压力。

6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呼吸练习。比如,可以进行深呼吸,让气流进入身体更深层次;也可以进行慢呼吸,让呼吸变得更加平稳。

气功调息的好处

1舒缓身心。气功调息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和焦虑感,让人们感觉更加轻松愉悦。

2增强体质。气功调息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增强体质。

3改善呼吸。气功调息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呼吸方式,让呼吸更加深层次、平稳,从而改善呼吸问题。

4改善睡眠。气功调息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体和心情,从而改善睡眠质量,让人们更加容易入睡。

结尾

气功调息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舒缓身心、增强体质。通过合理地运用呼吸和身体的力量,人们可以达到调整身体、放松心情的目的。希望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气功调息,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更好的调整和放松。

调身是调整身体架势,可以看看我的《肢体姿势与能量》了解的更多。

调心是要求调整练功时的注意力,平时的调心是要大家放下心理包袱,看看我的《放松》会了解的更多。

调息是调整呼吸,有顺腹式、逆腹式、停顿式、闭气式、自然式、爆发式、喷气式、吞气式等等。

收功,一般要专注腹腔,使能量停留、保存到腹腔内。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心理学以东方思维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积极吸取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营养,创造性地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将其理论应用于病因、病机、四诊、辨证、治疗和养生等各个环节,它与中医各科有广泛的联系。其思想通过了二干多年的漫长发展,目前已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中医心理学。

其实从中医理论角度去研发中医心理学不得不说是一种创举但是这种创举却不是轻易就能构建出来的就是阴阳五行理论我都不是一下子轻易学会和熟练运用的?我觉得我是神人无所不能但是真的去做却是举步维艰的,其实五行情志心理都不是轻易能学会和运用的,这里面的道道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掌握的只有经常去思考和不断的去完善理论和不断的去实践才会有所进步。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所谓古老,是指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古籍都有关于中医情志致病及情志调理的记载,所谓年轻,是指正式命名为中医心理学,中医高等学校开设中医心理学专业是八十年代初才开始,所以作为专门的学科,又比较年轻。

学习中医心理学的人不是一般人得是上品上医。

上品上医,为道,叫医之道也,要求医者,必须得天人合一,超凡入圣,通天地鬼神,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上工守神,身之主宰便是心,一切疾病皆因心生,医人之心,方为治病之根,如治树之根本。

其实我觉得我年轻时候为人呆傻心地单纯却在道中,如今感觉智力下降内心驳杂反而觉得自己都不在道中,要继续修道却觉得非常难了。

以《内经》理论为基础,建立中医心理学框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中医心理学相关治疗,开展中医心理学理论及临床研究。上世纪80年代末因故取消中医心理学科室,但王克勤老师一直坚持中医心理学研究,临床中以中医和心理治疗为主,发现很多疾病与心、肝、脾脏关系密切,且药物与心理治疗配合效果显著,并首次提出“中医神主学说”,

其实我也得跟前人学习中医心理学我觉得现代大学教材的中医心理学根本就不是完整的中医心理学,洽洽是西方心理学简单修改而根本没有系统结合中医理论的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中医心理学所以该版本根本就不究竟。不纯是中医心理学所以我要去学习当代中医心理学心的研究成果构建新的中医心理学体系形成全新版本的《中医心理学》。其实这是一种追求和爱好吧,对于那些大能可能3两年的事对于我至少也得10年时间吧。因为实在是才疏学浅。不敢高谈扩论。做学问可不是做买卖急不得呀?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那就遗害后世了。

今天看到王老先生的中医心理学思路觉得挺对。值得学习当然别人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也值得去学习?近几年持续关注中医心理学发现中医心理学发展的越来越快而自己越显得孤露寡闻了。

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可追溯到史前文明,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得到很大发展。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载,秦汉以前有“医经七家”,但流传后世仅存《黄帝内经》一家,《内经》融汇了这一时期的心理学思想,阐述了很多中医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因此可认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为《内经》时代。

中医心理学有那些内容:

中医主要是研究治病的,中医将致病因素分为三大类,即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内因就是研究七情六欲对人体的作用:可以是正常的,可以令人得病(不同情绪各有不同作用、及对不同脏腑产生不同作用),也可以用于治病,内容十分丰富。这就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主要内容;近代,西医才不断发现情志可以令人得病,不断地证明中医这一理论的正确。

外因就是外界致病因素,即类似西医的细菌、病毒等。

不内外因就是排除内因和外因后的致病因素,例如蛇蝎所伤、跌、碰、刀伤、击打伤等等。

  我们在生活中对人、事、物常会产生各种的情绪,中医称之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善于调剂的情况下,七情变化对健康影响不大。可如果七情太过、持久,就会导致疾病。

心理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怒则气上,怒伤肝”呀!发怒会影响肝脏健康。经常生气的人容易肝气不疏,出现面红耳赤、消化不良、上火、失眠、头痛等症状。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中医重视以治神为本。这里所谈的神,就是心神,神是与形相对而言的。形神合一,所以治形必须配合治神,二者不是孤立的。

真正的中医心理学以德治心,以心调神,让人们通过转变心念,反观内照,转换自身能量频率,解决因心的低频而带来的心理,身体,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自医,医他。

中医讲:悲则气消,悲伤肺啊。过度悲忧,可使肺气郁结,意志消沉,继而耗伤肺气,出现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症,郁闷的情绪也会导致肝郁,继而影响诸多脏腑机能。

其实我也常有忧悲愁的情绪困扰其实对于我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所以我得学习这些中医知识以便消解我内心的痛苦,常常感触如果我不学习心理学估计以我如今的处境可能都死多少回了,都是心理学素养让我坚持活下来。

情志相胜疗法创自《内经》,是世界上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又称为活套疗法、以情胜情法、情志移遣法等。

《黄帝内经》中不仅提出了情志相胜疗法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根据它的作用提出了治病必先“调畅情志”的观点。随后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重视,在医疗实践中对它加以应用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赋予了它东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中医行为疗法:

有习以平惊法、矫正疗法、捕捉患物法、行为诱导法、行为满足法、歌吟疗法、舞蹈疗法等。

  三、气功疗法

气功是调心、调息、调身融为一体的心身锻炼技能。

中医心理学前景广阔好好研究和应用吧

1、练习中医导引术的基本操作内容包括:调身、调息、调心,简称三调。

2、练习中医导引术的过程,就是从三调分别练习入手,进而达到三调合一的境界。气功(又称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调息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调息丸 1 拼音

tiáo xī wán

2 处方

陈皮、蔻仁、射干、紫菀、桑皮、桔梗、石堿、海浮石、旋覆花。

3 制法

水泛为丸。

4 功能主治

降气清热,开痰散结。主息贲。有胁下如覆盆状,令人洒洒寒热,背痛呕逆,喘咳。

5 调息丸的用法用量

《外科证治全书》有白芥子。

6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古籍中的调息丸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内景

忌服破气辛热药,调息丸主之。调息丸海石白豆蔻橘皮射干紫菀旋复花桑白发白芥子桔梗上为末,石堿水丸。《

《寿世传真》:修养宜内联功第二

益有损。今择其无损有益,随人随时随地皆可行者,惟调息及黄河逆流二诀,功简而易,效神而奇,止在息心静气

《女丹合编选注》:樵阳经女工修炼

将气自下丹田,微微吸起三十六口;仍用手捧乳,返照调息,久久自然真气往来,一开一合,养成鄞鄂,神气充足

《女丹合编选注》:[下卷·口诀]斩龙

将气自下丹田,微微吸起二十四口;仍用手捧乳,返照调息,久久自然真息往来,一开一合,养成鄞鄂。神气充足

《血证论》:[卷六]劳复

佛教中有关断食的记载(拷自网络)

一、经典中提及的断食治病《大方便佛报恩经》说:如昔一时大目揵连。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问耆婆。正值诸天入欢喜园。尔时目连在路侧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