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口中那颗夜明珠,价值8亿,如今流落在哪里了?
慈禧太后口中那颗夜明珠,价值8亿,如今流落在美国了。
慈溪去世后,僧人将她人生中最爱的夜珍珠放入口中。当然,在他去世之前,他还有很多感兴趣的东西,这些宝物将被运往坟墓。这些宝物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评价。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慈禧太后的墓都非常豪华,比清王朝所有皇帝的墓都要有价值。我想如果她的墓没有被盗,夜明珠应该还在她的口中,但是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
1928年的时候,军阀为了战争,不断的盗墓,而慈禧的墓就被军阀孙殿英盗走了,同年也传出他挖掘慈禧墓的消息被传开,成为了当时震惊的大消息,正好当时国内对于惩处坟墓首恶的呼声高涨。特别是清王朝的大臣们,分别召见相关的领导,再次召开盗墓贼声讨大会,就这样慈禧墓又开始重修了。
慈禧太后的墓被盗后,她的身体没有腐烂。也就是说这是夜珍珠的原因。近代最大的盗墓贼,挖了清朝皇帝的墓还不够,还挖了慈禧太后的墓,将墓的重点放在了慈禧的夜明珠上,这些盗墓贼不厉害,最后被孙殿英钻了空子,然后让他给夺走了,就这样慈溪的夜明珠不知所踪了,后来经过孙殿英的透露才知道了夜明珠的去向。
原来是孙殿英在慈禧的肚子当中开了一个洞,然后拿出了夜明珠,然年他就将夜明珠当做送高官们礼物,送给了一个叫宋子文的高官,后来这个人就移居到了美国,然后成为了美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是我们依旧没有办法那会属于自己国家的东西。
高濂
高濂,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养生学家、藏书家,字深甫,号瑞南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戏曲名于世。约生于嘉靖初年,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能诗文,兼通医理,更擅养生。所作传奇剧本有《玉簪记》、《节孝记》,诗文集《雅尚斋诗草二集》、《芳芷栖词》,其养生著作《遵生八笺》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集大成之作,另有《牡丹花谱》《兰谱》传世。
中文名:高濂
别名:字深甫,号瑞南
国籍:明朝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杭州
职业:戏曲作家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所作《玉簪记》被评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
代表作品:传奇《玉簪记》、《节孝记》及杂著《遵生八笺》等
简介
高濂,明代戏曲作家。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于嘉靖初年,生活于万历(1573-1620)年前后。能诗文,兼通医理,擅养生,撰《遵生八笺》十九卷。高濂爱好广泛,藏书、赏画、论字、侍香、度曲等情趣多样。此外,高濂还有《牡丹花谱》与《兰谱》传世。想起明人李日华一首题画诗云: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鱼竿。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这画境,大概可作高濂之写照。
高濂曾在北京任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明史无传,精通音律,“能度曲,每开樽宴客,按拍高歌以为娱乐”,“又尝聚邻人为说宋江故事”。所谓诗词歌赋,鉴赏文物,无所不涉,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无所不通。家境富裕,隐居西湖,徜徉山水之间,“尝筑山满楼于跨虹桥,收藏古今书籍”,且以宋本为多,因之得以博览古今。所作《玉簪记》脍炙南北。其词风清丽和婉,独具一格。著有《雅尚斋诗草》初二集,《四库总目》、《玉簪记》及《节孝记》传奇各一本,《曲录》、《节孝记》分上下二帙,上帙写陶潜之《归去》,下帙写李密之《陈情》,在传奇中别成一体。此剧《传奇品》作马瑞兰作。又作有《遵生八笺》十九卷,《四库总目》专言服食之事,可见明代社会习尚之一斑。
主要创作
沈_《南词韵选》录有高濂的散曲,吕天成《曲品》把他的作品列入“新传奇部”,可见他是万历时人,约与汤显祖、沈_等人同时。所作传奇有《玉簪记》、《节孝记》2种,均存。散曲见于《南词韵选》、《南宫词纪》、《吴骚合编》、《词林逸响》等书,存小令、套数各十余篇。另有诗文集《雅尚斋诗草》、《芳芷楼词》和杂著《遵生八笺》等。《节孝记》包括两个短剧。上卷为《赋归记》,杂取陶潜从彭泽令赋归、拒绝朝廷征聘、入匡庐与慧远共结莲社诸事,写其清高拔俗的节操。下卷为《陈情记》,写李密夫妇侍奉祖母的孝道。这两部短剧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思想情趣,艺术上也比较粗糙。
高濂还常练古人研创的“六字诀”,并在《四季却病歌》中道出了其精要所在。歌曰:“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养生见解
在饮食方面,高濂首先重视饮用水的质量,并提出宜用雨雪露之类的“灵水”。与此同时,他又指出:不是所有自天而下的水都宜饮用,如“暴而霪者,旱而冻者,腥而墨者,极檐者,皆不可食”。
以花入菜,在我国古籍中曾有零散记载。对此,高濂不但颇有研究,还加以发展。他说:百合和面作汤饼蒸食,可益气血。还引经据典,说古人曾称之为“渗利和中之美药”,鼓励人们食用百合花。对甘菊花,他更为赏识。他说:“甘菊花春夏旺苗”,若“采来洗净,滚汤焯起,速入水漂一时,然后取起榨干,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更多风味”。
对季节性养生,高濂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在《遵生八笺》中就写道:冬月宜服枣汤、钟乳酒、枸杞膏、地黄煎等药物,以养和中气。此外,还可对症服用药粥类调补,如杏仁羊肉粥、红枣粥、参芪鸡汁粥及萝卜粥等。
除食补外,高濂还非常重视药补和药疗,并辑“草还丹”、“草灵丹”、“霞天膏”、“女贞膏”、“却老七精散”、“万病黄精丸”等多种药方。其中,“万病黄精丸方”为:“用黄精十斤净,洗蒸令烂熟,白蜜三斤,天门冬三斤,去心蒸令烂熟”。然后,“上三味和匀,置于石臼内,捣一万杵。再分为四剂,每一剂再捣一万杵,过烂取出,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温酒服下,日三,不拘时服”。常服之,“可延年益气,治疗万病”。
藏书观念
多藏书,建书楼“山满楼”、“妙赏楼”于杭州虹桥。对经书子史、百家九流、诗文传记、稗野杂史等,兼收并蓄,且多医书,被黄丕烈誉为“明中叶大藏书家”。万历十九年(1591)刊刻有《遵生八笺》19卷,为总结中国历代以来日常生活体验的集大成著作,旁及山川逸游、花鸟虫鱼、琴乐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知识修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遵生八笺》第六笺《燕间清谈笺·论藏书》,谈及鉴别版本尤为精湛,对鉴别宋版图书论述深刻,以及明代伪造宋版书的种种手段作过详细的论述,揭露明人书商作伪之手法是“将新刻模宋版书,特抄微黄厚宝竹纸,或用川中茧纸,或用糊褙方帘绵纸,或用孩儿白鹿纸,筒卷用槌细细敲过,名之曰刮,以墨浸去臭味印成”,“或妆摩损,用砂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灯火燎去纸尾,仍用草烟熏黄,俨状古人残伤旧迹,或置蛀米柜中蚀作透漏蛀孔”。劝“收藏家当具真眼辩证”;对古籍保护之法亦有创见,他的经验极受后来藏书家和版本学家的重视。论其刻书应精校,以医书为例,错一字将后患无穷。藏书印有“妙赏楼藏书”、“五岳贞形”、“高氏鉴定宋刻板书”、“武林高瑞南家藏书画印”、“武林高氏瑞南藏书画记”、“武林高深甫妙赏楼藏书”、“高丙家藏”、“古杭高氏藏书印”等。
高濂的藏书观颇具实用意识,曾自述藏书曰:“梦寐嗜好,远近访求,自经书子史、百家九流、诗文传记、稗野杂者、二氏经典,靡不兼收。故尝耽书,每见新异之典,不论价之贵_以必得为期。”
作为酷爱读书的文人,高濂曾深深感叹至今尚有现实意义的“家素者无资以蓄书,家丰者性不喜见书”现象,同时也对那些附庸风雅的富而好书者提出批评,认为他们“不乐读诵,务得善本,绫纹装饰,置之华斋,以具观美”,以致“尘积盈寸,经年不见主人一面,书何逸哉”!当然,他认为毕竟还是胜于那些不喜见书的富豪。但高濂又以为,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无问册帙美恶,意惟欲搜奇索隐,得见古人一言一论之秘,以广心胸未识未闻”。而他自己积书充栋时,则“类聚门分,时乎开函摊几,俾长日更深,沈潜玩索,恍对圣贤,面谈千古,悦心快目,何乐可胜”。这些见识,确实高乎一般的藏书家之上。
鉴别才能
高濂精於鉴别版本书。其《遵生八笺》第六笺《燕间清谈笺·论藏书》曾对鉴别宋、元版本的方法,以及明代伪造宋版书的种种手段作过详细的论述。他揭露说:“国初慎独斋刻书,似亦精美,近日作假宋版书,神妙莫测。将新刻模宋版书,特钞微黄厚宝竹纸,或用川中茧纸,或用糊褙方帘绵纸,或用孩儿白鹿纸,筒卷用槌细细敲过,名之曰刮,以墨浸去臭味印成。或将新刻版中残缺一二要处,或湿霉三五张,破碎重补,或改刻开卷一二序文年号,或贴过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将宋人姓氏扣填两头角处,或妆摩损,用砂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灯火燎去纸尾,仍用草烟熏黄,俨状古人残伤旧迹,或置蛀米柜中蚀作透漏蛀孔,或以铁线烧红,随书本子委曲成眼,一二转折。种种与新不同,用纸装衬绫锦套壳,入手重实,光腻可观,初非今书仿佛,以惑售者。或作夥囤,令人先声指为故家某姓所遗。百计瞽人,莫可窥测,收藏家当具真眼辩证。”这些经验之谈,极受后来藏书家和版本家的重视。
节欲观念
高濂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也是一位养生学家。他在《三知论》中提出了“养生有方,首先节欲”的观点。他虽认为倚翠偎红,溺快衾_,是人的本能乐趣。但是性与命相守,神与气相依。如果沉溺其中,必然影响身心和谐,伤及阴阳气血。在《延年却病笺》中,高濂列出十条节色欲的延年方法:“阴阳好合,接御有度;入房有术,对景能忘;毋溺少艾,毋困倩童;妖艳莫贪,市妆莫近;惜精如金,惜身如宝;勤服药物,补益下元;处色莫贪,自心莫乱;勿作妄想,勿败梦交;少不贪欢,老能知戒;避色如仇,对欲知禁”。
综而论之,高濂从阴阳好合的性生活,入房有术的性技巧,勿作妄想的性心理,勤服药物的性保健,处色莫贪的性道德,具体地阐述了节欲观,丰富了中国性学研究的内容。值得指出的是,高濂所处的明代,正是理学盛行的年代。他摒弃“灭人欲”的虚伪说教,进行性文化的探索,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同时,他的节欲理论也不免留下其时代的局限遗迹。除此之外,高濂在《起居安乐笺人事诸忌》中,还提出了节欲的另一方面,即特殊情态下的性禁忌,认为大喜大怒,男女热病未好,新产月经未净,酒醉饱食之后,俱应节欲而不可交合。
重要著作
《玉簪记》
原是取材于《古今女史》,写南宋时陈娇莲与母亲避金兵乱,途中走失,娇莲入金陵城外女真观为女道士,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应试落第,不愿回乡,也寄居观内。一日妙常乘月明弹琴,潘生寻琴声来访。潘生奏“雉朝飞”,妙常奏“广寒游”,情意愈合,潘生遂以情挑,妙常以礼相拒。又一日,妙常在屋中假寐,潘生来访,在书桌上得妙常题情诗,遂共明心愿。一夜,潘生赴约会途中,被姑母训诫,又逼他早日赴试,并亲送至江畔。妙常私雇小舟,追赶上潘生,以玉簪为表记相赠,潘生酬以鸳鸯扇坠,二人相泣而别。后潘生及第授官,得以成婚。全剧共34出。从第16出“弦里传情”(即“琴挑”)起,再通过“旅邸相思”、“媒姑议亲”、“偷诗”、“姑阻佳期”(即“姑阻”)、“知情逼式”(即“逼试”)、“秋江哭别”(即“秋江”)等出的发展,矛盾逐一展开,感情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秋江”的别离,是最初的别离,又是最后的相聚,昆曲中处理得悲戚,而川剧中的这出则是出名的喜剧,又叫《陈姑赶潘》。
《遵生八笺》共十九卷。记述有关四时调摄、生活起居、延年却病、饮食、灵秘丹药等养生之道,对于各种饮食记述较详。
高濂是个十分有意思的人。一部《遵生八笺》则可窥其性情与意趣。全书有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撰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通举笺。
《遵生八笺》乃是一部养生宝典,据说宋美龄亦对之推崇不已。这与时下所谓小资必读书的《闲情偶记》可视作“双璧”。笺中内容极为丰富,其养生思想是重视形、气之调养,养气以保神,运体以却病。
对于慈禧,一部分人对她是持有肯定态度的,这些人在评价慈禧的政治手段时表现出佩服的态度,因为一个女人能够在把控达官贵族的权利平衡方面如此游刃有余,实属难得,而且他们认为要不是慈禧的作用,清朝就会提前十年覆灭。另一部分人对她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慈禧心肠太过狠毒,她能走上那个位置,不知脚下踩了了多少人的尸体。她的政治手段是高,但也太残忍。
据说清廷末年已经有些入不敷出,财政越来越困难,可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慈禧依然如旧,大吃大喝,花钱如流水。更令人唏嘘的是她不管别人的死活,不管国家有多困难,也要把自己的陵墓修建成自己要求的样子。果然在她死后,把无数奇珍异宝都带进了墓中,她这简直是生前享了福,死后还要接着享。
在史料所记载的数据中,在慈禧的棺椁里放有大量奇珍异宝。各种颜色的宝石、晶莹剔透的玉器、玉雕、精美的翡翠、不计其数的珍珠、黄金白银等等。不过如此之多的宝贝之中,最最价值连城的还是夜明珠。
那么这个夜明珠到底是何宝物呢?据说这个夜明珠浑体晶莹剔透,是由金刚石制成,它的价值如果放在今天,相当于八亿人民币,果然是名不虚传。当时这颗夜明珠是被慈禧含在嘴里的,可如今的它在哪里呢?
据记载,当时一个叫孙殿英的人率领一队士兵把慈禧的陵墓炸开,并将整个陵墓洗劫一空,那么多的奇珍异宝全部被他和那伙人盗走,自然也少不了那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当时他们打开慈禧的棺材时都惊呆了,不仅仅是因为里面的珠宝数量庞大,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发现慈禧的面容就如同还活着般,紧接着就发现她的嘴里有夜明珠。那颗夜明珠特别通透明亮,他们把慈禧的嘴撬开并把夜明珠拿走了。孙殿英的行为引起了众人的不满,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蒋介石不好再不发话了,他只好说他会查清此事,如果属实绝不轻饶。
不过话是这样说,孙殿英到底受不受处分又是另外一说了。他把盗来的那些宝贝分了一部分给蒋介石等人,结果还升了官。而那颗夜明珠,就被他赠给了宋美龄。再后来,它被美国富人买走了。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骄奢*逸,死后仍然贪恋宝藏,并将其带入棺材以供自己希望在另外世界继续享乐,慈禧葬礼规模之大,陪葬品之多算是清朝之最,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慈禧口中含的一颗举世无双的夜明珠,现在市值8个亿。据悉这颗夜明珠,分开是两个半圆透明晶体,合上后就是一颗金银剔透,发出绿色彩光的夜明珠。在漆黑的夜晚能够照得见百步开外的头发。而且更为神奇的是,这颗夜明珠放在尸体,可以使得尸体不腐烂。那么现在这颗无价之宝的夜明珠辗转到哪里的呢?
可仅仅过了二十年,也就是1928年的6月,她的墓就被孙殿英给盗挖了。慈禧的陵墓是在河北,当年孙殿英在河北驻扎,那年六月,孙殿英以剿匪的名义在清东陵附近安营扎寨,以演习为名,盗掘清朝皇陵,其中就着重盗墓慈禧太后坟墓,陪葬财宝被洗劫一空,而且孙殿英用刺刀从慈禧太后口中将这颗夜明珠盗出。慈禧太后墓被盗后,
据孙殿英回忆道,当时慈禧的尸首没有完全腐败,也正是有这颗夜明珠起的作用。他看到嘴里有东西后尝试用手去掰开慈禧的嘴,可牙口紧闭没办法打开,他只好拿来小刀,将其撬开,撬开后发现在慈禧嘴里的是一颗夜明珠,在黑暗里发出明亮的青光,孙殿英知道这是个好东西就连忙收起来了。
这场震惊中外的盗墓事件发生后,舆论一片哗然,纷纷要求讨伐严惩孙殿英。孙殿英为了破财消灾,将慈禧太后的一些珍宝拿出,最后孙殿英决定把这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我把夜明珠托雨农(戴笠)代我赠给蒋夫人”。据说宋美龄看了这颗夜明珠后十分喜欢,把其装饰在穿的鞋子上。原本要严惩孙殿英的蒋介石政府立刻改变了态度,不仅没有责备孙殿英,反而对其升官发财,让其担任了安徽省省长,兼任第五军军长,盗墓大盗摇身一变还升官发财了!
宋美龄移居美国,这颗夜明珠跟随其一起去了美国,专家认为宋美龄来到美国后,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非常看重这个夜明珠,最终花重金将其买下,并将其收藏于其家族的私人博物馆中,这也是目前最被人所认可的一种说法。何时能够回归祖国,将是遥遥无期!
宋美龄的晚年不再关心政治,醉心于书画,修身养性,到老他也不服老,不喜欢别人叫她老太太三个字,打扮精致,在优雅中逝去。
老两口相濡以沫,相互吐槽
老伴老伴,老来是伴,老年的蒋介石和宋美龄关系越发亲密。虽然蒋介石的生活习惯十分传统,而宋美龄则是一个被完西化了的“黄皮白心”的香蕉人,两人的生活观念大不一样,但是两人在晚年的时候,渐渐把步伐调成一致的频率,互不干扰,相互尊重,温馨幸福。
蒋介石率先进入了老年人生活,早睡早起,他无论春夏秋冬,都会在凌晨5点起床,而“夜猫子”宋美龄还在熟睡中。蒋介石小心翼翼地起床,洗漱,用早饭。9点过后,他就去上班。随后,宋美龄起床洗漱,等蒋介石回来一起吃午饭。
蒋介石的午餐是标准的中餐,有三个菜是必备的,腌咸笋和芝麻酱、鸡汤、黄埔蛋。而宋美龄的午餐具有西方特色,其中生菜沙拉是必备的。中西合璧,两人各吃各的,每每蒋介石见她吃得津津有味,便会戏谑一番:“你真是前世羊投的胎,怎么这样爱吃草呢”宋美龄往往回敬一句:“你把咸笋蘸上黑黑的芝麻酱又有什么好吃的呢?”老两口喜欢相互吐槽,可见他们关系之亲密。
午饭后,老两口一起喝下午茶。下午的时候,蒋介石继续去办公,宋美龄则阅读书报、画画、写毛笔字。傍晚时分,老两口会一起出门散步,甚至还会开车兜风,跟小年轻谈恋爱一样甜蜜。晚上,蒋介石陪着宋美龄在私人小影院看最新的**。蒋介石有早睡的习惯,而宋美龄是一个夜猫子,一直要熬到凌晨才去休息。
客居美国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病逝,只剩下宋美龄一个人,由于蒋经国的逼宫,宋美龄处于尴尬地位。心灰意冷的宋美龄,一气之下,就跑到了美国。宋美龄到美国后,她就住进纽约长岛蝗虫谷的别墅。
宋美龄客居美国,不问政治,一般也不参加官场应酬,过着平淡和凄凉的暮年生活。有时她会驱车到曼哈顿参观画廊和艺术馆,读书、画画、写毛笔字为主要的消遣方式。同时,读《圣经》和祈祷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宗教信仰成了她的精神支柱。晚年的宋美龄不服老,不喜欢别人叫她“老太太”这个三个字。她每天都要化妆,如果没化好妆、梳好头,她是绝对不会下楼或是出门见其他人的。
当时,蒋宋两家的亲友大多数都住在美国,每逢重大节日或宋美龄的生日,大家就共聚一堂,和她一起欢度,特别是在百岁寿诞的时候,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好友陈立夫、张学良等人都纷纷出席,这给了宋美龄莫大的安慰。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宋美龄女士的一生是伟大的,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值得后人给予崇高的敬意!
关于慈禧太后的那颗夜明珠的下落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称宋美龄得到后便镶嵌在了鞋子上,结果在一次宴会上被人趁乱拿走了;第二种说法称宋美龄为了筹钱,把夜明珠卖给了洛克菲勒家族,从此世间再无这颗夜明珠的下落。
慈禧太后掌权期间,虽然清朝的国库穷得叮当响,但是慈禧太后自己可不穷。在慈禧太后死后,隆裕太后不仅在她寝殿内发现了一个满是金银财宝的屋子,还发现了她的陪葬本,上面罗列了很多珍稀的陪葬品,其中最为珍贵的夜明珠被慈禧太后含在嘴里进入了棺材。
民国时期,大将军孙殿英带着士兵们大张旗鼓地去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陪葬品,那颗夜明珠也就是那个时候被孙殿英夺取。事后,孙殿英的行为引起了清朝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蒋介石也不得不下令要追究孙殿英的责任。得知此事的孙殿英立刻拿着陵墓里的珍宝去贿赂了蒋介石等人,好平息此事,那颗夜明珠也是这时候被送给了宋美龄。
相传宋美龄拿到夜明珠后十分开心,于是找了能工巧匠把珠子镶嵌在自己的鞋子上。宋美龄有一次参加宴会的时候,场所内突然停电了,夜明珠发射出了亮眼的光芒,有不法之徒突然冲出来抢走了夜明珠,从此夜明珠就不知所踪的。
但是有人认为夜明珠这种珍宝宋美龄怎么舍得镶嵌在鞋子上呢,事实上这颗夜明珠是被宋美龄卖掉了。当时宋美龄的丈夫蒋介石很缺钱,宋美龄为了筹钱便把这颗夜明珠卖给了喜好收藏宝贝的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位富豪,从此夜明珠便被这位洛克菲勒富豪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再也没有出现过。
[导读]宋美龄的话说得很强硬。在此之前,她也表现出对宋庆龄的整体忽视。她从不在任何场合提起宋庆龄的名字,似乎这个人从未存在过。但她真的是毫无亲情吗?
三姐妹天各一方,思念绵长
最早离开中国大陆的是大姐蔼龄。1944年7月9日,她和美龄同机前往巴西治疗荨麻疹。庆龄到机场送行。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送行是她和大姐的永别。9月蔼龄从巴西抵美,1946年便正式定居美国。
1947年6月15日,蔼龄写信给庆龄,说她觉得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可能会死。她对庆龄说:“作为妹妹,你一直是那么的和蔼和可爱,我想要你知道现在我比以前更加喜欢你了。”“如果我有什么不测的话,请记住我非常爱你。”
1948年11月28日,美龄由上海乘机赴美,为正在国共内战中苦苦挣扎的蒋介石争取美援,就此也永远地离开了中国大陆。
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和宋子良从美国写信给庆龄:“最近,我们都经常想起你,考虑到目前的局势,我们知道你在中国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希望你能平安、顺利。……如果我们在这儿能为你做些什么的话———只要我们能办到,请告诉我们。我们俩都希望能尽我们所能帮助你,但常感到相距太远了,帮不上忙。请写信告诉我们你的近况。”这也是她与庆龄之间的最后一封通信。1950年1月13日,美龄抵达台北。至此三姐妹天各一方。
在这以后,庆龄和蔼龄还有过信件往来,但似乎只有过一次。1957年,蔼龄接到了庆龄的信,请她尽快回国相聚。这封信很有可能是通过朋友带去的。因为同时,蔼龄收到了庆龄的礼物。
1969年2月底,宋家六兄妹中年纪最小的宋子安因脑溢血在香港去世。遗体运回旧金山,于恩典大教堂举行追思会。除了庆龄之外,宋家兄弟姐妹全数到场。子安与庆龄一向感情最好,但是正赶上极左的“文化大革命”,宋庆龄根本不可能到没有外交关系的头号帝国主义国家去参加弟弟的葬礼。
三姐妹赴纽约参加宋子文葬礼突生变故,无缘重逢
1971年,正在中美关系急剧升温的当口,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突然去世。28日,宋子文的遗体运回纽约,决定于5月1日在纽约市中心教堂举行丧礼。
北京当天回电通知美国:“宋庆龄副主席赴美参加宋子文的葬礼,由于中美尚未建交,没有直达航班,现在通过美国航空公司联系专机,经伦敦飞美国。”同时,尼克松总统也得到消息,宋蔼龄将来参加胞弟的葬礼; 宋美龄已经乘专机由台湾起程来美,当晚在夏威夷休息,拟在翌日直飞纽约。看来三姐妹的团聚马上就会成为现实了。
但事情突然出现变故,美龄在抵达夏威夷后,接到蒋介石的急电,请她暂不飞纽约。疑惑中,美龄买来当天的美国报纸,得知庆龄也准备来美参加葬礼,于是立即打电报通知了蔼龄。美龄停留在夏威夷,不肯向前再走一步。这时,宋子文夫人张乐怡又接到电话:蔼龄临时决定不参加胞弟葬礼。
就在宋子文葬礼的前一天,中国政府通知美方,由于包租不到专机,宋庆龄副主席不能应邀赴美参加葬礼了。美方立即把宋庆龄不来奔丧的消息通知蒋、孔两家,希望大姐蔼龄、小妹美龄能赶来参加葬礼,并指出这无论对死者还是生者都是一种安慰。但由于担心是“统战陷阱”,美龄索性掉头飞回台北。就连定居在美国的蔼龄也仍然犹豫不决。为了等待蔼龄的到来,宋子文的葬礼由上午改在下午进行,但最后仍然落空。宋氏三姐妹失去了最后一个团聚的机会。
晚年宋庆龄渴望与美龄相见
宋庆龄的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多种病症的折磨,常常使她痛苦不堪。而越到晚年,她对美龄的思念就越发强烈。由于政治的原因,当时她还不能够公开表达这种感情。她精心地收藏着蔼龄、美龄给她的每一封信。她还经常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在里面看宋家1917年拍摄的那张唯一的全家福。她还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去跟美龄联系,希望美龄能回来。
林国才一直被宋庆龄当做家里人。他称宋庆龄“婆婆”(即外祖母)。因为工作需要,林国才经常往来于大陆、台湾和日本之间。一次,他从美龄的好朋友那里拿到一张宋美龄的近照,回到北京时交给“婆婆”看。庆龄仔细端详,眼睛里含着泪花,嘴里不停地说:“我和三妹(她对宋美龄在家的称呼)很久没有见过面了。”接着她拉住林国才的手说:“真的谢谢你。”随即将照片放进衣袋。
宋庆龄的荨麻疹经常发作,看过许多名医也没有显著的效果。林国才建议她到日本一些有硫磺温泉的地方去治疗。而日本大正制药厂的会长、日本参议员上原正吉夫人上原小技也有意邀请宋庆龄以非官方的身份到日本去疗养一段时间,同时也希望能安排台湾的宋美龄一起到日本,好让她们姐妹重逢。林国才在几个方面协调运作,据说已经很有了些眉目。然而1980年5月29日,林国才从日本过境台北回香港时,因为随身带着与宋庆龄的合影,而被台湾当局扣留,并以“协助中共四个现代化的罪名”判其入狱,拘禁在台湾绿岛政治犯监狱长达6年之久。在他被台湾当局扣留的一年后,宋庆龄就病逝了。20年以后,林国才先生在谈起这件事时扼腕叹息的神情,至今还浮现在我眼前。
1980年12月,陈香梅为宋庆龄带一封信给宋美龄。陈香梅说:“信中写到思念之情,并望能安排在某一地点姐妹相见一面。同时也希望国民党把孙中山先生的一些文件归还孙夫人。我离开北京去台湾时,舅父廖承志对我说:‘孙夫人希望蒋夫人有回信。’信是我亲自交给蒋夫人的,但没回信,再去询问时,夫人说:‘告诉她,知道了。’”
1979年4月21日,宋庆龄写给在美国的友人杨孟东的信中问:“你有没有见过戴维或者同他谈过话?我所有亲属的地址我都没有。”这里的戴维指的是蔼龄的长子孔令侃。很明显,她迫切地希望通过与美龄联系紧密的孔令侃得到美龄的讯息。没过多久,庆龄的这个愿望就有了结果。
但是有了电话和地址也太晚了。宋庆龄已经病得很重。病重期间,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经常在她身边。有一次宋庆龄对沈粹缜说:“我牵记美龄,现在能来就好了。”又说:“美龄假使能来,住我这儿不方便,可以住在钓鱼台,你们认识,你帮我接待,早上接她来,晚上送她回去。”沈粹缜频频答应。同时,她迅速地向邓颖超反映了宋庆龄的心愿。很快回音来了,宋美龄身居美国,那时也身体有病,不能成行。听到这消息,宋庆龄叹了气,惋惜地说:“太迟了!”她似乎对自己的生命有预感。
政治沟坎阻碍了姐妹最后一面
宋庆龄的病情严重以后,她的亲属聚集在北京,围拢在她身边。大家都知道,宋庆龄牵挂的是宋美龄。于是决定发电报到纽约,把病情的严重情况告诉宋美龄,希望她能够回到中国,在姐姐去世之前再见一面。几天以后,终于收到了一封回复电报:“把姐姐送到纽约治病。家。”亲属们对这个反应大为吃惊,宋美龄甚至没有在电报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5月30日宋庆龄治丧委员会发表公告:“孙中山先生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不幸于五月二十九日二十时十八分在北京逝世。”治丧委员会同时向在台湾和海外的包括宋美龄在内的亲属发出邀请,欢迎他们来大陆参加丧礼。这一邀请使台北十分紧张。蒋经国生怕远在纽约的宋美龄会感情冲动做出什么举动。
当天,宋美龄就对此事作出了明确表态。5月30日,她自纽约致函在台北的蒋经国:“月前廖承志倩托陈香梅函报孙夫人病危,廖得彼方最高层同意请余赴北平,陈并告令侃希得以一复音,余听后置之不理。”“骨肉虽亲,大道为重,我等做人做事须对得起上帝、国家、民族及总理主义、父亲在天灵,其他均无论矣。”收到这封信,蒋经国肯定长出了一口气。
但是,从小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的姐姐去世,不能不在宋美龄心中掀起波澜。6月7日,她又致函蒋经国:“深信若大陆撤退时,余在中国而不在美国图挽回马歇尔肆意报复并一意孤行之短见,或大姨母不在美国而在上海,必可拖其(指宋庆龄)离开。”这只能说是宋美龄的美丽幻想。当时的宋庆龄岂是哪一个凡人可以拖动的!
宋美龄的话说得很强硬。在此之前,她也表现出对宋庆龄的整体忽视。她从不在任何场合提起宋庆龄的名字,似乎这个人从未存在过。1976年她发表《与鲍罗廷谈话的回忆》。在不得不提到宋庆龄的时候,她是这样处理的:“一九二六年冬,家母、长姊孔祥熙夫人和我,从上海前往汉口,去探视家兄子文和另一位家姊。”但她真的是毫无亲情吗?据香港《百姓》半月刊报道:接近宋美龄的人士透露,1981年5月下旬,她在得知宋庆龄病危及逝世的消息时,曾几次流泪,并为二姐向上帝祷告。
2010年5月底,我第三次到台湾访问。其中妇联会安排了一次宴请。我的邻座是一位秦女士,她问我说:“你们基金会出过一本宋庆龄的画册?”我说:“对。”她说:“当时朋友借给我一本。我拿到特别高兴,就赶快送去给蒋夫人看。”她说,把这本画册递到蒋夫人手里之后,蒋夫人坐在那儿,一幅一幅认认真真地看了两个多小时,一动不动,而且旁若无人。看完之后蒋夫人什么话都没说,就把那个画册收起来了。她还告诉我:在庆龄去世的那几天里,美龄完全沉默,一言不发。这些都表现美龄跟庆龄其实感情是很深的。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她要有很多避讳,无法做任何表示
宋美龄的美国晚年
自从宋美龄于1975年9月乘专机飞赴美国长岛蝗虫谷,开始她长达20余年的隐居生活,有关她的一切似乎一下子就消散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了。
本报摘录了《宋美龄画传》的最后几章,向读者披露她远离政治后的几十年隐居生活,以及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故事。
母子不和远走美利坚
到台湾后,纵然宋美龄在对美“外交”上仍居一言九鼎之地位,然其政治权力显然已逐步受挫,她的最大对手不是别人,乃是蒋经国。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无法忍受她和孔家兄妹权充“后座司机”,他要独当一面,开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说:“经国先生与夫人对外交的意见不一致。夫人便对经国先生说:‘好,如果你坚持己见,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美国纽约,一直都不回来。而经国先生的个性很强,他决定的事情便一定要办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见。”
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龄搭乘“中美号”专机离台赴美,行前发表三千字的《书勉全体国人》,说:“余本身在长期强撑坚忍、勉抑悲痛之余,及今顿感身心俱乏,警觉却已患疾,急需医理。”
隐居蝗虫谷“内务部”派随从
移居纽约后,宋美龄大部分时间住在孔祥熙所购置的长岛蝗虫谷巨宅。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曾数次往返于台、美之间,其间除了治病,最主要的还是陆陆续续地搬东西,绝大多数都是她的私人用品,来来 ,总共搬了三次才算搬完。仅1991年夏天,宋美龄最后一次离开台湾,一下子就搬走了99个大箱子。
据说,整个蝗虫谷的孔家宅地共占地34英亩,拥有如此之大的住宅基地,就是在美国本土居民中也很少见!赴美前两个月,宋美龄通过美国国家银行,从她的私人款项中拨出120万美元,专门用于房屋的修缮。这幢房子原先是孔祥熙家族的产业,而孔家没有后代在纽约,房子年久失修,实际上已经破败不堪了,经过一番花大力气的装修,终于显现出华贵原貌。
宋美龄1975年离开台湾去美国时,总共带了二十五六个随从人员。但这些人并不是宋美龄自己点名要的,而是蒋经国通过台湾当局“内务部”直接派去给她的。除了这些随员之外,宋美龄从原先的侍卫人员中,(历史人物 )又挑出自己最得力的几个人,其中还包括专门给她缝制旗袍的裁缝师傅张瑞香。
宋美龄的贴身侍从钟爱民回忆说:大家一到蝗虫谷的第二天,所有侍从和警卫人员都参与了房子的大扫除。结果整个大扫除的过程断断续续搞了近两个月,光那个宽大的地下仓库就足足花去了半个月时间。
在清扫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个孔家的大仓库里东西应有尽有,就连一些想不到的东西也有,甚至还有几箱枪支弹药,有1937年蒋介石写给孔祥熙的一封请求给予经济援助的亲笔信,有数不清的字画收藏,包括国画和西洋油画……十几个侍从忙了整整一个星期,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完。结果在宋美龄的授意之下,钟爱民找来几个警卫,干脆放一把火把那堆字画连同蒋介石写的那封信一齐烧掉了。
这天下午,侍从们正在远处的火堆旁烧那堆字画,刚好被宋美龄从楼上的阳台上看见,她心有不忍地说:“这些都是我画的呀。”沉吟了一会儿她又深深叹息:“也好,烧就烧了吧,这样我就可以专心作画了。”
1950年宋美龄开始跟着黄君璧学画国画,临帖练书法,从此以后就再也没间断过。自进入老年以后,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宋美龄每天都坚持作画。但创作完成的画品绝不出售,也不会拿出来送友赠朋,只是画完后交给侍从人员保管起来,多年来她从未改变过这一原则。
移居曼哈顿74岁现老态
因蝗虫谷的住宅靠海,每逢秋冬,寒气逼人,交通又不便,如遇大雪,顿成与世隔绝之孤岛。1995年,宋美龄索性把它卖掉,搬到纽约曼哈顿一栋15层高的普通公寓。宋美龄和她的侍从们分别住在9、10两层。住在第五大道公寓的孔令仪和她的夫婿黄雄盛亦便于就近照顾她。
一般来说,宋美龄绝大多数时间都窝在10楼,很少会到9楼来,因为每下楼一次都很麻烦,必须化妆、梳头,至少要花去一两个小时。这与宋美龄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两个着装原则:第一,没化好妆、梳好头,她是绝对不会下楼或是出门见其他人的;第二,她只要出门,一定要穿着长及脚踝的中式旗袍。
一位曾在蝗虫谷跟随过宋美龄的侍从回忆说,2000年农历春节前夕,他曾经提着两罐乌龙茶(这是宋美龄最爱喝的一种茶)去探望她,却未被允许进门。前来接待他的宋美龄秘书,塞给他200块钱。这位秘书对他说:“老夫人不方便见客。”这位原侍从想了想,觉得也是。若为了与一名侍从见一面,又是化妆又是梳头的,还真是太麻烦她了!
据宋美龄当年在台湾时的一位私人医生回忆:在宋美龄身上,真正出现老态的时间并不晚,早在她74岁左右动作上就已经开始显得不太灵便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便开始坐起了轮椅。这位医生还回忆说,她的记忆力已经明显开始衰退。那年回台湾参加蒋经国的葬礼,一些往日的侍卫、随从前往她下榻的阳明山别墅探望,宋美龄见到大家时,怎么也想不起谁是谁了。
魂归何处始终拒写回忆录
1991年带着自己所有的行李离开台湾后,宋美龄就未曾表现过对台湾这个孤岛的依恋。这位百岁的人瑞不再为自己染上尘埃,而是停留在她的第二故乡。
宋美龄在纽约的晚年,因孔令侃、孔令伟和孔令杰三个晚辈的相继辞世,不免有“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寂寥之感。1997年3月20日欢度百岁生日时,纽约宋寓热闹万分,贺礼极多。每年过生日,似乎是她最快乐的时刻。
去年3月25日,她在过一百零五岁的生日时,与她同时代的一些人如张学良都已作古,仅留下她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代表着那个年代与过去的延续。令人遗憾的是,她始终拒绝作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对国史而言,乃是无可弥补的损失。宋美龄还在接受专访时表明,死后想葬在纽约。
信报记者刘易整理自《宋美龄画传》
《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10月27日
慈禧太后口中那颗夜明珠,价值8亿,如今流落在哪里了?
本文2023-10-06 07:25: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