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的养老问题
1 这批人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虽然远水救不了近火,但仍然值得看看想想。
重庆已有轮船公司一石激浪。 转贴:吴敬琏建言划拨国资破解养老金空账难题 时代信报 2005-12-15 16:09:07 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能否破解万亿养老金空账难题 2月15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外宣称,划拨部分国有资产来偿还国家对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隐性负债。
而最近重庆也出台五年后重庆基本建成多层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这给国企长期大面积拖欠社会保障资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
重庆轮船的平衡术 2月22日上午,重庆轮船总公司党工部办公室。 负责该公司养老保险清理的陈立雄处长告诉记者,他几个月来忙得不可开交。
目前该公司正按照《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稽核整改通知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的实施办法,对其少缴和拖欠职工的养老保险等有关问题进行清理,而他是清理办公室的主任。 重庆轮船总公司的案子也是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审计稽核科的棘手案子。
在此之前,重庆轮船总公司长期少报瞒报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令许多职工相当不满,部分人甚至不断上访、起诉;在社保局的敦促下,该公司已就此进行了清查工作,并分批次解决有关问题, 据了解,在1998年之前,该公司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一般船员,都是以档案工资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的。 档案工资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发文件才能改动的那部分工资。
当时公司施行的是固定工资加超产奖,一般船员每个月都有七八百元,船长有两三千元,但档案工资就少得多,即使是船长也就400多元。 有资料显示,重庆轮船总公司共欠社会保险费2143万元,但是这一数据并没有从重庆轮船总公司的陈立雄处得到证实。
陈告诉记者,从1993年到现在,轮船公司有1525个退休职工所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和实际有差异,其中有多有少,最后的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是估计需要补缴几百万元。他同时指出,目前的清理方法也还有些职工不满意,但这是历史长期遗留问题,要在短期内让每一个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要不是轮船公司去年扭亏盈利,补缴社会保险只能是纸上谈兵。
尽管艰难,重庆轮船总公司的社会养老保险补缴工作终于提上了日程。重庆轮船总公司目前的经营者在艰难的寻找着社会、企业和职工的平衡。
少报瞒报占了20%以上 而这只是重庆国有企业拖欠社会养老保险金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重庆是全国国有企业拖欠社会养老保险金的重灾区。
有统计数据称,2002年重庆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达16。65亿元。
同时,少报瞒报缴费基数,是当前养老保险问题的一大热点;虽然这类企业的数目很难统计,但在重庆市每年稽核的1000多家企业中,存在少报瞒报现象的占了20%以上。 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属企业的强制义务,任何企业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 有关部门也曾对此三令五申。
但是,目前的形势却并不乐观。 有人士透露,造成如此庞大欠费的原因相当多。
首先是企业法人对缴纳社保费缺乏正确认识,一遇追欠,他们总以五花八门的理由躲和逃;二是重庆属重工业区,历史原因让整体经济状况不乐观;此外,立法滞后,惩治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就像挤牙膏一样,使劲用力,你会收到一点点国有企业拖欠的社会养老保险,”北碚区社保局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所有问题的产生都在于中国养老体制的转变。
万亿空账谁来支付 1951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开始。 由于当时投保对象主要是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养老金由单位及企业支付,而国企则由国家统负盈亏,所以采用现收现付的模式进行养老金的代际转移,其原则是“当代人都为前一代人支付退休金,而从下一代那里领取退休金”。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企业不断改革,积极转换角色,自负盈亏,养老金这个包袱不可能再套在企业身上,这时候养老保险必须走向社会统筹。 1991年6月《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的养老保险开始进入到社会统筹。
经过4年的改革,1995年3月 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立了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制度,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预示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开始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向个人部分积累制过渡。 新制度的设计初衷是: 希望在社会统筹的基础上,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人账户基金,以应付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危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朱君乐研究发现,问题在于:实行个人账户后, 本应收缴到的养老金中必须减去一部分进行个人积累,那么已经退休人员,也就是所谓的“老人”,他们的全额养老金由谁来付?同时,那些在实行新制度之前参加工作而又在之后退休的人员,也就是所谓的“中人”,由于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他们退休之后若按新模式领取养老金,就不能体现其在“统账结合”之前的劳动贡献。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允许他们的“空账”,那么如何充实? 前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退休教授江春泽也认为:对于。
2 关于古文的问题1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正好九岁,很懂事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启示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黄香可以做到孝敬父母,希望大家都向黄香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2陈遗至孝 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①。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②。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③。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译文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3 译文:(所说的这个)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哑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与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顺,(他)有个母亲已经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家里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
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
母亲有次生病,(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病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
(她)看见孝子哑,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
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
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
于是非常吃惊佩服。 后来母亲死了,乡里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
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得到钱很多(那两个繁体字不认得,姑且这么翻译)。
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积累很久了。
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游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原文: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
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解或不解也。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
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
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
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其后,验之。
信然,乃大骇服。 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钱敛,孝子蹶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
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
」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 4《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执 竿 入 城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
实在,怎样养老并非古代才有的麻烦。在中国古代,除去“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先秦期间的《礼记·王制》纪录:50岁以上的白叟可供应粗粮;汉代的《王杖诏令册》规则:70岁以上白叟即便冒犯刑律“虽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诏令集》规则白叟可布置护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宋代已呈现“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孤老院”各类养老机构……
周朝规则家有90岁白叟百口都可不平徭役
早在上古三代,“白叟”的观点和规范已被明白。《礼记·曲礼上》纪录:“六十曰耆,教唆;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大约意义是,人到了60岁,就算老年人,能够指令人干活;70岁身材各项性能进一步健康,该当交接家事,把该布置的都布置好;80岁、90岁,已算髦耋白叟……

先秦期间怎样养老?首先是存眷老年人的饮食。《礼记·王制》曾具体纪录:从50岁起,就该当给粗粮吃;到了60岁,还要预备隔宿的肉食;到了70岁,则要添加副食;到了80岁,要常常供奉珍羞美食。至于90岁的白叟,因举动方便,饮食消耗已没纪律,大概随时要吃要喝,要在白叟的床前服侍,假如白叟出游,最好是带着食品随着他……在夏、商两代,朝廷还会在二月和孟冬两季给鳏、寡、孤、独者发放食粮等生存必需品。
为让子孙更好地奉养白叟,周朝实施给有白叟的家庭减免徭役的政策。假如家中有80岁以上的白叟,儿孙中能够有一人不平徭役;假如有90岁白叟,则百口都能够不平徭役,此即“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
上述次如果对“家庭养老”形式所做出的规则,先秦期间还提出了“国度养老”观点。能享用国度养老报酬的次如果四类白叟:一是相当于百姓品德榜样的“三老五更”;二是相当于义士家眷的“家中之老”;三是相当于离休老干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当于五保户的“庶人之老”。
先秦期间的“收费医疗”出格“实惠”,此即周朝起施行的“养疾之政”。事先,在官府体例中专设“掌病”一职,担任给白叟“问病”。据《管子·入国》所述,掌病要活期探望白叟,活期进行检查:有公职者,70岁以上3天一问;80岁以上2天一问;90岁以上每天问一次;对官方白叟,每5天问一次。
关于患沉痾白叟,掌病要实时向国君报告请示,国君会布置出时光,亲身前往探望白叟。可是,这项轨制在厥后名不副实,成了白叟的一种希望。
汉代呈现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汉代是中国古代养老轨制构成和开展的主要期间,推出了一套绝对齐备的轨制,出格是对“家庭养老”,有着极严的规则和请求,对怙恃、祖怙恃等晚辈不敬不养,在汉代算重罪。
为包管家庭养老的落实,汉律规则,不奉养白叟者或被“弃市”。汉代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能活到六七十岁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在汉代更贴切。因而,汉代将“白叟”的规范提早了4岁,即到了56岁就算白叟。《汉旧仪》中所说的“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就是这个意义。
56岁以上的人,能够享有响应的白叟保证权益,如免去税赋。汉代规则,13岁~56岁的成年男女,每一年要缴120钱人头税,到了56岁,便可免缴这笔钱。关于90岁的白叟,以至连家眷都能够享用免去徭役的报酬。
除去减负免税,朝廷每一年还会间接给官方白叟(庶老)发放食品。如汉文帝刘恒即位昔时即下诏:80岁以上的白叟,每个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岁以上的白叟,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
汉代最让白叟有威严、以为幸运的处所,该当是发放“老年证”。固然,这类老年证不是今日这么的小簿本,而是一种叫“鸠杖”的适用物。
鸠杖,又叫“王杖”,望文生义是帝王赐赉白叟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种特别权利的意味。从史料和考古发明来看,给白叟“赐杖”的轨制在汉代被正式建立,建国天子、汉高祖刘邦曾做鸠杖赠予高龄白叟,开了汉代赐杖的先河。汉宣帝刘询则使之成为一种轨制,规则但凡80岁以上的白叟,皆由朝廷授以王杖。但从张家山汉简中的相干律令来看,汉代较早时曾是“七十赐杖”。

鸠杖首
为了包管鸠杖的权威性,汉代出台了响应的法例。1959年~1981年,从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中前后出土了8根王杖(鸠杖),还随之出土了《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木简。
《王杖诏令册》全文近600字,规则了70岁以上白叟该当享用的生存和政治报酬,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此中有一项规则:70岁以上白叟即便冒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能够免予告状,承继了先秦期间白叟“虽有罪,不加刑焉”的轨制。
唐代已存眷老年人肉体健壮
魏晋南北朝期间,养老轨制又呈现了新的打破。如北魏,初创了“存留养亲”轨制,此轨制不断影响到晚清。
存留养亲,就是一种司法缓刑轨制:假如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亲需求赐顾帮衬,答应死囚在家“侍亲缓刑”、流刑犯在家“权留养亲”,等家里白叟逝世后再服刑。
在唐代,养老轨制备受天子注重。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唐代列位天子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此中以唐太宗为最,在位23年下“养老诏”28次。而《册府元龟》所记并不全,实践不止73次。
唐代承继了汉代给白叟“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出格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所谓“尚齿”,就是尊老的意义。
唐代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轨制,官府收费给官方白叟布置护工(侍丁)。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户令规则的配给规范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给百岁白叟的护工增至5名。
唐代以至另有“肉体养老”一说。事先,盛行一个名词叫“色养”。所谓“色养”,说得浅显复杂一点,就是奉养怙恃时要和蔼可亲,不克不及让白叟不高兴。一代名相、时任司空的房玄龄,不只为臣称职,奉养白叟方面也是“品德榜样”,昔时房玄龄“色养”白叟极其到位,《贞观政要·孝友》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恭谨过人”。

在古代,后代给白叟神色看、不孝敬,都是离经叛道的工作。大概有鉴于此,唐律规则:“诸祖怙恃、怙恃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意义是,假如家中有白叟,子孙不克不及远走家乡,要呆在白叟的身旁,不然要被定罪,此项规则较好处理了“空巢”景象。
南北朝期间梁武帝萧衍曾建养老院“孤独园”
古代历朝在注重养老的同时,也全都依据本朝的实践情况,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敬老养老办法。在免税赋方面,宋仁宗嘉祐四年的诏令规则:80岁以上的白叟,免去其一子的税赋;明、清两朝的养老规则差不多,但年齿提早到了70岁。并且,从宋代开端,还呈现了养老院等慈悲机构。
建“养老院”起源于南北朝期间,遐龄天子梁武帝萧衍曾于一般二年(公元521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兴办了“孤独园”。到唐代,这么的养老机构被推行,在武则天期间,唐代即开设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
但真正让“养老院”这类养老方法盛行起来的是宋代。北宋初年即开设名为“福田院”的养老机构,后有“居养院”,南宋则叫“养济院”等。固然名字差别,但都是慈悲性质的养老院;出院白叟的年齿,也放宽到了50岁以上。同时,官方养老院也遍及衰亡。如洪迈《夷坚甲志》“刘厢使妻”条,在与南宋僵持的金国兴中府,有位叫刘厢使的汉族人,解散家中奴仆,拿出全盘财富兴修“孤老院”。

元代异样注重养老,元世祖忽必烈曾采用汉臣刘秉忠的倡议,逐渐树立和完美了元代的收养救援轨制,事先各路均设立养济院1所,救援、收养“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
明、清两朝的养老院仍如南宋、元代一样,称为“养济院”,朝廷持续开展官办、民办等各类方法的社会养老机构。明朝朱元璋还规复了汉代轨制化的“赐杖”与“赐爵”轨制,在物资救援上,明太祖朱元璋曾前后两次颁布诏令,实施孤贫白叟毕生养老。
清代则注重古老的“赐食”轨制,屡次请天下白叟到紫禁城内去吃大餐,并取名曰“千叟宴”,此中以乾隆年间最盛。
百龄眉寿 眉寿:长寿。祝人高寿的颂辞。
长命百岁 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
长命富贵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长生久视 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
龟鹤遐寿 遐:长久。祝人长寿的颂辞。
黄发儿齿 比喻人长寿。
海屋添筹 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美意延年 对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祛病延年 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长寿命。
人寿年丰 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寿山福海 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寿元无量 寿元:寿命;无量:没有限度。祝人长寿的颂辞。
松柏之寿 比喻长寿。
万寿无疆 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延年益寿 增加岁数,延长寿命。
寿比南山 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福寿康宁 祝颂语。谓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龟鹤遐龄 遐:长久。遐龄:高寿。传说龟、鹤都能活一千年。比喻长寿。亦作“龟龄鹤算”。
龟年鹤寿 相传龟、鹤寿有千百之数,因以“龟年鹤寿”比喻人之长寿。或用作祝寿之词。
海屋筹添 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河清人寿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寿”极言人之长寿。
黄发台背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黄发鲐背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耈台背”、“鲐背苍耈”。
却病延年 谓消除病痛,延长寿命。
益寿延年 指延长寿命,增加岁数。同“延年益寿”。
驻颜益寿 保持容颜不衰老而增长寿命。
乔松之寿 〖解释〗乔、松: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和赤松子。指像仙人那
白发朱颜 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
抱瓮灌园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老泪纵横 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安老怀少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白发苍颜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村夫野老 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
扶老携幼 携:拉
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鹤发鸡皮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黄童白叟 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黄发垂髫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鸡皮鹤发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枯杨生稊 稊:植物的嫩芽。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旧喻老人娶少妻。
庞眉皓发 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三老五更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惜老怜贫 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白首同归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负老携幼 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海屋筹添 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黄发台背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黄发鲐背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耈台背”、“鲐背苍耈”。
敬老怜贫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贫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怜贫敬老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庞眉黄发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厖”。
千里姻缘一线牵 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男女双方的脚而成,故事见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魏颗结草 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携老扶弱 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
恤老怜贫 周济老人,怜惜穷人。
遗老遗少 遗老:前朝旧臣;遗少:思想陈旧的年轻人。思想陈腐、顽固守旧的老人和年轻人
。
遗黎故老 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
月下老儿 见“月下老人”。
白叟黄童 〖解释〗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虐老兽心 〖解释〗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庞眉白发 〖解释〗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千里姻缘使线牵 〖解释〗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同“千里姻缘一线牵”。
童叟无欺 〖解释〗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爱老慈幼 慈:慈爱。爱护老人与儿童
■□关于敬老的成语
成语 解释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敬老慈穉 见“敬老慈幼”。
敬老慈少 见“敬老慈幼”。
敬老怜贫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贫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怜贫敬老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祝哽祝噎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文言文里的养老问题
本文2023-10-06 07:54: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