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籍的四字成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有关古籍的四字成语,第1张

1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3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4 什么是古籍的成语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则不复也”,昵就寡人”,“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不以三隅反,“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

5 成语来自哪些古籍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6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古籍在里是怎样解释的: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O(∩_∩)O~。

7 表示学习认真的四字成语

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8 求一个积极向上的组名,四字成语

壮志凌云,坚定不移,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坚毅顽强,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力争上游,锲而不舍,至死不懈,坚忍不拔,宝剑锋从磨砺出 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一日千里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洗心革面 自强不息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万象更新 不甘示弱 百折不挠 追根问底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继往开来 力争上游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毛遂自荐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不甘后人 不屈不挠 戴月披星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发愤忘食 革放鼎新 坚持不懈 苦心孤诣 一往无前 人定胜天 不知寝食成语词条:马到功成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释疑: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成语示例: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词条:马到功成) 成语词条:功成名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释疑: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示例: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词条:功成名就) 成语词条:旗开得胜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示例: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旗开得胜) 成语词条:指日成功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zhǐ rì chéng gōng 成语释疑:指不久即可成功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语词条:一蹴而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yī cù ér jiù 成语释疑: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成语示例: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其中~代表本词条:一蹴而就)翱翔天际,大展鸿图,前程似锦、光明无限步步高升,财源广进。

9 书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书声琅琅、书香世家、书香门第、书画卯酉、书生之见、书记翩翩、书富五车、书功竹帛、书通二酉、书剑飘零、书缺简脱、书声朗朗、书缺有间、书空咄咄、书香铜臭、书囊无底、书符咒水 书(汉字) 书,(Book,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

~简。~函; 3 文件:证~。

说明~。聘~; 4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5 写文章:大~特~。

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文名 书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横折 总笔画 4 五 笔 NNHY 仓 颉 IDS 简体字笔顺 横折、横折钩、竖、点。 繁体字笔顺 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 繁体字 书 词语解释 书动词 例:书,箸也。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的行草”沈艳松 例: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例: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例: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例: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例: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例: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例: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简体写法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索隐 例: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名词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 中国书法 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例: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忧之。悬书于门:“如有能言公所见之鬼者,当赠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网络书法:“书”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1)常思地理之妙,乃天地所留,以待有德,亦前师所秘而不宣。

我(刘若谷)常常细想,地理风水是非常奥妙的,福地为谁所属,天地注定。如果祖上有阴功积德,本身又忠厚贤良的人,自然能够遇着风水宝地,明师也会主动赐给他。这些道理,只是不肯明白地说出来罢了。

(2)失其诣者,节节皆差;得其诀者,处处是道。

没有风水知识的人,却去乱寻风水,多数都是差错的;而有风水知识的人,得其诀窍,寻找风水宝地,即有门有路,处处符合道理。

(3)首识寻龙之法,次明结作之情,详究点穴之方,细看砂水之意。

寻找风水之地,第一要懂得寻找龙脉的法则,第二要明白怎样才能结作的情况,第三要详细研究点穴的方法,第四要仔细看准砂峰和流水的形意。

(4)偃蹇①剥换②者,乃变化之机;起伏曲折者,乃行度之准。

大凡龙脉先起老祖之山,一般都恶石巉岩,非常险峻。在行龙之时,躺低不前,变化细嫩,重新崇起少祖。少祖犹为粗糙带煞,又须躺低不前,变嫩化为父母山。父母之山再须停留放低,越变越嫩才到胎息穴星。龙脉的走动,要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才为生动活泼,也才符合龙脉走动的准则。

(5)出身贵展肩而开面,落脉怕现骨而露筋。

出身经过剥换变化以后,星体象健康的人一样,开肩开膊,宽容笑面。落脉最忌瘦削单薄,象病人一样,骨瘦如柴,筋头毕露。

李按:展肩开面的出脉,深层构造都是入山岩层,一般都较丰腴坚实,且较平缓,泥土没有流失,地层发育良好,容易结作。现骨露筋的出脉,深层构造都是出山岩层,一般较为陡峭,容易风化;因泥土的流失,露出嶙峋的石头,不能结作。

(6)浑穆端严,方成大器;歪斜直硬,悉是空图。

龙脉要雄浑、肃穆、庄严,才能成为大结作,如果歪头斜脚,体态不正,再加上直迫顽硬,是没有结作的。

(7)胎息在于隈藏,星辰间而突起。

行龙将结穴的时候,都象女人怀胎的情状,分明隆显。但必须砂手左右上下抱绕,隈藏不露。但到头的穴星都要突起高大,切忌矮小凹陷。

(8)阴阳动静,两者贵乎兼施;虚实刚柔,各处求其相济。

一起一伏,一抓一放,都要平和匀称,切忌一面失衡。至于落凹或起凸,一软一硬,都要互相补充。

(9)不知其子观其父,不识其主观其奴。

有时龙脉分支铺张,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很难辨别哪里是正结,这就要看它的主星在哪里。哪里有主星呵护盖照,哪里就是正结。如果主星不分明清楚,就要看周围的砂水如何,如果四山拱照,万水归堂,为我服务之处,便是大结作之所。

(10)前呼后拥,定为贵胄之儿;反背侧身,只是他人之仆。

一般前呼后拥的山脉为龙,反背侧身的山脉是砂。如果得星辰层层簇拥而来,峰峦叠叠朝迎而至的地方,皆有大结作,故喻为贵胄之儿。如果似人形侧卧,自身抱绕别处山脉,即为他山之砂,故喻为他人之仆。

(11)缠送者,有踊跃不遑③之势;环卫者,有归降朝拱之情。

龙在行走的时候,两边缠绵护送的山脉,踊跃奔腾,没有工夫停歇,主龙走多远,护龙亦走多远。四面的山水拱卫抱绕,象巨子对待皇帝一样,俯伏施礼,情真意切。

(12)节节追寻,寻到一局方可止;枝枝细看,看其一变正堪求。

在寻龙的时候,要在山脉上一节一节地追寻,当寻到龙止之处,变出穴星,投向堂局的地方才可停下来。同时每一条分枝的龙脉都要仔细观察清楚,只要发现其中一条分支变化不同的龙脉,就是值得点穴的地方。

(13)后面散漫而来,则以成星为贵;一路牵连而至,则以跌断为奇。

在寻龙的时候,有的龙脉甚少起伏奔腾,步调不够紧凑,散散漫漫,但是到头突然生醒,变成穴星,体正身圆,或雍容大方,或清俊飘逸,都是非常可贵的。有的龙脉步调紧凑,连绵不断,但到了一定的地方,龙脉跌断,要注意这些跌断的奇妙变化,因为很快就要结穴了。

(14)体态刚强,脚下贵铺毯褥④;本身细嫩,后头不嫌粗雄。

如果穴星上面高大峻急,下面就要平坦舒缓,好象毯子被褥铺在那里一样;如果到头星体细小纤巧,好象幼苗、花朵一样粉嫩,他的后面就最好是雄浑高大的龙脉。

李按:一般峻急的星体,多为泥土流失,挖下不深即到岩层。如果下部舒坦平缓,铺毯展褥,多为地层发育良好,底下层次分明,凝聚地热气流,适宜造葬。本身细嫩的穴星,多数显得纤巧无力,如果后头来脉粗雄,即相得益彰。

(15)结作将成,身必先转;真龙若住,势必前趋。

一般将要结作的龙脉,它的身体自然转动,整个趋势投向堂局;一般停驻结作的龙脉,它的肢脚桡棹总是趋向前面,变为龙虎砂案,把本身抱绕。

(16)细心体认,以察其真情;放开眼眸,以观其形势。

总之寻龙点穴之法,必须细心体会和认识,才能觉察它的真实情性。必须放利眼睛,才能看准它的形状势态。

(17)山下成炉底,断其有结无差;腰间带水星,定是龙去不远。

在寻龙点穴的时候,只要看见山下堂局,四周砂峰卫固,中间聚窝,好象烧火的炉子底部一样,就一定会有结作。如果看不见炉底,只要看见龙脉腰部带着水泡般的星体,龙脉就一定不用走得太远,就要形成结作。

(18)前山杂乱,须知移步换形;拜伏当前,有如君王即位。

在寻龙点穴的时候,有时到了龙脉的停驻之处,但看见前面的砂水峰峦杂乱无章,不成堂局,就必须另外挪移位置,变换角度。有时角度一变,整个堂局山水都变得排列有序,朝迎的山峰如同大臣跪拜,施礼在前,穴星的结作就象君皇即位一样高贵,看着大臣的朝拜。

(19)或因就局而趋于横逆;有时避煞而闪于偏斜。

在寻龙点穴之时,有时为了投向周正的堂局,只得顺乎横局或逆局;有时星头一边带煞,为避煞的缘故,穴位只好取裁于穴星偏斜的一边。

李按:寻龙点穴之时,以顺向的正龙正局为多见,但有的龙脉往往是翻身逆势,回龙顾祖,这就要取用横局或逆局。有的穴星顶上带悬石煞,或仰瓦煞;或者一边凹煞、天白煞之类,为了避开这些煞气,就必须把穴位取在另外一边,不计较穴星的偏斜了。

(20)全势不回,虽巧媚端严而亦假;周围拱顾,即奇形怪状而愈真。

凡是风飘水荡,砂峰散乱的形局,即使是巧妙、秀媚、端正、庄严的穴星也不能结作,因为这是假的星体。如果四面星峰拱卫朝迎,砂水眷恋回顾,即使穴星奇形怪状,不端庄秀美亦结作,因为这是真的形局。(21)若见四面迫囚,许得一泄通其闭;莫道满盘尽美,须知一破馀皆非。

寻龙点穴,有时遇着四面砂峰高抱逼压的形局,穴星象囚禁在牢房里面一般,如果有一门户敞开,就不觉得闭塞,这样还可以结作。有时遇着颇为完美的形局,要砂有砂,要水有水,要龙有龙,要穴有穴,但是另外有一样致命的破伤(如破脑煞之类)就不能结作,无论怎样的秀美也没有用了。

(22)界水穿肩,无庸着眼;顶斜脚窜,不必留心。

寻龙点穴,如果遇着挺胸晒膊之星体,肩上穿凹,界水冲来,是不能结作的,我们不必去看它。如果遇着头顶歪斜,脚下乱窜的星体即使结穴亦无用处,我们不必去想它。

李按:我的邻居葬了一穴界水穿肩的祖坟,三兄弟只有一人娶妻,但年过六十而无子;又见某村葬了一穴顶斜脚窜的祖墓,历代出人*贱好色,常惹桃花灾劫。

(23)两界深崖漏,龙虎虽端非正结;合水成尖嘴,乳头纵好是空荒。

穴体两边万丈深渊,悬崖峭壁,直通到底,虽然有端正的龙砂虎砂抱绕,也没有真正的结作。有的地方来龙已经尽止,两水合襟,如同两水洗笔,直流而去,即使有象乳头一样圆润秀美的穴星,也是没有用处的。

李按:山跟水走,水随山流,一般合襟成尖嘴,水流倾斜直泻的地方,都是没有朝山和案山,故而不成堂局,不能结作。

(24)入首⑤模糊,纵有星辰而无用;玄武⑥不顾,虽有气脉总成空。

如果到头后面没有抓胫变细,变成束咽,而是臃臃肿肿,谓之入首模糊。这种地方,即使有穴星,也是没有用的。如果穴场后面的主星扭肩歪面,神走情移,没有眷顾抱揽穴场,虽然有点气脉也是空的。

(25)界脉最喜坦坪,肩背必须圆厚。

分界山脉的河流溪涧,最喜平坦舒缓,切忌倾斜湍急;结穴的星体两肩和背后要圆润厚实,丰腴有肉。

李按:若得平坦的河流作为山脉的分界,必定多为砂环水抱,龙转峰回之所;若得肩背圆厚的星体,必是植被丰美,泥土层次发育良好的吉地。

如果界脉之水倾斜直泻,星体肩背瘦削,必定多是泥土流失,岩层风化松脆,形图粗硬的顽劣之地。

(26)过脉是来龙性命,防护宜周;束咽为入穴根基,贯串当紧。

龙脉行到剥换变化之处,一般都变小变低,俗称蜂腰,此是龙身最要紧之处,故以性命喻之。此处最忌天风扫煞,或两边水来冲射,故而必须有八字蝉翅之砂严密护卫,避免受煞。穴星最近一节抓颈变化之处,称为束咽,束咽即人之喉头软骨处,亦喻为十分重要,所以贯串必须严紧密切,最忌疏松无力。

李按:过脉卫护周密,束咽贯串紧严的龙身、星体,多数融结佳城。如果过脉单寒受煞,束咽长颈松散,难以结作。纵结亦轻,多不足取。

(27)莫道好头好面,须详审其真情;休言无迹无踪,务必细看落脉。

寻龙访穴之时,有时遇着体正星圆的地方,不能轻易认为此成结作,必须详细审察龙脉是否在此融结的情意。有时因为山水复杂,分支过于浪漫铺张,结穴之处好象变得无踪无迹,这就必须仔细看其主要落脉在何处,才能有所把握。

李按:有的人点穴,走到高山顶上,遇着稍似星面的地方,即胡乱造葬,殊不知行龙没有止束,正在向着四处奔腾,何能融结!有的人在众山夹杂之处,不分主次龙脉,凡是有凹有凸的地方,都胡乱开穴,殊不知这是龙脉的肢脚桡棹,不能结穴,实为可叹!

(28)穴上看分金⑦之圆晕⑧,穴下看托起之兜唇,穴旁看腮角之荡开,穴脚看微茫之合水。

在穴场向上看本身的星面,要象太阳、月亮周围有时显出的光圈,或象女子乳头红褐色圆圈的温润;在穴场的下面,要有象托盘一样平靓的兜坪,在兜坪的边缘还要有唇衣微微卷起;在穴场两边,要有宽阔的腮帮,象肥头大耳的人的面部一样端正大方;在墓穴的脚处要有微茫的界合,使整个穴星面积的集雨都在脚下会聚流出。

李按:如果符合以上四个方面要求的好穴,必是山水气场的中心,挖到土层的下面,往往太极圆晕如画,此乃风水宝地。如果四个方面缺了其中一个方面,即使结穴亦轻。

(29)后以束咽为的,前以炉底为真,内以球圆唇托为凭,外以天心十道为准。

分析结穴是否真的,要看后面是否抓颈,形成束咽;前面是否成为炉底,平靓聚窝。穴情要以本身面包头形和托唇作为依据,堂局要以天心周正,不向一边倾斜为准则。

(30)正面难扦须向角;顶头不化下求寻。

一般取穴多取星体的正面,但是有时穴星下面的土层欠佳,或是所对堂局不好,这样就必须向星体的一角取裁,以土层和形局的佳美为原则。有时本来想在穴星高处取裁,但因高处的地层发育不好,堂气不能聚会,就只好向穴星的低处求寻了。

(31)百死求其一生,众同求其独异。

寻龙点穴之时,在平庸呆板、一片死寂的地貌之中,只要求得一处变化生动的地方,就能结穴。在众多的相同的地貌之中,但得一处独特奇异的地方,就有穴情结作。

(32)浑浑噩噩⑨,神藏相貌之中;隐隐隆隆⑩,气聚皮肤之内。

如果不够生动的龙脉,不够醒眼的穴星,而就要认准他的结作是什么图形,神韵藏在什么位置。如果行龙高大粗雄,穴星体态厚重,这就要认识他的龙气地热结在深层,从而精确地取穴。

(33)边厚从薄,方是灵机;边缩边长,乃为妙谛。

如果一边厚一边薄的穴星,适逢薄边是来水之方,厚边是去水之方,山水的一迎一让,更加显得灵活生动;如果一边缩短,一边伸长的护砂,恰得短方远锋高大,长方峰峦低小,形局的一抒一张,更加显得平衡匀称。

(34)无论窝钳乳突,结作定有用神 ,任你平地高山,到穴不离化气。

不论穴是星辰凹处的窝状,或是中起分叉而成的钳状,乃至象乳头一样的凸状,其之结作都是气场的中心。不论是平洋的地方结穴,或是高峻的地方结穴,龙气和堂气都要在穴场聚集凝结。

(35)总之体要灵,龙要变,砂要抱,水要朝。

总之结作的地方,星体都要灵光现显,来龙都要变化剥换,砂案都要关拦抱绕,流水都要屈曲回朝。

(36)贪多者,须识其微;制远者,先识其近。

寻龙点穴,贪图形局绚烂繁丰的人,必须认识形局之中砂峰水法的微细作用;喜欢形局疏朗宽远的人,必须认识砂峰水法要趋于近旁。

李按:识其微者,即认识形局之中,诸如狮象把于水口,龟蛇托于脚下,金童玉女排于两边,舞凤翔鸾趋于面前之类。识其近者,即是内堂要成炉底,入首要成束咽,龙虎必须卫固,降势应该舒张之类。

(37)金鱼不合,枉教九曲来朝;肘腋 不全,虚劳万山献秀。

如果没有适宜的贴身护砂,即使有屈曲朝迎,眷恋回顾的水法,也是没有用处的。如果龙身穴星没有肢脚桡棹,便是孤龙一条,远处纵有许多秀美的砂峰,也是没有作用的。

(38)宁可龙虎或缺,最嫌堂气无收。

选择风水穴场,宁愿左边的龙砂,或是右边的虎砂有些欠缺,但面前的朝山案山切不可欠缺,水也不可倾泻直流。堂局若不聚气,那么此穴就不可用了。

(39)察情意于面目之间,辨真假于向背之际。

辨别一个穴场是真结还是假结,首先要看穴星是否光彩有神,山水是否眷恋回顾。如果山水朝向于我的是真结,背叛于我的是假结。

(40)局不取阔而取聚;砂不论格而论情。

风水的格局,不是以阔大宽广为美,而是以聚秀钟灵为美,砂手的作用,不是以图形式样为凭,而是以抱绕有情为凭。

(41)若是我砂,面前无不回顾;果为我局,脚下必是窝平。

如果是本穴星使用的砂峰,它必定是在前面回顾朝迎的。如果是本穴星使用的堂局,脚下必是聚窝平靓,不是倾斜丑陋的。

(42)补缺填空,一可当百;倾流散荡,万派皆空。

如果形局某个地方穿漏,而得另外的砂峰伸平补贴填实,这些砂峰特别重要,宜应该以一当百看待。如果面局水散倾流,浪荡无收,那么这个穴场就一钱不值,几乎等于零了。

(43)曲直短长,处处求其中节;高低大小,务必取裁合宜。

不论是曲的、直的、短的、长的穴星,点穴之时都要选中钱眼。不论是高的、低的、大的、小的龙脉,取裁之时,都要在适宜的地方。

(44)点穴对准天心,难移尺寸;放棺紧接来气,酌其浅深。

点穴之时要求天心十道的均匀,一尺一寸都不可偏颇。安放棺木的时候,要接正地热气流,研究其该深该浅的道理。

李按:如果贯穴的气斜来,棺要斜放;气正来,棺要正放……古书十二倒状说得甚明。棺木一般要放在没有养分的粉砂岩层,易接着地热气流,平洋之地要浅葬,高山之地要深葬。因为平洋深葬易及泉,高山浅葬易风侵。

(45)宁从是处求非,莫向无中生有。

寻龙点穴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就是找到了可以取裁的真穴,还要研究哪些地方有缺陷。千万不可在没有结作的地方当作风水宝地,硬着头皮取裁。

李按:有的风水先生分明知道某处没有结作,但为了敛人钱财,也只好无中生有地为人点穴“造福”,实为可叹!

(46)读书者,贵心领而神会;寻地者,要目巧而心灵。

读风水著作,要下苦功夫,正确领会书中的意思;寻龙点穴,要放利眼光,思维灵活缜密。李按:如果能多读风水著作,虚心投师求教,认真实践,自然心领神会,目巧心灵。

(47)熟读此篇,胸有成竹;窃其一诀;妙用无穷。

只要能够熟读理解这篇《千金赋》,何处山川有无结作都心中有数。只要掌握其中一部分诀窍,一生都够用了。

(48)峦头妙义,尽括于斯;变化神明,存乎学者。

寻龙点穴的奥妙义理,全部都包括在这里了。至于怎样去灵活运用,就只靠学者本人的天聪和勤奋了。

1、古籍的成语。

2、古籍中的词语。

3、古代典籍中的成语。

4、古书典籍成语。

1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2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3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4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和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5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6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7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8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9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10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1)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11(2)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12(3)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13(4)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有关古籍的四字成语

1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